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 > 作文大全 > 作文体裁 > 观后感

简爱观后感(精选6篇)

时间:

《简·爱》是一部非常值得我们去观看的电影。简爱是一个孤儿,生活坎坷。舅母将她视为眼中钉,对她十分苛刻,最后还将她送到洛伍德孤儿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下面是可爱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的简爱观后感(精选6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简爱电影观后感 篇一

读过一遍《简爱》后的我有幸在英美文学鉴赏的选修课课上,欣赏到了电影版的《简爱》。电影的情节很简单,一个经典的感情故事,但男女主人公身上体现出来的特质,让人回味无穷。洛切斯特:豪爽、高傲、敏感、重情、绅士风度。简爱:坚持、温婉、礼貌、适度、有同情心。

当然,这个电影之因此吸引人,最重要还是正因“感情”这个主题以及女主人公对待感情的态度。当灰姑娘遇上白马王子,而且还爱的缠绵悱恻,坚信很多人——尤其是女生都会愿意为了这样一段感情而付出一切或放下一切,简·爱这个外柔内刚的女生虽亦甘心为之生死相许,但却无法置自身一向坚守的信念与尊严而不顾,她的那段经典台词堪称是她纷繁复杂的矛盾心事最淋漓尽致地写照——

“您以为我穷,不好看,就没有感情吗?告诉你吧,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必须要使你难以离开我,就象此刻我难以离开你,上帝没有这样。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就如同你跟我经过坟墓,将同样的站在上帝面前……”正因她的坚持,她差点就永远失去了那段真挚的感情;但也正是正因她的坚持,才会令罗切斯特对她爱的铭心刻骨,才让无数观众阅尽千帆之后依旧对这个虽无美貌但却坚强、独立、热情、纯真、善良、痴情的平凡女子记忆犹新。

其实,感情本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只但是它不仅仅仅是二人世界的你侬我侬,更要爱的平等,爱的有尊严,这样才有可能有个幸福的结局。因此如果你也曾被《简·爱》的感情所感动,那么当感情降临的时候,请记得认真做自己,简单去相爱

在电影史上,有许多的经典名著将要永垂不朽,但能够像《简爱》这样深深地进入人们的灵魂,它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甚至对某些人来讲,影响了他们一生的作品并不很多。

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这是对一个孩子的尊严的无情践踏,但也许正是正因这一切,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

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正因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就应正因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正正因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为之震撼,并把她看作了一个能够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并且慢慢地深深爱上了她。他的真心,让她感动,她理解了他。而当他们结婚的那一天,简。爱知道了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时,她觉得自己务必要离开,她这样讲,“我要遵从上帝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我要坚守住我在清醒时而不是像此刻这样疯狂时所理解的原则”,“我要牢牢守住这个立场”。

这是简爱告诉罗切斯特她务必离开的理由,但是从内心讲,更深一层的东西是简爱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欺骗,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戏弄,正因她深爱着罗切斯特,试问哪个女生能够承受得住被自己最信任,最亲密的人所欺骗呢?简爱承受住了,而且还做出了一个十分理性的决定。在这样一种十分强大的感情力量包围之下,在完美,富裕的生活诱惑之下,她依然要坚持自己作为个人的尊严,这是简爱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虽然罗切斯特的庄园毁了,他自己也成了一个残废,但我们看到,正是这样一个条件,使简爱不再在尊严与爱之间矛盾,而同时获得满足,她在和罗切斯特结婚的时候是有尊严的,同时也是有爱的。虽然我觉得电影最后的结局过于完美,但是我依然尊重作者对这种完美生活的理想——就是尊严和爱,毕竟在当今社会,人们都疯狂地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感情。在穷与富之间选取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取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爱这样为感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简爱》所展现给我是一种返朴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

