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财务风险防控总结【精选13篇】

时间: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措施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措施是针对情况采取的处理办法。写起措施来就毫无头绪?本文是勤劳的小编午夜为家人们整编的财务风险防控总结【精选1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财务风险的意义范文 篇一

许多难以进行有效控制的干扰因素都会导致政府收入减少,支出增加,费用或损失上升,这使政府(或组织)面临财政风险。所有的政府或机构都在不同程度和范围上从事一些与风险相关的活动和交易,因而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财政风险。许多转轨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和社会政治领域中的风险都有最终集中导向政府的趋势。由此削弱了财政的可持续性、政府的施政能力和可信性。在我国有种种迹象表明,90年代中期以来,中央和多数地方政府都面临着日趋加剧的财政风险。最近几年许多乡镇财政因负债累累、困难重重而名存实亡并向上级财政蔓延,就是典型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财政风险已成为改进和强化财政管理的一项关键性课题。

当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风险时,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财政风险进行及时而全面的鉴别和控制。没有这种鉴别和控制,要想全面评估政府的财政状况,实现长期的政策目标,避免随时都可能降临的财政不稳定性(甚至财政崩溃),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的政府(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通常更容易遭遇财政风险,而且它们承受财政风险打击的能力也更为脆弱。在这些国家中,最大的问题是财政风险不能得到及时鉴别和控制。由于缺乏预先的鉴别和控制机制,当决策者或管理者发现并试图控制已经降临的风险时,一切都为时已晚,而在此之前,政府对于自己承受的财政风险及其变化情况,一般讲是不了解的,尽管这些风险意味着政府随时都可能遭受巨大损失。

之所以如此,部分原因在于传统的政府会计、预算和报告均采用现金制基础。现金制虽然在有些方面有其优势,但却无法在财政风险发生的时候就确认和计量风险,而此时正是控制财政风险的最佳时机。错失这一时机后,一旦潜在的财政风险转化为现实的损失即政府收人的减少部(或)支出的增加,政府就无法控制了。

与现金制相比,权责制基础在适时地确认、计量、报告和控制财政风险方面要好得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转向权责制,财政风险才能得到适当的鉴别和控制。实际上,在现金制下,及时鉴别和控制财政风险仍然是可能的。目前OECD国家中已有超过一半的成员已不同程度和范围地转向了权责发生制,而且追随的国家将越来越多,但从中国的情况看,转向权责发生制的条件远未成熟。因此,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在不改变传统的现金制基础的前提下,鉴别和控制财政风险。

(二)

管理财政风险的第一步是在财政风险发生的时候就鉴别这些风险。鉴别风险要求阐明财政风险的来源和类别,尽可能量化风险,并通过适当的方式予以报告和披露,这是控制风险的前提。

财政风险可以定义为“政府财政收入、支出(或费用)因各种原因产生出乎意料变动的可能性”。这是一个相当宽泛的定义,它表明财政风险可以是消极的,即政府可能遭遇收人减少、支出或损失增加;也可以是积极的,即政府可能遭遇收入增加、支出减少,或获得其他形式的利益(例如在诉讼中获胜而获得赔偿)。

财政风险的来源是多样化和复杂的。许多干扰因素及其综合作用,很容易将政府财政推向高风险的环境中,破坏财政稳定并使政府难以实现其财政政策目标。这些干扰因素很少受到政府财政控制,有些则完全不受财政控制。按照控制程度依次递减排序,引发财政风险的干扰因素一般可以区分为四个方面:

1.法定的财政义务,典型的是养老保障支出,这些开支没有固定的限额,因为它们受人口年龄(老龄化)、现有工资水平及其调整、预期通货膨胀以及经济周期等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影响;

2.或有财政义务,典型的如政府对第三方的贷款担保和赔偿(包括对金融机构遭受损失的赔偿),这些财政义务发生与否,只能由特定事项的发生或者不发生予以证实;

3.经济周期性波动,许多重要类别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对经济周期高度敏感,一旦经济陷入衰退和高失业中,这些类别的收入可能大量减少而支出则会大大增加,导致财政不稳定;

4.其他可以对政府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意外变故,例如重大自然灾害、战争、罢工或政治动荡等。

以上四个方面的因素是交织在一起的,但其重要性却因不同国家和时期而异。在中国的地方财政中,人们关注最多的是或有财政义务形式的财政风险,这些义务的一部分得到法律、合约或其他正式契约的明确承认,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政府基于“道德义务”或“公众期待”而向那些遭受财务损失者提供的援助,例如政府可能通过提供财政拨款,对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施以援手。

(三)

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财政风险分类方法是由哈那·波拉克科娃(Hanspoackova,1998)建立的。这一分类的基础是财政预见性。具体包括:(l)明确的和隐含的财政义务。两者的界限在于:明确的财政义务由一项法律或具有法律效力的合约所确认,隐含的财政义务则产生于政府基于公众期待或利益集团压力而承担的道德义务,这些道德义务虽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很可能导致政府支出增加或收入减少;(2)确定的和或有的财政义务。确定的财政义务意味着无论如何都将发生的财政支付,或有的财政义务意味着只有在特定事项发生时才会出现财政支付。

根据以上标准,财政风险一般被分为四类:

1.明确的负债和承诺。无论特定事项是否发生,偿付这些负债和履行这些承诺都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财政义务,例如已纳人预算安排的支出项目,已纳入预算安排的多年期投资合同,已纳入预算安排的公务员薪金、养老金和负债。

2.明确的或有负债。由可能发生或不发生的孤立事项触发的法定义务或合约性义务,例如政府的贷款担保和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存款保险。

3.隐含的负债。由公众期待而非法律引起的支付义务或者预期的财政负担。例如公众一般会期待政府维修基础设施,支持社会保障计划,即便法律并不要求政府这样做。

4.隐含的或有负债。这类财政义务具有最低的可预见性,是由可能发生(或不发生)的特定事项引起的“非法定的”财政义务,例如当大的金融机构破产或大的自然灾害发生时,人们预期政府会进行干预。

在以上四类财政风险中,各国的政府预算和财政决策集中关注第一个类别中的支出项目,部分关注的是多年期法定承诺,例如偿付政府到期债务。多数国家的政府预算并不关注其他长期财政义务。以及隐含的和或有的财政义务。只是当政府陷入严重的财政困难或必须做出重大的财政调整时,才去检查未来的和或有的财政风险。有时为了克服当前的困难,政府会做出更多的在未来解决当前问题的承诺,这会使未来的财政状况变得更加糟糕。

由此看来,许多国家的政府预算只是覆盖了很小一部分财政风险,大部分主要的财政风险都未能在预算中得到明确的考虑。而且没有适当的机制来评估、报告和披露这些风险。我国的情形也大体如此。这种回避主要财政风险的政府预算文件,远不能提供有关政府全面的财政状况和财政可持续性的完整画面,也不能为预算评估(例如评估预算的宏观经济影响)和政策制定提供适当的基础。

(四)

现在国际流行的看法是,为了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由政府当前的或者新的支出项目和政策措施(包括承诺)引起的财政义务,都必须加以真实地评估和报告,无论其性质是隐含的还是明确的,是直接的还是或有的,而财政风险是评估和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确定财政政策目标,制售预算和决定各项政策或支出项目的优先排序时,对包括财政风险在内的全部财政义务进行真实的评估起着关键性作用。

明确的负债和或有负债都应在政府或机构的财务报表中予以披露。认定义上讲,隐含的和或有负债不能被运化或精确地预知,因而对此采取谨慎态度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当特定事项发生时,必须有适当的决策机制能够作出快速而适当的反应。

许多发达国家借助多年期支出框架来评估和披露财政风险。这一工具有助于评估政府成部门现有政策承诺在中期(3-5年或更长)内的财政可持续性,以及某些类别的隐含负他(比如前期投资项目的当前成本)。采用(修正的或完全的)权责制会计可以较好地评估明确的(包括确定的和或有债务)政府负债,但对于评估财政风险而言,权出制会计既不是必需的也不是充分的。处理财政风险最重要的是要求决策者和管理者必须做到:充分地意识到财政风险的存在;评估风险;报告和被罚风险;在制定预算过程中对风险手以明确的考虑。

(五)

随着财政风险的加剧,一些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性组织已日益关注财政风险的鉴别与控制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的《财政透明度手册》中建议,政府的财政风险应在年度预算中加以鉴别,而且凡是可能应予以量化,被鉴别和量化的财政风险应包括经济假设和特定支出承诺的不确定性成本。

准备年度预算的两个关键性步骤是经济预测和财政预测,这两个步骤中都包含了一系列的财政风险,包括经济假设(如 GDP增长率)、财政参数(比如有效税率)的变动所产生的效应,以及特定支出承诺产生的成本的不确定性。

作为最低要求,这些被鉴别和量化的财政风险需要通过“财政风险报表”予以报告;并随预算文件一并呈递。风险报表应覆盖影响政府收入和支出估算数的所有重要助财政风险类别,但那些已经被”特别允许建立了“预算或有储备”的风险除外。此外,风险报表中阐述的风险可以是消极的也可以(同时)是积极的风险,并尽可能予以合理地量化。然而,一般地讲,风险报表中不应包括某项隐含性质的潜在负债(例如可能支持的保释金)。

财政风险报表包括的风险信息应区分为四类:

1.关键性的预测假设引起的变动,包括支持宏观经济预测的关键性假设(GDP增长、通货膨胀率、利率和汇率等)的变动所产生的财政效应,以及支持收入和支出预测(财政或预算预测)的关键假设(如有效税率和公关部门工资增长率)的变动所产生的财政效应。

2.或有负债,包括政府的担保、抵押、赔偿。针对政府的诉讼以及欠缴的资本(如应缴未缴国际金融机构的资本)等。

3.特定支出承诺规模的不确定性。某个具体项目或某项活动上的支出虽然已经在年度预算中加以确认,但其可能发生的实际成本具有更高程度的不确定性,因而布于年度预算确认的水平。这类风险应在风险报表中披露。

4.其他由于在时间、规模和事项发生的可能性难以预料。而在年度预算中没有包括的具体项目,比如政府已经宣布要在未来某个时候将文盲率降低到规定的水平,但这项政策产生的财政效应并未在年度预算得到充分考虑。

