好作文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精选4篇】

时间:

大学生活将要谢下帷幕,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应当如何写毕业论文呢?好作文整理了4篇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篇一

摘要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越来越精细化,任务也更加繁重。行政管理部门作为高校管理系统运作的核心,在新时代背景下表现出新的特征。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应积极转变思维方式,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管理模式和指导思想,为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增添新的活力。要注重创建自动化办公环境,建立健全行政管理规章制度,打造学习型行政管理环境,构建生态型办公室行政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关键词

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创新意识;立德树人;人才培养

一、新时代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特征

高校办公室承担着一系列的行政管理工作,与高校各方面的事务相关,对于服务教育教学科研,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综合来看,新时代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具有协调性、政策导向性、科学性和服务性。

1、协调性

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事务多,种类繁杂,从各层级领导到高校全体师生,均需要办公室的日常服务与管理。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遇到各种矛盾,或者是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应积极进行协调。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同时负责组织学生活动、建设校园文化、引导教育教学与学术科研等工作,表现出工作的多层次性、综合性和全方位的协调性,必须做到统筹兼顾。

2、政策导向性

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应积极完成上级部门交代的各项工作任务,遵照政策规定、会议精神和规章制度,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凸显出政策导向性。这就要求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应同时具备高效率的执行能力与高觉悟的政治素养。在此基础上,按照高校教育指导方针与相关政策办事,切实提升行政管理工作的执行效率。

3、科学性

快速发展的网络信息化技术,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多便捷化、高效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至此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进入了网络化时代。这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应积极学习网络技术,了解并熟练操作常用办公软件,与时俱进地提升自己的职业操作技能。

4、服务性

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要具有服务意识,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履行服务职能,提高服务质量。要在科学、规范的指导原则下,为高校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学校科研立项、领导制定决策、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等提供切实的保障性服务。在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服务工作中,管理人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面对问题能够积极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具体解决措施和建议。

二、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职能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管理工作有时也较为松散随意,影响了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1、管理职能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涉及高校各项工作的有效衔接,但是,部分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偏重学生的制度性管理,没有充分重视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其他职能。部分工作人员将其视为简单处理高校琐碎事情的管理部门,管理工作未能深入围绕高校管理事项全面开展,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现象。

2、管理工作较为松散随意

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具有业务流程与内容的广泛性、工作执行的可操作性与原则性等特点。在现阶段,部分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虽然某种程度上认识到其在管理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但有时工作仍然存在随意性,没有有效地开展管理工作。这容易导致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影响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具体策略

当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高校的支持,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科研项目与学术交流机会日渐增多,一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得到创新应用,这对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要研究办公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适时求变,不断创新。要创新工作方法与管理理念,注重创建自动化办公环境,建立健全行政管理规章制度,打造学习型行政管理环境,构建生态型办公室行政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1、创建自动化办公环境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引进先进的自动化办公硬件设备设施,推动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方式的转变与升级,从而优化管理职能,提高工作质量。例如,引进计算机、投影仪或自动化会议室等现代化办公设备设施。当前的办公环境虽然自动化程度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创新空间,如可以采用基于网络的自动化办公系统,其涉及的自动化设备设施包括终端服务器、个人电脑、校园局域网等,这能为高效的信息传输、资料处理和其他事务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往往涉及各种资料文档,工作人员应在建立纸质版管理档案的同时,逐步建立电子版管理档案,利用网络信息存储功能提高信息传输与管理的效率。另外,也可以建立远程电子通讯系统,采用网络可视化视频会议、网络传真等形式高效地处理工作任务,避免传统单一化管理所带来的时空局限性。不同管理层的工作人员都可以利用网络终端设备第一时间获得自己管理范畴的工作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运营成本。

2、建立健全行政管理规章制度

要想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效率,高校就要建立健全办公室行政管理规章制度,努力推进各项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各项规章制度要涵盖办公室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利益。在具体工作中,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规则意识,熟悉高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范围,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善于总结工作经验,熟悉办事流程、具体步骤及要求。高校要按照科学规范性、制度流程化的要求建立考核制度,对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价,要将具体的`责任义务与岗位要求落实到每个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者身上,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奖惩制度,通过制度的约束提高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上进心,激发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制度也不是永久不变的,需要在贯彻落实中找到新的改革契机,不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3、打造学习型行政管理环境

