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 > 作文素材 > 名人故事

名人孝亲敬老的故事(最新14篇)

时间:

敬老孝亲的名人故事(7篇)为了让您对于孝亲敬老的故事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好作文给大家分享了14篇名人孝亲敬老的故事,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敬老孝亲的名人故事 篇一

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试设想,一个对父母长辈出言不逊、举止不雅的人,能成为爱国成才、奉献力量的人物吗?古今往来的名人贤士,多是忠孝双全,值得称道的杰出人物。请听下面两则故事。

一则是“方观承千里探亲”的故事。

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桐城的方观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亲的故事,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 方观承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狱使其祖父、父亲因一朋友写了一书而被株连,流放到黑龙江充军服役,其家产也被没收充公。年幼的方观承兄弟无依无靠,只得到寺庙中暂栖其身。在寺庙中,方观承兄弟含泪度日,备尝艰辛,但方观承最想念的还是祖父和父亲。他鼓足勇气,向长老提出请求,允许他俩前往边疆探望长辈。长老念及二人年幼,尽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极力劝阻。方观承则恳求说:“祖父、父亲遥在天涯,对家中亲人望眼欲穿,我们若能前往,定会增添些许慰藉。为给二老一点安慰,我们即使受点折磨,遭受点艰难,也在所不辞。请长老思准,让我们启程。”

方家兄弟的义举,感动了长老,长老送其路费,含泪目送他们踏上探亲路程。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饥挨饿,搀扶相行,衣破成条,脚生老茧。几个月后,他们终于见到了二老。四人抱头痛哭之后,祖父、父亲心中为自己有这样的孝顺后代顿生快慰,一家四口人陶醉在融融的天伦之乐之中。

另一则是“冯玉祥买肉孝父”的故事。

冯玉祥将军不仅是个著名的爱国将领,还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子。

旧社会当兵是个苦差事,当兵的经常发不上军饷,逢五排十还要打靶。每到打靶的日子,父亲念其年幼身弱,总想方设法给儿子凑几个小钱,让他买个烧饼充饥。可懂事的小玉祥看到家里日子艰难, 父亲又伤了腿,正需补补身子。但如果不要这钱,父亲会生气。于是他就把父亲给的钱一个不花,攒了起来,过些天再把自己平时省下的一点饷钱凑在一起,到一切的一切,无限的无限;

名人孝亲敬老的故事 篇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

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敬老孝亲的名人故事 篇三

曾读过许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敬老孝亲的名人故事 篇四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敬老孝亲的名人故事 篇五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名人孝亲敬老的故事 篇六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

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

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名人孝亲敬老的故事 篇七

云南电视台《民生关注》报道:家庭和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富宁县有一位63岁的老人,不忘骨肉亲情,44年如一日,抚养着自己65岁的哥哥和61岁的妹妹。

在敬老节到来之前,富宁县民政局把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荣誉证书发给高正才老人,以表彰他40多年来照顾自己双目失明的哥哥和痴呆妹妹。

名人孝亲敬老的故事 篇八

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桐城的方观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亲的故事,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方观承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狱使其祖父、父亲因一朋友写了一书而被株连,流放到黑龙江充军服役,其家产也被没收充公。年幼的方观承兄弟无依无靠,只得到寺庙中暂栖其身。在寺庙中,方观承兄弟含泪度日,备尝艰辛,但方观承最想念的还是祖父和父亲。他鼓足勇气,向长老提出请求,允许他俩前往边疆探望长辈。长老念及二人年幼,尽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极力劝阻。方观承则恳求说:“祖父、父亲遥在天涯,对家中亲人望眼欲穿,我们若能前往,定会增添些许慰藉。为给二老一点安慰,我们即使受点折磨,遭受点艰难,也在所不辞。请长老思准,让我们启程。”

方家兄弟的义举,感动了长老,长老送其路费,含泪目送他们踏上探亲路程。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饥挨饿,搀扶相行,衣破成条,脚生老茧。几个月后,他们终于见到了二老。四人抱头痛哭之后,祖父、父亲心中为自己有这样的孝顺后代顿生快慰,一家四口人陶醉在融融的天伦之乐之中。

尊老敬老爱老的感人故事 篇九

敬老爱老是我们每天所津津乐道的,但真正的敬老爱老又是怎样的呢?

