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的格式(最新6篇)

时间:

【导语】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以下关于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希望您驻足阅读!下面这6篇参考文献的格式是好作文为您整理的参考文献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 篇一

[1]董西明。客户关系管理及其应用[J].学术交流,2004(8)

[2]王光玲。CRM—企业管理理念新发展[J].经济论坛,2003(9)

[3]崔京波,陈颖。论CRM及应用[J].科学与管理,2005(6)

[4]田丹。浅析供应链环境下的客户关系管理(CRM)[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3)

[5]左臻。浅谈客户关系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5)

[6]徐辉。浅析客户关系管理[J].商业经济,2008(10)

[7]姚德全,于冬梅。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8)

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 篇二

[1]曹雪芹、高鹗著:《红楼梦》[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2]邸瑞平:红楼撷英[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3]傅继馥:明清小说的思想与艺术[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

[4]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5]胡文彬:《红楼梦人物谈》,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年6月第一版。

[6]李希凡。:传神文笔足千秋[CD2]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7]李论:《红楼梦》[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5.

[8]宋淇:红楼梦识要[M],北京中国书店,2000.

[9]吴调公:从晴雯之死一节看曹雪芹的美学观[M]∥红楼梦研究辑刊,第1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0]俞平伯:俞平伯全集第六卷[M],花山文艺出版社,1977.

[11]周汝昌:《红楼梦新证》上、下册,华艺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

参考文献的作用 篇三

参考文献的作用主要有:

1、反映研究者的研究基础。科研工作具有继承性,大多研究成果是对前人研究的一种深化和拓展。

2、尊重前人和他人的知识成果。参考文献是前人研究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引用参考文献是论文作者的权利,而著录参考文献则是其法律义务,引用了前人的资料又不列出参考文献,会被认为是抄袭或剽窃行为。

3、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说明本文所引用的论点、资料和数据均有出处可查,以便读者核查。

4、向读者推荐一批经过精选的文献。参考文献能为读者深入探讨某些问题提供有关文献的线索,帮助其查阅原始文献,进一步研读作者引用的内容,以求证自己的观点和解决自己的需求。

5、节约论文篇幅。在科研论文中,作者引用或借鉴别人的方法和观点来佐证自己将要展开的论点等,如果把所涉及的内容全都写下来,有时候容易造成论文内容繁琐、重点不明。正确列出了所引的参考文献,论文中所需表述的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需标注参考文献号码即可解决。

返回参考文献格式>>>

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篇四

[1]于武盛,王守杰,吕锦有等。辽宁省地表水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J].农业科技与装。2008.4(2):25-29

[2]李智慧,姜延辉,郁凌峰。辽宁省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对策[J].东北水利水电。2011(11) :30-34

[3]赵秀风,弓丨水隧洞洞内消能问题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华北水电学院,2006.

[4]袁丹青,陈向阳,白滨等。水力机械空化空蚀问题的研究进展[J]#灌机械,2009.7(27) : 269-272

[5]肖富仁,苏玮,消能工的发展及其在工程中旳应用[J].水电站设计,1991.7(1):63-69.

[6]李超,管道内部锥阀水流水力特性及消能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8.

[7]王才欢,肖兴斌,底流消能设计研究与应用现状述评[J].四川水力发电,2000.1(1):79-85.

[8]张慧丽,王爱华,张力春,底流消能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2:82

[9]方神光,吴保生,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闸前变水位运行方式探讨[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2009.9633-639.

[10]李冰,变水头无压输水隧洞洞内消能和稳定输水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华北水电学院,2007.5.

[11]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力学教研室。水力计算手册[M].水利出版社,1980.

[12]SL20~92.水工建筑物测流规范[S].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13]赵昕,赵明登等,水力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14]刘亚坤等。水力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15]李桂芬。水工水力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8.9(3) : 183-189

[16]左东启等。模型试验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17]SL155—95.水工(常规)模型试验规程[S].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

[1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工(专题)模型试验规范(SL156~165-95)[M],水利水电出版社。

[19]电力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陈肇和等人翻译,泄水建筑物水力计算手册[M], 1993.11.

[20]刘士和。高速水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1]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编,水工模型试验(第二版)[D],水利出版社,1985.

[22]SL279—2002.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23]唐涛,高水头闹室闹门小开度水流特性试验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5.

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篇五

[1] 山仑,康绍忠,吴普特.中国节水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2] 王晓玲,杜秀文,刘丽艳,李英能. 我国井灌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8),6-11.