观《简爱》有感 篇二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阳光洒在我的脸上分外温暖。

拿起妈妈送我的《简爱》就又读了起来,她——夏洛蒂勃朗特,以自己为原型,塑造了一个灰姑娘的形象,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她是一名孤儿,被舅舅收养,可舅母觉得他是个累赘,后来还被送往环境十分恶劣的寄宿学校,她恨透了这间学校,在她眼中,这不是一座学校,而是一座地狱。虽然简爱无比厌恶这所学校,但却并没有放弃学习。她说:“生命太短暂,没时间恨一个人那么久。”这是我十分佩服她的地方,能够不受周围环境的干扰,沉浸到知识的海洋中去,想到我们有着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更要好好的学、好好的去爱。

读到简爱的一生,面对残酷的命运,没有放弃自我没有逆来顺,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来对抗命运,挽回了自己的尊严,她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女孩成了一个知识女性,来到桑菲尔德府。简爱认为自己与其他人是平等的,充满自信的对待这一切,就像简爱说的:“我越是孤独,越是没有朋友,越是没有支持,我就越得尊重我自己。”我特别喜爱这句话。今天做作业,在阅读中读到这样一句话似乎和简爱的话那么相似,“一个拥有知识的人,不一定能走远,而一个拥有自信的人,却能走遍天涯海角。”给了我启示,我可以向简爱一样乐观开朗的面对我人生中会出现的困难与坎坷,相信我可以做到。

妈妈一直说我是个不够坚强的女生,希望我能够勇敢的面对学习、和好朋友交往中所遇到的困难,不要总是用眼泪来解决问题。

想到这,我轻轻合上书,心中有了决定。

简爱观后感 篇三

《简爱》感触最深的就是简一生坎坷的命运。幼时的简寄养在舅妈家里,饱受表兄和姐妹的欺侮。仅仅因为反抗表哥的殴打就被狠心的舅妈关进了红房子,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使得可怜的简大病一场。后来她被送进了罗沃德孤儿院,在那样恶劣的条件下,简的生活同样充满悲哀与苦痛。随着好友海伦的去世和谭波儿小姐的离开,她厌倦了那里的生活,并通过发求职家庭教师的广告来到了桑菲尔德。

在这里,她遇到了阴郁古怪的罗切斯特先生,经过种种摩擦与了解,两人坠入了爱河。当我们以为这就是完美的结局时,命运又总让人不痛快。因为一个疯女人的出现,搅乱了美好的婚礼,简再次堕入黑暗。她不愿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在别人的世界里充当小小的配角,她想为自己而活。在一个凄风苦雨的深夜,独立而坚强的简逃离了那个她又爱又恨的地方。她风餐露宿,一路乞讨,被圣约翰所救。不久后因为叔父的去世,一大笔遗产从天而降,简变得富有起来。可她将财产与表哥圣约翰平分,并打算回去再看看罗切斯特,却得知庄园被毁的的消息。命运的驱使下她再次来到了罗切斯特先生身边,终于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命运嘛,总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拜伦曾说人生徘徊于两个世界之间,犹如昼夜交替时星辰挂满天空。我想在简爱的一生中,也是两个世界的,而这两个世界中有着最亮的两颗星星,一颗是尊严与独立,另一颗便是罗切斯特与爱。

在她的幼年时期,天空中便闪烁着尊严两字,她独立自主,饱受折磨仍不屈生活,虽然充满着狂风暴雨,但是她仍努力赢得尊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自她遇见了罗切斯特,天空中又一颗闪耀的星出现了,她仿佛找到了人生的归宿,爱着这个世界,爱着周围的一切,即使后来种种起伏,最终还是圆满的生活。这两颗星犹如钻石,在简的星空里熠熠生辉。

初读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多大的感受。而今再读,却被震撼,震撼于简这个矮小瘦弱,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

固然,她的一生是充满坎坷的。她之所以没有被命运打败,是因为她可以在每次遇挫后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定,她明白自己所做终究是为了什么,她知道自己是为了自己而活的,而不是别人。即使诱惑再大,她仍可以努力说服自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理智和冷静,她是一个独立而自主的女性,她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她渴望平等,她从不虚荣。她告诉自己冲动是魔鬼,反之,冷静即为天使。而在当今这个麻木而喧嚣的时代,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她如此呢?电视上越来越多“路怒症”引发的交通事故,越来越多因为一点小小挫折而自杀的事例。由此可见,冷静理智是多么重要!我们每个人,不论年长还是年幼,都应学习并具有这种品质。

