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 > 作文素材 > 名人故事

英雄人物的故事【精选3篇】

时间:

战争中的小英雄是其重要的表现对象之一。他们不仅是战争的受害者,更是作为战争的直接参与者而更进一步成为战争中的小英雄。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英雄人物故事,好作文整理分享了3篇英雄人物的故事。

英雄人物的故事 篇一

这本书记载着古今英雄人物事迹。书的内容丰富,让你看了还想看,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则故事是:献血英雄——陶智刚。

陶智刚17岁参加工作,一直在武汉市汽轮发电厂做润滑工,1993年6月,陶志刚一家突遭变故,哥哥因车祸不幸遇难,随后父亲患肺癌去世,全家的重担一下在压在了25岁的陶智雄身上。当时多亏了同事和朋友纷纷解囊相助,才使陶智雄一家度过了那段苦日子。

陶智雄心存感激,决定用无偿献血的方式来回报好行人、回报社会。

从1995年5月第一次献血开始,他先后无偿献血近20次,献血总量达到6800毫升,相当于身体血液的2.5倍,等于把全身的血都换了一遍。

然而,正当他全力报效社会时陶智雄感到全身不适。2005年9月底,他被确诊为:齿突骨折伴陈旧性环枢椎脱位手术是他唯一病愈的机会。但十万多元的手术费让已经花光了所有积蓄的陶智雄一家犯难。啊、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同意了居委会老主任的提议——向社会求助。在社会的帮助下,他很快做完了手术。

英雄人物的故事 篇二

一部“英雄”电影,荡气回肠,让我们领悟到侠骨柔情、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一个民族需要英雄,英雄是民族精神和气节的凝聚和体现,同样的,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也应该有自己的“英雄”。

中国的企业有很多自己的英雄?提起倪润峰,大家就想到“长虹”,提起张瑞敏,大家就想到“海尔”,提起柳传志,大家就会想到“联想”,中国很多成功企业的背后都有一位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他们是企业的一种标志,为企业的创办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英雄是一面旗帜,指引大家前进,如果缺乏了这面旗帜,大家就会觉得失落,没有了目标。尤其是在社会和企业处于发展期、转型期、困难期的时候,更需要有英雄挺身而出,带领大家奋发图强。同时中国人自古就有“英雄”情结,都希望自己能成为英雄,所以中国的很多企业家,都喜欢做大作强,努力把自己塑造为英雄形象,中国许多企业的老总在企业快速成长后马上多元化就是有力证明。

但也有人说,如果一个企业家的名气超过了企业,那这个企业就很危险了,因为企业运作靠的是团队、制度、流程,过多的突出个人可能会导致企业个人崇拜和官僚主义的蔓延,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中国也有不少企业“英雄”名不副实,昙花一现。

有些企业就明确表示不搞“企业英雄”,比如新疆的德隆集团,就宣称自己是一个没有企业英雄的大集团。德隆集团有一条规矩,坚决不突出个人,他们坚持集体英雄主义原则。正因为如此,德隆集团成为一个没有英雄的企业。其实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德隆这种独特的企业文化反映了他们对“英雄人物”的另外一种理解,就是“平凡英雄、大众英雄”的概念,更直接一点就是谁加盟了德隆,谁为德隆做出了贡献,谁就是德隆的企业英雄。

企业究竟需不需要英雄? 谁是企业的英雄?

企业需要英雄,但我们并不赞成那种把英雄狭义话和神话的行为,那是个人崇拜,不是企业行为,对于企业来说,英雄的评判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遵从和发扬企业文化,在实际工作中为企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使企业取得巨大进步的那些人。从这个角度看,任何成功的企业包括正在快速发展的企业,都有自己的英雄人物,他们可以是创始人,力挽狂澜的企业家,也可以是职业经理人,甚至可以是兢兢业业位于企业生产、营销第一线的人,只要他们的行为体现了公司的文化,为公司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就是企业的英雄,就是企业应该塑造和宣传的楷模。

为了便于进行宣传和奖励,我们对英雄人物分为三个层次,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1.创业者或者企业家。

正如微软的比尔。盖茨,联想的柳传志,IBM的郭士纳一样,他们身为企业最高管理者,对企业的创办和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本身也是文化的塑造者、倡导者和变革者,他们的事迹,深刻体现了公司的文化的产生、发展和变革,因此,他们当之无愧是企业的英雄,是企业应该宣传的重点;