周一的早上总是匆忙的毫无理头,在好不容易挤上公交车后,我悠闲的坐在公交车后排享受着这难得的安逸悠哉。无意间看到前排的一个老人,两鬓斑白,几根头发可怜兮兮的趴在头顶,少的可怜。他张开胯子,手臂搭在大腿上,晕乎乎的坐着。

公交车在不太平坦的路上上下起伏,老人的身体随着上下摇晃,一个光的可怜的脑袋在我面前不断晃悠一上一下一上一下,头顶的几个杂发在阳光的反射下显得格外刺眼。不一会儿我发现老人竟然迷糊得睡着了。听见他轻微的鼾声,我“扑哧”的笑了出来

老人正睡的安稳,不料一个刹车,我的身体从座位上弹起来,老人也因为惯性一头撞向前排的椅子,扑了个狗吃屎,“哎哟”他嘶哑的叫了一声,用手揉了揉脑门。

全车都在惊魂未定的情况下,老人的脑袋又开始摇晃,瘦弱的身子令人看着就担心,一前一后一前一后,眼看又要撞上椅子了。一个身体支撑下了他,定神一看,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用自己的身体垫住了老人的脑袋。

汽车轻微地起伏,老人却倚在年轻人身上睡的安详,打起了鼾。老人的头略向前倾年轻人也就随着移了移身子。

一个转弯,老人的脑袋脱离了年轻人的身子,向一边倾去。年轻人急中生智,把手臂一转接住了老人就在这种情况下,年轻人手持着旁边的铁杆,用力地把身子向老人那里靠好让老人睡着更加舒服。他向窗外望了望,有低头看了看正在酣睡的老人,会心的笑了笑。早上的阳光从窗外照射进来,氤氲着整车的人。一位年轻人给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当人肉睡垫真是一道独特又美丽的风景。

一个提供给老人温暖的依靠不正诠释着“爱老敬老”吗?把自己的身子让给老人做肉垫,也许是因为想起自己的亲长,也许也是因为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可无论如何,公交车上的一幕是叫人如此心暖。在这个满是人情世故的生活中敬老爱老就体现在举手之劳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让我们在生活中小事中多给身边的老人温暖与关爱,捧着满腔的温情对待他们!

敬老孝亲的名人故事 篇十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尊老敬老爱老的感人故事 第十一篇

敬老是一个永久的话题,爱老则是话题中不曾褪色的字眼。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在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很难想象他会热爱人民。古人也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我们不仅要爱护自己的弟弟妹妹,还应该关心其他年幼的孩子。

就拿黄香来说:黄香,东汉人。少年时就善于写文章。当时人们都称颂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但黄香最可贵的,就是他从小就知道孝顺父亲。

黄香九岁时,母亲去世了,他悲痛欲绝,就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父亲身上。一个夏夜,天气炎热,他就用手持着蒲扇,对着父亲的枕席使劲扇着,直到枕席冰凉为止。冬夜里,天气十分寒冷,黄香就先钻到父亲的被窝里,等到父亲的被窝热了,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觉。黄香长大后,朝廷觉得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就让他担任魏郡太守。有一年,魏郡遭到了特大水灾的袭击,百姓们苦不堪言,黄香拿出自己的钱财救济灾民,百姓们没有一个不感动的。

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这种美德继续传 www.haozuowen.net 承下去。

也听过这样的故事:

彭彩金是广东梅州一个小镇上的女孩。1922年出生,才30多天的小彩金,被大山里膝下无子的善良的养父养母抱养。但是,养父养母家境并不富裕:两间破旧的小瓦房,三分菜地,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小彩金的养母早年得了重病,全家就靠养父为别人修锁挣来的一点微薄的收入来勉强维持生活。小彩金一天天长大了,因为家境贫寒,她在学习上比别人更加倍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证明了自己。不幸的是,养父在小彩金9岁的时候,不慎在家门口摔成了瘫痪。二老心疼小彩金没人照顾,让人帮忙寻找小彩金的亲生父母,把她领回去。这时,小彩金已热泪盈眶:“你们辛辛苦苦把我养大了,现在,你们比亲生父母都更需要我。我是不会离开的,我要留下来照顾你们!”从此,彩金用她那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任。年仅9岁的她,揽下了家里所有的活:种地、耕田、洗菜、挑水、洗衣、做饭、捡柴。除了当地政府给的每月40元的特困补贴外,一家生计就靠小彩金种地维持着。

因为没有钱,小彩金学会了配置药水帮养父打针。一日三餐,小彩金要把饭做好,端到二老的床前;每天还要帮养父母擦身、服侍二老上下厕所。每天早上5点到半夜,小彩金都像个陀螺似的忙个不停。但,她并没有因为家务繁忙而放弃学业,依然每天都精心照料父母,直到二老都相继去世。

听到了这个故事,我鼻子一酸,潸然泪下:小彩金的孝顺太让人感动了,我也应该做个孝顺之人!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高尚品质;是我们所应该传承和发扬的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来关爱老人吧!

尊老敬老爱老的感人故事 第十二篇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题记

老意味着什么?也许有人认为,老就意味着孤独、意味着啰嗦、意味着死亡、意味着负担、意味着累赘。正因如此,我们更要孝敬老人,关心老人,照顾老人,让他们的晚年过的更加的幸福,让他们可以享受天伦之乐。

乌鸦就是最好的例子。当乌鸦很小的时候,乌鸦妈妈就精心照顾它们直至它们长大了,羽毛丰满了,学会了自力了,它们就不再依赖妈妈,离开妈妈去寻找自己的幸福生活。一年又一年,乌鸦妈妈也终于老了,再也飞不出去了,她的孩子们就会回来照顾她,就像他照顾她的孩子一样,就这样它们又聚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乌鸦都有反哺之育更何况是我们人呢!