(六)

前面的讨论主要涉及财政风险鉴别问题,但最终的目标是要控制财政风险,包括政府转移、消减和承担财政风险三种情形。

1.政府转移财政风险,也就是将风险转移给市场或第三方承担,转移风险的措施包括一个长长的清单,例如出售经营不善、财务脆弱的国有企业,撤消对金融机构的担保,拒绝对陷入严重财务困境的投资者进行赔偿,从而把风险推向市场。

2.政府消减财政风险,即消除或减少(降低)自己承担的风险。对贷款担保实施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是典型的消减风险的措施。政府有必要为申请担保者规定清楚而严格的条件,包括要求被担保的项目必须与政府的财政目标密切关联,被担保者具有较低的违约风险。政府也有必要定期对担保的贷款和项目进行定期评估检查,要求当事人提供与被担保项目相关的专门财务报告。如果没有,满足规定的标准,政府可以明确地告知将取消担保。政府不轻易作出将导致沉重财政义务的承诺(例如对提高公务员工资、放宽失业救济和养老保障领取资格或标准持谨慎态度),对于消减风险也非常重要。

3.政府承担财政风险,即通过风险融资由自己承担风险。风险融资的目的在于为自己承担的风险建立风险储备,或者用来购买再保险,以便一旦风险转化为实际损失时,可拟用这些储备或由保险公司来冲销全部或部分损失。

(七)

风险储备基金通常有两个来源:向受益人收费或(和)在年度预算中安排(预留)。向受益人(接受政府担保者)收取的担保费应依据风险大小确定,这就要求对政府面临的风险进行确切的评估。但在发展中国家,有两个障碍使风险评估变得困难起来。首先,例如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大部分风险集中于为数有限的大型金融机构和大型国有企业(或企业集团),而不是如同许多发达国家那样广泛分布于大量的风险投机者,使收取基于风险的担保费难以合理确定,而政府与这些大型企业(包括金融机构)之间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进一步加剧了合理收费的困难。

财务存在的风险点 篇二

[关键词] 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策略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B

财务风险是开展经济活动的一种必然现象,对于任何一个经营者和企业来说财务风险都是必不可免的,无论企业采取哪些措施都不可能完全规避财务风险,只能最大程度的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和威胁。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其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一、财务风险概述

(一)财务风险概念界定

风险一词由来已久,但人们对风险的定义却尚未统一,总体而言学术界对风险有以下几个观点:第一,风险具有不确定性,风险主要是对未来事件结果的一种不确定,这种不确定既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第二,风险带来的损失是无法确定的,持这类观点的学者认为风险主要是不利事件的集合,强调风险会带来必然的损失,但这类观点不认为风险是可以测量的。第三,风险是可能发生损害程度的大小,这类学者认为如果风险的损失在预期范围之内则不认为是风险,只有实际损失大于预期损失时,大于的偏差被认定为风险。第四,风险是风险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风险构成要素一般由风险因素、事件以及结构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风险因素是重要素间的基础和前提,风险事件是外部环境发生的导致风险结果的事件,是风险存在的充分条件。同时风险事件也是搭建风险要素和风险结果的桥梁,将风险转化为现实。本文研究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时中的风险主要是指最后一种风险,即风险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财务风险种类划分

财务风险根据不同要求可以分为多个种类,一般来说财务风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首先,根据财务风险的成因大致可以分为经营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法律风险、政治风险以及利率风险;其次,根据企业管理部门面临风险的表现可以分为战略性财务风险、总体性财务风险以及部门性财务风险;再次,根据风险发生的频率可以分为普通时期财务风险、特殊时期财务风险;最后,根据资金运动过程可以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收回风险以及收益分配风险。本文主要以资金运动过程分类对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进行探究,根据制造业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三)财务风险主要特征

财务风险是财务与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而言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第一,客观性。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内外部环境,大多由一些无法控制和预料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因此财务风险的成因是客观的,直接导致财务风险也是客观的。国家经济、企业经营、市场价格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企业的风险,这些客观存在的因素都决定了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企业只能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降低风险的损失,而不能从根本上杜绝风险。第二,普遍性。市场经营活动中风险无处不在,以各种形式贯穿于资金运动的始终,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第三,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无论是发生的时间、地点还是形式都是不确定的,正因为这种不确定性才导致风险的复杂,人们不能完全掌控风险。第四,客观可度量性。尽管财务风险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但依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财务风险进行观察,采用数学或统计的观点对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最后将风险量化。第五,可控性。尽管财务风险不确定,但人们依然可以采取一些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经济风险进行事前的预测和防范,尽量将风险降到最低。从这一角度来看风险并不完全属于突发事件,企业在面对风险时并不是无能为力的。第六,损益的两面性。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和社会的进步,财务风险不再局限于给企业带来额外损失,相反还有可能带来额外的收益,因此需要采取积极的抵御措施加大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力度。

二、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一)筹资风险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制造业上司公司对股权融资有着强烈的偏好,带来的是高资产负债率,同时负债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流动负债偏高。我国对资本结构有着较为明确的规定,当企业负债水平不超过一定限度时,其负债可以抵减一部分所得税,从而形成一种杠杆利益。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可以充分利用该项政策,当企业经营良好时可以加大负债比例从而降低加权平均资本的成本,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投资风险管理现状

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其经营目标是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提高市场占有率以获得长期发展。但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与该目标相背离,进行了一系列与经营目标不符的投资行为。根据以往经验和数据可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在2011年至2013年整体投资率仅为4.94%,但有些企业的投资率为19.28%,制造业上市公司存在投资不足、投资过度等多种情况,无形当中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收益分配风险管理现状

从收益分配角度上来看,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存在股利支付率不高、缺乏连续性等问题,股利分配制度极为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具有较大的权利,根据自身利益需求随意更改股利分配方案,股利分配方法缺乏严肃性和科学性,致使二级市场上股价经常发生异常波动。其次,同一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可能会存在多个股利分配方案,在分配股利时没有科学的依据进行合理分配。最后,股东大会执行力较差,不能按时足额支付相应的股利,严重侵犯了股东们的合法权益。

三、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

1.管理者缺乏风险意识。多数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控制意识,主观上认为只要资金运用得当就不会有财务风险,但没有认识到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开展财务活动必然会产生财务风险。财务对上市公司极为重要,由于管理者缺乏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和把握能力,导致风险发生时不能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给上市公司带来巨大损失。

2.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是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体系。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体现着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和措施,形成适合本企业的独具特色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是降低风险的关键。我国会计制度发展较晚,体制上不太健全,尤其是制造业,多数企业是由粗放的生产方式发展而来的,财务系统仍然滞留在核算阶段。电算化系统虽然在不断普及,但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尚未形成,财务预警系统也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这在客观上导致上市公司在复杂的市场中缺乏财务方面的竞争优势。

3.资本结构失衡。资本结构是公司资本中权益性资金和债务性资金所占的比例。资本是企业运行的血液,资本的流动性直接影响公司运行,也是产生财务危机的直接原因。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十分普遍,原因主要是筹资决策失误,资产负债率过高是其直接体现。上司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就会导致企业缺乏偿债能力,资金难以变现,直接引发财务危机。

(二)外部原因

1.历史因素。我国从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市场经济只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上市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经验。我国上市公司有两种起步形式,一种是原国有企业发展成为上市公司,另一种是民营企业上市。相比而言,由国有企业发展而来的上市公司在财务制度上较为健全,但其财务活动受政府干预,在市场经济中缺乏适应性。而民营企业发展而来的上市公司在初期缺乏完善的财务制度,在市场经济中缺乏信誉。两种上市公司都存在相应的财务风险。

2.经济因素。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对上市公司有显著的影响。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化大生产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错综复杂,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外部经济环境直接影响着上司公司的财务活动,一方面外部经济环境决定着企业是否有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税收、经济危机、国家经济政策等外部因素又直接制约着上市公司的发展方向,要求上市公司在财务上要不断适应这些复杂的变化。

3.政治因素。社会政治环境是上市公司发展的大环境。不同地区在社会制度上的差异意味着社会政治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变化性,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由此可能产生政治上的冲突和摩擦,对经营范围较广的上市公司来说,这些冲突和摩擦必然会影响到财务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就业问题等将逐渐暴露出来,给企业的财务活动造成阻碍。

4.其他因素。公司一旦上市就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自然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资金运用,严重的自然灾害对股市有明显的冲击;科技因素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活动,一旦发生计算机崩溃、机密资料泄露等情况,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安全,给企业财务管理造成直接损失。

四、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实时监控企业经营活动中潜在风险的一种手段。财务危机的发生意味着企业中早已存在财务风险因素,但企业未能通过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因此,企业应当不断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及早发现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以减少企业损失。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首先要考虑国家政策导向,保证经营方向符合宏观经济环境;其次应当审视所处行业发展状况,恰当评估该行业的整体风险水平;再次应当考虑本企业产品的市场,如果市场较小则应扩充产品范围;最后结合本企业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等进行风险预警,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二)优化资本结构

企业应当学会利用财务杠杆,根据不同阶段的生产规模选择合适的债务融资比例,优化企业资本结构。财务风险的重点是筹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起点就是筹资风险的管理。负债经营能给企业带来高利润的同时也直接考验着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企业进行负债经营的前提是收益率高于负债成本,否则在财务杠杆的作用下,企业的财务风险将不断增加。企业在债务性融资时应当注重还款期限的安排,做到适度负债。根据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成熟期的企业负债率可以适当提高,而发展期和衰退期的企业应降低负债比例。企业可以运用无差别点分析法,在收益相同的条件下选择最合适的资产负债比例,通过优化资本结构的方式来降低财务风险。