现阶段,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虽有很多的交流与学习机会,但缺少有针对性的学习途径,这导致有些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缺少增长见识与本领的机会,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高校要统一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学习导向,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与学习内容,积极打造学习型行政管理环境。要重视办公室行政管理团队的人文建设,提高办公室行政管理团队的核心凝聚力。要支持并鼓励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丰富理论知识,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高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与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要遵循学以致用的指导思想,定期参加各种形式的管理培训,学习借鉴先进的行政管理理念和方法,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4、构建生态型办公室行政管理体系

生态型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模式的提出,为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高校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各部分进行着多方面的信息交互与交流,而系统保持平衡与和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由刚性管理转向柔性管理,尊重个性的多样性,构建符合生态系统和谐原理的生态型办公室行政管理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自豪感与归属感,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优化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成效。构建生态型办公室行政管理体系时,要注重行政管理理念的创新,培养生态型管理团队,服务好每一个工作对象;要建设生态型校园文化,传播正能量,激发人的内在自觉性和工作主动性;要完善生态型评价考核体系,以人性化为出发点,突出科学性、合理性、生态性。要重视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尽量使每一个人自觉地参与到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生态型循环系统之中,构建一条和谐的生态链。在工作过程中要注重平等沟通,相互尊重,真诚相待,开放包容,营造良好的生态管理环境,这样才能避免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容易出现的缺乏人文关怀、职责不明晰、管理执行力不足、运行机制不畅等问题。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要创建自动化办公环境,建立健全行政管理规章制度,打造学习型行政管理环境,构建生态型办公室行政管理体系,全面提升行政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要分析传统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复杂化、官僚化、单一化的管理弊端。在“双一流”高校建设中,要从根本上保障行政管理工作的效能,为创建高水平的行政管理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实现“立德树人”的人才战略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参考文献:

[1]庞宝鑫。管理学视野下高校院系办公室提升行政工作效能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01).

[2]江天森。新时期高校办公室管理工作的特征与对策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02).

[3]张学理,房亚明。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大学生参与高校后勤管理的机制创新[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6(03).

[4]张东明。关于构建高校生态型行政管理模式的思考[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2).

[5]涂麟俊,丁康。加强与完善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精细化的新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6).

[6]安燕萍。浅谈高校院系办公室如何做好行政管理工作[J].大学教育,2013(07).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篇二

摘要

本文对我国高校教育行政管理的职能进行研究,并对当前高校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存在效率低下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对高校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效率提升方面提出几点实施策略,希望能够为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提供管理参考。

关键词

高等学校;教育行政;管理效率

一、我国高等学校行政管理的运行机制

在我国高等教育学校的行政管理运行过程中,除了最基本的行政管理内容之外,还有教育的内容和特点,因此高校要想真正实现行政管理,不仅需要遵循管理的原则,还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教学和行政管理的情况,制定出符合本校运行特点的行政管理实施策略。高等教育学校行政管理机制主要包括:

(1)决策机制。

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内容,要想使管理顺利进行,就要提出合理的决策,建立科学的决策执行机制。

(2)动力机制。

教育行政管理中的动力机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其中主体机制是动力机制。动力机制主要来源于一些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三观,动力机制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前进的动力。广大教职工和学生需要有端正的人生态度和拼搏精神,才能够积极投身教学和科研管理中。外界压力主要是在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教学目标,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社会对教育的评价等,这种压力能够产生之后容易反弹,外界压力也属于一种重要的动力因素。

(3)竞争机制。

市场运行离不开竞争,竞争机制也是市场运行的重要条件。随着高校的发展,竞争机制被引入高校的管理中,竞争机制注重公平,高校在市场的竞争中接受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引入高校的管理中,主要的功能就是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于工作中,提高其工作效率,使其工作质量不断提高,从而创造出更好的成绩。从当前我国高校在教学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情况来看,科研工作和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高校也依据自身的情况建立自身特色的竞争机制,这样才能够满足高校的发展和创新。

二、当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行政管理职能履行残缺问题

当前各大学都实行校长责任制,校长责任制也是一种比较民主的形式,这种形式深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欢迎和喜爱。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高校真正依据民主思想办事的较少,大多是以权力集中思想来办事。在行政管理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方面,学校的相关工作人员都是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做事的依据,定期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会议上充分研讨决策,一些临时性的决议举手表决,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民主。