为什么如此平凡的简,她的一生是那么不平凡?我记得在简爱与罗切斯特先生对话时曾说:“你以为我是机器人吗?没有心,没有冷暖温度,要听从别人的指令过完自己的一生?”没错,我认为答案就在这里,因为她知道怎样才能度过自己的,属于自己的,哪怕平凡的一生。她向往尊严与独立,她真的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诉说“哪怕我又矮又丑,但我有自己的思想,我有自己的追求,我为自己而活!”

作者夏洛蒂笔下的简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自己的自述,在当时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是充满对女性的歧视的,而作者用细腻的手法表达自己内心所想,可见文笔之深度。而与以往作者所处的社会相比,我们现在的环境平等多了,所以很多人无法理解作者笔下简的行为,不明白她为什么不去接受一切。而我想说的是,当我真正融合到了书中,当我好像处在了简所存在的那个世界,我甚至想说,简的每一个举动都理所应当,都必不可少。简的一生向我们阐述了人生价值=尊严+爱。一切都应如此发生。

尼采曾说:“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所有的真理都是弯曲的,时间本身就是个圆圈。”简爱在不断追求的路上,终于历经曲折迎来了美好,一番番跌宕起伏后,我看到了令我满意的结果。随着小说到了尾声,我再次细细品味书中的细节,也要用心叹一声:“我要有自己的追求与思想,我要为自己而活!”

简爱电影观后感 篇四

《简爱》是一部非常值得我们去观看的电泳。它很经典,电影对女主人公的刻画,更是深刻。简爱是一个孤儿,生活坎坷。舅母将她视为眼中钉,对她十分苛刻,最后还将她送到洛伍德孤儿院。在孤儿院的生活并不比舅母家过得好,可以说不相上下。不管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同样饱受欺凌。尽管如此,简爱还是很坚强,只是这坚强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柔弱细腻的心。

爱情,是每个女孩子内心最美好的向往,因为爱情,我看了《简爱》,因为《简爱》,让我了解了在爱情世界里面,不仅仅是爱,还有爱情以外的自尊与灵魂。

正如电影里的所说的那样:我的灵魂与你平等。在爱情的世界里,简爱始终是一个有灵魂的爱慕者,她懂得分寸,爱的明白。简是一个在舅父家寄养的女孩子,在舅父里德先生去世后,她就一直过着受歧视和虐待的生活。在舅母的眼中,她就是个负担。一次,她对哥哥的反抗成为了舅母把她送到罗沃德孤儿院最好的借口。

在孤儿院里,生活艰苦,简继续忍受着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在这里,她认识了好友海伦,在恶劣的生活条件下,海伦因为患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离开了。她早已经厌倦了孤儿院的生活,在这里她没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就是以她坚强的不服输的精神在对抗着。直到她到桑恩费尔德庄园做家庭女教师,遇到了庄园的主人罗切斯特。

罗切斯特是个脾气喜怒无常的人,对待简的态度时好时坏,整个宅子显得沉郁空旷,有时还会听到让人毛骨悚然的笑声。一天,简在睡梦中被这种笑声惊醒,发现罗切斯特的房间着火,便叫醒他并帮助把火扑灭。这一次,两个人的关系出现了一丝暧昧。

从那以后,罗切斯特总是在家里举行家宴,并在此期间对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大献殷勤,借此来试探简对自己的感情。这个时候的简已经深深爱上了罗切斯特,所以当他向简求婚时,简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结婚的那天,简被告知罗切斯特已经有了妻子,就是三楼上的那个疯女人。也许是上帝对这对恋人的考验吧,简在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离开了罗切斯特。我以为女人为了爱情可以放弃一切,可简却不仅仅要的是爱,更是自尊与灵魂上的平等,一种女性的自我追求,对于爱情的完美要求。

