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 > 作文素材 > 素材积累

名人苏东坡的故事【优秀13篇】

时间: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故事吧,下面的13篇名人苏东坡的故事是由好作文精心整理的苏东坡的故事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名人苏东坡的故事 篇一

考官出题

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时,在当地开课讲学,培养出许多知名学子。朝廷派来一名考官,名为巡视讲学,实为查看动静。

考官来到后,想把东坡的名声压下去。一天清早,他对东坡说:“苏学士名扬四海,想必高足也是满腹文章,我要见识见识,请找几名前来面试。”

苏东坡即刻挑了十名学生来见考官。考官指着外面的宝塔出了上联: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

结果学子们都对不出来,一个个满面羞惭,低头摇手。考官带着嘲笑的口吻说:“苏学士,这……”

苏东坡不慌不忙地说:“他们已经对出来了,对的下联是: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

考官无言以对,只好自我解嘲说:“苏学士真是名不虚传,佩服佩服!”

名人苏东坡的故事 篇二

宋朝大学士苏东坡晚年不得志,弃官来到蜀山,闲居在蜀山脚下的凤凰村上。

苏东坡吃吃茶,吟吟诗,倒也觉得比做官惬意。但有一样东西美中不足,什么呢?就是紫砂茶壶太小。苏东坡吃茶喜欢“牛饮!”一壶茶三口两口就吃光了。

怎么办呢?苏东坡想:我何不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一把大茶壶?对,自己做自己用!他叫书童买来上好的天青泥和几样工具,开始动手了。谁知看事容易做事难,苏东坡一连做了好几个月,一只茶壶也没有做出来。

一天夜里,小书童提着灯笼送来夜点心。苏东坡手捧点心,眼睛却朝灯笼直转,心想:哎!我何不照灯笼的样子做一把茶壶?吃过点心,说干就干,一干就干到鸡叫天亮。等到粗壳子做好,毛病出来了:这泥坯是烂的,茶壶肩部老往下塌。

苏东坡想了个土办法,劈了几根竹片片,撑在灯笼壶肚里头,等泥坯变硬一些,再把竹片拿掉。

灯笼壶做好,又大又光滑,不好拿,一定要做个壶攀。苏东坡思量:我这把茶壶是要用来煮茶的,如果把壶攀装在侧面肚皮上,火一烧,壶攀就烧得乌漆墨黑,又烫手。

怎么办?他想了又想,抬头见屋顶的大梁从这一头搭到那一头,两头都有木柱撑牢,灵机一动说:“有了!”赶紧动手照屋梁的样子做茶壶。经过几个月的细作精修,茶壶做成了,苏东坡非常满意,就起了个名字叫“提梁壶"。

后来就有一些艺人仿造,并把这种式样的茶壶叫做“东坡提梁壶”,或简称“提苏”。

名人苏东坡的故事 篇三

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有段时间苏东坡与佛印隔江而居。他经常坐船渡过长江去拜访佛印,他们在一起谈禅论道。

一日,苏东坡觉得自己有所觉悟,于是作诗一首:“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诗完成后,他自我陶醉了半天,又派遣书童乘船过江,将诗送给佛印欣赏。

佛印拿到诗稿,看了看,遂即拿起笔来,写了“放屁”两个字,让书童带回。

苏东坡接到回函,本以为会得到一番称赞的,却是这样的评价,不禁大怒。

苏东坡怒气冲冲地坐船过江,找到佛印,当面质问他为何如此出言不逊。

佛印呵呵一笑,反问他:“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我写个‘屁’字,就让你过江来了?”

苏东坡听后惭愧不已。

名人苏东坡的故事 篇四

痛骂和尚

一天,苏东坡到一寺庙游览,听说寺里的主持和尚行为不端,心中不免厌恶。

可是那主持对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却毕恭毕敬,还死皮赖脸向苏东坡求字。

苏东坡提笔在手,疾书一联:日落香残,去掉凡心一点;火尽炉寒,来把意马拴牢。

那住持喜不自胜,将对联悬挂于高处,许多人见了,都捧腹大笑。原来,这副对联道出了两个字谜,谜底是:秃驴。

名人苏东坡的故事 篇五

东坡吃草

有一次,苏东坡闲来无事,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和尚,当时佛印不在,一个小沙弥出来迎接。

苏东坡开玩笑喝道:“秃驴何在?”

