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6篇】

时间:

艰苦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同学们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有准备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怎样写毕业论文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这6篇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是好作文为您整理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篇一

【摘要】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以上海为首个试点对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进行“营改增”的税制改革。一年多来,其减税减负效果明显,但是“营改增”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经济背景、我国迫切需要改革的原因来阐述“营改增”对企业和社会的影响,以对试点政策的完善提供专业支持。

论文关键词:营业税,增值税,改革

一、营改增的必要性

增值税按“全链条、全覆盖、全抵扣”原则实行,营业税则存在“全额征收,抵扣中断,重复征税”的问题,加上增值税的税基不够宽广,两税分立并行破坏了增值税的抵扣链条。我国大部分第三产业排除在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内,而营业税按营业额全额征税,且无法抵扣,导致重复征税很严重,增加了第三产业的税负。

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是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负责人表示按照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要求,将营业税改征增税有利于完善税制,消除重复征税;有利于优化投资、消费和出口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二、营改增对相关行业的影响分析

(一)从交通运输业角度

从小规模纳税人来看,改革前,企业应缴纳3%xS=0.03S的营业税;改革后,企业应缴纳S÷(1+3%)x3%=0.029S的增值税,税负降低了 0.1%。

从一般纳税人来看,改革前,企业应缴纳3%xS=0.03S的营业税;改革后,企业应缴纳S÷(1+11%)x11%=0.0991S增值税,税负率升高了6.91%。

以某家海运运输企业A和接受运输服务的企业B为实例,对企业改革前后进行税负对比。假设本案例中取得的所有可抵扣进项税都在上海试点内。A企业年收入为20000万,成本为15000万,其成本结构为船舶折旧占16.01%,为2402万元;燃料费占30.82%,为4623万元;修理费占2.44%,为366万元;物料占4.55%,为683万元;港使费占8.14%,为1220万元;码头服务(饮水、领航/疏港)占1.65%,为248万元;船舶管理费占0.79%,为118万元;检测/咨询占1.93%,为290万元,人工占27.01%,为4051万元;其他(通讯费/图书/佣金)占6.66%,为999万元。B企业年收入为110000万元,成本为100000万元,其中产品成本为80000万元,占80%,运输费用为20000万元,占20%。

(二)从有形动产租赁业角度

从小规模纳税人来看,改革前应纳营业税额为Sx5%=0.05S;改革后,应缴纳增值税为S÷(1+3%)x3%=0.0291S,税负下降了20.87%。

从一般纳税人来看,改革前应纳营业税额为Sx5%=0.05S;改革后应纳增值税额为S÷(1+17%)x17%=0.1453S,税负升高了9.53%。

相比较其他行业而言,有形动产租赁的税率划分为最高的一档,从原来5%的营业税增长为7%的增值税,虽然“营改增”解决了重复纳税的问题,但是税率的大幅提升还是给动产租赁行业带来很大压力,从上海试点实施情况来看,有形动产租赁普遍税负上升是个不争的事实。

(三)其他现代服务业

从小规模纳税人来看,税负下降了20.87%。

从一般纳税人来看,改革前应纳营业税额为Sx5%=0.05S;改革后应纳增值税额为 S÷(1+6%)x6%=0.0566万元,税负升高了0.66%。

征收的企业依然可以享受“扣额法”,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辅助材料及用品、燃料动力等成本费用的可抵扣进项税都是以 17%计算。所以现代服务业一般纳税人企业更愿意多购进固定资产、辅助材料及用品、燃料动力等以获得更多的可抵扣进项税从而来提高企业利润。

(四)营改增试点的社会影响

这次““营改增””经济结构调整主要通过民间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非政府直接投资的增加来推动,可以将更多的投资决策权交给市场,相对于财政支出,若合适地增加并引导好民间投资,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有助于避免政府进行的“粗放型”投资带来的危害,从而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推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据调查显示,2012年底,上海市整体减税200亿元人民币左右。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达到 60%,比上年提高两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 918.83 亿元,增长16.5%。对经济增长贡献达到82.7%;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6%,明显高于传统服务业的增长速度。

