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 > 工作范文 > 计划规划

学困生辅导计划优秀7篇

时间:

做任何工作都应改有个计划,以明确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计划吗?以下是勤劳的编辑帮家人们收集的学困生辅导计划优秀7篇。

学困生辅导计划 篇一

关键词:就业困难学生;发展性生涯辅导;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3-0179-03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持续严峻,就业困难群体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发展性生涯辅导以不同于传统辅导的发展,逐渐成为高校职业规划和辅导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本文基于就业困难群体的类型和特征,对发展性生涯辅导的内涵、特点以及路径等分别进行了论述,以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并提升教师工作者的综合技能,促进发展性生涯辅导得到纵深发展。

一、发展性生涯辅导的含义与特征

(一)发展性生涯辅导的含义

在帕森斯(Parsons)时期,社会普遍尊崇“职业辅导模式”,即人的特质是基本不变的,人应该去匹配职业或就业的需求,是一种“以人就事”的过程。在强调“人本核心”的理念背景下,舒伯(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逐渐取代了职业辅导模式,成为社会潮流,其核心是“以事就人”,即通过个人与职业和环境的不断互动,自我概念得到不断发展。这一理论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在高校职业生涯辅导中的应用愈发频繁,也为发展性生涯辅导提供了理论支持。

从理论层面来看,发展性生涯辅导具有以下内涵:一是辅导具有普遍性,旨在提升个人的潜能发展;二是辅导具有连续性,旨在帮助个人度过一生的问题阶段;三是辅导具有积极性,旨在促进个人获得追求进步、实现自我价值等取向的善端。

因此,在这种理念下,我们可以把就业困难群体发展性生涯辅导界定为:一种以就业困难群体为辅导对象,在生涯发展理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引导下,采用团体辅导、个别辅导以及社会帮扶等多元多层次的辅导措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质,明晰生涯目标,帮助学生规划生涯道路的辅导活动。

(二)发展性生涯辅导的特征

传统生涯辅导倡导课程教学,但过于强调生涯理念与规划,从而割裂了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生涯规划教育的关联。这种辅导体系存在弊端,脱离了整个教育生态。基于这一现实,发展性生涯辅导倡导一种“生涯辅导中心观”理念[1],即与各种教育有机联动,使得生涯规划辅导贯穿于学科教育、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以学生生涯规划和综合素质提升为目标。

因此,发展性生涯辅导与其他生涯辅导相比,存在五个基本特征。一是发展性生涯辅导强调生涯规划和潜能激发的目的观。二是发展性生涯辅导体现人本主义潜能论和生涯发展理论的内容观。三是发展性生涯辅导注重预防性干预为主、反应性干预为辅。预防性干预旨在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完成这一阶段的任务,而反应性干预在于对出现的问题和障碍做出反应并解Q。四是发展性生涯辅导注重动态且可持续的评价观,不是刻板和固定不变的过程。五是发展性生涯辅导旨在构建以班级辅导、个性辅导、团体辅导及社会帮扶等构建多元多层次的生涯辅导体系。

二、辅导对象分析与辅导价值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走向普及化,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形下,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的热议问题。合理分析就业群体,探寻辅导价值,解决相关就业难问题,不仅有利于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也是发展性生涯辅导的一大任务。

(一)辅导对象分析

就业困难群体是本文的研究对象,分析就业困难群体的成因是进行有效辅导的先决条件。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分别是导致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按照内、外因素的排查和诊断,就业困难学生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2]。

1.自我探索意识较浅

自我探索包含兴趣、性格、能力及价值观等多个维度。从价值观角度来看,身处象牙塔的高校毕业生职业价值观趋于理想化,对于自身职业和发展定位缺乏方向性的了解,从而选择与自身不符的价值导向。其次,兴趣是个体内动力的创造源。缺失兴趣的职业选择,一旦外在动力消退,薄弱的自我意识无法支撑起学习、求职动机,仍然会掉入职业困境。因此,自我探索意识薄弱,易导致自身求职定位错误,发展方向与学习方向模糊,更谈不上职业规划。

2.综合技能匮乏与自身条件不佳

专业技能是大学生叩开企业大门的重要砝码,是学生赢在职场的前提条件。但这一技能已不能代表全部,随着社会竞争不断激化,单一型能力早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用人单位开始普遍重视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技能、组织能力等综合技能运用,而技能匮乏的学生在面对供过于求的就业市场时,无法树立特色标签和展示过硬的本领,就只能望而却步。

自身条件不佳主要概括为自身和家庭两个方面。一是身体缺陷及形象不佳,这一群体在求职过程中得到的结果不言而喻,常常会背上沉重的就业及心理包袱。二是家庭经济困难群体,由于求职成本低,社会资源匮乏等因素而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机会天平会向往掌握资源更多的一方倾斜。

3.就业市场冷淡与求职辅导缺位

就业市场冷淡是形成就业困难外部因素的重要原因。专业虽无分优劣,但市场会对不同专业人才需求产生不平衡倾向。最终,形成“热门专业供不应求,冷门专业求职无门”的尴尬境地。此外,高校育人体系与市场用人标准的脱节,也导致就业用人单位不愿意起用新人的原因之一。

求职辅导缺位也是就业困难外部因素的一大原因。一是求职辅导主体缺位。不论是从政策、教学还是形式来看,高校的组织都未能得到体现,求职辅导未能成为高校的重点关切。二是求职辅导创新缺位。在现行的辅导体系下,辅导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缺乏个性化、专业化以及系统化辅导,仍是就业指导与生涯辅导教育工作者亟待破除的现状。

(二)辅导价值分析

发展性生涯辅导的普遍追求是每个人都以自身潜能发展为核心目标,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人的一生都需要规划,预防性和发展性举措能帮助个体度过生涯的各个问题阶段,合理规划和掌控人生方向;每个人有能达成自己的生涯目标的能力和资源。这一普遍追寻使发展性生涯辅导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在就业困难群体中更为凸显。