2.作出突出贡献的员工。

在科研开发、产品创新、管理方法、营销策略、工艺流程等方面的变革和改进,并且经过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为企业管理或者业绩带来了巨大成绩,具有这样行为的员工也是企业的英雄。

比如海尔为了阐释其“赛马不相马”的理念,在其《企业文化手册》里就有这样一则故事:98年,海尔健康型冰箱刚推向市场,就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特别吸引大家目光的是健康型冰箱的包装箱图案设计:两个活泼可爱的“海尔兄弟”拿着气球在欢快地奔跑。包装箱图案为淡绿色,设计新颖,蕴含健康含义。让人想不到的是,参与设计人之一的黄蔚竟然是刚进厂的98届实习生。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她还独立设计了燃气灶灶具面板设计,投入生产已产生了经济效益。是什么让黄蔚有如此作为呢?

黄蔚说:“在海尔不论资排辈,企业为每个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WWW.HAOZUOWEN.NET】,自己为何不紧紧把握这个机遇呢!”

白天黄蔚在车间实习,下班后她就来到科研所机房里,她大胆参与了健康型冰箱包装箱设计,利用休息时间,在机房里反复设计。包装箱图案设计获通过后,深受鼓舞的它,又自告奋勇承担了灶具面板的设计。

3.长期为企业服务,体现公司价值观的员工。

即使是处于企业工作的一线,并没有什么突出贡献的人员,只要认同企业文化并在工作中体现公司文化,长期兢兢业业为公司作出贡献的员工,也是企业的英雄。尤其对于那些在企业困难时期坚定不移的跟随企业度过难关,对企业高度忠诚的员工,更是企业不可多得的财富,因为他们对企业的历史非常了解,更能体会企业创业和发展的艰辛,是企业文化的坚决拥护者。 如何塑造企业英雄

1.造势与预热。

为了塑造企业的英雄,首先要明确公司的愿景与理念,要让员工清楚的知道公司未来是什么样的,公司倡导的是什么。英雄是愿景的实现者,是理念的体现者,因此,在进行英雄人物和事迹的评选前,要先在公司内“造势”,宣传公司的愿景和理念,明确评选的规则和要求,让大家在心里先作个“预热”。

2.成立评价小组

在进行企业先进人物和英雄的评选时,如果评选的流程和规则不透明,不科学,那么结果就不会得到员工的认可,英雄人物就不“英雄”了。因此,我们建议要公开评选的规则,由公司专门成立一个临时的评价小组,在每年末开始评选,人员可由总经理或者副总领头,人力资源部、各部门经理或者主管参加。

3.确定评价的标准和流程

1)各部门内部征求:在各部门,从价值观遵从度、业绩达成度和卓越表现度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并赋予相应的权重和填写相应的表格;

2)英雄人物的申请和审查:由人力资源部或者企业文化部负责英雄人物的审查,并公布审查结果;

3)英雄人物的评选和奖励:建议由人力资源部或者企业文化部负责。

4.企业英雄的评价

谁是企业的英雄?为什么是他而不是别人?这是进行英雄塑造时非常重要的问题。根据我们对英雄人物的定义,只要是遵循企业文化,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都是企业的英雄,因此,不要把英雄神话,英雄就在企业普通员工的身边,是企业的楷模。

基于此,在进行英雄的提炼时,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

1)价值观遵从度:对于公司明确倡导的价值观是否遵从,并且有相应的事件和人员证明。比如企业提倡团队合作,那么在进行英雄人物提炼时就要考虑,他的哪些事能够体现团队精神,如果没有重要的表现,就要重新考虑了,否则就不能服众。

2)业绩达成度:如果说价值观遵从度是软性的指标,那么业绩达成度就是硬性的了,我们并不主张因为一件事做的突出,就赋予某人英雄称号,而是要在企业运作中,长期工作业绩突出,拿事实说话,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3)卓越表现度:英雄人物的产生,一定要是有卓越表现的人员,这样的卓越事件可以是科研开发、产品创新、管理方法、营销策略、工艺流程等的变革和改进,并且经过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为企业管理或者业绩带来了巨大成绩。

5.企业英雄的宣传

1)故事理念化。

塑造英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宣传公司的企业文化,因此在进行英雄人物事迹的报道时,必须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找到英雄事迹与企业文化的结合点。