三、实施营改增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 与非试点地区的业务衔接断裂

由于此次“营改增”首先在上海实施,其他部分省份到2013年才开始陆续推出“营改增”政策,而企业提供性劳务却是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当上海试点的企业购买的服务不在试点地区时,该企业就无法得到税款抵扣,试点范围的局限性使得外购服务的进项税抵扣不够充分,再加上条款不够清晰明确,让试点企业纳税人在上海市以外提供服务劳务以及非试点企业纳税人在上海提供服务劳务时在地域上的政策衔接问题上无所适从。

2 试点范围有限导致增值税的链条尚不完整

由于本次“营改增”试点只在部分服务业实行,所以试点企业在很多业务上无法取得可抵扣的增值税,部分现代服务业的成本集中在房租、人工成本、差旅费等,这些成本项目都无法抵扣增值税,增值税的链条尚不完整导致部分行业在短期内税负率不降反升,这一问题目前在交通运输业和有形动产租赁业尤为突出。

3中央地方税收分配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所所长施正文曾表示,“中国没有像样的地方税体系,营业税是地方固定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之一。地方所依靠的除了增值税、营业税等共享税就主要是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契税等零星的小税种。

“营改增”后,若其他税种不调整,那么增值税在全部税收收入的比例就会升至55%以上,虽然把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收入划分给地方,但在体制上地方收入仍然空缺了一块,打破了地方财政的收支平衡。

(二)建议

通过2012年上海市试点行业税负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对税负率普遍上升的行业进行税率变动测试。如果确实是因为政策不足造成纳税人税负上升,应专案上报国家税务总局。目前上海市对税率明显上升的交通运输业进行财政补贴,政府应当考虑所实行的增值税税率是否恰当或者需要变动,以当前的增值税标准税率水平计,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可收获减税2000亿元的规模效应,不过若要通过其他税种来保持平衡以及针对税负率上升的行业出台税收优惠政策。

我国需加快完善税收法制体系的步伐,对于不清晰模糊以及尚处于空白的的条款,进行及时补充及完善,帮助纳税人有效纳税和防止不法分子钻漏洞。

四、结束语

2012年的“营改增”在中国税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此次虽然有部分企业税负上升,但是“营改增”彻底打破了之前税制全额征收,重复纳税的弊端,达到结构性减税的效果。从上海实施到现在,成效明显,在我国产业升级调整做出巨大贡献,优化产业结构,营改增尚处于起步阶段,接下来要大规模地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并新增纳入改革的行业,这样抵扣链条能够更加完善,从而进一步地降低企业税负,所以“营改增”的前景还是相当乐观的。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篇二

【摘要】

工商管理作为一门适应时代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学科,其基本的管理理念以及比较个性化的设置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就旨在研究工商管理对于经济发展的基本促进作用,继而让社会更加重视工商管理学科的重要性及积极意义,并最终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工商管理的发展历史概述

市场经济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性经济,它主要是随着剩余产品以及剩余交易行为的产生而产生的。工商行政管理诞生于那样一个特殊的时候,其自身出现在重农抑商的历史过程中,也有着其不同的比较特殊的基本特征。因而当时情形下衍生出来的工商行政管理出于维护政权以及发展经济等各种不同的目的,我国的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严格加强对于从事手工业者、集市交易包括商贩等的管理行为。

工商管理的基本职能分析

工商行政管理在我国的经济社会管理中扮演着了比较特殊的角色,我们要想进一步了解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就要对工商管理在我国政府经济社会管理中的主要职能有个清晰的定位。这其中包括两点十分重要的内容:首先,工商管理部门在我们的市场监管中并不是包打天下的,在我国前总理朱镕基对于经济的概括与包括就指出:我国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牢牢把握好市场主体的入门关,要积极当好市场良好运行的裁判员,积极做好我国市场秩序的坚强卫士。我国国务院前总理吴仪在分管我国的工商业时也曾经明确地指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仅要忠于职守,要对发生的经济行为勇于负责,在依法履行好我们的市场监管方面的基本职责时充分发挥主角的作用,又要积极加强各个方面的基本合作。其次,我国的工商管理在政府的四大主要职能中,除了要积极行使其从事的市场监管方面的基本职责,还要部分性的参与进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几个方面的基本职能。我国的工商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对于市场竞争准入以及竞争、退出等方面的监管职能,工作综合性比较强,因而其必然拥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性。