1.有利于澄清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是学生选择的主要判断,是生涯目标设定的主要依据。正确、合适的目标设定往往关乎人的事业成败。适合的价值取向决定正确的生涯目标,继而设计生涯计划,并反作用于价值取向的发展。

面对纷繁的就业信息,就业困难群体常常因为趋同心理,而选择所谓的高薪、体面的求职目标。因此,就业困难学生未充分认识自我前,盲从潮流、渴求物质是这一群体的基本现状。基于此,发展性生涯辅导通过辅导的技术和方法,帮助就业困难学生澄清价值,合理归因,引导对方将自我内在需求设定为人生目标。

2.有利于激发内在潜能

在辅导对象分析中,提到了就业困难学生技能不足、条件不佳、自我认识模糊等,这些都会导致其在求职过程中产生自卑、焦虑的心态,逐渐演变成接受既定事实、自我放弃的负面心态。如何破除这一问题,是生涯辅导的难点。

发展性生涯辅导的核心原则就是激发就业困难学生动机和潜能。从突破信念屏障、调整负面心态、探索未知自我、培植成功信心等入手,通过咨询与辅导技术,帮助就业困难学生突破思维和能力的局限,产生动机,探寻可能。

3.有利于规划生涯路径

大学生入学新奇和毕业迷茫的场景形成鲜明的对照。包含就业困难学生在内的毕业生普遍以大城市、高薪等职业属性来衡量工作的优劣,常常将自己桎梏于公务员考试、考研、考编的传统思维困境中,得不到便被贴上“失败”的标签。

大学生生涯辅导是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明晰生涯目标,确定生涯发展路径,并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3]。发展性生涯辅导更是凭借其发展性和预防,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局限、厘清发展路线,激活内在动力,探寻属于符合自身发展的生涯路径,逐渐打开未知的可能性。

三、就业困难学生发展性生涯辅导路径探析

由于就业形势持续严峻和人才竞争不断激化,生涯辅导在学校教育中愈发重要并得到纵深发展。然而对于高校生涯辅导工作者而言,发展性生涯辅导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系统、明确的指导。因此,探索出具有普遍性的生涯辅导操作模式,用以指导和规范高校职业生涯辅导工作,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学生的辅导工作,是当前学生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笔者对就业困难群体发展性生涯辅导路径进行讨论。

(一)就业困难学生发展性生涯辅导路径

发展性生涯辅导路径在借鉴高校现行职业规划与生涯辅导教育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整合班级、学校及社会等资源,采取系统的辅导措施,为高校就业困难群体提供了持续性的发展路径和基本模式。本文主要对培养主体、培养机制及主要途径进行探。

1.班级辅导

班级是学生教育实施的基本单位,也是开展发展性生涯辅导工作的主要阵地。班级主要通过学科教学、主题班会以及班级辅导活动等方式开展辅导工作。在班级辅导中,引导就业困难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可初步确定自身的价值观、性格以及兴趣等。同时,通过学科教育与主题班会使这类学生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并将学校教育中的人格辅导和心理辅导等举措融入生涯辅导中去,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就业困难群体的自我认识和困难排解。

2.个别辅导及团体辅导

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是发展性生涯辅导中必不可少的形式之一,同时也是心理辅导的两种形式。其中,个别辅导包括对话咨询、书信、网络等形式,而团体辅导方式更加多元。实施个别与团体辅导的责任主体是学校,学校层级的辅导作用应该有别于班级辅导的基础作用,体现出延续和深化的功能。个人生涯发展和规划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辅导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这种情形下,个别辅导能够促进困难群体深化自我认识并合理规划个人生涯。团体辅导能够有助于形成正确价值观、探索与自我成长、提升个人潜能等,正成为国内辅导方式中的一股新兴力量。因此,心理辅导中的个别与团体辅导借鉴到生涯辅导模式中,弥补了班级辅导的不足,并进一步引导就业困难群体澄清职业与就业观念、激发潜能并树立合理的职业目标。

3.社会帮扶

社会帮扶是一种集合了企业资源、家庭辅导以及政府政策等多方力量的辅导方式。它能将可能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在对班级辅导、个别或团体辅导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基础上,促进就业困难学生开展外部世界探索,即职业、企业以及行业的调研或实习,能帮助就业困难学生了解职业发展动态、破除就业求职困惑、扩宽职业发展视域。因此,社会支援是实施发展性生涯辅导的一个尤为重要的辅导路径和保障渠道。

4.机制保障

构建辅导主体之间的循环机制是发展性生涯辅导的基本目标。一是搭建学校与班级之间的沟通机制,即对就业困难学生开展发展性、预防性辅导,使其具备基本的素养和能力。二是搭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培机制,即培养复合型、综合型人才,满足社会各方的用人标准。三是搭建社会与班级之间的互补机制,即在就业困难学生自我探索和外部世界探索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匹配和整合。三种培养机制相互衔接,形成辅导循环。这一循环营造了一种可持续、理想的成长环境,即一种目标明确、相辅相成的循环辅导体系。

(二)发展性生涯辅导的师资队伍建设

近年来,传统单一的授课制辅导方式已显露弊端,全员化、全程化辅导已成为发展性生涯辅导的一个基本观点。在辅导过程中,不仅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学生生涯辅导,还要求教师辅导工作贯穿学生学习的全部阶段。因此,这就需要对教师队伍进行类别划分,使教师在学生生涯辅导中能精准定位,明确职责,从而建立系统的培训模式和辅导体系。

1.高校生涯教育工作者的层级划分

生涯辅导工作应由全体教师共同承担,这是发展性生涯辅导的本质规定的。自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入高校教育课程体系后,学校对其重视程度仍旧不够,对生涯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和类别划分也未有明确规定,易导致辅导职责不明确、辅导内容不健全、辅导队伍不专业等问题。考虑这一现实情况,我们将生涯辅导工作者大致分为专业教师、班主任以及辅导教师三类群体。