(三)提高营运能力

提高营运能力是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系统性、长期性工作。首先,管理者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水平。当前上市公司管理者普遍缺乏风险意识,应当多了解审计知识,明确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其次,上市公司应当恰当利用风险重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兼并、收购是企业低成本扩张的重要形式,能有效扩大生产规模。兼并、重组不是简单的生产和资本的相加,而是会计制度、经营理念和生产方式的融合,只有那些具有发展潜力、生产范围相似的企业才有兼并和收购的价值,与企业的生产范围形成互补。当前的制造业依赖先进的机器和技术,机器的折旧、技术的更新、设备的互补性是制造业在兼并重组时应慎重考虑的因素。最后,企业应通过创新来提高营运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只有不断创新产品、提高技术才能拉开与其他企业的差距,抢占市场资源,这是企业降低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

(四)强化财务内部控制

财务内部控制的目标是提高企业运行的效率和效果。企业的财务报告应当满足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的要求。内部控制只能做到风险防范,而不能化解和转嫁风险。财务风险管理包含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和风险度量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内部控制只能影响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是企业采取对策的前提,也是建立内部控制的基础。根据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建立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能防范企业在经营中常犯的错误,结合企业的风险规避措施组成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制造业财务危机屡见不鲜,因此加大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力度是一种必然趋势。财务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多个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对于制造业上市公司同样如此。目前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在内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下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多个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发展。制造业上市公司要加大对财务风险的重视力度,构建系统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降低财务风险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影响。

[参 考 文 献]

[1]泮敏,曾敏。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研究――以我国制造业为例[J].会计之友,2015(21):63-67,68

财务风险范文 篇三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析;防控措施

财务风险是最常见的风险之一。对于任何企业和单位来说,财务都是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因为财务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收支项目十分复杂,所以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造成单位上财务的损失,引起财务风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事业单位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单位的工作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其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更加复杂化,所以,为了事业单位能够更加安全稳定的发展,我们则需要不断提出各种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的方法,避免事业单位的财务损失。本文主要分析一下当前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主要有哪些特点,分析一下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一些措施,能够有效防范和解决事业单位财务风险。

一、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特点

事业单位由于其性质的特殊性,其财务风险除了具有普通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外,还有自身的一些特殊的性质。首先,事业单位的活动是由我国政府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相关的经济政策来进行指导的,并制定事业单位的活动准则等制度,相对应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也是随着政策的改变在不断变化着的,这就为事业单位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所以说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具有较大的可变性,不容易掌握其发生的规律。其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伴随着的是经济发展环境越来越复杂,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随着事业单位业务范围的扩大,它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加复杂化,这些风险到最后都会转化成财务风险影响着事业单位的发展,所以说事业单位面临的财务风险来自多个方面,难以预测。但同时,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能想办法更好的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但是没有很好的办法杜绝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类型

对于所有的企业和单位来说,财务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几个方面。首先,资金预算管理不完善带来的风险。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关于单位资金的运用,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做好资金预算。如果资金预算环节不能做到规范,就会对接下来资金的流通产生不良影响,降低资金使用效率,加大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其次,资金运用不合理和管理不到位带来的风险。事业单位在资金运用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一些资金滥用的情况。由于事业单位普遍内控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管力度不够,可能滋生权力滥用现象,进而造成资金管理出现重大问题,加大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最后,由于财务人员工作上的失误引起的风险。如果财务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人员对待工作不认真负责,就会导致财务工作上出现漏洞,甚至是,从而加大了财务风险。

(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成因

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监督制度不完善财务工作是任何单位和企业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财务工作来说,大部分单位都是由财务部门进行负责,但是由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单位应该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财务监督部门,对日常的财务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审查,但是现在大部分事业单位做不到这一点,内部控制和监督制度并不完善。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制度不够严格,包括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在这种制度不够完善的情况下,都会加大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2.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意识比较薄弱对于我国的事业单位来说,大多数在对事业单位进行管理时,对风险的敏感度还是比较低的,其中包括财务风险。在财务方面,单位对财务风险的意识还是相对比较薄弱的,单位没有建立起对财务风险的正确认识,所以并不能提前做好措施来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与此同时,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后,单位并不能建立起一个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来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和解决。3.事业单位财务决策不够严谨科学对于任何单位而言,经营过程中都会涉及到各种财务决策,而这些财务决策又会涉及到整个单位的利益,所以说科学的进行财务决策对单位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对于一些事业单位而言,如果没有很科学并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在进行相关的财务决策时,并不能很周全的考虑到单位的实际财务情况和未来对单位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决定不当就会对单位产生不利影响,加大了单位的财务风险。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一)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

随着时代在不断进步,以及市场的不断复杂,事业单位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如果单位的风险意识还得不到提高的话,就会使整个单位面临更大的风险,所以事业单位要想对财务风险进行防控,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提高财务风险意识。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首先要不断进行财务工作上技术的提高,不断学习新内容,学习新的财务技术,深入了解财务风险的知识内容并进行掌握,只有真正了解到财务风险,才能更好的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在日常的财务工作中,能够及时识别事业单位潜在的风险,并能够运用专业的知识预测该风险可能给单位带来的损失,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能够降低其带来的损失。所以,加强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是进行财务风险防控的第一步。

(二)事业单位应建立专门的财务风险监控部门

由于财务工作繁琐复杂,需要很多环节,而一旦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一些错误,都会为事业单位带来风险。为此,事业单位应该建立起专门的财务风险监控部门,来完善事业单位整个财务系统。该部门主要是来进行财务风险的识别并对风险进行管理,以降低给单位造成的损失。风险监控部门主要是进行预测来识别财务风险,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专业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尽量减少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

(三)健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管理体系

要想能够更好的做到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事业单位必须要做到的就是完善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要求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考察审核,并定期的对财务人员进行技术上的培训,学习一些先进技术,并且要建立健全工作人员问责制度,这样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基础上,还能使工作更加有效率,降低由于工作人员的工作失误而带来财务风险的概率。同时,事业单位应该建立监督管理体系,对财务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防止工作人员由于而给单位带来财务风险。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以及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所面临的风险也是越来越多样化,财务风险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只要日常工作涉及到财务收支等活动,就可能会为公司带来财务风险。但是事业单位能做的是识别风险,并进行预防风险。本文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进行了分析,包括其原因和种类等,其次提出了一些如何对财务风险进行防控的措施。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良好的风险管理制度能够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避免财务风险,减少事业单位的损失,促进单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雯。试论事业单位如何提高财务风险防控能力[J].财会学习,2016(23):45+47.

[2]张蔚然。分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和防控管理[J].当代经济,2016(21):94-95.

[3]刘永红。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探讨[J].时代经贸,2016(19):35-37.

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范文 篇四

【关键词】集团 财务公司 风险控制

一、我国企业财务公司风险控制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集团的自办金融机构也在不断融入整个金融体系。市场机制的完善和健全需要金融机制调整的深化来推动,但是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在改革的进程上却存在滞后性,已经难以满足企业集团整体发展的需要,其自身在构建和发展上的缺陷也逐渐显现,这些缺陷也给财务公司的运营带来了更多潜在风险。

整体而言,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对金融风险的重视度虽然有所提升,但还远远不够,其推行的具体措施以及力度上也存在不足。当前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对金融风险的控制其重点大多放在手续的完整性完善上,对可能发生风险的环节分析也不够深入,现存的金融控制系统也缺乏系统化、准确化以及细致化。提升财务公司的整体风险意识,完善金融体制构建体系,用积极的措施控制和化解风险势在必行。

二、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是集团的资金管理中心。当前,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在全面有效地进行风险控制的过程中,还存在的以下问题:

(一)风险意识重视度不够,风险控制整体意识淡薄

做好自身的风险控制是当前财务公司的重点和焦点工作之一。事实上,当前我国很多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在风险控制的认识上仍存不足,将风险控制简单化和粗糙化,风险控制更多时候都是停留在口号上。另外财务公司对风险存在的原因都缺乏系统的分析研究,也就难以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很多时候甚至将风险简单归于职业道德缺失防范以及违法违规风险防范,忽视了主要的信用风险防范。我国大多数财务公司都缺乏对信用、市场等核心风险的正确认识,随着财务公司经营范围的拓展这些风险也就进一步加大,内部控制以及全面风险控制理念缺失已经成为当前财务公司的首要问题。

(二)各项控制制度流于形式,执行力度差

完善的企业运营制度以及风险控制制度是企业应对风险的基准,但部分财务公司缺乏制度执行力度,很多制度都流于形式,无疑导致财务公司陷入尴尬境地。当前财务公司在风险内控制度上的显见问题之一其管理缺乏系统化。造成制度与风险管理要求的不一致以及执行力度缺失的原因众多。财务公司风险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更多地体现在规章制度的不完善,公司规章制度的制定大多根据业务流程和岗位职责来制定,这种部门性质的业务规范规章本身就缺乏风险防范需求,在具体执行时候又容易流于形式。财务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本身缺乏牵制力以及稽核机制的不完善都是控制制度执行流于形式的重要原因。

(三)风险管理在技术上相对落后

财务公司风险管理缺失已经成为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原因,当前我国很多财务公司风险管理的重点大多集中在事后管理,管理的措施大多围绕资金的转换、清收以及核销等方面,缺乏资产的事前以及事中控制,疏于防范。另外,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财务公司风险管理在技术上也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研究多集中于业务系统功能的完善,专门针对风险管理的专业管理工具研究缺乏,处理风险问题的效率也较低。

(四)监督部门监管职能缺失

风险防范控制离不开各监督部门的监督管理。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财务公司内部的稽核和监督部门由于受管理、人员素质以及职能等因素影响,监督职能难以有效发挥。

三、完善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控制的对策

(一)树立现代的风险控制理念

风险控制是财务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此财务公司要从战略的高度出发,秉承“全面、客观、有效、独立”的理念积极做好风险控制工作。首先,公司风险控制涉及到经营的各环节、各岗位以及每个人,其中人又是风险控制的重点对象。公司从上到下形成统一的风险控制价值观,是风险控制工作的首要任务;其次,要做好风险控制后续跟踪服务,通过培训让员工更深层次地了解风险问题;再次,构建系统的风险控制奖惩制度,将风险控制融入岗位中,让员工铭记风险,全面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二)完善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风险控制活动

1.完善现金业务的风险控制活动。作为企业集团风险性最高的资产,财务公司要加强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对资金的集中管理要坚持“制度加科技”的原则,实现存贷款集中和资金运作集中的集中化管理,同时实施电子化监控。

2.完善贷款业务的风险控制活动。第一,建立和完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第二,贷款风险分散化管理;第三,建立贷款风险的转移和补偿机制;第四,建立贷款风险管理预警机制。

3.完善外汇业务的风险控制活动。利用金融市场操作。财务公司可以利用现汇交易、期汇交易、期权交易、借款和投资、利率和货币互换等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来消除风险。

4.完善投资业务的风险控制活动。风险价值模型即VAR法是投资决策风险管理常见方法,通常用于对所持有股票、债券、基金等不同资产的风险值进行评估和计量,便于财务公司及时调整投资组合、分散和规避风险。

(三)选择合适的措施积极应对企业集团风险

(四)完善财务公司监管体系

完善监管体系可以三方面进行:第一,推行弹性的监管标准。监管标准制定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要根据经营指标进行变动,推行弹性监管后基层监管部门可以行使自由裁量权,根据企业的具体状况和特征来对风险进行判定;第二,改进市场准入机制和监管机制,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对未按照监管要求的企业单位或机构进行处罚;第三,提升监管人员素质。风险判定由监管人员主观意识决定,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职业操守等都会对判定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提升监管人员素质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罗刚,牛磊。浅谈财务公司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0,11:97+99.