小沙弥不慌不忙,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

名人苏东坡的故事 篇六

北宋大学士苏轼,少时在父亲苏洵的教导下,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常常受到父亲的诗朋词友的称赞。因此有些飘飘然。

一日,年少气盛的苏轼,骄傲地写了副对联贴于自己的书房门口。联云:

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老父亲一日得闲,来到大儿子的书房检查他的学业,抬头看见对联,连连摇头暗叹。儿子如此不谦虚,他很生气。于是,找来几本文辞深奥的古书喊道:“轼儿,你细细读之吧!”说罢叹息而去。

苏轼看了一本又一本,书上的字、词、句他有很多不认得、不理解,心中十分惭愧。于是,他赶紧提笔将门上联语各加了两个字。

从此以后,苏轼虚心学习,日夜攻读,终于以他的勤奋努力,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造诣也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你知道他在上下联的头上各加了那两个字。

谜底:加“发愤”,和“立志”,对联变成了: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名人苏东坡的故事 篇七

游湖赏月

佛印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

佛印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到了湖中心,苏东坡端着酒杯,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

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黄庭坚望着满湖荷花,接着说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拨开,佛印出来,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对佛印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

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名人苏东坡的故事 篇八

皛饭毳饭

有一次苏东坡对黄庭坚说:“我在家乡读书的时候,每天吃的都是三白饭,其实香甜可口,世间美味也不过如此!”。

黄庭坚问什么是三白饭,苏东坡说:“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米饭,这就是‘三白’。”

这事说过苏东坡也就忘了。一日接到黄庭坚请帖,邀请苏东坡去他家吃皛(xiǎo)饭。

苏轼非常高兴地答应,但是等他到了黄家,发现桌上只有盐、萝卜、米饭,这才恍然大悟,知道这被黄庭坚戏弄了。

又过了几天,黄庭坚也接到苏东坡请帖,邀请他去吃毳(cuì)饭。黄庭坚知道苏东坡要报复,但又好奇,想知道毳饭到底是什么,最终还是去了。

苏东坡陪着黄庭坚从早上聊到晚上,把黄庭坚饿得前胸贴后背,最后他实在忍不住催问毳饭呢?

苏东坡慢吞吞地回答:“盐也毛(mǎo,通‘冇’,‘没有’的意思),萝卜也毛,饭也毛,岂不是‘毳’饭?其实你一直在享用着啊。”

名人苏东坡的故事 篇九

聚宴争菜

苏东坡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参加科举考试。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商议好备下酒菜,请苏东坡赴宴,打算戏弄他。苏东坡接到邀请后欣然前往。

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个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行完令可以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连声叫好。

“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

“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了马肉。

“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

“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过去。

“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骨头。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盘青菜。

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地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东坡时,苏东坡却不慌不忙地一拍桌子,喝道:“秦始皇并吞六国!”

说完把那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享用,那六个举人只能干瞪眼。

名人苏东坡的故事 篇十

苏东坡性喜交朋结友,自谓上自王公大臣,下至乞儿,无不可做朋友。在他的一生中,曾广泛结交和尚道士,特别是与佛印禅师,极为友好,你来我往,亲密无间,留下许多轶事趣闻。

佛印禅师,自幼饱读经史,博学多才。熙宁年间,因准备参加礼部考试,始前来京师暂住。那时,东坡在直史馆任职,佛印慕名来访,受到礼遇。他们一见如故,互相敬重,又经常一起论文赋诗,遂成了莫逆之交。

一天,佛印邀东坡上樊楼品茗。谈笑间,东坡悄悄告诉佛印:“最近,皇上因见天时亢旱,要在大相国寺设斋求雨,命愚兄写作《祈雨斋文》,充当主斋行礼官,协助操办一切。”佛印听了很高兴,说:“请兄长设法带小弟进去观礼,一睹御驾龙颜,开开眼界,不知可否”东坡明知此事不好办,一旦泄漏出去,便有欺君之罪。但友情难却,便耳语说:“足下想去,也未尝不可。只消扮成侍者模样,在斋坛上执役,待圣驾临幸时,便可看个够。”佛印为了一饱眼福,满口赞成,东坡回去也作了安排。

这大相国寺,殿宇宏大,气势雄伟。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罗汉殿、藏经楼,一座座庄严壮丽的建筑,依次巍峙。两边还有钟楼、鼓楼,东西配殿和16丈高的砖砌楼阁式琉璃塔。当时,定为皇家寺院,共有禅院64座,铜铸罗汉五百尊,还有高二丈的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巨像。该寺共有僧人逾千,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

举行祈雨典礼那天,五鼓鸣钟聚众,各路高僧登坛诵经作法,祈求甘雨,以救万民。其时香烟缭绕,灯烛辉煌,幡幢五彩飘扬,乐器八音嘹亮。忽传御驾已到,慌得佛印面热心跳。过了好一会才心神稍定,来到大雄宝殿,杂于侍者当中,添香剪烛。