但是在很多高校中,有些管理者过分追求形式主义,追求结果不注重过程,开会的文件都是不闻不问。这种现象证明了行政部门对权力部门的依赖,行政部门对上级的指示不清楚,没有科学创建执行力,在工作中不切实际,各个部门缺乏沟通交流,尤其是行政部门和教务部门,几乎零交流,这种办事流程不仅降低了行政管理的效率,还对高校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2、存在行政权力严重挤占学术权力的现象

高校的主题永远离不开学术研究和科研创作,这也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历史要求。高校要想成为知识和思想的集聚地,需要不断创新思想和积累知识,思想文化建设离不开新思想和新观念。

因此,行政管理需要为学术创造一定的条件,学术管理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当前的高校管理中,出现很多行政权力至上的行为,行政权力侵占学术权力,导致学术出现下滑的现象,这也会导致行政权力降低。

例如,当前很多高校举办一些学术研讨会,这些学术活动缺乏行政的支持,教师的需求难以满足,一些学术专家的提议被驳回,这些现象普遍存在,这证明了高校官本位思想的盛行。高校本身是学术研究的阵地,但是行政权力大于学术权力,会给学术研讨造成很大的困扰,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阻碍了学术的创新,也限制了高校的发展,因此需要行政管理人员要建立合理的工作机制,保障学术研究的正常运行。

3、严重削弱教育行政管理的服务职能

行政管理服务的职能主要是为人民服务,高校行政工作的宗旨也离不开服务,高校行政工作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切实做好服务工作。

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离不开为教学科研服务,行政管理工作需要立足基层,要为基层的服务做好打算,有效促进高等教育学校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的转变。

从当前的学风、工作作风来看,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意识不强,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工作不认真,效率较低,甚至有些员工谋取个人私利,这些现象主要有几点表现: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不了解自身的岗位职责,缺乏服务意识;有些行政部门提供服务时收取利益;有些教职员工办事过程复杂,而且存在着收受礼品的情况。

三、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中出现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第一,很多行政管理人员都是从事一线的教学岗位,这些人员不具备管理者的业务素质,缺乏管理知识,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学术利益纠纷时经常束手无策,这样就导致了工作效率的降低。

第二,各个高校实行管理和科研两手抓的模式,这样就使得更多管理者将大部分精力放到了科研上,没有时间管理,降低了管理的效率。

第三,很多高校行政部门在一些行政职能上不独立,经常承包给一些行政领导,这样就导致了管理不主动,工作积极性下降。

第四,行政执行的过程被弱化。很多高校在行政管理中不注重决策,或者是决策缺乏连续性,往往将决策制定出来没有执行,这样的工作并不完整,还需要各个职能部门协调执行。

四、提高我国高校教育行政管理效率的实施策略

1、增强行政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

行政管理人员要增强自身的管理意识,转变自己的观念,创新思想,逐步突破旧思想和理念,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学校要完善行政管理机制,促进行政管理的宣传,积极引进具备先进教育行政管理经验的人才,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学校还要提高行政管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发掘他们的工作潜力,促进行政管理人员职能的良性发挥,保障高校科研工作以及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

高校教育行政管理人员需要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要耐心的服务,因此高校管理者在招聘人才时需要公平公正公开,采取考试的形式竞争上岗,招聘高素质的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人才。与此同时,行政管理人员要接受定期的职业技能培训学习,学习一些岗位知识和工作技巧,并能够学以致用,提升自身工作素质,积累丰富的管理经验,促进自身管理能力的提高,从而有效提高自身服务水平。

2、强化行政管理执行能力

缺乏执行力的行政部门的一切决策都是纸上谈兵,行政执行力能够使管理目标高效地实现。高校进行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就是行政执行力,因此高校在制定行政管理目标和计划时,应该注重计划的执行力,充分考虑到高校的实际情况,使高校内部的氛围更加民主,认识到教育团体的形式和劳动对象,正确认识行政执行力,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

3、协调好行政与学术的关系

首先,高校要采取措施密切行政权力和学术之间的关系,学术的研究和创造需要一定的氛围,行政管理能够为学术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和谐氛围。

全国大部分高校的行政权力都在学术权力之上,很多学术人员几乎不参与管理决策。因此,在学术权力的机构中,很多专家学者要尽量掌握一定的话语权,明确自身的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建立全面的行政机制,将学术权和行政权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样才能够促进高校快速的发展。其次,行政人员与广大教职员工之间的关系要密切。很多高校管理者将教师和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对立面,认为教师由于地位原因比较傲慢,学生有自己的个性,很难管理,因此很多行政工作无法得到教师和学生的支持。这也是高校行政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的原因之一,要想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加强师生和行政管理人员的沟通和交流,两者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共同为高校服务。