[2]袁琳,张继德。集团财务公司风险管理的路径设计[J].财务与会计,2013,06:28-29.

财务风险范文 篇五

关键词:财务风险 税务风险 比较分析

进入21世纪后,全球的、局部的、外在的、内在的各种因素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经济全球化进一步体现,国际协调与竞争同时存在,国内税法频繁修改,复杂化趋势更加明显,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环境迫使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同时,改善公司治理水平的压力也要求企业应对来自内部的各种不确定性。而企业在应对这些外部不确定性和内部不确定性因素,提出风险管理策略时,常常会发现许多问题与纳税义务的履行分不开,税务风险管理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甚至可以说税务风险贯穿企业从筹资、经营、管理到投资的全过程。

一、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比较

(一)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企业的负债经营是财务风险生成的前提条件。企业在期望投资收益率高于借人资金利息率的条件下借人资金,提高企业的杠杆比率。由于企业期望投资率可能无法完全实现,所以负债越多风险越大。在这里,有必要对企业的长短期负债进行区分,因为企业通过长短期负债筹资带来的风险和收益是不同的。从筹资成本来看,按照利率的期限结构,长期债务的成本要高于短期负债的成本。假定企业总资产不变,则流动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越高,扣除掉融资成本后企业的收益也越多,但同时企业的风险将提高,因为流动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提高,意味着短期筹资多于长期筹资,在假定企业流动资产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净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将随流动负债的增加而减少,净营运资本的减少意味着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另一方面,短期负债期限很短,企业在短期内将面对还本付息的问题,这要求企业保持足够的现金流用于偿还到期的债务,从而提高了企业现金流管理的难度,也增加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与短期负债相反,长期负债的增加会造成企业收益的下降,但同时风险也相对较小。这从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必须合理的权衡,合理的分配好长期负债与短期负债的比例。

(二)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根据现代企业理论,从交易行为的角度,往往将企业视为“一系列契约的联结,是个人之间产权交易的组织结构”,它包含了企业与个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契约。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企业经营发展的首要财务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具体表现为税后利润的最大化。同时,中国会计政策允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过合法方式争取创造最大的税后利润。企业在追逐自身利益时,不可避免会与契约关系的其他利益相关主体发生冲突,这难免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条件和生存环境。然而,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在各方对企业造成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既有动机利用所掌握的会计信息进行盈余管理,也可能利用会计信息最大限度地寻求自己的税收利益,即存在“粉饰效应”。可见,企业始终存在尽可能少缴税金与延迟纳税的动机,这是企业与生俱来的特点,贯穿其生命周期的始终。

由于,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的契约关系建立在企业良好的业绩水平之上,所以企业少缴、晚缴税金,从其他个人和单位也会获得积极的回应,不会受到过多的阻挠。相反,税收作为政府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其征管必定受到严格保障:从社会舆论、公民观念到公共政策、法规的制定,无不显示了税收的强制性。在多重限制和约束下,企业任何主动的财务调节都可能有意或无意地违反相关税法的规定,从而诱发税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化解措施的比较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措施

从财务风险的形成机理分析,融资—经营、投资—利润、本息偿还是负债经营的最基本过程,融资过程决定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债务期限结构、资本成本,经营、投资决定了企业的预期收益率,利润、本息偿还是现金的流人与流出,对于一个持续发展的企业来说,上述过程不断的处于循环当中,上述的这些指标比率也都不断的处在循环变动当中,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目标就应该是在持续的循环过程当中确保资产现金流入现值与负债现金流出现值相匹配,这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总体目标。

1、形成合理的负债结构

保持合理的负债结构首先要求企业负债的期限应稍长于项目投资回收期,筹资期过长固然对降低企业的筹资风险有利,但长期资金短期使用,资金成本太高;反之,若选用还款期过短的筹资方式,虽对降低资金成本有利,但企业偿债与举债过于频繁,筹资风险就会增加,且一旦企业的现金流入不稳定,就会影响到企业财务状况的稳定性。负债结构的合理性最主要的体现在长短期负债比率与取得资金和归还负债的时间安排这两个方面。负债结构必须与资产结构相适应,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中不同的资金需求,根据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不同组合,决定长短期债务的比率。

2、强化流动性管理

流动性管理的准则是现金流入现值与负债现金流出现值相匹配。由于负债现金流出能够在事前大致确定,流动性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现金流入的管理,其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现金数量、存货变现管理、应收账款、收益分配。企业的现金资产就像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一样,具有最高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但同时现金是收益能力和增值能力较低的资产,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过大,这会降低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和资产利润率。

(二)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措施

1、积极推进新一轮税制改革

(1)规范税制调整的程序规则,推进中国税制建设的阳光化进程。就一个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经济体的长远发展而言,建立社会经济生活运行秩序的“程序正义”原则,远较追求经济资源短期合理配置的“实体正义”原则重要得多。稳健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并不在于相机抉择式的需求管理与政策调节,而应是着重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规则。就税收政策与税制改革而言,则应体现为规范税制的变革与调整程序,将税收制度的开征、调整以及收入归属变更纳入立法监督机制的法治化轨道,以此推进中国税制建设的阳光化进程,从而稳定微观经济个体对于税制改革的理性预期。

(2)配合财政政策的转型,提升整体税制的公平与效率。世界性税制改革的经验表明,综合性的税制改革需要保持相对较长时间的持续性才可能产生预期的效果。而中国财政政策从“积极”向“中性”的平稳过渡,恰恰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且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从而,可以使公共政策制定者,摆脱短期需求管理所要求的税收制度的局部频繁调整,而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谋划提升中国整体税制的公平与效率。而一个公平的税收环境无疑将大大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2、完善具有税收智囊功能的税务制度

所谓“税务”,指的是税务人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委托,代为办理税务事宜的各项行为的总称。从各国实践来看,借助于税务咨询机构的外部智库,已成为各国企业规避税务风险的重要手段。

3、搭建案例库信息平台,丰富税务风险管理手段

比照中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现实,无论是自身致力于税务风险防范的各类企业,还是提供涉税咨询服务的中介组织,在投入税务风险问题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上,总体规模均较小,难以实现规模经济的特点。在非规模经济条件下,涉税组织不可能根据各个税种和不同类型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预先设计不同的税收风险规避模块,只能处于“一事一议”的小生产状态,相应地,也就难以形成税务风险管理通用式模板,自然无法大幅降低税务风险管理成本。

三、结束语

总之,将财务风险和税务风险产生原因、防范和控制的措施要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切实实行并将两者有机地、综合地进行统筹分析,这样才能切实加强财务和税务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援成等著。 中国企业资本结构问题研究[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12.

财务风险论文范文 篇六

论文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控制;中国银行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一)财务风险的定义。财务风险的范畴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活动的整个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计、控制的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经营条件等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导致公司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效益发生偏离,从而造成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

(二)财务风险的主要特征

1、风险的客观性。即风险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的运动、发展有自己的规律性。风险的客观性还表现在它是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

2、风险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从单个风险的发生来看具有偶然性,但大量风险事件的发生则有其必然性,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3、风险的可变性。风险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人们的认识变化而变化。

4、损失与收益的对立统一性。风险损失的另一面就是风险收益,损失和收益是一体、共生的。

二、中国银行2007年财务状况

2007年度中国银行股东应享税后利润562.2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31.92%;每股净收益为0.22元人民币,总资产净回报率为1.09%,股本净回报率(含少数股东权益)为14.22%;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年末下降94.18亿元人民币,至888.02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率由上年末的4.04%下降至3.12%。集团年末总市值达到1,978亿美元,列全球上市银行第4位。本行董事会建议派发2007年股息每股0.10元人民币,并将提交2008年6月19日召开的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2007年中国银行经营绩效持续进步。截至2007年末,全行资产总额为59,955.53亿元人民币,负债总额为55,405.60亿元人民币,本行股东应享权益合计为4,247.66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末增长了12.44%、12.73%和9.68%。全年实现税后利润620.1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了29.05%;实现中国银行股东应享税后利润562.29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了31.92%;每股净收益为0.22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了22.22%。总资产净回报率1.09%,比上年上升0.14个百分点;股本净回报率(不含少数股东权益)13.85%,与上年基本持平。2007年税后利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营业收入稳健增长,资产质量明显改善,信贷成本继续处于较低水平。

三、中国银行存在的主要财务风险

1、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随时应付客户提款,在一定的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取得资金来偿还债务或者投资资产组合的风险。2007年中行的流动性波动较大,主要表现在:一是受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持续繁荣因素影响,从2007年二季度开始人民币一般性存款增长明显放缓,稳定的资金来源有所减少,而贷款增势较好,造成了较大的流动性压力;二是受新股频繁发行影响,资金大进大出,波动性很大;三是为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央行多次进行紧缩性货币政策调控。2、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因利率波动形成的风险。利率风险属于价格风险。银行利率风险主要是由两大方面决定:一是银行自身资产负债结构和数量;二是外部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利率风险管理要求银行根据利率变化趋势,合理安排经营业务,将风险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中行主要通过利率敏感缺口分析来评估银行账户所承受的利率风险,即定期计算一定时期内到期或需要重新定价的生息资产与付息负债两者的差额。假设各货币收益率曲线在2008年初向上或向下平行移动100个基点,中行主要货币的财务收益敏感缺口为人民币6525、美元1128、港币524。