我们学校旁边有一位可怜的老人,她总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每个人看到她都能感受她的孤单,她的背影在别人看来总是显得那么的落寞。她的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更没有经济来源。所以她只能靠捡破烂来维持生活,因为腿脚的不便,她只能一边住着拐杖,一边拿着蛇皮袋,一瘸一拐的捡着破烂。她常到学校,看到孩子们飞快地冲来冲去,都会温和地说:“孩子,慢点,慢点。”看到学生摔倒,她会赶紧上前,扶他(她)起来,并慈祥地安慰。慢慢的,我们都和她熟悉了,大家都会帮助她--把喝剩的矿泉水瓶放在袋子里,她知道孩子们都是善良的。那天,天灰蒙蒙的,还伴着牛毛细雨。雨滴落在长着青苔的地板上,使地板变的更加的滑。她像往常一样走在长着青苔的地板上,“嘭”的一声她滑倒在地上。这一倒让她再也不能走路了,她再也没有去捡破烂了,我们也再没看到她的声影了。同学们经打听才得知老奶奶生病了,大家得知消息后集体去看望她,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去照顾老奶奶。后来老奶奶被好心人送到了敬老院,她再也不会那么孤单了!因为有那么多的人帮助她。

虽然这些都是小事,但未必所有人都能做到。有些人总是把尊老敬老挂在嘴边,而并没有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可是他们都没有想到过,每一个人都会老去,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尊敬老人就是尊敬我们自己。如果我们现在都不尊敬老人,将来又如何能够到别人的关爱和尊敬呢?其实老人们并不是想过上多好的生活,而是希望身边能有个说话的人,他们才不会觉得孤单。

常回家看看吧!别让父母感到孤独!

尊老敬老爱老的感人故事 第十三篇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的这句话,想必大家都知道,这是我们每个年轻人应该做的事。——题记

时光有如落叶,悄悄而过。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忘不了的还是对奶奶的不敬,对于

这个我深感愧疚。

奶奶从小对我就好,十分疼爱我,事事都为我想。可我却觉得奶奶太唠叨了。每天在我耳边唠叨,就像唐僧念“紧箍咒”似的,好像我耳朵都长茧了。从这开始,我就十分讨厌奶奶,恨不得马上远离她。

记得有一次,我们一家人在桌上吃饭,每个人都狮子大张开,吃的津津有味,有的人狼吞虎咽。可饭桌上唯独奶奶吃的最慢,而且一小口一小口的吃,于是,我大发雷霆,对奶奶说:“为什么我们一家人吃饭的样子和你的样子一点也不一样,到底是不是一家人呀?”奶奶直瞪瞪地看着我,后来什么也没说。这件事恶化了我们之间的关系。

妈妈教育我说:“老人都是长辈,作为年轻人应该去尊敬老人,更何况是亲人哪。”妈妈的一番话,我没放在心上。

直到有一天,爸爸伤心地对我说:“瑶瑶,你奶奶去世了。”我有点惊讶,但也什么没说。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有点开始想念奶奶了,想起了与奶奶的争吵,想起了奶奶对我的无私的爱,想起了我对奶奶的大不敬,我的眼眶有点涩,似乎也有点湿……

通过我自身的这件事,更让我明白 :“世间上的老人,青春已被岁月偷走,再也不会回来,他们的生命即将到头,我们作为年轻人,更应该让老人感受温暖开心地离去,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老人是我们的长辈,年轻人都应该 关爱老人,尊敬老人。直到今天,我对敬老有了比较深的理解了,可是,我那亲爱的奶奶却再也回不来了。

窗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雨点打到窗前,放眼一望,是一个令人惊心动魄画面。

一个老奶奶倚着拐杖,正在过马路。她的背显得有些驼,行动起来相当不便。老奶奶的老花镜挂在鼻子上一看就是眼睛不好使 。她准备过马路了,由于下过雨的地很滑,老奶奶不小心滑倒了。我打算跑过去把老奶奶扶起来,在那刻有一个小女孩也跑了过来,她连忙把老奶奶给扶了起来。而且还掂量了老奶奶全身,看到老奶奶没事,她放心多了。这是多么善良的小女孩啊!懂得去敬老爱老 我顿时感到十分后悔,我对奶奶那样不敬,小女孩愿意去帮助一个与她素昧生平的老人,这种精神值得赞叹。

不论祖辈、还是父辈,我们都要去敬爱他们。他们的一生付出很多,他们的青春都已不在,留下的是那一根根银白发。他们最需要的不是青春,而是有人去帮助自己,关爱自己,敬重自己 。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把以前留下的遗憾弥补回来,大胆的去做,敬重、尊敬老人吧!让他们心中留下一丝温暖!

敬老孝亲的名人故事 第十四篇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上面的14篇名人孝亲敬老的故事是由好作文精心整理的孝亲敬老的故事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51 85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