还有就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有些员工官本位思想严重,这些问题都使得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降低。此外,师生和行政管理人员没有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几个角色都有一定的难处,因此加强两者之间的沟通能够扩大行政管理的途径,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学校还应该通过各种手段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政策,参考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将学校的一些重要决策和制度公开,使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办公更加透明,使行政管理人员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

4、利用技术创新成果,发挥校园网作用

网络信息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组织,随着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对话能够加强人们的交流和沟通,为人们的发展创造和谐的环境。

高校行政管理中涉及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通过校园网传递出去,为了使行政管理信息的传递流程更加简化,使相关的管理部门效率更高,行政部门可以将学校的一些重大决定和会议通知传达到各个学院,教师在登录教学管理系统时就能够看到学生的成绩和教学情况。

高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教育学生,研究课题,但是要想做好教育和科研,前提就是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在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中,要理清参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让广大师生共同努力,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效率,从而有效促进高校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想平,刘绍平。论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2).

2.马强。重塑高校行政管理之思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3).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篇三

引言

近年来,企业发展面临的新的局面,虽然其面临的更多机遇,但是同样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压力,相互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此也就很容易造成企业运行中出现明显问题,需要做好管理控制工作。在企业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行政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种行政管理的作用要想发挥出最强价值,必须要进行实时调整,促使其能够表现出理想的适宜性效果,解决企业行政管理可能存在的各类问题隐患。

1、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结合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其重要性是比较突出的,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相互结合进而才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作用价值,促使企业能够有序高效发展。结合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其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强制性和及时性,进而也就能够具备较为理想的实际管理价值效果,有效解决企业发展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凝聚企业发展力量。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在具体开展中的重要性表现是比较突出的,一方面,这种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促使企业的适应能力得到较好提升,满足于新时期发展下的基本要求,促使企业发展更为顺畅合理,避免因为出现企业不适应或者是滞后性问题而影响其发展效率,因为企业行政管理可以说涉及到了企业发展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对于管理人员以及员工都具备着较为理想的沟通协调效果,如此也就能够保障其企业的发展更为流畅,优化企业运营模式,缓解企业发展中管理人员和普通职员的关系,促使其发展更具活力;另外一方面,企业行政管理的落实还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有助于提升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效果,这一点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更是极为重要。结合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其能够发挥出多个方面的功效,比如计划、指挥、控制以及组织等,都能够表现出较强的实效性,如此也就必然能够给在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作用价值效果。

2、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创新路径

结合新时期发展下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其确实具备着较为突出的作用价值优势,但是具体工作的开展落实难度也是比较大的,在企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也是比较多的,并且还需要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将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适宜性提升到最高。这也就必然需要重点加强对于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方面的创新优化,其中较为关键的创新路径有以下几点:

(1)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对于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而言,重点从行政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优化是比较重要的一点,这种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主要就是为了改变管理观念和思想,促使其相应行政管理工作的落实能够更为流畅。比如对于现阶段企业行政管理过程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各个制度不完善问题,就需要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有效探索,确保其相应行政管理体制能够发挥出较强的作用效能,有效解决可能出现的隐患问题,促使规章制度能够和企业行政管理实际状况相匹配,如此也就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作用价值。此外,对于企业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还需要考虑到行政管理的具体质量和效率,对于各项活动的开展作用和价值进行分析评价,确保其能够具备理想的约束性和指导效果,逐步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当然,对于企业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落实,还需要具体到各个企业行政管理职能的划分上进行处理,促使其职能的划分较为明确,能够将各个行政管理人员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避免出现人力资源的浪费现象,实现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效落实。

(2)创新行政管理体系。对于现阶段各个企业行政管理体系进行创新优化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行政管理体系的创新主要就是为了促使其相应行政管理工作能够具备较强的可靠运行效果,尤其是对于人员的有效配置,以及自身工作任务的落实,更是需要表现出较强的实效性,相互之间工作的协调性也需要得到较好控制。基于这种行政管理体系方面的创新优化,其需要保障各个企业的岗位都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负责,将行政管理的各个任务高效落实,结合上述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方案进行有效配备,满足于各项工作开展的基本条件。当然,对于这种具体行政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创新,还需要重点从人员角度进行优化,保障各个行政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工作效能,有效解决可能出现的工作失误和偏差,对于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与时俱进地培训和教育,综合提升其技能水平,并且加强职业道德培养,促使其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行政管理工作。