再说那神宗皇帝,坐着龙凤轿子,在执宰大臣的簇拥下,出了宣德门,经过御道,来到大相国寺。东坡和众僧列队跪接,迎入大殿。礼毕,驾临藏经楼休憩,佛印献上香茶。

原来佛印因大殿行礼之时,拥拥簇簇,不曾看得真切,特地充当献茶侍者,就近瞻仰,果然与众不同。神宗接过香茶,因见佛印生得身材硕大,方面大耳,眉清目秀,气宇不凡,心中诧异,随口问道:“侍者,什么姓名熀畏饺耸稀熢谒录改炅恕”佛印开始一怔,随后急中生智,叩头奏道:“臣姓林名佛印,字觉老,饶州熃窠西省波阳县浮梁县熃窠西省景德镇市浮梁镇人,是新来寺中出家的。今日有幸得瞻天容,欣喜无量。”神宗见他聪明伶俐,捋捋长髯说:“卿既名叫佛印,可通晓佛法”佛印奏道:“臣自幼读书,素喜礼佛听禅。佛学经典,略知一二。”神宗道:“既然这样,朕赐卿法名了元,紫袈裟一领,金钵一只,羊皮度牒一道煿糯僧道出家,向政府缴纳一定的钱,由政府颁发的凭证,就在御前披剃为僧吧”若是个真侍者,今日得了许多赏赐,岂不是千古奇逢,欢喜万分,可那佛印原是赴京应试,他的才华和东坡不相上下,实指望金榜题名,建功立业,怎肯出家做和尚呢煹是君命难违,怎么敢说我是假充的侍者,不愿为僧熂词剐闹型蚍植焕郑不过一时之间,出于无奈,也只得假戏真做,叩头谢恩。

当下住持引佛印重来正殿,拜过如来佛祖,再带到御前,给他剃去头发,披上袈裟。顷刻间,佛印便由一名乡贡熋髑逡院蟪谱“举人”成为一个英俊的和尚。

此刻佛印亦颇后悔,不该为一饱眼福而出了家,功名无望。东坡也完全没有想到,由于自己的一句闲话,竟连累佛印做了和尚,心里实在很不是滋味。不过事已如此,后悔也没有用了,只好用好言劝慰一番。

从此,佛印先后又在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的承天寺,庐山的开先寺,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的焦山寺出家。经过一番苦心修道,精通佛法,被升为润州金山寺的住持。同时,又不忘刻意做诗,终于成为江南一代著名的诗僧。

名人苏东坡的故事 第十一篇

宋朝的时候,每年元宵节,常州城里到处张灯结彩。

有一年正月半,苏东坡正好在常州。吃过夜饭,他和好朋友钱济明一起上街看灯。两人走到城隍庙前的大庙弄,这里的灯市最热闹,花灯店铺排一排二,店家为了招揽生意,还设了猜灯谜游戏,猜中的就可以得到一盏花灯。这时,“龙城灯铺”门前围一大群人,正在猜灯谜。

钱济朗走上前去一看,谜语是:“婆媳戴重孝——打一口头禅。”这条灯谜看起来通俗,解起来倒不大容易。钱济明想来想去猜不出来,只得回过头来要苏东坡猜。

苏东坡走上前,一句话不说,提了牡丹花灯就走。这一来,看灯猜谜的人都喊起来了:“这个人真好白相!还不曾猜,怎么就把灯拿去了!”

苏东坡头也不回地说:“没工夫!”

众人一听,哄堂大笑:“没工夫?你为啥还来瞎闹?”

店主人一听却对大家说:“他猜对了。婆媳都戴了重孝,不是既没有公(工),又没有夫吗?”

众人听了,个个佩服。一打听,才晓得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诗人苏学士。

苏东坡一时高兴,也出一则谜语:说哪个猜中了,就将牡丹灯转增给他。谜语是:女儿回娘家——打一地名。众人一听,个个都动起脑筋来,猜了半天,谁也猜不出来。店主人对大家说:“今天难得苏学士和诸位一起光临小店猜谜,既然无入猜得出,还是请苏学士说出来吧!”

苏东坡笑着说:“女儿回娘家嘛!底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是贵府——常州(走)啊!”

“对啊!”大家齐声称赞。从此,苏东坡妙释灯谜的故事就在百姓中传开啦!