2)理念故事化。

理念一般比较抽象,公司在进行文化宣传时,要把公司的理念变成具体的事件、故事、寓言和典故,尤其时英雄的先进事迹和故事。比如海尔在其文化手册里,就对每一个理念都附录了相应的英雄事迹进行阐释;蒙牛在其文化手册里,也有关于狮子和羚羊的寓言故事,用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惠普的文化很优秀,他就非常重视“讲故事”,不仅在各种文化手册和宣传品里有“故事”,高层管理者也到处向员工讲故事,传达公司理念。

3)传播的渠道。 英雄事迹要传播的及时和深入,就要做好渠道建设。我们认为,传播的渠道应分为三个方面:

·会议:在公司的大型会议,如年度员工大会、年度总结会上,高层领导要有意识的对英雄人物和事迹进行宣传,以明确公司的价值观;

·培训和研讨: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研讨,就英雄事迹进行宣传和推广;

·活动和仪式:对英雄人物和事迹进行公开表彰,高层主管参加并主持仪式,另外,在公司和部门组织的各种文娱、旅游、生日会等活动中,都要有意识的对公司英雄人物进行宣传和报道;

英雄人物的故事 篇三

在《金刚狼3》处于企划阶段的一个晚上,好莱坞影星休・杰克曼和自己的朋友喝了几杯酒。

“如果你能随心所欲地支配角色,那会怎样?”朋友的这个问题令休・杰克曼打开了话匣子。这位扮演了 “金刚狼”13年的演员,似乎一直在等待别人这么问。

这是休・杰克曼最后一次扮演“金刚狼”, 他对《t望东方周刊》说,自己与影片创作者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最后一次探索这个角色,最重要的是触及这个人物的核心,而不只是研究他的爪子能干什么。”

《金刚狼3》没有注重创造视觉奇观,转而讲述年暮的超级英雄在逃亡之路上如何完成心灵救赎。这部电影在IMDb(互联网电影资料库)上评分9.5,成为近年来口碑最为亮眼的超级英雄电影之一。

作为好莱坞最具吸金能力的类型片,超级英雄电影长期以来陷入“特效+英雄打群架”的套路,如何缓解全球观众的审美疲劳,避免重蹈西部片昙花一现的覆辙,已成为好莱坞的难题。

休・杰克曼则认为,“落脚在真实性和激发共鸣上,是不错的选择。”

“英雄回归为普通人的状态,这也许是超级英雄系列电影终结的最佳方式了。”媒体人王筱一发现,电影散场时,他周围的人都在擦眼泪。

挑战“打不死”的底线,更容易引起共鸣

《金刚狼3》中,人们熟悉的超级英雄走向了穷途末路,也难以抗拒衰老:“变种人”被追杀殆尽,而“金刚狼”不再有钢铁之躯,自愈能力越来越差,走路一瘸一拐,靠开专车赚钱;拥有全世界最强大脑、能控制他人意识的“X教授”,则患上大脑退化疾病,每天都要被“金刚狼”逼着吃药。

事实上,“打不死”常常是很多超级英雄角色的设定,银幕上也少有超级英雄老去。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超级英雄电影自21世纪以来的风靡,折射出全球面临不确定性、民众缺乏安全感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需要某一个英雄单枪匹马、拯救世界,方向清晰且执行力强,能解决问题”。

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超级英雄电影中,英雄们总能历尽艰险完成目标,“他们一定可以活下来”也成为观众观影的基本预设。

不过,超级英雄“打不死”终究只是心灵安慰剂,有多位好莱坞导演曾指出,观众对此已渐渐失去兴趣,当观众们想到自身的境遇时,甚至感到恼火,“凭什么他们总能全身而退呢?”

因此,《金刚狼3》的故事,虽然挑战着观众的底线,却更容易引起共鸣。

“超级英雄没有X战机,钱有限,被追捕,这感觉很真实。”休・杰克曼说,“我希望人们能理解主角们经历的事,要让人知道,任何一秒,任何英雄都可能死去。”

在休・杰克曼看来,“金刚狼”这一角色的魅力,并不来源于他的超能力,而是人性本身的弱点,以及他如何与之对抗。

由于“金刚狼”的身体能够自愈,他的“壮年”时期持续了一百多年,并在漫长的生命中失去了很多人。他因此惧怕亲密关系,这恰恰就是影片要触及的核心。

影片导演兼编剧詹姆斯・曼高德决定,《金刚狼3》由此可以展开一个关于家庭之爱的故事。

逃亡路上,“金刚狼”照顾“X教授”,彼此之间犹如父子,他又认识了一个携带超能力基因的小女孩,如父亲一般保护她。

照顾年迈的父母、叛逆的孩子,其中有情感联系,也有沟通难题,“很多人都会经历这一切”。詹姆斯・曼高德认为,让超级英雄感受其中的挫折,更能展现其人性上与普通人一样的软弱和光辉。