(1)专业教师。全员辅导、全程参与是发展性生涯辅导的基本特点,因此,学科教师在入职时都需要经过一定程度的理论培训,以掌握辅导育人的相关理论及技能。对于专业教师,其职责主要包括:主动承担起全员育人的核心作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协助、配合班主任与辅导教师开展生涯辅导工作;将生涯辅导渗透于学科教学,为就业困难学生树立专业学习目标;自觉参与各项理论研究,提高就业困难学生辅导工作的质量。

(2)班主任。高校班主任队伍本应是一支业务水平高、健全稳定的教育辅导力量。但在实际中,高校班主任常常忙于课业教授和科研任务,从而忽视班集体建设,班级心理、生涯辅导。因此,通过专业培训及理论学习,将班主任队伍培养成为高校生涯辅导的中坚力量,是发展性生涯辅导工作得到落实的关键前提。班主任的职责主要包括:实施班级活动,帮助就业困难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协助辅导教师做好就业困难群体的团体、个别辅导,并处理其他辅导相关工作;参与相关辅导研究,提升理论素养。

(3)辅导教师。辅导教师主要包括高校辅导员和心理、生涯课程专职教师,是发展性生涯辅导队伍的主力军,工作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辅导教师队伍更加了解就业困难学生,更能帮助其进行个性化生涯及心理辅导。辅导教师的主要职责包括:建立健全发展性生涯辅导的育人体系及目标;负责筹建和管理生涯辅导室;肩负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的核心作用;负责统筹班级、学校、社会三方资源;开展生涯辅导的专项研究工作;参与各项培训,提升业务处理能力。

2.高校发展性生涯辅导的师资培训

近年来,辅导技能水平参次不齐,辅导内容体系尚未健全等问题仍未得到改善,如何促进辅导队伍的技能水平纵深发展和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如何规范辅导内容,是实施发展性生涯辅导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传统的辅导培训中,“灌输式”培训是主要的培训模式,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专家讲授培训模式已被证明效果不佳。为了使教师辅导技能得到纵深发展,“督导模式”[4]成为辅导培训中比较适合的一类训练模式。“督导模式”是指咨询师对来访者进行辅导或咨询,观察员通过录像或现场观看等形式了解过程,通过讨论使观察员了解其中的优点与不足,观察员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的辅导技能并予以实践,在此基础上周始循环,不断改进和优化咨询辅导技巧,进阶成为合格咨询师的一种培养模式。运用这一培训模式,教师能从理论走向实践,实践回归理论,形成一个培训闭环,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但在此之前,应进行大量的理论学习,为督导模式培训的开展奠定基础。

在师资培训外,还应建立生涯辅导室,进一步优化辅导队伍,规范辅导内容,提升辅导技能等,为充分发挥全体教师专有作用、开展系统培训提供有力地平台支持。基于这一平台,才能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制度与责任相并行,培养出典型的、专业的生涯辅导工作者,共同推动生涯辅导在高校的发展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刘宣文。论学校发展性心理辅导[J].教育研究,2004(7):55-59.

[2]李国章。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指导和帮助[J].高等农业教育, 2013(6):102-104.

差生辅导计划范文 篇二

关键词:辅助生产费用 计划分配法 应用

辅助生产指主要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一般很少对外服务。企业辅助生产部门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各种耗费,构成了这些产品或劳务的成本,而对于耗用这些产品或劳务的基本生产车间和其他各部门来说,这些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的成本又是基本生产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的一部分。目前,常用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方法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顺序分配法和计划成本分配法。这几种方法是从是否考虑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分配为前提出发展开分析的,每种方法各自有优缺点,其中交互分配法与代数分配法计算过程比较复杂但分配结果相对较为准确,其他几种方法都较简单。计划分配法作为简单易懂的方法,应该计算简便,但是目前的《成本会计》教科书以及会计职称和注会的教材都把计划分配法复杂化了,并且对“计划成本”概念描述不清,现从计划成本的概念,以及相关应用着手,通过案例将简易的计划分配法阐述。

一、计划成本分配法的概念及具体应用

教材中对计划成本分配法的解释: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按照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方法。在这种方法下,辅助生产为各受益单位(包括其他辅助生产车间)提品或劳务,一律按产品或劳务的实际耗用量和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包括辅助生产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在内,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之间的差额,即成本差异,可以追加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下面用案例说明具体应用。

案例:某企业有供电、供水两个辅助生产车间,已知201×年×月供水车间发生费用60 000元,供电车间发生费用45000元。计划单位成本:供水车间1.8元/立方米,供电车间6.5元/度。各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情况表如下:

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情况表

1、计算过程:供水车间实际费用=60 000+2 500×6.5=76 250元

供电车间实际费用=45 000+10 000×1.8=63 000元

供水车间计划费用=40 000×1.8=72 000元

供电车间计划费用=9 000×6.5=58 500元

供水车间实际与计划费用差异=+4 250元

供电车间实际与计划费用差异=+4 500元

2、会计分录:

借: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16 250

―供电车间 18 000

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22 750

制造费用 54 750

销售费用 10 100

管理费用 8 65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72 000

―供电车间 58 500

分配差异:借:管理费用 8 75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4 250

―供电车间 4 500

在上述教材中所述的方法中,辅助生产费用先要在供电和供水车间之间类似于交互分配一次,且方法中阐述实际费用等于原来实际的费用加上按计划分来的费用,那么实际费用的概念就出现问题了,实际费用就是实际发生的,计划费用就是按计划单价计算的。因为教材中对计划成本分配法的特点都说简化成本核算工作,那么就应该简单核算,且计划分配时不考虑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劳务,应类似于直接分配法。下面进行简单计算,以跟上述方法对比。

1、计算过程:

供水车间实际费用=60 000元

供电车间实际费用=45 000元

供水车间计划费用=(40 000-10000)×1.8=54 000元

供电车间计划费用=(9 000-2 500)×6.5=42 250元

供水车间实际与计划费用差异=+6 000元

供电车间实际与计划费用差异=+2 750元

2、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22 750

制造费用 54 750

销售费用 10 100

管理费用 8 65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54 000

―供电车间 42 250

分配差异:

借:管理费用 8 75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6 000

―供电车间 2 750

从上述两种计算方法和会计处理可以看出,两种方法的成本总差异相等,第二种方法较为简单,且对实际费用和计划分配的费用概念较易理解,较合理,也符合教材中对计划成本分配法的简单操作特点,从而减少了重复登账的工作量。本位仅从概念和计算的角度阐述了此方法,对于不同方法导致辅助生产车间差异不同的原因和影响并没有进一步分析,希望在今后的教学科研中继续努力以对辅助生产费用计划分配法的概念理解和实务操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差生辅导计划范文 篇三

给成绩不好进一步辅导,那么怎么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了学生英语培优辅差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

学生英语培优辅差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指导思想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五年级学生之间学习、纪律等情况的异常区别,为提高优等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学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自信心和能力,培养较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逐步提高纪律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自身素质,我把培优辅差工作当作自己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事情来进行,让培辅计划落到实处,特制定此计划。

二、目的

1、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使学生转变观念,认真学习,发展智力,陶冶情操;

3、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

4、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三、具体实施措施

1、多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对学生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了解,进行各方面的调查和深入的摸底工作。并与班任和其他科任教师一起商讨确定优等生与后进生的对象。

2、谨慎确定优等生与后进生,把潜力较大的学生当作为重点辅导的对象。对每个对象要制定培扶的内容和计划,让他们有适合自己的成长路程。

3、组成一帮一小组,把有机会提高的学生名单锁定,利用其余积极助人的同学帮助他们,辅导他们。

4、制定评奖方案,有进步的学生,进行期中、期末评奖,在平时检测中多鼓励,多发动他们互相追逐,互相进步。

5、利用谈心或打听的方式,了解各学生的特点及他们的学习困难,想方设法帮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进而从新投入学习。

6、课堂上多给机会他们表现自我能力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及信心。

学生英语培优辅差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指导思想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英语学习基本能力。培优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英语学习能手,挖掘他们的潜能,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的基础和交际说话能力,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英语素质和英语成绩。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对培优补差工作的常规管理和检查。

2、认真挑选好培优补差的对象。

3、通过培优补差,使学生能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4、认真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每周至少3次的辅导,辅导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三、具体措施

1、 利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生动口说,优生先示范再叫中下学生跟读,给优生有自主发挥的机会,假如中下还是说错或不开口,动员全班同学勉励他,排除其心理障碍。

2、 课堂上处理不好的,利用课余时间教导。与学生多谈心,讲些小故事,激发他们学英语的兴趣。读错、说错不要紧,最重要的是他肯开口说,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3、 积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优生用多种途径表达语言,活跃他们的思维。多表扬中下生,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都要及时鼓励,使其增强自信心。

4、 实行一帮一活动,让中、下生有自己的“私人老师”。培养他们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班风。

学生英语培优辅差工作计划范文三

一、指导思想: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培化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基础,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素养和成绩。主要措施: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0人,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各科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且质量较好,如肖磊、李兰凤、黎佳明、李果珍等,且担任班干部能起到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如等,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欠端正,书写较潦草,作业有时不能及时完成,因此本学期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外,我准备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通过培优辅潜的方式使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潜能生得到较大进步。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备好每一次培优辅潜教案,努力做好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2、加强交流,了解潜能生、优异生的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3、搞好家访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交流、听取建议意见。

4、沟通思想,切实解决潜能生在学习上的困难。

5、坚持辅潜工作,每周不少于一次。

6、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的作业。

7.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8.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

9.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5.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做题和写作能力。

10.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11.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四、优、差生名单

五 主要措施

1.围绕提高均分、合格率和优秀率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培优和辅差计划,严格按计划实施,注重过程,注重效率,注重效果。争取做到“顾两头,抓中间”。每一位教师具体分析每一个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稳定优生人数,狠抓中间段。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进行集体培优。把优生集中在一起定时定点进行。让优生有动力同时也有竞争的感觉。争取把优生比例扩大。组内每个老师利用下午五点半到六点时段对本班基础差生进行个别辅导。挖掘潜力,查找弱项,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差工作。争取缩小差生范围。

2. 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英语。让学生充分利用“五本”进行学习。

3.做到”堂堂清”,“月月清”:要求学生每天做好”预习—听课—复习”三步。并积极检查。把当天的功课在当天解决。在月考中检查出学生未能掌握的知识再及时把进行讲解和解决。

4.加强集体备课的作用,有想法大家探讨,出了问题大家研究,共同进步;

对教材要全面分析和了解。与组内各位教师一起讨论各班的学情,在教案设计,教学活动安排,作业批改等等方面给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使得他们所带的班级能够在本学期有幅度较大的进步。

5、利用早读和口语操练,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要求教会学生一个日常英语的主题。并进行训练。加强背诵,记单词和阅读的训练,利用早读,口语操练等时间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意义并且有效的练习。

6、设计符合学生兴趣和认知能力的学科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本学期我们备课组承担两项英语科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西方重大节日”和户外英文标志收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爱家乡、爱生命的高尚情操,拓展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能力。

学困生辅导计划 篇四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1—0038—01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学习困难也称“学习障碍”或“学业不良”。“学困生”虽然在班级中人数不多,但影响面广。因此,如何帮助教育好这些“学困生”,促使“学困生”的转化,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一、加强学困生在学习方面的课外辅导

1. 及时辅导:辅导要讲究时效。知识的间隔时间越短,就越不容易遗忘,帮助他们及时复习,及时订正,及时讲解,很有必要。最好采用“少食多餐”的形式,容易消化吸收,如,每天根据具体情况辅导多次,每次用十多分钟,见缝插针,反复提示,因势利导,激发兴趣,让他们无负担地学习。