(3)创新行政管理方法。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过程中,针对具体方式方法进行创新优化也是当前比较重要的一个基本要求。这种行政管理方法的创新优化主要就是为了促使其能够适应于当前社会企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尤其是能够实现高效性和协调性处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综合运用各类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了必要发展趋势,也应该作为企业行政管理创新的核心方向,逐步替代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和手段,促使其能够具备更强实效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其对于企业发展确实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作用价值效果,而为了更好提升企业行政管理的作用价值,又需要重点围绕着新时期的新要求进行适应性调整,明确创新优化路径,提升行政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1]马艳玲。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及创新路径分析[J].科技展望,2017,27(05):181+183.

[2]张芳。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及创新路径[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1):20+22.

[3]李晓莉。浅析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及创新路径[J].经营管理者,2014,(11):45.

[4]毛慧娟。浅析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及创新路径[J].经营管理者,2012,(17):85.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篇四

【摘要】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经过十几年的建设,虽然已取得不小的成就,但执行效果差,收效低等问题仍然突出。本文通过梳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发展历程,结合执行的现状,剖析制度落地难的原因,查找问题的根源,最后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和单位实际,针对性的提出加快内部控制制度落地的若干对策,希望能为我国行政事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落地;对策研究

自1999年新修订的《会计法》首次明确提出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责任制度,到2001年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2012年发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2015年印发《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2016年颁布《财政部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不仅从无到有,而且每一次新的法律法规的发布,都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制度建设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十八大以来的反腐大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央纪委共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40人,给予纪律处分223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16.2万件,给予纪律处分119.39万人;全国共处分乡科级及以下党员、干部114.3万人,处分农村党员、干部55.4万人。截至2016年底,共追回外逃人員2566人、追赃金额86.4亿元,“百名红通人员”已有37人落网(2017年3月3日光明日报公布的数据)。这就突显出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地情况并不乐观,实施仍只停留在纸上、墙上、网上、嘴上,落实不到行动上。那么如何改善这种执行效率低、收效差的现状,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能够真真正正实现落地,发挥内控制度从源头上预防风险、防范腐败的功能,成为亟需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加快内部控制制度落地的重要意义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国家一直在不断的制定和出台各种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制度的制定不是用来挂在墙上应付,走形式,而是为了执行,切实发挥制定的意义。特别是在“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样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下,加快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地才能在根源上起到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达到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的目标。

二、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现状

1、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

近几年来,在国家持续不断的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时候,仍有很大比例单位负责人的意识还停留在最简单最基本的层面,认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就是对自身权力的束缚,就是被绑住手脚,因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或应付了事;还有些单位负责人甚至简单粗暴的以财务制度代替内部控制制度,违背了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要求的全面性原则。

2、缺乏专业指导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发展时间短,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仍在不断的完善,越来越专业、越来越严格。但是相应的配套培训、学习却没有跟上内控改革的步伐,这样就算对于相对专业的财务人员来说,有些内控专业术语、专业评价、流程设定等还是生涩难懂,毕竟与会计核算还是有很大的差别,那对于其它业务部门想做好内控更是无从下手。最终导致的执行结果就是各部门随意发挥,收效差。

3、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设置不健全

内部控制的实施涉及决策、执行、监督三个阶段,包含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其他等一切单位经济活动。具有涵盖内容多、专业性强、涉及部门多等特点。但事业单位受机构性质和编制数量的客观因素限制,无法独立设置内部控制建设机构和专业内控人员,仅在现有的组织架构上调整人员安排,这种拆东补西的办法,势必抓襟见肘,必然在某个环节存在监管缺位,影响内控的有效性的发挥,留下舞弊空间。比如:白条抵库、挪用公款、公款私存等事件的发生,就暴露出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设置不健全的一些问题:(1)重要岗位长期得不到轮岗,风险意识容易产生弱化。(2)监督机制缺失,腐败思想容易滋生。(3)腐件案件一旦发生,都会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