“把超级英雄置于真实的境地,让我们得以共情,就像是一面多棱镜,折射出许多我们不曾看到的角度。”詹姆斯・曼高德对《t望东方周刊》说。

做“宇宙”中的独立个体

对所有超级英雄扮演者来说,“随心所欲地支配角色”都并非易事。

曾在2012年的《超凡蜘蛛侠》中扮演男主角的安德鲁・加菲尔德,近期与扮演过超人女友的艾米・亚当斯进行了对谈,二人都谈及了超级英雄电影在创作上的短板。

艾米・亚当斯说,作为扮演者,“你的工作总是服务于一些事情――你饰演的角色服务于剧情,或者服务于那个宇宙的正史设定。”

安德鲁・加菲尔德则说:“最终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角色都不是首要的,演员在拍摄中只能一再妥协。”

其中的原因是,超级英雄电影普遍改编自漫画,无论漫画原作出自漫威还是DC,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超级英雄宇宙。

以“金刚狼”这一角色为例,他身后的超级英雄宇宙是“X战警”系列。第一部“金刚狼”电影的作用之一便是用“金刚狼”的故事引出“X战警”系列电影的世界观。

根据微影研究院的稻荩8部“X战警”系列电影中有6部全球票房超过了20亿美元。

这个数据证明,超级英雄电影保持不同影片之间剧情和人物的交错,形成叙事和品牌的联动,为好莱坞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这揭示了超级英雄电影为何渐渐从单部的塑造角色为主,走向了“服务于宇宙正史设定”的系列电影之路。

漫威电影工作室的“复仇者联盟”系列以项目运作的整体性著称。然而,这也导致单部电影被“宇宙设定”束缚住了手脚,缺乏实质性创新,路数不过是喜剧加动作、特效而已。

《火星救援》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因此拒绝了超级英雄电影的拍摄邀约:“这类电影没有故事可言,难以令人信服。”

对于安德鲁・加菲尔德这样的年轻演员来说,以一己之力对抗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的“宇宙计划”十分困难。但休・杰克曼的幸运在于,最后一次扮演“金刚狼”时,可以和创作者达成“反套路”的共识,拍摄不一样的超级英雄电影。

“我们没有把漫画中暮年‘金刚狼’的故事当做模板,而是做原创故事,更多的灵感来自西部片和公路片。”休・杰克曼说。

休・杰克曼与詹姆斯・曼高德的“反套路”策略,是把《金刚狼3》当做独立个体看待,以“X战警”组织解散为背景,让故事发生于新墨西哥州的蛮荒之中,让人物在相对孤立的情境中逃亡,避免牵扯之前系列电影的时间线。

“X教授”的扮演者帕特里克・斯图尔特对《t望东方周刊》表示,这使得这部电影将整个系列早已熟知的诸多细节改变了,激发了新鲜感,“我们翻转了一面镜子,让大家从全新的角度去审视一切”。

“成人化”打破创作束缚

“世界上的每一个年轻人,都会在某个时间段觉得自己像被歧视的‘变种人’,他们觉得自己总被误解,觉得自己很无力,不得不照着父母、学校的话来做,他们觉得难堪和孤独。”休・杰克曼这样解释“X战警”系列的魅力。

青少年群体希望在虚构的故事中寻找使命感、对抗现实困惑,超级英雄电影承担了这种职责,因此,以《蜘蛛侠》为代表的指向青少年群体的超级英雄电影成了行业主流。

自2002年《蜘蛛侠》上映并取得4亿美元的北美票房之后,这类超级英雄电影便成了十余年来好莱坞的宠儿。

虽然票房成绩很好,但“爆米花式”的超级英雄电影在创作上的薄弱也在显示这一类型的危机。外媒评价,很多超级英雄电影的剧情都“拯救世界却拯救不了观众的心”。

当下,北美电影市场面临票房增长的停滞期,超级英雄电影越来越依赖于海外市场,制作成本也在翻倍增长,创作者的票房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他们更缺乏勇气创新,转而去讨好低龄观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好作文为大家分享的3篇英雄人物的故事就到这里了,希望在英雄人物故事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51 246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