2. 计划辅导:辅导的内容要有计划,一般安排以下几个内容:(1)当面批改作业,扫除习题障碍。(2)预习新知,为上课搭台阶、作铺垫。(3)有计划安排复习,巩固每一阶段的知识,反复识记,发现问题,及时补偿训练。

3. 多样辅导:辅导学困生要讲究形式,要运用适当的方法和鼓励。除了教师常规的课间补习以外,形式还可以有许多种,如,情景式辅导——让他们在生活情景、自然环境活动中解决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协作式辅导——可以安排一些品学兼优,有责任心,有耐心且热情的孩子作为助学小伙伴,成立“一帮一小组”,让他们在平等愉快的环境中得到提高。也可以协同家长,让家长在学目标、辅导内容和辅导方式方法的基础上共同担负起辅导的任务。

4. 教师要定期做好家访,及时了解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结合,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能力。

二、做好学困生心理辅导的工作

学困生心理辅导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对学困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包括认知、动机、情绪、行为等方面进行辅导。困扰学生最多的是学习心理问题,是非智力因素的积极性没有被激励和发挥出来,以致影响正常智力没有发挥出来。因此,我们在课外对学困生要积极开展学习心理辅导工作。

1. 帮助学困生建立心理防卫机制。有些学困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就显得手足无措、孤独无助,而一旦困难解决后就谈笑如常,这就需要教师更好地关心和爱护。

2. 做到一视同仁,恰当评价学困生。教师要正视学困生的优点和缺点,即使批评指正,也要多加关心学困生,以避免学困生孤立和疏远群体。

3. 磨练学困生的意志,使其正确对待挫折和心理障碍。教师要注重培养学困生健全的心理品质,在其他活动中给学困生适当的心理辅导,增强他们在学习中的免疫力。同时,教师在平时应留心观察学困生的表现,注重预防,对症下药,加以疏通。

三、家校合作,齐抓共管,共同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学困生辅导计划 篇五

当大一新生怀揣着梦想,承载着家人的希冀来到大学校园,首先迎接他们的是高效辅导员。他们如同一张张纯洁的白纸,需要辅导员给予他们正确的积极的引导,来书写他们美好的未来。由此可见,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是尤为重要的。

一、大一新生的主要关注点:

1.新生活,新环境,新变化,新朋友

大一新生,在英文中表述为“Freshmen”,直译为新鲜人,即对大学生活的一切都是感到新鲜的。他们在生活上、心理上、环境上与家人分离,如何能够迅速的适应新的环境,适应新的变化是对他们人生中一个重要节点的考验,实现从高中的三点一线式的学习生活到崭新的大学学习生活模式的转变的无缝连接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这个阶段是独立人生的一个挑战,很多学生第一次远离家庭,也是其人生的一次历练,这时就需要大学辅导员或班主任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2.生活环境变化

大一新生首先要处理的人际关系不是同班同学,而是宿舍的室友。可以说,是寝室把班级学生甚至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划分成了小集体。宿舍室友间关系的好坏甚至会直接影响该生大学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宿舍关系的处理也是辅导员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要经常走访学生宿舍,有矛盾问题及时解决,辅助学生们处理好宿舍关系的问题。辅导员要做好寝室长的选拔和任命工作,寝室要有规定等,定期举办寝室联谊会和优秀寝室的评比工作,促进学生集体荣誉感,做到寝室有文化、有内涵、有家的感觉,回到寝室像回到“家”一样。

3.积极参加喜欢的社团

大学生社团是由一些有着共同兴趣爱好或特长的人组成的一个公益的或非盈利性质的团体,社团有利于开展丰富的大学课外文化生活,也是学生们的第二课堂,可以扩大学生们的交友范围,提高学生步入社会后的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

4.抓好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步入大学校园后,不再有像高中班主任那样耳提面命的教导学生要努力学习,不能迟到早退等,大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对大学阶段的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要及时指导并纠正出现的问题。一线优秀辅导员工作者曲建武老师,现任辽宁省高校工委副书记曾在《识读大学——一个老辅导员的心声》中写道:“辅导员主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优势,积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教育和激励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引导和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是大学生自觉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二、大一新生中还容易出现很多问题。

1.主动出击,认清现实

在鼓励学生提高的同时,也要给同学们树立危机意识,分析当前的经济、就业等形式,要在入学后树立好职业生涯的规划,一步一个脚印,有目标的成长为栋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独立与依赖并存

教育学生进入大学后要学会自学,要主动拓展课本以外的知识,武装大脑,广泛涉猎。在大学校园内借助有利机会多听取名家讲座和报告,重视寒暑假社会实践和公益,努力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等。

3.重点关注“五困”学生

沈阳师范大学学生处充分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提出“五困生”概念,即:学业困难、就业困难、经济困难、交际困难、心理困难。大一新生在入学后成绩均相差不多,但是经过几年的学习后,成绩便拉开了。有的学生年年能拿一等奖学金,考取了计算机、四六级等各种证书;而有的学生连考试还经常挂科,甚至迷恋上网玩游戏等陋习。前者有明确的规划并为之努力实践,后者迷失方向,自甘堕落。对于学业困难的同学,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在班级以学习委员为核心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尽快帮助学困学生尽快摆脱困境;对于就业困难学生,辅导员要多帮助学生提高就业技巧,扩大就业渠道,甚至推荐等途径使学生摆脱就业困境;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辅导员要在贫困生补助上有所倾向,同时,为学生提供适量的勤工助学岗位,即帮助了他们,也是他们懂得劳动创造价值的道理,促使他们快速成长;对于一些交际困难的学生,多找他们谈心,多多沟通,活动,塑造他们的外向的性格;对于心理困难的学生,及时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甚至请校学生处的心理健康老师帮助辅导。

总之,作为学生工作第一线的教师,我们要本着“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一切为了学生的未来”宗旨,努力做好学生的成长引导工作。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学习,丰富和武装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工作能力,与时俱进,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司徒安国际雕塑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淑莲。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心理辅导[J].宁夏教育,2006,(6):12213

[2] 王建跃。高校入学教育浅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s):1052106

学困生辅导计划 篇六

工作计划是包罗万象的,不同的人、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职别,他的着眼点和出发点会不尽相同,那么所作的工作计划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教师帮扶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仅供参考!