3、保险风险。中行主要在中国内地及香港经营保险业务,并且主要以人民币及港币为计量单位。中行主要面对的保险风险为实际赔付成本超出保险负债的账面金额。出现此情况的原因是赔款及给付的频率与金额可能高于原有估计。因保险事故随机发生,实际发生的赔付次数及金额与根据数理统计方法估计的结果每年均有所不同。

4、资产质量风险。资产质量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从事资产业务而形成的风险。资产风险管理要求银行开展资产业务时保持谨慎的态度,努力降低银行风险。中行的不良贷款率和信贷成本稳步下降,拨备覆盖率上升,总的来说,情况还是乐观的。

5、资本充足风险。2006年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34%、13.59%降为2007年的10.67%、11.44%,这是值得注意的。

四、财务风险的控制

(一)构建内部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商业银行内部财务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按照全行统一的经营思想和经营原则,为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风险,对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只有健全会计内部控制机制,才能够保证信贷资产质量,防范信贷资产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益。中国银行在2007年在这方面进行了建设,成立集团执行委员会,下设公司金融、个人金融、金融市场及运营服务等经营管理决策委员会,以及采购评审、资产处置等专业评审委员会。调整优化机构布局,加大机构调整力度,提前完成机构三年发展规划总量控制目标。以“三道防线”建设、基层建设、案件治理为重点,全面加强内部控制。以中行为例,还可以从一些细微处入手,如进行贷款“三查”,即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成立尽职调查小组,确立问责审批制,重视贷款文档的管理以及抵押品的控制等等。

(二)提高银行人员素质。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规避的关键是对行为人的控制。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相对于其他岗位人员来讲是比较高的,但随着会计制度的改革和银行业务不断创新,特别是电算化的发展,原来局限于记账、算账、编制报表和事后考核的这些基础知识已大大落后了。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更新知识,那么就很难实现银行会计工作重点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重大转变。中国银行以市场化为目标,深化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确定“追求卓越”作为中国银行核心价值观,从“诚信、绩效、责任、创新、和谐”五个方面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对于高层人员而言,以发挥协同效应为导向,积极推进与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富登金融控股、瑞士银行,以及亚洲开发银行等战略投资者人力资源等基础管理领域的合作。对于基层人员而言,中行应帮助员工提高自身素质,建立起责任明确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严把用人关,注重相互沟通。

财务风险分析总结 篇七

[关键词]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Z计分模型

1研究意义

创业板设立为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渠道,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创业板上市企业的一系列财务风险,本文以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资料为起点,通过计算、统计、分析等程序,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观测,及时察觉财务风险发生的的信号,不但能使管理者在财务风险向财务危机转化之前就采取措施、改善管理,从而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而且利于有关部门加强对创业板的宏观引导,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创业板企业的监管力度,从而使我国证券市场健康良性运行,整体经济活动向利好方向发展。

2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本文要研究的是创业板市场中具有代表性的公司,选取了94家创业板公司的五年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结合Altman的研究结果及改进的Z模型的研究,可得知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Z模型的变量计算公式:X1=营运资本/总资产=(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X2=留存收益/总资产=(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总资产;X3=息税前收益/总资产=(利润总额+财务费用)/总资产;X4=期末所有者权益/总负债;X5=销售额/总资产;Z值的判断准则:Z<1.81为破产区;1.81≤Z≤2.675为灰色区;Z>2.675为安全区。通过对94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相应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得出Z值分布结果:(1)Z>2.675的公司是占大多数的,也就是说这些企业的财务状况是相对不错的,创业板市场总体情况向好;(2)创业板上市公司中Z<1.81的公司比例相对较少,可见只有极少部分的公司有明显的财务问题,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3)创业板上市公司1.81≤Z≤2.675的公司数量明显,说明这些处于灰色地带的企业有潜在的财务风险问题,或者财务报表数据不明朗,应该引起利益相关者的重视,并尽力消除财务隐患;(4)值得关注的是,从2012年到2016年的五年间,有破产危机和处于灰色地带的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比例基本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预警信息,创业板市场以及监管部门应该及时关注。

3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发现我国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有比较明显的财务风险和财务隐患,而且这种隐患是逐年加重的,需要采取必要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发生几率。因此,创业板上市公司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控制与防范。(1)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诡谲多变,创业板上市公司要不断提高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创业板企业作为一个上市时间短、财务管理系统薄弱的公司,要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尽量规避创业板企业前身所具有的客观缺陷,使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2)企业要以资产规模、变现能力、获利能力、财务结构、偿债能力、资产利用效率等指标为基础,建立中长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和以此为基础的报表分析和信息披露制度。从上一章的分析可以看出,Z值在1.81-2.675区间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基本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如果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发挥出高精确度的预测能力,就有利于处于灰色地带的企业尽早发现问题并反馈给企业经营者,然后为其提出有效的应对和解决方案。创业板的五年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一个高效、科学的财务信息平台,对于创业板的持续成长以及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企业应务必重视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完善。(3)建立健全内部牵制制度。创业板上市公司之所以发生财务风险,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利益相关者的非理,特别是企业内部和投资者的非理。挪用公款、行贿索贿、等经济犯罪现象常见诸报刊,究其原因,都是人力、物力失控使得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大,为更好地规避或应对财务风险,企业务必要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

[参考文献]

[1]孙坤,匡建群。财务柔性与财务风险的相关性研究[J].会计之友,2014(16).

[2]赵丽华。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识别与防范[J].甘肃农业,2014(2).

[3]鞠成晓。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识别及控制策略分析[J].会计师,2014(1).

财务风险范文 篇八

(一)医卫领域的策略风险

医疗卫生领域作为服务领域有其特殊性。特别是人道主义策略、生命通道的开辟、社保机制等国家策略的实行,给医院带来良好社会影响力的同时,也增大了医院的财务风险。例如:开辟生命通道的费用、无身份、无责任机构或人员、无支付能力的病人费用拖欠、由医院垫补的社保人员的医疗费、因各类原由构成的医疗结算扣减费用等等,一部分费用形成坏账,让医院蒙受损失。

(二)医院的运营风险导致的经济风险

我国医卫领域的特点致使其面临较大的风险。每位医疗员工的医术以及服务态度是有其差异性的。而大众的健康意识正在凸显,对医疗的需要也正在膨胀,在诊疗过程中不免会产生医疗纠纷以及医疗事故,由此造成的费用拖欠以及诊疗赔偿,给医院带来运营风险,同时会形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医卫领域的资金管控风险

医卫领域的资金管理是以资金收取和缴付的规划为基础的,是对医院和各部门的资金收入以及支出情况进行管控、解析以及考评的管理活动。假如医院的资金运用出现纰漏,并与资金使用规划相去甚远的话,就会给医院带来风险。资金管理缺乏监管、库房资源占用资金太多、结算资金回笼时间太长、财政资金投资力度小等,均会造成医院的资金流动受阻,严重时会造成资金链断裂,增大医院的财务风险。

(四)债务偿还风险

为了在竞争渐趋白热化的医疗市场中站稳脚跟,大部分医院的政府拨付资金短缺时,采取了向金融机构借贷、融资租用等形式,筹措资金购买先进医疗设施,从而缓解资金荒,充实自身的医疗实力。但是,随之而来的债务偿还风险却令无数医院管理层头疼。假如与现实状况剥离,缺少市场调研,无度负债运营,就会使财务风险变得避无可避。只要医院债务融资的活动失去控制,资金流动受阻,那么,财务风险增大的同时医院还要面临倒闭的风险,进而影响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五)财务人员的行为风险

财务人员的行为风险是指因为财务人员技能以及经验方面的欠缺,且遭遇信息不对等以及盲目重视短期利益等元素左右而构成的财务风险。它包含技术风险和道德风险两大类。技术风险是指因为自身的医术以及经验不够,使得财务人员的披露的会计信息对运营活动不能真实反映。其特点是财务人员并未意识到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因素而产生风险。例如:由于财务人员的基本功不够扎实,未第一时间觉察到风险点,耽误了避免风险的绝对契机,从而形成不必要的损失。道德风险是指会计人员不顾相关法规的规定,违反行业道德,向外界披露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例如:财务人员提供虚假账目、占用公有资产、开设“小金库”等等,这在扰乱公共次序的同时,增大了医院的财务风险。

二、医卫领域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医卫领域的财务风险是无法完全规避的。财务管理工作的任意一个版块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形成财务风险。所以,应使风险预控工作贯穿财务管理工作的始末。

(一)提升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

医院市场部应重视风险的预控。在医院中,由上至下都要重视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正面风险,合理预测风险,尽量规避风险的产生。特别是管理层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判,并提升全体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以及预防管控技能。

(二)强化会计人员的培育力度

伴随医疗卫生领域的改制,财务领域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医院应定时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训,使其在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持续提升财会人员的整体素养,对作弊行为应及时予以制止,并严厉惩罚缺乏职业道德、徇私作弊的人员。另外,财会人员在学习财务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学科间的交叉,努力学习财务知识以外的与财会风险管理有关的理论,并透过合理的解析办法,提升管控、预防财务风险的技能。

(三)完善内控体制与风险方略

管控好医院的财务风险,医院才能正常运转。并且,财务风险管理能够形成制衡机制,而内控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保证内控体制的完备性、科学性和高效性。医院应以内控体制为基础,打造投资解析、论述、报告批准体制,规避财务策略制定的盲目性,进而预防财务风险。另外,应分离不兼容岗位,并形成相互约束,第一时间催缴以及清除未收账款,打造针对资产流失的责任制,保障医院的资产安全。新会计准则规定,为了避免财务风险,医院为医疗人员购置了医疗责任保险,这也为转嫁财务风险提供了契机。