名人苏东坡的故事 第十二篇

苏东坡由现在起.由情势所迫,要一变而为农夫。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要变成一个隐士。社会,文化。学问,读历史的教训,外在的本分责任,只能隐藏人的本来面目。若把一个人由时间和传统所赋予他的那些虚饰剥除净尽,此人的本相便呈现于你之前了。苏东坡若回到民众之间,那他就犹如在水中的海豹。在陆地上拖着鳍和尾巴走的海豹。只能算是半个海豹。苏东坡最可爱,是在他身为独立自由的农人自谋生活的时候。中国人由心里就赞美头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边田间的农人——倘若他也能作好诗,击牛角而吟咏。他偶尔喝醉,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这时他成了自然中伟大的顽童——也许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是这副面貌吧。

在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苏东坡已和长子迈离开京都,启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黄州是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在汉口下面约六十里地。

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至少是个惊心动魄的经验。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在六月他写的别弟诗里,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线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他转向了宗教。

在元丰四年(1081),苏东坡真正务农了。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他过去原想弃官为农,没料到在这种情形之下被迫而成了农夫。在他那《东坡八首》前面的小序中说:“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来而叹,乃作是诗,自憨其勤。庶几来岁之入,忽忘其劳焉。”

他看着稻茎立得挺直,在微风中摇曳,或是望着沾满露滴的茎在月光之下闪动,如串串的明珠,他感到得意而满足。他过去是用官家的俸禄养家糊口;现在他才真正知道五谷的香味。

苏东坡的邻人和朋友是潘酒监、庞大夫、农夫古某;还有一个说话大嗓门跋扈霸道的婆娘,常和丈夫吵嘴。夜里像猪一般啼叫。黄州太守徐大受、武昌太守朱寿昌,也是对苏东坡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人。再一个是马梦得(字正卿),始终陪伴着苏东坡,而且非常忠实可靠.过去已经追随苏东坡二十年。苏东坡曾说,他的朋友跟随他而想发财致富。那如同龟背上采毛织毯子。那时苏东坡叉吸引了一些古怪的人物,其中两个是道士。

因为苏东坡对长生的奥秘甚感兴趣。但是东坡最好的朋友是陈慥。今天中文里有“季常之痛”一个典故,季常是陈慥的号。陈季常这个朋友,苏东坡是可以随便和他开玩笑的。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陈季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

苏东坡自己善于做菜,也乐意自己做菜吃,他太太一定颇为高兴。根据记载,苏东坡认为在黄州猪肉极贱,可惜“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鸺颇引为憾事。他告诉人一个炖猪肉的方法,极为简单。就是用很少的水煮开之后,用文火炖上数小时,当然要放酱油。

他又发明了一种青菜汤,就叫做东坡汤。这根本是穷人吃的,他推荐给和尚吃。方法就是用两层锅。米饭在菜汤上蒸,同时饭菜全熟。下面的汤里有白菜、萝卜、油菜根、芥菜。下锅之前要仔细洗好,放点儿姜。

在这种农村气氛里。他觉得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像田园诗人陶潜的生活,他对陶潜极其佩服。苏东坡写过一首诗。说陶潜一定是他的前身。这种说法若出诸一个小诗人之口,未免狂妄自大。若苏东坡说出来。只觉得妥当自然。他越读陶诗。越觉得陶诗正好表现自己的情思和生活。

苏东坡很容易接受哲学达观思想的安慰。在雪堆的墙上门上,他写了三十二个字给自己昼夜观看.也向人提出四种警告:

出舆入辇。厥痉之机。洞房清宫,寒热之媒。

皓齿峨眉。伐性之斧。甘脆肥酸,腐肠之药。

失去人间美好的东西之人。才有福气!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苏东坡现在衣食足堪自给。心满意足。他今日之使我们感到亲切自然之处,是那一片仁爱心。当年在他所住地区溺死初生婴儿的野蛮风俗,最使他痛心。苏东坡自己成立了一个救儿会,请心肠慈悲为人正直的邻居读书人古某担任会长。救儿会请富人捐钱.每年捐助十缗,多捐随意,用此钱买米.买布,买棉被。古某掌管此钱。安国寺一个和尚当会计,主管账目。这些人到各乡村调查贫苦的孕妇,她们若应允养育婴儿,则赠予金钱、食物、衣裳。苏东坡说,如果一年能救一百个婴儿,该是心头一大喜事。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缗钱。他行的才是最上乘的佛教教义。

我总以为,不管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随之腐烂了。

名人苏东坡的故事 第十三篇

邀朋捉虱

传说苏东坡有一个妹妹,绝顶聪明,通常被人称为“苏小妹”。

有一次,苏东坡邀请好久没见面的黄庭坚来做客,并亲自出门迎接。

苏小妹看到哥哥高兴的样子,就出了个上联和哥哥开玩笑,“阿兄门外邀双月”,“双月”合为“朋”字。

苏东坡也喜欢和妹妹开玩笑,当即对上一句,“小妹窗前捉半风”,“风”的繁体正字是“風”,“半风”即“虱”,意思是说小妹在窗前捉虱子。

苏小妹气得扭头就走。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上面这13篇名人苏东坡的故事就是好作文为您整理的苏东坡的故事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41 54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