工商管理的工作特点分析

首先,我国的工商行政管理是以一种积极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的方式来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服务的。在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同于其他的部门,工商行政部门并没有自己的资金、项目等方面的内容,它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维护市场的基本秩序,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综合创造出相对应的软环境,尤其是在我们要求建立统一开放并有序竞争的市场大背景下,更是需要充分发挥我国工商管理的主要行政职能。只有我国的综合市场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投资的主体才会不断增多,我国的地方经济才能获得更加迅速的发展,总而才能积累其更多的财富。我国的工商行政管理的第一个基本的工作就是通过微观手段将小成集结成大成的,继而充分发挥点点滴滴的自身特征,努力营造出一整个地区良好的市场环境,这些对于我国地方的经济发展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的。第二,工商行政管理的监管服务具有丰富多彩的手段。我国的工商行政管理始终秉承了坚持行政处罚与行政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借助舆论的力量通过行政调解等方式加强市场的监管继而更好地为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第三,工商行政管理涉及的面十分宽,从我国市场的监管角度而言,我国的市场监管即包括有形的市场监管,也包括无形的市场监管,在市场监管的主要内容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市场监管负责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市场的准入、交易、竞争以及退出等各个方面的行为。第四,工商部门与我国的广大市场主体以及消费者之间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工商管理部门作为国家的政府部门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代表着我国政府的整体形象,因而,工商行政管理行为的良好实现,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百姓的幸福生活。第五,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日常性与突击性结合十分密切,只有将日常的监管上升到了一种常态化的角度,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

工商管理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在我国,工商管理对于整体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工商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协调好企业与执法部门之间的关系,积极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努力改变自身的工作方法,不断完善提升自身的服务机制从而积极促进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做到这一点,我们更加应该牢牢树立起不断促进发展的思想意识,不断积极改进市场的监管与执法,从而更好地为进一步优化我国的环境发展以及经济建设的整体大局服务。同时,我们要牢牢把握经济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而各级工商管理部门同样需要进一步积极端正各个市场的监管与执法方面的工作方式,同时积极尊重市场的主体,尊重基本的纳税人,坚决摒弃在单纯的监督执法的过程中监管执法以及十分狭隘的部门利益方面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改进我国市场监管的基本执法方式,继而进一步提升我国执法部门的执法水平,对于那些涉及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农民等大多数消费者利益的情况,要努力严格涉及到许多知名的企业以及商品的保护,对于那些重大的商业违规行为更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严厉打击。

同时,除了政治方面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保障促进作用之外,我们还要认识到完善我国的工商管理对于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领域内的改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商业企业集团是跨越地区、部门以及各个行业方面的基本界限的,它主要是由我国企业之间的自由联系以及自愿结合的方式而构成的,这样的行为就容易使得企业利益从部门以及地方的利益中不断的分化脱离出来,继而形成超脱其外在的集团基本模式,也容易使得一些原本存在着相互隔绝的部门不断进行互相之间的联系与结合,地方的利益也可以更好的通过横向方面的联合与经济发生强制性的关系,这样的交叉与融合可以从根本上动摇我国条块状分隔的基础,从而将企业从部门以及地方所有制的束缚中彻底解脱出来。在我国,政企分开也是改革流通领域内的重要环节,我国的商业企业集团综合采取釜底抽薪的基本方式,绕开层层的行政枷锁,将各种不同的企业按照经济上的相互联系不断结合在一起,这种另起炉灶,自成体系的方式在客观程度上形成了新的经营与指挥中心,还有就使我国的许多商业企业集团本身并不隶属与其它的任何行政部门,有关的政府机构对于我国集团进行的活动也只能是进行一定程度的帮助与辅导,并不能直接进行干预,这样的工商管理模式极大的减少了企业集团对于政府方面的依赖,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自身的主动性,也提升了工作效率。这些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整个企业的积极健康的向前发展都是具有是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的。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商管理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不可替代。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于发展阶段,还不够成熟,还有很多的方面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而工商管理做为政府的职能部门、执法部分,理应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为市场经济的健康运作开辟道路。纵观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工商管理与经济建设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只有全面了解工商管理的职能特征以及充分认识其对于经济的深刻影响,才能更好地理解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邱琳。论商业企业集团[J].北京社会科学,1990:35~36.