(四)强化医院的资金管控

资金的畅通流转是医院实现长远战略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应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加快资金流转,维持资金的良性循环;应让库存流动起来,预防呆坏账的出现和资金的闲置;此外,应对资金进行全方位的解析,并重视信息反馈工作,尽早回收应收账款,强化支付技能;促进资金构造的优化,提升资金利用率,第一时间发现风险并管控风险。

(五)提升诊疗服务效率

强化医院诊疗次序的维护力度,约束医疗人员的行为。在诊疗的过程中不应乱开药、开贵药,提升诊疗效率。如此,在持续塑造医院口碑之后,应避免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这有助于缓解医疗费用拖欠的尴尬情况,从而规避医院的经济损失,减少财务风险。

(六)打造财务风险评价系统

医院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应重视事前防控,所以,打造一个正规、全方位的风险评价系统显得尤为关键。为尽量规避财务风险,医院应以目前的行业准则和财务制度为框财会研究架,依据医院本身的特征,挑选能够呈现医院利润获得能力、债务偿还能力、经营现状以及发展潜能的预警数据,并打造一个数据库,设立各数据的风险临界点。透过风险预警数据的核算、解析,对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动态追踪,预判风险是否在可控范围内。在重大风险产生前,提出有效的方略,从而规避财务风险。

三、结束语

财务风险分析总结 篇九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 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价

进入二十一世纪,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剧背景下,现代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这要求企业必须面对各种风险的挑战,承担风险的直接责任,因此,风险管理成为现代企业一项必不可少的关键工作。实践表明,经济全球化越加剧,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面临的风险就越大,就越有必要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1]。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不确定因素的作用,使得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取的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遭受损失的可能性[2]。财务风险管理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其现实意义十分重大。

不难理解,要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首先必须对企业财务风险状况进行正确的评价。然而,由于企业财务风险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准确全面地评价企业的财务风险水平并非易事,从而影响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顺利实施。在本文中,作者将给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财务风险综合评价方法,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1.企业财务风险的多层次递阶结构模型构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环境和企业人、财、物等内部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供求关系的多样性和信息传递中的不确定性等,使得企业财务活动面临着众多风险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任何一个方面或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现实的损失,导致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和经营效益的降低,造成实际经营绩效与经营目标之间出现非预期的负偏差。

基于对企业财务风险本质的认识和对企业财务风险生成机理的分析,企业实际经营绩效与经营目标之间出现非预期负偏差的可能性,可以通过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周转能力以及发展潜力四方面的状况来表征[3]:企业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因此,盈利能力可以作为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的一个最基本的指标;企业要维持正常的运转,必须有充足的偿债能力,不然就会面临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因此偿债能力也应成为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状况的另一重要指标;周转能力综合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的正常运转能力,因而也必然成为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的一个指标;发展潜力反映了企业在可预期的未来的经营状况,可以用来衡量企业长期的财务风险状况。综上所述,通过对企业实际经营绩效上述四方面状况的评价与分析,可以综合判断出企业财务风险是否发生以及财务风险状态的严重程度。

为了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周转能力及发展潜力,需要将它们进一步分解为不同的更为具体的指标来体现:

1.1盈利能力:即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获取利润的能力,该指标可以用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来反映。

1.2偿债能力:即企业及时偿还各种债务、维持正常生产和经营的能力。企业的偿债能力可以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及资产负债率来表征。

1.3周转能力:即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状况。该指标用如下三个参数来反映: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

1.4发展潜力:即企业经营绩效在未来的改善潜力和预期经济效益状况。该指标用销售增长率和资产保值增长率来反映。

将上述分析进行汇总,即可获得企业财务风险的多层次递阶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2.企业财务风险的AHP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是一种用于解决多目标复杂问题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它是由美国运筹学家T.L. 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其基本原理是:首先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隶属关系将其分层聚类组合,形成一个递阶的、有层次结构的模型;然后对模型中每一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依据人们对客观现实的判断给予定量表示,再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重值;最后通过综合计算各层次相对重要性的权重值,得到方案层相对于总目标重要性次序的组合权重值, 以此作为方案评价和选择的依据[4]。

由于企业财务风险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使得我们可以利用层次分析法来对其总体状况进行评价。基于AHP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具体实施步骤如下所述:

2.1建立多层次递阶结构模型:在对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和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企业财务风险的多层次递阶结构模型。

2.2构造判断矩阵并计算特征向量:列出各层因素以上一层因素为准则进行判断所得的判断矩阵,判断矩阵中元素的值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由专家通过两两比较后打分获得;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特征向量中各元素的大小反映了下一层因素对于上一层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

2.3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首先按下述公式计算一致性指标CI:

CI =(?姿max-n)/(n-1)

式中,n是判断矩阵的阶数,?姿max是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姿max=■?蒡■■(AW)■W■

式中,A和W分别是判断矩阵及其特征向量。然后,根据判断矩阵的阶数n查取随机性指标CR,并计算比值CI /CR,当CI /CR<0.1时,便可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达到了要求。

2.4综合重要度计算:将下一层因素相对于上一层因素的特征向量中的元素取为权重,以底层次因素相对于次底层次因素的特征向量为基数,计算底层因素相对于总目标的综合重要度。

2.5企业财务风险的综合评价:以底层因素相对于总目标的综合重要度作为相对权重,对底层因素的风险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得出企业财务风险的总体水平。

3.示例

现假定对于某一企业,其财务风险多层次递阶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通过专家打分得到第二层因素相对于总目标及底层因素相对于第二层因素的判断矩阵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底层因素风险评价结果见表3,现用AHP法对企业财务风险总体水平进行评价如下。

3.1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

计算第二层因素相对于总目标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W1,结果列于表1中;计算底层因素相对于第二层因素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W21、W22、W23和W24,结果列于表2中。

3.2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对于第二层因素相对于总目标的判断矩阵,首先计算其最大特征值?姿max:

?姿max=

■■+■+■+■

=4.259

由此得

CI=(4.259-4)(4-1)=0.086

由n=4查表得CR=0.9,所以

CI /CR=0.086/0.9=0.095

因此,第二层因素相对于总目标的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

同理,对于底层因素相对于第二层因素的四个判断矩阵,可以计算出它们的CI /CR值分别为0.0031、0.0002、0.0115和0,均小于0.1,全部通过一致性检验。

3.3综合重要度计算

将第二层因素相对于总目标的特征向量中的元素取为相对权重,以底层因素相对于第二层次因素的特征向量为基数,计算底层因素相对于总目标的综合重要度,得到的结果见表4。

由表4可见,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而言,底层因素影响程度的排序为: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销售增长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资产保值增长率。

3.4企业财务风险的综合评价

根据表3中底层因素的风险评价结果及表4中底层因素的综合重要度,可以汇总出企业财务风险的总体水平R如下:

R=0.158×0.67+0.226×0.79+0.121

×0.77+0.112×0.65+0.092×0.48+0.055×0.32+0.040×0.81+0.026×0.69+0.119×0.59+0.041×0.16+0.010×0.25=0.642

即目前企业财务风险的总体水平是0.642。

如果将风险评价指标[0.00,0.20]位于视为低风险,位于(0.20,0.40]视为较低风险,位于(0.40,0.60]视为较中等风险,位于(0.60,0.80]视为较高风险,位于(0.80,1]视为高风险,那么便可以做出“企业财务风险处于较高水平”的判断。此外,由于分析过程中可以获得各底层因素的综合重要度排序,这使得企业在采取风险管理措施时更具针对性。例如,在本例中,尽管“总资产报酬率”的风险水平(为0.79)尚低于“应收账款周转率”的风险水平(为0.81),但由于前者的综合重要度(为0.226)要远高于后者(为0.040),所以,为了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总体水平,首先应采取措施降低“总资产报酬率”的风险水平。

4.结论

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作者首先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构建了企业财务风险的三层次递阶结构模型,从而将企业财务风险分解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多个具体指标;随后简要介绍了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了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综合评价的具体实施步骤;最后通过一个例子对本文的成果进行了说明,表明作者所给方法的有效性。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和管理提供定量化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财务风险范文 篇十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特征;识别方法

风险识别是企业风险管理手段中的基础方法和步骤,对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和结果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企业发展多数处于改革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其经济发展的状态直接决定了其在社会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所以企业必须重新界定自身的经济业务关系,构建新的财务管理系统,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经常性的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和识别,及时遏制风险因素的蔓延。文章就企业潜在财务风险的类别和特征展开分析,探究如何有效的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

一、财务风险的分类

(一)筹资风险

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筹资活动是其必不可少的经营活动,对企业资金利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企业的筹资活动的预期计划与实际筹资情况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产生一定筹资风险。企业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企业自身拥有的权益资金,二是向社会或者金融机构筹集的债务资金,这部分资金的利率和债权结构等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可能。其次,企业股票发行的时候发行量和发行的时机把握不准确也会导致企业面临财务风险,这种财务风险类称为股权筹资风险。

(二)投资风险

企业的投资形式主要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其中对内投资资金的投入主要的是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和无形资产等方面的投入。对外投资的主要是企业对可能对自身企业经济效益产生较大利益的产业形式进行投资,或者购买证券和金融产品等。企业在进行投资的时候都会设置一个预期的目标,但是实际投资的效果与预期目标之间产生较大的差异,就会带来财务风险即投资风险。例如,企业在进行对内投资的时候,利用流动资金购置大量存货,导致内部运转资金不足,获取又难以及时的流出,造成资金的积压,致使企业对内投资风险的发生。再如,在进行对外投资的时候,企业购买了部分证券,但是金融市场由于经济、政治等因素,出现通货膨胀,利率与汇率出现动荡,企业对的证券投资无法得到正常的收回,导致对外投资风险的发生。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一)客观存在性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企业的主观措施只能最大程度的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或者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不会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所以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由企业经营过程中内外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财务风险隐患会始终伴随着在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

(二)不确定性

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因为企业在参与各种经济活动,以及运营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不确性因素,所以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分析,以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可度量性

企业的财务风险因为具有客观性,所以财务风险是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的,但是企业可以把握住潜在风险发生的规律,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分析,预测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提前做好风险预控措施,减小风险影响范围。