在追求新的人生道路上,她风餐露宿,沿途乞讨,历经磨难,坚强的追求自己想要的,最后被牧师圣约翰收留。后来简得到了叔父留下的一笔遗产,并把它分给了圣约翰一半,最终决定回去寻找真爱。回到桑恩费尔德庄园,那里变成了一片废墟,那个疯女人放了一把火,烧了整个庄园,罗切斯特也受伤致残,简选择了留在他的身边照顾他,和他长相厮守。

简原本可以在罗切斯特富有的时候和他在一起,但简的爱情世界里,两个人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我爱你,但我也有自尊和灵魂。简就是以她的坚强的女性形象让世人为之钦服,喜欢这段可歌可泣的爱情,但更最要的是爱简在爱情世界里的伟大的灵魂。

观简爱电影观后感 篇五

《简爱》是一种脍炙人口的爱情剧,而其中几乎平凡的故事所揭露的对爱情实质的讨论更是被世人一代代的广为称道,而今再看简爱同样沉醉于爱情的咏调时也引发了我的另一种思考。

这种思考的角度是从伯爵对于他那个疯了的妻子引起的。简爱故事的高潮起犹在于举行婚礼时竟突然发现原来在爱情中竟存在着如此大的障碍。普遍的思考角度都是由此而引起对简爱他们对世俗不顾而最后忠于爱情的感叹,而我要说的这种思考角度则是,伯爵如此对待他的疯子妻子反应了什么?

正如伯爵自己所说,他如此所做已是非常的仁慈,而如今要追求自己的幸福时却是法律不允许的。自己的仁慈之举已成为自己幸福的障碍。这对矛盾就是在社会角度的人道主义与自身的角度自我的幸福间的矛盾。这种矛盾自古有之。从来都不曾消失过,微观来讲是一种人道主义与自身幸福的追求间在某一种特定环境中所存在的矛盾。而宏观来讲则是一种社会环境与自身选择,一种社会道德和个人道德间存在的冲突。而这点也正是简爱所要揭露的主题,只是在此处用伯爵所面临的选择来揭露,则显得更为深刻点。

人,作为社会的群体动物,从有智慧存在起,就一直在自身的本性人性和社会所赋予的社会道德的人性之间徘徊。从两种的对抗则常常前者屈服于后者。故历常看到,在社会道得以继承的同时也是个人本性所遭受的悲剧。而简爱最后的结尾虽然是靠一场大火这一因素来冲淡了社会道德的束缚从而实现个人本性的胜利但在那个时代的作者来看这已是对社会的一种的反抗了,并且是以胜利结束。

因为我们已从简爱之中看到了学到了这种信念,而这正是简爱的魅力所在。

简爱观后感 篇六

简爱这个故事放到如今用天涯体来描述,也无非就是个傲骄文艺个性小萝莉PK忧郁多金悲情已婚叔。爱情貌似是一瞬间发生的,闪婚也随即进行,只可惜最后发现,即使你的老婆是很傻很暴力,也不能改变你就是个已婚男的事实。于是,小清新挥泪斩情丝,一手拽掉手工蕾丝婚纱,怀着一份纯洁的爱,朝着自由的天地含泪狂奔而去。直到最后,大叔一无所有,包括那个又傻又暴力的老婆也挂掉了,小清新这才坦然回归,稳坐大婆之位,一展贞烈之英姿。

当然,话说回来,不以娱乐精神来评断,这当然是一个舒心而且纯洁的故事。怀着一颗久违的纯爱之心,心无旁骛地来享受这两个小时,你会看到纯英国式的庄园美景,夹杂着永远灰暗的天气里纯正的口音,火炉旁安静的日子里迸发出的爱情,以及那些传统的,稳固的,单纯的价值观。离开或者不离开,能或者不能,爱或者不爱,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里,都展现了一个旧时代女子铿锵的现代灵魂。她想要爱,想要关怀,想要自由,却又不屑于乞讨,哀求,或者以此自怜。她的世界界限分明,爱恨果敢干脆,深爱或者逃跑都是那样一气呵成,重塑了我们现代的很多女子都无法找到的自我。影片的最后,他抱着她:你终于获得了自由。