[2]江林。论商业企业集团的发展[J].经济论坛,2015.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篇三

摘要:航材占用航空公司流动资产的份额比较大,这部分资产的流动性比较差,而在航空公司的成本中,又以刚性成本为主,航材成本正属于这类可控成本。因此,加强航材库存管理对制约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当前航材库存管理的目前状况,对航空公司库存管理存在的理由进行了分析,并对航材库存管理的优化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提高航材库存管理水平,达到以最低航材成本确保航材保障率的目的。

关键词:航材;航空公司;库存管理;优化策略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航材库存通常要占航空公司运营总成本的10%到20%,与国外航空公司相比,国内航空公司的航材库存成本更高,大约要比国外高出35%。航材成本是确保航空公司航材库存备件能够满足达到其预定的航材保障率,但是航材成本占航空公司运营总成本的比重过高也会增加其经济负担。因此,航空公司在航材库存管理过程中,要善于采用不同的库存策略补充库存,在保障正常需求单额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航材订购成本以及库存成本。

一、航空公司库存管理目前状况

(一)航材积压过于严重,库存结构不尽合理

航空公司积压航材的理由有很多,主要有突发故障、器材周转慢、送修周期长、闲置器材滞留率高、过分强调航材保障率等,对于首批购进的器材,也可能存在订货经验不足而大量购进造成了器材的积压,此外,航材维修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会导致航材错定、多定情况的发生,这也会造成航材的积压。航材的大量积压就会占用航空公司的大量的流动资本,而首批订货经验不足、航材维修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过分强调航材保障率等情况使得航空公司航材库存的结构不尽合理。

(二)航材部门缺乏与其他部门的有效沟通

航材部门与财务、质量、技术、生产等部门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航材部门缺乏与其他部门的有效沟通,进而对航空公司的整体运转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航材部门与财务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航空公司在财务出现困难时,就会出现付款不及时的理由,致使航空公司信誉受损,供应商也会因此理由而延期发货,由于缺货,航空公司的正常运营就会受到影响,而缺乏与生产部门的有效沟通,对航材的运转状态就难以及时掌握。此外,航材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技术和质量支持,也会影响到航材备件的预见性和准确性。

(三)维修人员缺乏成本意识,航材管理过于粗放

维修人员维修作业时航材库领取航材,有时为了省去领料程序,维修人员就会一次性多领取一些航材以备不时之需,而这些航材由于在维修现场保管不善,很容易损坏或丢失。为了节省时间,维修人员有时会提高正点率而多要航材,实际上这些航材并未被使用。同时,航空公司对航材的管理也过于粗放,并未对航材资金效益理由进行认真考虑和解决,加之缺乏适用的航材信息管理系统,也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得发料、故障等数据,分析决策缺乏参考依据。[2]

二、航材库存管理策略的优化

(一)确定性航材库存管理策略的优化

对于能够确定消耗数量的航材,应结合飞机的维修计划,根据飞行的时间和航材的使用率,通过对一定时期航材消耗量的掌握来预测接下来航材的合理需求量,然后采用最经济的订货方式进行订货。一定时期的航材需求量取决于这一时期飞机的维修频次和所消耗的航材数量,这些数据通过航空公司的维修方案和维修例行工卡数量就能获知。

订货方式的选择是对确定性航材库存管理策略进行优化的关键,通常航材的库存成本主要包括航材的订购成本、持有成本以及缺货成本三部分内容。其中,缺货成本的多少与航材库存的数量有着直接关系,库存数量越多,航材的缺货成本就越低,反之,航材的缺货成本就越高。因此,在航空公司有限航材经费的约束下,应对航材的持有成本和缺件损失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航材

(二)随机性航材库存管理策略的优化

对于不能够确定消耗数量的航材,常规的计算策略就不再适用,必须通过数理统计等策略建立随机性航材消耗以及需求分析模型,根据分析模型来计算随机性航材库存量。针对不同航材的保障目标和需求特征,建立不同的分析模型,主要包括离散型和连续型两种随机变量。