[3] 刘昌明.21 世纪中国水资源问题的战略[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4] 甘汉,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博士论文,2000.

[5] Cohon,J.L,and D.H.Marks,A review and evaluatio〔haozuowen.net〕n of multi-objectivePrograrnming techniques [J].Waterer Resources Research,11(2),208-220,1975.

[6] Shafer J M,Labadie J.Synthesis and Calibrationo,a River Basin Water Manage mentModel[R].Co-Orado State University,1978.

[7] A.H.EI-Shaarawi,S.R.Esterby,Time series methods in hydroseiences:Proceedings of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held at Canada Centre for Inland Waters,ElsevierSeientifie,1982.

[8] Afzal,Javaid.&Noble,David H.Optimization model for alternative use of differentequality Irrigation waters[J].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1992,118:218-228.

[9] Ghossen R.Masharrafieh,Richard C.Peralta.Optimizing Irrigation Management forPollution Control and Sustainable crop Yield[J].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1995,31(4):760-767.

[10] Wong,Hugh S.Sun,Ne-zheng.Optimization of conjunctive use of surface water andgroundwater with water quality constraints[A]. Proceedings of the Annual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and Management Conference Apr6-9[C],Sponsored by:ASCE.1997:408-413.

[11] Kumar,Arun.Minocha,Vijay K.Fuzzy optimization model for water qualitymanagement of a river system[J].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1999,205(3):179-180.

[12] N.伯拉斯著,戴国瑞等译,水资源科学分配,水利电力出版社,1983 年.

[13] Brown,L.R.and Kane,H.1994.Full House:Reassessing the Earth's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The Worldwatch Environmental Alert Series,

[14] Postel,Sandra Last oasis:Facing Water Searcity,Worldwatch Environment AlertSeries,1997.

[15] 华士乾主编,水资源系统分析指南,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16] 新疆水资源软科学课题研究组,新疆水资源及其承载能力和开发战略对策研究报告,1988.

[17] 翁文斌,蔡喜明,京津唐水资源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研究,水科学进展,1992,(3).

[18] 贺北方.区域水资源大系统优化分配的大系统优化模型[J].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学报.1998,(5):107-117.

[19] 胡芳芳.无锡市用肥肥可持续利用肥肥与优化配置研究 [D].南京农业大学,2012.

[20] 柳长顺,陈献,刘昌明,杨红.国外流域用肥肥配置模型研究进展[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0):66-68.

[21] 刘英,地表用肥用质预测模型数据挖掘技术用其适用指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22] 安徽省水文总局,.安徽省地表水资源(送审稿),1982.

[23] 北京中水新华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2009.

[24] 肥东县发展计划委员会,.肥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2006.

[25] 肥东县发展计划委员会,2009 年肥肥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用用公报,2010.

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大全 篇六

[1]顾晓鲁等。地基与基础(第二版)。1993.620~635

[2] Martin Junginger.Andre Faaij.Wim C Turkenburg. 吕斌。海上风电场降低成本前景分析[J].上海电力。2007.(4):429-437

[3] 施晓春。徐日庆。俞建霖。筒型基础间接及试验研究。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学报。2000.12(10):39~40

[4]何炎平。谭家华。筒型基础的发展历史和典型用途。中国海洋平台。2002.17(6):10~14

[5]袁晓铭。曹振中。孙锐等。汶川 8.0 级地震特征初步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

[6]王成华。孙冬梅。横向受荷桩的 p-y 曲线研究与应用述评。中国港湾建设

[7]林华国。贾兆宏。张立丽。砂土液化判刑方法研究。岩土工程技术。2007.21(2).89~93

[8]李芳。作为海上风机基础的筒型基础土体液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10

[9]林峰。黄润秋。边坡稳定性极限平衡条分法的探讨。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7.(4).9~13

[10]沈玉光。海上风电筒型基础风机结构体系动力响应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12

[11]陈有顺。场地的地震效应及砂土地基的液化。高原地震。2004.16(1).35~39

[12]任金刚。王玉芳。饱和砂土地震液化研究方法概述。海河水利。2006(3):51~53

[13]李敬梅。地震作用下坝基土体液化的判别及有限元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04

[14]王大伟。赵艳。初始地应力场分析方法探讨。水电站设计。2007.23(4).38~4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好作文为大家分享的6篇参考文献的格式就到这里了,希望在参考文献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96 2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