教师帮扶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一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对班级中的“三困生”进行着帮助,并带动全班同学,倡导“团结友爱,伸出友谊之手”的精神。结合过去一年的情况,新学期我又将工作做的细致些,全面些。

一、对“家庭困难生”的帮助

作为班主任要想方设法的对“家庭困难生”在物质上给予帮助,也可发动班级学生,为他们奉献爱心。比如孩子的文具坏了,太旧了,教师可以在期末以奖励的方式送给孩子文具;孩子家里条件差,吃的营养不够,在平时我要尽力给予帮助。还可以倡导“互相帮助”的活动,让班级的孩子们将自己用过但不是很旧的文具或书本献给那些家庭条件的孩子,但要注意形式,以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二、对“学习困难生”的帮助

学习困难学生,是一个严重影响教育质量的`群体,它包括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和对学习厌恶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的自尊心是很强的,教师要尊重、关怀、爱护学习困难生,这是后进生自尊心得到满足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教育帮助他们的时候,我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在座位安排方面,故意安排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在他们周围,尽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也可为他们联系一些学科的老师,对他们进行补习。对于他们不理想的学习成绩,继续保持不挖苦、不指责。要帮助他们先找到问题的原因,然后再帮助其改正。我还要争取从学习困难的学生身上找到他的“闪光点”,要在他们特长的方面多搞些活动,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然后再转化到学习方面,这样孩子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做出成绩来,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对“思想困惑学生”的帮助

“思想困惑学生”主要指“单亲家庭的学生”。父母的离异使子女失去了爱的温暖。新学期我还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弥补、关心、真爱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要深入了解学生,用心关爱他们。单亲家庭的孩子,得到的爱是残缺的。作为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应无处不在。要真诚的爱护他们,关键要深入到学生中去,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动向。要善于利用集体的力量来感染单亲家庭的孩子,除了要鼓励全班同学与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多接触,特别是班干部关心、团结、帮助他们之外,还可以用“结对子”的方法,采用一帮一结对子。组织一些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的同学帮助单亲孩子,使班内同学都能意识到自己帮助他们的责任,向他们伸出友谊之手。

在新的学期里,我将继续帮助这些“三困生”孩子,让他们不再“贫困”,让他们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师帮扶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二

一、指导思想

后进生是相对的;后进生的缺陷是在成长中产生的,是客观的;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优秀的学生;以宽容和尊重去赢得学生。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特别是对后进生的思想品德得到教育,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经学校研究决定,本学期在六年级教师中开展“教师帮扶后进生”的活动。

二、后进生转化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

成员:xx

三、我校后进生现状的分析

后进生是指思想素质低、组织纪律观念谈薄,学习成绩差的双差生。这部分学生在心理上一般存在较强的自卑心理,对自己缺乏信心,在组织纪律方面一般组织纪律观念谈薄,经常违反组织纪律,遭到老师甚至学校的批评,在学习成绩方面基础很差,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但是他们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关怀,甚至也希望提高学习成绩,但缺乏恒心。这就需要我校全体教职员工要多关心他们,持之以恒的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一)后进生的特点主要表现:

1、自卑感强。后进生由于各方面较差,受到批评多,父母的训斥、怒骂,同学的讽刺、挖苦,加上某些教师的“另眼相看”,使他们感觉低人一等,进而自暴自弃。

2、逆反心理较强。因为深感别人对自己的轻视,例如:学生认为违反纪律是“勇敢”,向老师反映是“出卖朋友”等,他们在处理同学关系时重感情、讲义气。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能统一。

3、认识特征上特别是认识能力低下,对道德、法纪愚昧无知,常常是非常模糊或颠倒,形成错误的人生观。

4、表现在学习上,学习水平、能力水平、基础都比较差,学习习惯及学习心态偏差,普遍缺乏自信心、意志力和成就动机。

(二)学校后进生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学生本身素质差,不求上进,觉悟低。

2、家庭的不良影响和社会的不良影响。

3、教师教育不得法,师生关系紧张等造成的恶果。

4、后进生的形成固然与家庭、社会、学生等因素有关系,但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方法更有直接的关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女和男女青年”。事实上,后进生也有其长处和闪光点,教师应该能够做好每一个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四、本学期工作目标

1、建立后进生档案。具体内容包括:主要违纪倾向、学业状况、家庭情况、兴趣爱好、交友状况等等。

2、提高后进生的思想纪律观念。

3、培养后进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4、各班期末主科考试成绩合格率达90%以上。

5、力争后进生转化面达到40%。

五、转化后进生的具体措施

1、建立后进生档案。第三周摸底考试后,各班班主任根据班内学生实际表现及摸底成绩,按每班10人确定各班后进生名单。并于第四周将后进生登记表填写好交教导处存档。

2、每位帮教老师要熟知后进生的情况,及时了解帮教学生的学习思想情况,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帮教计划。

3、班主任、任课教师责任到人,每名教师转化2名后进生。要根据帮教学生的特点及心理要求,寓帮教活动于日常的教学之中,力争达到较好的帮教效果。

4、要关心帮教学生的家庭生活,全学期电访或家访不少于2次,主动走访学生家庭,做好家校联系,使帮教工作能对症下药,同时要做好家访工作记录。

5、要努力掌握教育转化后进生的'方法,要以诚心、耐心、细心、信心,从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关心感化引导他(她)们,启发其觉悟,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转化,努力完成学校安排的帮教工作。

6、教师每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一次;每周找帮扶学生谈话一次,且有每次谈话记录。

7、帮扶教师每学期要写200-800字后进生转化心得体会;