4、监督和检查力度不足

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检查从来源来分,有内部监督检查和外部监督检查。其中:内部监督检查包含横向监督(即同级监督同级)和纵向监督(即上级监督下级或下级监督上级)。外部监督检查依赖于上级单位、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在实施过程中,不难发现内部控制的监督还是比较簿弱。一是内部监督检查弱。可以借用中纪委原副书记刘锡荣曾说一句顺口溜来总结:“上级监督下级太远,同级监督同级太软,下级监督上级太难。”二是外部监督检查力量薄弱。外部监督单位自身公务繁多,能够安排人员到事业单位检查的次数有限,所以很难依靠外部监督单位的力量,每年实现所有事业单位检查全覆盖。

三、内部控制落地对策研究

1、提高单位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意识树立了,行动才果断。通过不断加大内控建设重要意义的宣传,定期组织单位领导负责人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建设的认识并端正思想,正确认识到内部控制不是紧箍咒,而是护身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单位负责人的积极性,加大内部控制建设力度,切实做到内部控制贯穿单位一切经济活动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2、加强业务培训、指导,提高内部控制建设的能力

财政部门应动态了解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情况、困难、疑惑,通过组织现场培训、网络学习等方式答疑解惑,事业单位各相关人员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能够基本掌握内控制度的基本理论,并在结合本单位实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编制出科学、有效、完整的内控制度,确保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合法合规,有章可循,切实达到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专业机构,对本单位现行内控制度进行评价、指导、修订。术业有专攻,有了专业机构专业人员的帮助,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才会越来越完善。

3、健全内部组织架构

事业单位在外部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健全内部组织架构,来形成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关系,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

(1)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权限,确保不相容崗位分离,避免权力寻租

事业单位应梳理经济业务活动流程,根据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的原则,合理设置岗位,确保各岗位间的制衡性和独立性,特别是不相容岗位的有效分离。同时,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与权限,防止越权或未经授权办理业务情况发生,导致无法挽回的国家资产流失或工作人员违法违纪。

(2)建立关键岗位工作人员轮岗制度,明确轮岗周期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关键岗位包括: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内部监督等。在开展轮岗工作时,要谨慎、全面、科学,充分考虑上岗人员的资格和能力,不能因为轮岗需要而发生无证上岗、影响单位正常工作开展、违法违规等新问题,违背轮岗初衷。对于规模小、人数少的事业单位,某些专业性强的技术岗位轮岗条件不成熟,可以考虑扩大轮岗人员选择范围,比如可以扩大到系统内部或体制内选择相应轮岗人员;还可以采取不定期检查、专项审计等手段确保关键岗位的工作合法合规。

(3)建立健全决策机制,杜绝“一言堂”和“一支笔”专制机制

建立健全决策机制,三重一大的事项必须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其它经济事项是否由班子集体研究决定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决策过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结合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结果,科学、合理、合法做出,避免“一言堂”。健全问责机制,将决策结果与责任人挂钩,具体落实到每一个人,防止集体决策无法追究个人责任的情况发生。

四、进一步加强监督和检查力度

加强监督和检查力度可以从完善内部监督机构的建设和加大外部监督检查力度着手:

(1)完善内部监督机构的建设

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没有条件的单位也要指定专门的内部控制牵头部门,负责内部控制的组织、实施、协调等工作。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要紧密配合内控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做好内控相关工作,只有这样,事业单位的内控工作才能形成完善的内控网络,确保有效运行。

(2)上级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并把检查结果纳入单位负责人的绩效考评

上级部门加大内控的监督检查,并把结果纳入单位负责人的绩效考评,可以倒逼单位负责人高度重视内控的建设,提高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的的震摄力,加快内控的建设与完善,切实把内控政策落实到位。

(3)借助社会第三方专业机构,加大监督力度

充分发挥社会机构的作用,委托社会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专项审计、检查、指导,对发现的内部控制建设薄弱环节和风险点,负责提出整改意见,指导单位完成相关内控制度,形成逐步完善、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达到以查促改的目的。

五、结束语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虽然初见成效,但仍任重道远。制度落地不是仅仅依靠某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重视、支持,全员的配合、协调,专业机构、专业人士的指导。只有通过不断提高思想意识,完善制度建设,加大部门间、岗位间的协调、沟通,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切实落地,为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安全、高效运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2]孙磊。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财会学习,2016(22):238-239.

[3]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13,(1):57-62.

[4]罗旭,王昊魁。全面从严治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过。光明日报,2017-03-0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上面就是好作文给大家整理的4篇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的相关认知。

96 12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