随机性航材消耗量属于随机变量,飞机维修的实际需要只能依靠一定数量航材的某一概率来满足,一定时期内的保障率必须制约在库存量概率之下,通常情况下,航材的保障率要求越高,航材库存量也就越多,而航材成本也随之增高,这种情况甚至会超过因缺件损失而带来的效益。换而言之,在有限保障经费约束下,航材库存管理对保障率的要求必须结合缺件损失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不同航材的重要程度来分别确定不同航材的保障率。[3]

三、结论

航材库存能够有效缩短订货提前期、平衡订货成本,避开因故障而造成生产运转中断,而且还能够帮助航空公司规避价格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加强航材库存管理,优化航材库存管理的策略,对提高航材库存管理水平,制约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篇四

一、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目标不明确

当前,在我国企业中的工商管理人才通常被定义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这样笼统定性没有将企业理论性人才与应用性人才分别开来,导致实际工作的开展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传统的精英教育逐渐发展为大众化教育,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应用能力与企业的需求日益矛盾。因此,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定位与市场经济不符合,严重影响力现代企业发展。

2、课程体系存有缺陷

企业工商管理的课程体系存在着先天性的缺陷。首先,在具体的培养方式上,知识结构单一,没有核心力;其次,理论培养与实践培养脱节,尽管有一定的实习活动,但是系统设计与操作还不够,导致了工商管理人员在应用能力方面的先天性不足。第三,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培养往往只注重传授国内外相对先进的管理理念,培养出的人才通常只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明显不够。

3、创新能力培养较少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只重视理论传授,对于基本创新能力的开发很容易被忽略。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和发展,是非常需要工商管理人才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的。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获取更大的利益空间,最终实现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培养的措施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企业在市场中竞争须要将企业工商管理类的人才细分成理论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确定需要哪种类型人才,进而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首先,如果是理论型的人才,那么要重点学习国内外在该领域的先进管理理念,最终实现创新理念对实践工作的指导。其次,如果是应用型的人才,那么要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

首先,要设置出人才培养的科学课程。根据企业中从事生产经营一线工作的管理人才的实际能力需要,以及创新需求等进行目标性人才的培养。可以将没有必要的学科做适当的删减,主要设置一些专项课程。其次,要建立一些交叉性学科,着眼于综合管理人才的培养。建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计划,可以将相关学科专业教学与企业管理教学联系在一起。教学过程中还应该适当加入一些辅助学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其日后工作效率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最后,要建立起系统的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因为人才在企业中的分工不同,须要将学科与专业进行划分,所以模块化的人才培养尤为重要,只有实现模块化教学才能使学生胜任以后的工作。

三、总结

现代企业中的工商管理人才是企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企业工商管理人才不仅能够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指出正确的发展方向,而且还能够为企业献计献策,使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渐扩大,进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优秀的企业工商管理人才除了要具备理论知识以外,更需要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具备高超的应用能力。对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一定要立足企业发展的现状,结合高校自身办学条件,采取切实有效的人才培养策略。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篇五

摘要:本文利用CHNS数据对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收入存在的性别差异进行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水平较低是女性非正规就业收入较低的重要因素,即使在控制一系列个人、家庭、职业、非正规就业类型和地区特征后,女性非正规就业者的月工资仍旧明显低于男性,而且性别收入差距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的影响对性别工资差异的解释所占比例之和在30%左右,性别工资歧视的贡献仍非常显著,即非正规就业内部也存在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关键词:非正规就业;收入;性别

作为劳动力市场中性别关系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收入性别差异是劳动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主要用三种方法度量收入性别差异的大小,一是直接计算男女的水平收入差异,即女性平均工资与男性平均工资之间的差距;二是利用工资方程,测算控制其它变量之后的性别效应,即在收入方程中加入性别虚拟变量,并估计该变量在收入方程中的系数大小;三是通过收入分解,估算不能被工资方程所解释的性别收入差异部分,并计算该部分占总差异的比例,其中不可解释部分即为经济学文献中所说的性别工资歧视。

学者们普遍发现收入水平较低是非正规就业的典型特征之一,一个普遍现象是女性的收入水平要低于男性,这种收入差异可能是由于男女人力资本水平不同、劳动力市场存在性别职业隔离等。本文通过控制其它变量以判别性别效应,并利用收入分解来说明非正规就业中男女之间的收入差异及原因。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中国健康与营养状况调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1997年、2000年、2004年、2006年、2009年的数据,并只考虑城市调查点。根据ILO(2002)关于非正规就业的定义及数据所能提供的识别指标,本文将有雇工的个体经营者、无雇工的个体经营者、临时工、领取工资的家庭工人、无报酬的家庭帮工等定义为非正规就业者,将长期工、合同工定义为正规就业者。考虑到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城镇非正规就业,对于无雇工的个体经营者所包括的农民工部分予以剔除。