(四)双重性

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双重性的特征,也就是可能带来损失同时也可能产生相关的收益,其中带来的损失一般是企业财务资金的损失,收益一般指的不是经济收益,而是企业在控制风险的同时,提高了企业的风险控制水平。

(五)覆盖全面性

企业的财务风险不是单一环节的产物,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筹资和投资活动的整个过程当中,并且存在与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出现问题都有可能诱发企业的财务风险,所以需要企业在筹资和投资活动中对每一个细节都要保持足够的重视。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研究

(一)定性识别方法

1.财务风险结构性质识别矩阵。企业一般可以根据特定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风险对企业经营发展带来的危害,可能总结出财务风险的结构和性质。一般财务风险的结构分为四个等级,即低、中等、显著和高,所以企业可以对财务风险的等级进行确定,并且用风险估计矩阵表现出风险结构的财务性质,对财务风险进行定性识别。2.“四阶段症状”分析法。这种财务风险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对企业的财务危机进行可行性分析,划分危机的不同阶段呈现出的不同危害。其中四个症状阶段分别是危机潜伏期、危机发作期、危机恶化期和危机实现期。通过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得出现阶段财务风险发展到哪个阶段,然后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帮助企业脱离财务困境。3.专家调查法。专家调查法是1964年由美国的N.Dalkey和O.Heliner提出来的,这种方法是利用系统化的程序,提供企业的财务管理相关资料,并且征询专家的意见,对可能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总结出预测的结果。其中企业的相关资料是专家调查中至关重要的参考信息,资料的主要内容包括,诱发企业财务风险的可能因素,以及企业内外环境因素等,最终做出方风险的定性分析,识别风险结构性质,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二)定量分析方法

1.单变量预警模型。这种预警模型主要用单一的财务比率值来推测企业财务风险是否发生,例如,有专家就19个企业为样本,利用单个财务比率将19个样本分为破产组和非破产组,试验结果显示判别能力最高的是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两个比率,一般企业财务风险发生之前这些比率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利用单变量预警模型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最大的优点是方法的实施和应用较为简单,但是缺点也较为明显,就是应用中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不能反映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另外,如果一个企业用不同的预测指标会出现不同的预测结果,所以,指标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单变量预警模型运用的成败。2.多变量预警模型。这种财务预警模型是通过运用多种比率指标,并对多重指标进行汇总分析,构造出多元线性函数公式,对公式进行的定量分析,预测企业财务管理运行是否存在风险。方法应用的时候一般会选用多个变量作为预备选变量,然后对企业进行研究分析。例如,日本的开发银行建立的破产预测模型是将现金流量作为预测的指标,构建了一个财务预警新模型,用多家破产公司和相对应的同一年度、同一行业及相近净销售额的多家非破产公司进行动态的对比,最终对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验证,判断自身企业是否存在财务破产风险法可能。3.Logistic预警模型。多变量预警模型难以符合正态分布的假设,所以Logistic预警模型的出现,将一系列的财务指标用来预测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并且对银行、投资者等经济活动的主体的风险偏好进行分析,设定风险警戒线,做出适应性的决策。这种模型克服了单变量和多变量预警模型中自变量服从多元正态分布和两组间协方差相等的假设的局限性,最大程度的改进了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4.非财务指标的财务预警模型。用财务指标来构建预警机制,会因为受到财务报表真实性的影响,导致企业无法准确的预警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非财务指标的加入,对提高预警模型的准确与时效性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例如,交叉持股、股权结构、董事会组织、管理变量等都是非财务指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风险识别是对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和结果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风险管理手段中的基础方法和步骤。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不仅考虑经济性因素,还要将潜在的风险因素放在重要的位置,进行超前的识别和管理,利用定性识别方法、定量分析方法,及时预测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财务积极、有效的对策可以降低诱发风险的概率,减小财务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王乃贤。我国企业现阶段财务风险的识别及防范[J].商场现代化,2015(27).

[2]张友棠,黄阳。基于行业环境风险识别的企业财务预警控制系统研究[J].会计研究,2011(03).

[3]尹恺。浅议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内部控制的应对策略[J].现代商业,2012(26).

财务风险结论 篇十一

关键词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结构控制

一、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分类及成因

财务风险作为一种经济上的风险现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从债权人的角度来理解主要是指企业偿还债务及本息的能力;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主要是指所投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率及对企业的控制权的掌控;从经营者的角度来看主要是指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以保持在财务弹性和企业收益之间的一个合理平衡。

目前,人们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企业所有的经营风险最终都会表现在财务上导致财务风险,换句话说,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企业所有经营风险的货币表现;二是认为财务风险是经营风险的一种,是企业在资金运动过程中的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而利率与汇率风险是贯穿于企业集团的筹资、投资和资本运营的整个过程中,故而这里把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和资本运营风险(现金流量风险)。从企业集团作为一个内部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说,其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分散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充分利用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来分散由于经营风险带来的财务问题。因此,不但要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更要从企业集团的战略、经营的高度来理解企业集团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即把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视为经营风险的一个综合性的量化指标来管理,把财务风险管理作为企业集团风险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核心。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外部的环境复杂多变与内部的管理操作失误,企业集团的组建主要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然而,企业集团在稳定经营减少外部因素导致财务风险的过程中,却由于内部的管理复杂和制度安排的问题导致财务风险的增加。故而,企业集团不但要管理控制好外部环境导致的财务风险,还要管理控制好内部管理与制度安排的复杂所致的财务风险,更要注重处理好外部环境导致的风险通过内部的管理与制度安排不当导致集团的整体财务风险。因此,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就是由于企业集团内部的制度架构下的信息缺陷导致的贯穿于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有关资金筹集、投资使用、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及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按此定义可以将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从总体上分为制度性财务风险与非制度性财务风险,前者是指企业集团的制度安排与企业的理财经营环境不相符合所引发的风险;后者主要是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在自身的职责范围内客观上的操作性失误或财务方法的误用所招致的财务风险。

这里要注意的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在自身的职责范围内主观上的操作性失误或财务方法的误用所招致的财务风险本质是属于制度性财务风险,因为这是由于委托或激励机制所造成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属于制度安排的范畴。这里所论述的企业集团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制度性财务风险,而非制度性财务风险只能通过企业的员工培训或企业文化构建来减少。而制度性财务风险则可以通过优化企业集团的制度安排来事前防范控制,是论文的论述对象。前面所述的企业集团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都是制度性财务风险与非制度性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就是说,企业集团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均有制度性与非制度性两个层面,本文在论述的时候也主要是论述其制度性的层面。

二、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结构控制框架体系的构成

企业集团的最终目标就是价值最大化,因而,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控制框架体系的构建在遵循上述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必须围绕着价值最大化这个目标来进行。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的最直接目的就在于:培育一种适合企业集团自身特点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即一定结构、制度、流程下与特定的人的活动结合而形成相对稳定或成型的方法、程序、步骤、模式等。所以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管理控制不是仅仅对结果的管理控制,更是对企业活动全过程的有效监控。我们设计的基于价值的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的制度体系如下图1所示:

图1基于价值的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控制框架

从上述框架图可以看出,基于价值的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可以归结为以价值最大化为中心,运用结构、制度、流程三个管理控制维度,实施治理结构、组织结构控制和预算控制、现金流量控制、内部审计控制及集团财务风险的分析、识别、衡量、预警和责任评价机制等多层次,多系统的财务风险管理控制体系。上述框架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各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首先,此图表明了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的一个中心是集团价值最大化,这是企业集团管理控制的中心,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的各个方面都必须以价值最大化为中心;其次,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控制以企业集团价值管理为出发点,这就要求,在设计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的框架体系中必须要对价值动因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风险的价值创造能力消除风险的价值削减能力进而提高企业集团的价值,同时,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的中心――价值最大化也要求企业集团进行有效的价值管理;最后,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控制要从结构、制度和流程三个维度着手,因为从前面的论述中,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的关键就在于制度安排,而这里所说的结构、制度和流程都是一种制度安排,他们是针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不同层次而言的,结构控制指的是财务风险管理的环境制度安排,包括集团治理结构、集团组织结构的制度安排,而制度控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配套制度安排,包括集团预算、现金流量和内部审计的制度安排,而流程控制指的是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的过程制度安排,集团财务风险的分析、识别、衡量、预警和责任评价等方面的制度安排。

三、企业集团财务战略风险控制模型构建

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管理在治理结构层就是要做好财务战略性风险的管理控制,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广义概念要扩展延伸到未来战略层面,企业集团的财务战略风险控制也要求扩大到企业战略风险控制。因而,“战略性”风险因素的识别和风险价值的衡量就是企业集团治理结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功能;因为集团治理结构是集团应对风险的战略反应,其职责核心就是确保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案的适当性,而适当的风险管理方案就要首先识别战略性风险和衡量战略性风险价值。企业集团战略性的风险因素包括不熟悉的领域、不具备能力或资源、市场或经营的巨大变化、董事会所设下的公司经营管理基调是风险偏好型还是风险规避型,公司高层管理当局的经营风格、理念、风险态度等。这些战略性风险的识别和风险价值的衡量的基础就是集团治理结构要以决策的科学为目标导向。

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外就将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研究延伸到战略方面,我国长期以来就把财务风险管理当作一项战术来对待,这种状况要求加强对企业集团财务战略风险的管理控制,把财务风险管理战略融于整个经营过程之中,这种财务战略风险管理模型可以归结如下图2所示:

在财务战略风险管理控制模型中,起点是探测企业集团财务战略风险因素,评估其风险价值,同时要了解评估企业集团股东及利益相关者的风险态度和集团的信号传递机制对他们的影响,做好资本或资源的规划甚至是集团战略方向转变的准备。接下来就要着手制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战略,确定财务风险管理哲学和组织责任;在执行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战略的过程中,要做好财务运作的权利配置与行动的计划;最后根据集团成员的执行结果反馈,不断的修正财务风险管理战略,使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管理战略更好的反映和整合了集团所面临的所有风险。

参考文献:

[1]彭韶兵。财务风险机理与控制分析。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2]魏明海等。财务战略―着重周期性因素影响的分析。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李亚静。公司治理与价值创造。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4]李斌。公司价值与公司治理。北京:方志出版社。2004.