8、领导分年级分学科负责制。根据中层干部分工负责的年级和科组,将负责领导蹲点的年级和科组的后进生转化具体工作。

教师帮扶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三

我校以“我与学生结对子”为载体,开展“教师帮扶学生”的主题实践活动,全面实施学校每个同学都能享受平等教育,获得成功的`理念。

一、学生分析从这2名学生成绩来看,他们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情况:

㈠学习态度存在问题:有两位同学,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总是在班级的后边,而且在老师的课堂上,扰乱课堂纪律,影响周围的同学,自己也是不求上进。

㈡智力水平较低:有三位同学课堂上看似认真听课,且认真完成作业,但是基础较差,课上所学

㈢基本知识都掌握的不牢固,遇到稍微需要动脑筋的问题,更是卡壳。

㈣严重的偏科现象:有一位同学语文、数学成绩较好,英语却很差,上课有事走神,学习英语的兴趣提不上去。

㈤学习成绩不稳定:有两个同学学习态度较好,上课也认真听课,作业完成的较认真。但是,成绩不稳定,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

二、辅导措施

后进生辅导计划所谓后进生,照目前的情况来分析,主要原因是一些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不一定是学习不好的学生。相信加强常规教育工作,会收到比较明显的效果。

1、坚持以课堂辅导为主,在课堂上多提问多帮助。每个教学环节都要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指导与帮助。

2、课堂练习时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抓住重点、难点,采取小组指导或个别指导结合的方式进行辅导。

3、对学习暂困生要给予厚爱、尊重、热爱、信任他们,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励他们上进。

4、对学习暂困生要实施“一帮一”措施,让好学生在课余空闲时间给予辅导帮助。

5、教师在课余时间也要对后进生进行辅导,以免一拖再拖,耽误辅导时机。

三、边缘生辅导计划

在十名学生中,边缘生占大多数学生,他们的智力较好,但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针对他们的智力特点,适当的进行辅导,使他们全面地掌握知识,辅导计划如下:

1、树立目标,严格要求,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其更快的进步。

2、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上课积极发言,开发智力。

3、设鼓励奖,使其能真正感到成功的喜悦。

4、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他们,尽量使他们的成绩有所提高。

5、让他们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6、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让他们进行联系,达到熟练。了解训练情况,尽量少批评多表扬,使每个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激发他们求知欲,使每位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发展。

尖子生辅导计划具有双基扎实,学习有法,智力相对较高,成绩较稳定的学生可以成为尖子生,在尖子生的培养方面,从以下方面入手:

1、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学习动机。在这方面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以“学习改变命运”为载体,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积极引导建立良好的学习心态。

(2)磨炼意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学生可能有一次成绩优异而沾沾自喜,也可能有一次成绩的降低二情绪低落。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安排适度的练习题,让他们独立解决,要从思想上加以指导、提高他们抵抗压力的意志。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3)良好的习惯:可以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如何听课,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记忆蹬,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书写解题步骤,规范解题过程。

2、能力培养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及表达能力。

方法是分层教学:

(1)课堂教学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在共同的基础上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留给尖子生,让他们当先生说一说,将一将。习题的总量也要分层。可以每次课后布置一道思考题由尖子生完成。

(2)作业分层在共同提高的基础上每次的作业都要给尖子生留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习题当中带有星号的题目可以让他们去做。

差生辅导计划范文 篇七

(一)辅导员考评体系的设计特点

考评体系构建过程中要注意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完整性、高效性和可用性。考评体系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完整体系链的建立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进行展开。建模需要明确模型的主体对象、辅助对象、建模内容和子内容、建模方法,首先,确立考评的一级主项目,然后由主项目不断深化、细化生成多级子项目。其次,建模标准要符合实际,要基于建模对象的实际需求进行调研设计,模型成型后投入实践,由实践结果说话,并根据实践反馈调整相应参数,不断优化考评内容。最后,统计数据是考评中最为重要的信息,鉴于数据本身具有冗余性、复杂性的特点,单纯依靠传统的手工统计很容易造成较大程度的误差,同时也降低了评估结果运用的及时性,由此可以考虑结合现代技术作为支撑,以加快统计数据处理的速度,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率。现代软件同时还具有另一方面的优势,即统计结果人性化,可视性强,容易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考评体系的构建过程强调深度调研、细化设计,保证模型的完整性;强调实际、贴合实际,保证模型的科学性;强调回归实践、投入生产,保证模型的可用性。现代职业化考评体系设计的目的在于强调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树立高校辅导员的先进典范,促进辅导员良性竞争。考评机制的实施不仅要符合辅导员的工作实际,而且要合乎辅导员的工作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成效,奖惩分明,制度公开明确,不可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以免降低考评规则的可行性。

(二)辅导员考评体系考评策略的选择

考评体系设计的关键在于考评策略的选择,合理有效的考评方法对高校辅导员教育工作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多种多样的考评策略可以对考评对象进行综合全面的考察评估,确保考评结果的公正性。

1.定量考评法

所谓定量考评法,是以数字为衡量标准,将考评内容数字化,所有被考评对象采用统一的考评标准,根据最终考评成绩高低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前面介绍的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模型结构,辅导员考评标准层次可以按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及其子能力、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及其子能力两个方面进行量化。量化考评优于文字考评方法,但量化考评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考评标准设计的合理性。考评项目权重的分配要以项目的重要性为主要分配依据。为了提高数据的有效性,首先,考评建模之前宜采用调查问卷法,针对各项子能力的重要性排名进行调查,以便降低考评体系建立者主观臆造的可能性。其次,每一子项目的评定等级宜采用梯度递变的形式,等级变化数目要适宜,一般以4~6个为宜。等级过多,等级之间差异较小,增加了参评对象选择的困难程度;等级过少,每一等级的范围宽泛,准确程度降低,如表1中每一项目的评定等级均划分为5等级。最后,考评调查中,为了实现对考评对象360度全方位的考评,可以选择多个参评对象,如包括: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同事代表、所带学生群体代表等,并根据每一群体与辅导员工作密切程度的高低分配权重比例,