一、非正规就业中收入的性别差异分析

1、非正规就业中的总体收入性别差异。根据CHNS数据,表1列出了1997至2009年中国城镇非正规(正规)就业者按性别划分的工资水平。1997年女性非正规就业者的月平均收入为43666元,2009年上升到1 37819元,但女性非正规就业者的收入始终低于男性非正规就业者,而且男女收入差距在逐步扩大。如果把女性收入看作1,1997年非正规就业中的男女性别收入比是120,而到2009年这一比例为129。

表1中还列出了正规就业男女的月工资收入,从另一层次说明女性非正规就业者收入水平低下,而且非正规就业者平均月工资低于正规就业者,正规就业者与非正规就业者之间的收入差异在逐渐扩大。1997年正规就业者的平均工资是非正规就业者平均工资的109倍,这一比例到2009年上升至162倍。当按性别、非正规就业把就业人口分为四类时,可以明显看到正规就业男性处于收入的最高端,其次是正规就业女性收入,而非正规就业女性处于收入的最底端(见图1)。

2、在非正规就业职业的内部存在收入性别差异。女性非正规就业者的平均收入要比男性低,但收入水平与职业分布可能有很大关系。由于非正规就业存在的职业性别隔离,使得男女之间存在明显收入差异,而且即使在职业内部也存在较为明显的收入性别差异。表2列出了利用CHNS数据得到的部分职业(技术人员、非技术人员及服务人员)收入的性别差异,可以明显看到即使在同一职业内部,非正规就业者的收入性别差异也较大。在职业内部存在的性别收入差异,除了职位分层或和角色分工影响外,还存在男女同工不同酬现象,使得不同性别在工资或报酬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工资水平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1997-2009CHNS数据计算而来

3、非正规就业类型内部存在性别收入差异。根据国际劳工组织非正规就业框架图,可以把非正规就业按类型划分为雇主、自营劳动者、雇员、家庭帮工,表3列出了按非正规就业类型划分的女(男)性收入水平,不难发现女性的收入无论是在哪类非正规就业类型中都比男性收入低;对于非正规就业者,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雇主的收入都是最高的,其次是个体经营者,收入最低的是领取工资的工人家庭。由于女性从事雇主的比例低,从事家庭工作的比例高,女性总体的平均收入较低。

不同非正规就业类型、职业内部的收入性别差异,也可能是由于男女劳动技能、付出的劳动时间不同,而存在不同的劳动市场价值,从而收入水平存在差异。但以上这些数据仍旧表明女性非正规就业者从事的工作给女性带来的经济收入低于男性,从而在总体上会使女性的经济地位低于男性。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教育程度是决定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女性非正规就业者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她们收入偏低是性别隔离现象造成的,由于非正规就业领域缺乏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更可能产生工资、福利、社会保障方面的性别歧视。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1997-2009CHNS数据计算而来。

二、工资方程的性别效应分析

男女非正规就业者平均收入之间的差异并非都是性别因素所引起的,如男女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上的差异会在工资水平上显现出来。由于女性非正规就业者平均人力资本水平低于男性,这就会出现女性平均工资水平低于男性的现象。此外,非正规就业存在的职业、行业性别隔离,会导致女性聚集于收入较低的职业。为了把性别因素的作用与其他因素的作用分离开,更准确地测量非正规就业存在的收入性别差异,及收入分配的性别不平等程度,本文采用Mincer工资方程,并加入了性别虚拟变量,其中男性为0,女性为1;同时保留其他控制变量,包括教育、工作经验、职业及其他相关变量。此时工资方程性别系数的大小和统计显著性表明,在所有控制变量相同的情况下,男女非正规就业者是否仍旧存在收入差距。在估计工资方程的时候,可能会存在样本自选择性的问题。这是由于不同就业类型从业人员的分布并不是随机的,极有可能是自选择的结果,自选择性偏差的存在会导致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计结果的不一致性(Inconsistency)。因此,此处采用勃根纳尔等人(Bourguignon et al,2001)的方法(简称BGF方法),对工资方程中存在的样本选择性偏差进行了纠正。