电影里更多展现的是对爱的抉择,但是,我依然热爱它这样圆满的结局。我们常常说道,爱是所向披靡的,但这毕竟只是人类的幻想。爱在现实世界里,难免受到尊严与自由的阻碍。当简离开那座黑色学校的时候,她选择了自由;当她全身心付出对男主人公的时候她选择了爱;当她忍痛离开的时候她选择了尊严;最后她却依然因爱而回头。因为那时候,她找到爱与尊严的平衡,她在爱情里寻找到了自由。而如今的女性很幸运,高喊了很多年的平等凑效,大都是不再需要为尊严而讨好爱了,更多的是因为自由而离开爱人。我们的觉醒让我们就像简站在庄园的窗边说“天际不是我们世界的尽头”。我们的尽头,当然也不会止于一个男人的怀抱。端庄与温润的女人们,往往有一颗狂野而不羁的心。不要小看,更不要轻蔑,因为总有一天,它让人为之惊叹。

我们有多久没有全身心地去追求什么东西了?不论是爱也好,尊严也好,自由也好。信息时代的世俗空气总让我们觉得,探讨一些过于精神化的东西是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情。但是,当物质充斥着我们的毛孔的时候,你却不得不承认:人,的确是需要一点精神的。那是睡前醒来那一秒呆滞时候你下意识的思索,是你活着的一点勇气与一点刺激。读经典给我们的感觉更多是返璞归真,它让我们觉得有些精神化的东西,是就是,非就非,黑就黑,白就白,比如我们应该做一个善良的人,比如已婚的男人就是不能嫁哪怕爱得再伟大,比如若爱他所以必须要回去又不论他有多穷又瞎。这些最最基本的坚守其实很难做到,而身为现代人,我们聪明的,便用无数虚幻的借口来原谅我们的这些堕落,而经典里的那些传统价值观——那是一种净化的感觉。吸进肺里是一些千百年来最原始的情感,吐出去的,是一些现代社会里打着旗号的,千丝万缕理不清的纠结。她们不把出轨叫做真爱,他们不把真爱叫做犯贱。这是只属于我们的词语。其实,爱情果真美好。从来都是。

我想起前段日子看到周国平的一本书,题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中写道:一个民族如果全体都陷入某种理想主义的狂热,当然太天真;如果在它的青年人中竟然也难觅理想主义者,又实在太堕落了"。非常讽刺的是,在我完完全全想借用这段话,来借用简爱这样一部经典,来重申我们需要一些全身心以及“专注”的东西的时候,他却美其名曰为他的在我看来也不过就是出轨事件美文了一篇。

我其实是最最不擅长也最最不喜欢使用“道德”这两个字的女人,因为总让自己显得有些正襟危坐,甚至像个性生活不满足的卫道士。只是如今,我果然还听说,某著名作家、某著名音乐人都大张旗鼓以人权以及真爱的字眼,毫不遮掩身为已婚人士对其他女人的渴望以及对出轨的容忍,甚至“亲自用身体和姑娘们进行艺术探讨”——他们真把出轨当纯爱,管垂涎叫艺术了。坏事以这样美好的名义被原谅的太久,我们便果然不记得他们其实做的是不正确的事啊。他们其实有更好的选择——自由!

有时候,人们真的可以自己选一选,爱,或者自由。如果你可以平衡,请爱;如果你无法平衡,你还是爱自由好了。这样,才会给爱情最后一点尊严。

经典之所以谓之经典,它果然可以荡涤灵魂,明辨善恶。

让我们重温那段话:

“我告诉你我非走不可!”我回驳着,感情很有些冲动。“你难道认为,我会留下来甘愿做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你以为我是一架机器?——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能够容忍别人把一口面包从我嘴里抢走,把一滴生命之水从我杯子里泼掉?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26 34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