2.现场考评法

定量考评法的核心在于利用数字的精确性和可比性实现对辅导员工作能力的考量,但量化考评结果实际上会受到各项子能力权重分配合理性的约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准确性。此外,定量考评参评群体的选择将辅导员本身排除在外,完全是从辅导员之外的视角进行考虑,结果缺乏一定的公正性,现场考评法恰好可以弥补这种缺角。在定量考评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考评法,实现内外互补,丰富考评资料库。定量考评法中被考评者往往处于被动的位置,因此数据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而现场考评法的目的除了针对定量考评中的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和验证之外,主考官还可以针对每个个体的特点进行积极引导,获取及时、鲜活的数据信息。现场考评法可采取多种方式,如可以提前设计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以问答的形式查看每位辅导员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主考官根据辅导员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翔实的记录;亦可以针对某一特定问题模拟还原现场,如辅导员针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辅导或开展相关主题班会等,记录观察辅导员的应变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现场考评结果可以实行打分制或者等级制。打分制可以采取满分扣除制,即针对辅导员表现较差的项目从满分中进行减分,也可采取得分制,即针对每一模块相对于单项满分进行打分,所有模块的总得分为最后成绩。等级制是指对辅导员的考评结果不打具体分值,而是划分为几个等级,如“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考评结果的可靠性依赖于考评方法的选择。考评过程要避免考评策略选择单一化,要结合多种考评方法,通过多角度、多维度的系统分析,最大限度地保证考评结果的客观可信,最大程度地发挥不同考评策略的长处,有效规避不同考评方法的局限。

(三)考评统计数据分析

选择合适的考评方法,详细设计考评流程,仅仅是构建考评体系的步骤之一,辅导员考评模型以辅导员对象及相关对象的评价和能力表现为输入,经过考评系统的运作,最终以大量统计数据为输出。考评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关键在于对输出数据的合理分析和处理,并根据汇总数据的特点对辅导员的能力发展状况进行深度剖析,达到辅导员考评体系设计的最终目标。选择不同的统计方法可以从侧面挖掘到不同的信息点,下面将介绍几种数据统计方法。

1.排序分析法

排序分析法是指将统计数据中所有辅导员的综合核心能力考评成绩及子能力考评成绩按照数据的大小特征进行前后排序,数据集中的每一组数据都与一个被考评对象(辅导员)相对应,数据排列顺序侧面反映相对应的辅导员核心能力的综合成绩或单项成绩的大小。排序分析法可以客观生动地反映所有参评个体之间核心能力横向的比较结果,计算个体之间的得分差值可以显示辅导员个体之间的水平差异大小。考评汇总数据需要进行初加工和再加工才能成为可用的统计数据信息。排序分析法要求计算每位参评辅导员的综合核心能力成绩及十二项子能力综合成绩,排序分析法通常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图表统计具有直观、生动、一目了然的优点。图表分析往往需要结合综合成绩排名及各项子能力排名进行联合分析,这样既可以获得所有被考评辅导员核心能力高低对比情况,也可以获取单项子能力对辅导员综合成绩的影响程度。展示辅导员个体A、B、C、D、E、F、G核心能力综合成绩排名,按照核心能力综合成绩高低的顺序,依次展示各位被考评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及学生发展指导能力的得分情况。据图分析可得,A整体得分较为平均,能力发展均衡;E、F、G得分较低,整体素质较差,需重点加强和培养;G得分率低,但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水平较高,侧面反映G辅导员的学生发展指导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数据经过分析和处理后,可以将所有被考评辅导员划分为3~5个等级栏,如记为A、B、C、D、E不等。等级划分可以按照总分由高递减的顺序,也可以将总分划分为几个等级,根据每位被考评辅导员的得分将其归属于不同的等级。上述成绩结果按等级划分。等级划分的好处在于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处于不同等级的参评辅导员采取不同的奖惩措施,并开展不同强弱力度的教育培训。

2.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指将某项或某几项核心能力项目的考评成绩转化为得分率,即被考评对象单项得分占单项总分的比例,实现所有参评辅导员之间核心能力横向比较的方法。比较分析法区别于排序分析法,排序分析法强调考评对象之间的排名次序;比较分析法强调考评对象个体的均衡发展程度及对象间的发展差异。不同的核心能力项目基础分的设定往往是不同的,为了更加直观地体现同一项目下所有参评辅导员之间的得分情况,可以首先计算每位参评对象的得分率,再进行横向比较。比较分析法可以利用数学统计图中柱状图的比较优势,实现参评辅导员之间横向比较分析。辅导员A、B、C整体发展较为均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得分率均在85%以上;F、G辅导员两项能力发展不协调:G辅导员学生发展指导能力较为薄弱,F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环节存在“缺腿”现象。比较分析法也可以只选择几项感兴趣的能力项目,分别按照公式转化为百分制形式,在图中以不同的颜色区别不同的比较项目,以矩形的长度差距区别特定项目的得分情况。比较分析法中,除了采用上面介绍的百分制比较之外,还可以采用差值法。所谓的差值法,实则是计算单项子能力的失分情况,即分别用单项考评项目的总分减掉每位参评辅导员的得分,得到每项能力的失分情况。这种方法既可以纵向比较特定辅导员某单项或某几项子能力的发展状况,也可以横向比较多个辅导员个体在特定项目的得分失分情况,结合横向比较差距和纵向比较得失的优势,比较分析法为学校学院领导班子提供了很好的信息素材,针对辅导员的能力弱项进行强化培训,鼓励强项继续保持发挥。

3.趋势预测法

数据统计的重点不仅在于对高校辅导员以往成绩的总结和分析,更重要的是利用已获取的资料对个体辅导员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促进辅导员综合全面的发展。趋势预测法是指对考评个体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成绩进行对比展示,通过把握成绩变化的规律性,对考评者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趋势预测法突出对辅导员在职期间核心能力的动态监测和培养,科学直观地展现辅导员核心能力总体状态的变化趋势,对于预测辅导员能力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结语

142 13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