表4列出了加入性别虚拟变量,并考虑自选择偏差后非正规就业工资方程的估计结果。在回归结果中选择项(m1,m2)表明相比较于普通最小二乘法,BGF方法是非正规就业工资方程合适的估计方法,即确实存在样本选择性。从表4中可以看到在控制一系列个人、家庭、职业和地区特征后,女性非正规就业者的月工资仍旧明显低于男性:1997年女性月工资比男性低116%,2009年非正规就业男女的收入差距为172%。这表明即使在对男女人力资本差异、劳动力市场存在的职业性别分割等因素加以控制后,男女非正规就业者之间仍旧存在加大收入差异现象。此外,非正规就业中的性别收入差距有增大的趋势,但这种趋势逐渐放缓。此处工资方程显示的收入性别差异要比全文描述的男女非正规就业者之间的水平收入差异小,这表明男女的教育水平、经验水平、职业等因素解释了非正规就业者的性别收入差异的一部分。

三、非正规就业中的收入性别差异分解

既然非正规就业中存在工资的性别差异,其中有来自人力资本差异的贡献,也存在着纯粹的歧视因素。工资性别差异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人力资本或歧视造成的?本节试图回答这些问题。目前,研究中国非正规就业中工资性别差距的文献比较少,尤其是基于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本文在利用BGF方法纠正样本选择偏差估计工资方程的基础上,对性别收入差异进行分解,采用Neumark 收入分解方法以考虑指数基准问题。

表5给出了利用Neumark方法得到的收入性别差异分解结果,此处仍旧使用CHNS1996至2009年的数据进行时序分析,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非正规就业工资性别差距变化的动态趋势。表中第二行表示的是非正规就业男女收入的对数差,这个数值逐年增大表明男女的平均收入水平差异在逐渐扩大。将男女收入的对数差看作100,将收入水平差异分解为由特征差异所解释部分(表中第三行),与由系数差异所带来的不可解释部分(表中最后一行),括号内数值表示各个部分占性别收入对数差的百分比。

通过表5可以发现以下几点:非正规就业性别工资差异可解释部分所占的比例有上升的趋势,这表明男女就业者之间的月工资收入差异,一大部分可以由就业者的个人人力资本禀赋程度和个人及家庭特征等因素所解释。非正规就业者性别工资差异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政府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事业、提升女性平均受教育水平,将有助于抑制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就业差异和工资差异的持续扩大。特别是随着教育回报率不断提高,教育对个体就业的作用不断增大(对女性尤为明显)。反映人力资本水平的工作经验,是男女非正规就业者工资收入差距的第二大贡献因素,受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所占比例之和在30%左右,这表明加强对女性非正规就业的在岗培训,有助于降低非正规就业中的性别收入差异。另外,男女非正规就业者职业分布的不同会对男女收入差异带来影响,户口、婚姻、家庭特征不同也会对男女收入差异带来影响。

由于回归系数差别所造成的不可解释部分的贡献常被视为歧视程度,说明同等条件下女性在非正规就业受到与男性不同的对待,这表明性别工资差异的扩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性别歧视造成的,非正规就业内部存在同工不同酬现象,尽管这种歧视随着时间有逐渐缩小的趋势。因此,要缩小男性和女性的工资差异,既要提高女性非正规就业者的教育程度,也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女性在非正规就业内部享有同工同酬的权力。虽然在上述分析中考虑了职业分布对男女非正规就业者收入差异的影响,但由于受到样本容量的限制,此处没有考虑职业选择对收入性别差异的影响。女性的人力资本储蓄水平、生理条件、行业与职业类型的偏好等,使得女性与男性分布在不同的职业、行业之中,特别是对女性的歧视等因素会使男女明显地分布于不同的行业、职业之中,职业内歧视较之职业间歧视对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更大,但这一结论是否对非正规就业人群依旧成立,值得进一步研究。