[5]刘俊彦。财务管理机制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6]张延波。企业集团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7]李维安。公司治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8]王月欣。现代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9]王璞。母子公司管理。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10]席酉民。企业集团治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1]陈秉正。公司整体化风险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财务风险的意义范文 篇十二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风险;模型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随着入世后我国的企业面临着全球各国一流企业的同台竞争和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他们面临的是强大激烈的竞争力度。对于近年来企业环境巨大的转变,导致企业的财务活动在各方面也都存在着强大的不稳定性。财务风险,对于企业来说,它的危害性是难以估摸的。不仅可以造成企业间接的损失,并且还能直接让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

一、财务风险概述

我们首先要了解风险,才能更好的研究财务风险。通常大家对风险的看法则就显示了人们对风险的认识的程度。我们界定财务风险的定义是为了使其研究目的更加明确,并且有助于认识财务风险,更加准确的制定相关措施来防范财务风险。

所谓财务风险,指的是在实质上它是一种微观的经济风险,企业理财活动中所出现的风险的一种集中性的体现。当然,它是现代企业中必须面临和重视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狭义定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企业能否支付到期债务以及是否会导致企业发生破产是企业财务风险大小的具体体现。这一定义与传统的经济环境和传统的财务理论研究基本相适应的,又称这一定义为传统的财务风险定义。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资金运动中所面临的风险,包括企业在筹资、投资和用资等活动中,由于经营不当,所致使企业丧失偿还能力的可能性称之为广义的财务风险。

二、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意义

(一)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

我们通过了解并知道风险的原因和特点,对全面财务风险进行正确的衡量与预测,并且根据预测进行一定的控制或者是加以防范,将损失程度最低化,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将企业利益最大化。更具体一步来说,以最低的成本确保企业资金运动的稳定性、连续性、效益性及安全性是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简而言之,就是以最小的成本来保障企业理财活动最大的安全。

(二)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全面财务风险管理医院无疑来说意义是非常巨大的。企业想有效地、全面的、经济的管理风险,必须要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力度。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力度,既能加强公司财务活动稳定性,加速企业资金周转的力度,又能保证企业资金的完整与安全,实现其增值目标,扩大企业利益。其另一重要意义为扩大了企业决策的效益性和科学性,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来源和重要参考依据,提供了对企业来说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

三、建设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有企业在的地方,在企业的运行中,风险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对其只能尽量降低风险的危害性,但要绝对的回避风险的存在性是不可能实现的。相对于企业来说,是可以承受一定的风险的,其风险只要控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这样风险的危害程度是较小的。怎样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企业能承受的范围之内,这就要制定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详细策略。应用系统的观点,全方位来防范,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管理。主要可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清晰、准确的财务信息网络

源于财务提供的各种报表资料称之为财务信息。我们首先要明确要求财务处所提供的各种报表和资料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这样才能够降低财务的风险。我们要建立一个清晰、明确的财务信息系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因为财务信息系统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庞大杂乱的网络。它既然是一个庞大杂乱的网络,我们就不能以精确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所以在计算方法上我们可以运用常规数学与模糊数学相结合的办法,尽可能提高财务信息准确性和全面性。另外,运用全面质量方法,可以建立完整的财务信息系统网络。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是因为财务信息管理是一个包含财务分析、财务预测、财务计划、财务检查、财务控制、财务决策与处置的全过程管理。

处于企业高层人员,必须端正态度,充分意识到财务信息的明确对于企业财务决策的重要意义。对于企业财会人员,必须提高他们整体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提高财务处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水平。整个公司必须重视财会工作这一块,重视其各个分支和各个活动,在建立有效的决策支持系统得同时,应让财会的工作人员以及内部的审计人员参与决策,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因此,财会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也都必须要有正确的预测、决策、控制和风险的观念,扩大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二)客观分析财务信息并提高风险预测能力

财务风险预测是指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对企业财务将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事前全面的估计和预测,对企业所处的环境有着清晰的认识,深刻分析财务系统中对公司经营活动不利的因素,对公司财务风险强度的预测以及会造成可能的损失程度的影响,做到心中有谱。财务风险与财务活动是密切相关的,而且伴随着企业资金的筹集、运用、回收、分配循环得自始自终,我们就是要深刻剖析每一项会影响公司财务活动的因素,提高公司风险预测能力,扩大公司风险防范能力。比如说分析企业的偿还能力来确定筹资的风险的大小。

四、结论

在这个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也越来越日益重要。因此也出现了各种各样分析财务风险度量的方法,但由于实际上的市场经济是变化多端的,我们不可能能完全满足其需要。所以,企业管理决策者必须对于风险要具备灵敏的嗅觉和具备强烈的风险意识,及时发现企业财务活动中潜在的危险。这项巨大而又艰巨复杂的工程,财务风险管理不仅仅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还是整个企业管理要永不停止的探索的对象。企业只有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不断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才能使公司管理更加好、更棒的运行,才能获取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财务风险范文 篇十三

本文就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进行概述,对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的特征、成因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的防范措施,以促进企业整体风险防范能力有效提高,从而推动企业整体效益快速增长。

关键词:

企业;财务风险;税务风险;比较

一、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的概述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述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财务活动有着较强不确定性。并且,市场变化越来越快伴随着这种不确定性和快速的变化,企业面临的风险相应增大。由于财务活动与企业日常管理经营的各个环节有着直接联系,系统工程的复杂性、繁琐性等都比较强,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比较大,不但会降低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债务偿还能力,还会加大预期收益和财务收益直接的差距,最终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和日常秩序。

(二)企业税务风险的概述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税务风险是企业没有依法纳税、存在违法行为和违背相关税法等引起的。这种行为不但会造成财务损失、损毁企业声誉等,还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通常情况下,企业必须注重研究相关税收法律法规、合理利用政府优惠政策,进行合法避税,才能减轻企业的纳税负担,进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对于促进企业稳定、持续、高效地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二、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的特征比较分析

(一)特征存在的一致性

在企业的各种经营风险中,财务风险、税务风险的特征存在着一致性,即它们都有较强不确定性,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直接联系。由于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税务风险都是无法估量的,企业必须加强各种数据的管理和分析,才能提高企业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可靠性等。与此同时,财务风险、税务风险在特征上存在的一致性还指的是获得收益时的相对性。由于企业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在争取最大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必须抓住时机,承担相应的税务风险、财务风险等,以促进企业更好发展。因此,在企业想要获取最高效益的时候,企业面临的风险最大的,必须找准风险和收益的平衡点,才能避免企业损失惨重、破产等情况出现。

(二)特征之间的差异性

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财务风险有着一定客观性,是企业日常经营中必须重视的一种风险。与其相比,税务风险有着较强主观性,通常是企业的管理人员作出的推测。因此,财务风险、税务风险的特征存在一定差异性,在企业的发展中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在企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企业需要的发展资金越来越多。特别是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为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往往会采取高杠杆、高息贷款等方式进行融资,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所以,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与竞争对手的经营情况、社会经济水平、市场环境等多个方面有着直接联系,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会加大企业的资金运作难度。根据税务风险的分析来看,它是税法立法、税法行政等多个方面引起的,在我国税务法规还不够完善、继续修正和纳税人纳税意识还不够强、认识不够全面的情况下,税务机构起着重要引导作用,从而导致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呈现上升趋势。与此同时,企业和税务机关之间存在对税法细则和纳税实务理解不一样的情况。如果企业与税务征收、稽查执法部门的看法不一致,无法达成共识,则会导致双方沟通失效。最终按税务机构的理解处理涉税事项,增强了企业的税务负担,给企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三、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的成因比较分析

(一)成因具有的一致性

在企业税务风险、财务风险形成的过程中,各种外部因素、内部因素都可能带来极大影响,因此,两者在成因上具有一定一致性,其中,财务风险受到外部影响因素有经济、政治等多个方面,而税务风险受到的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有税务环境、法律环境等多个方面。对上述两者受到内部因素进行分析来看,主要是指税务人员、财务人员能力、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等,其中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发挥着主要作用。另外,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才能构建出一套可行、科学的财务、税务信息管理系统,以企业全面加强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前提下,实现风险的最有效控制,最终促进企业稳定、长远发展。

(二)成因之间的差异性

在财务风险、税务风险形成的过程中,两者在成因上存在的差异性主要是指风险形式。财务风险主要是由融资、投资、资金使用和资金回收等产生的,如果资金使用不当、投资科学性较小等,则可以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与其相比,税务风险是在日常纳税、税务筹划等多个环节中产生的,如果企业不能正确理解纳税行为,不注重政府相关税收政策的合理运用,则会增加企业的税务风险,最终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效益等。

四、企业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注重内控机制的完善

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内控机制的有效完善,是企业降低各种风险的重要基础。因此,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可行的财务制度、奖惩机制和考核制度。合理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管控程序等,才能全面掌握各种财务信息的基础上,保证各种风险防范措施的可靠性。与此同时,高度重视各种制度的全面落实,真正发挥企业内控机制在防范风险方面的的作用,不断增强企业员工的忠诚度、竞争意识和专业能力。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等有着重要影响。

(二)加大风险管控力度

在不断完善企业内控机制的情况下,加大风险管理力度,对风险管理目标、设置、人员等给予高度重视,才能真正发挥每个岗位的作用,从而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税务风险的有效控制。在实践过程中,对企业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税务风险进行科学预测和采取预先防范措施。全面贯彻到企业经营运行的各个环节中,才能为企业实现整体经营目标提供可靠保障,最终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投资决策可行性

对我国市场经济下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可知,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税务风险主要是企业投资失败造成的,是当前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因此,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发展趋势等,提高企业各种投资决策的可行性,有效完善投资决策机制,注重投资程序的规范化发展,才能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先进设备等基础上,促进企业风险管控方法的多样化、多元化发展,对于降低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有着极大作用。

综上所述,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财务、税务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企业长远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必须对财务风险、税务风险给予高度重视,全面落实风险防范措施,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作者:陈文锋 单位:深圳市禾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141 13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