四、结论

收入是衡量劳动力市场机会平等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对非正规就业存在的收入性别差异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为:第一,在劳动力市场中,女性非正规就业者的收入处于劳动力市场的最低端,无论是在非正规就业中不同的职业、就业类型中都存在较为明显的性别收入差异。第二,即使在控制一系列(个人、家庭、职业、非正规就业类型和地区)特征后,女性非正规就业者的月工资仍旧明显低于男性非正规就业者。非正规就业的性别收入差距有增加的趋势,尽管这种趋势在逐渐放缓。第三,教育、经验等特征对性别工资差异的形成起到了一定作用,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的影响对性别工资差异的解释所占比例之和在30%左右。但是,性别工资歧视的贡献仍非常显著,即非正规就业内部存在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尽管这种影响有逐步减小的趋势。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篇六

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加快,刺激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越发繁荣,使得我国各行业领域中的企业建设也越加的现代化、规模化。在现代企业的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从固化的家族管理逐渐向现代化的工商管理转变,使得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的提高,对企业做出科学的发展规划有着积极的作用。就目前来看,企业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就要集中的对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管理,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人才的专业素质。本文简单的对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作出以下几点探讨,以供参考研究。

关键词:企业管理;工商管理;培训;水平

在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除了要对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以及市场进行提高和调查,还要对自身内部的管理水平进行提高。对企业来说,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构建一支具备专业综合素质的管理队伍,但是就目前来看,企业内部面临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较差、培训工作不重视等管理问题,阻碍着企业专业化管理队伍的构建,阻碍着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加强对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人员的工商管理培训,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使得企业整体的管理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推动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强化工商管理培训的必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的密切,经济文化之间的交往更加的频繁,使得我国很多企业都逐渐的拓展了自身的业务范围,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另一方面也对企业的管理工作人员要求更高,使得企业的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国际商务的专业能力以及要掌握经济法等基础知识,同时企业的发展也要求着企业的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对营销方面以及财务金融方面有着一定的了解[1],从而在实际的企业管理工作中,可以有效的推动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但是就目前来看,很多企业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管理工作人员的配备还处在较为基础的阶段,很多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不具备与国际接轨的硬性条件,使得企业开展工商管理工作成为当前企业发展遇到的重要课题。

二、现阶段企业开展工商管理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模式落后

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对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的要求极高,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的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时,工作模式落后且固化,内容老旧缺乏新意,培训中的主要知识依旧存在老一套的管理教学内容,使得企业开展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目的得不到有效的展现,很多管理工作人员经过培训后,对自身的业务素质没有显著的改变,使得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流于表面。

(二)师资队伍的构建不完善

很多企业开展工商管理培训工作,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优化师资力量,多数情况下,为降低成本资金的投入,选取的培训教师多为企业内部自身的管理工作人员,很难保障培训的有效性[2]。

(三)企业领导层的不重视

对于工商管理培训来说,要想顺利而有效的开展工作,极为需要企业领导的支持,但是很多企业的领导人员重视的是企业实际的经济效益增长,极为忽视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开展,从而使得工商管理培训工作得不到有效的资金支持,导致无论是师资队伍的建设,还是培训设备的配置,都处在极为不利的位置,对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提升有着极大的消极影响。

三、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培训模式

工商管理培训的内容涉及广泛,培训的目的性较强,培训任务也比较的繁重,使得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难度比较大[3]。鉴于此,积极的对现有的培训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优化培训内容,删减不必要的培训项目,重点培训工商管理知识,提供多样化的管理模式,利用现代化的培训设备,将工商管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的联系起来。

(二)构建完善的师资队伍

对工商管理培训来说,优秀的培训教师是提高管理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的关键。因此加大对师资队伍的资金投入,选聘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优化师资队伍,同时构建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选取固定的时间段对培训教师的业务水平进行考察,提高培训教师的教学水平。另外可以与当地的高校开展互助合作模式,通过与高校的合作,使得工商管理的培训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树立正确的培训意识

首先,企业的领导层要树立工商管理培训的意识,这样才能在企业内部顺利的开展工商管理培训工作,其次加强对工商管理培训的宣传,使得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人员意识到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必要性,积极的投入到工商管理培训中。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中,企业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萍萍。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7:7-8.

[2]卢常春。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措施分析[J].企业导报,2016,14:45.

[3]胡锦,方明。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9:88.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好作文为大家分享的6篇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就到这里了,希望在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96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