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 > 实用范文 > 优秀范文

弘扬雷锋精神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篇)

时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该页是编辑为大家收集的弘扬雷锋精神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篇),欢迎参考阅读。

雷锋精神的核心 篇一

关键词:雷锋精神内涵 时代特征 市场经济

自1963年3月5日,同志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之后,全国就不断掀起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但是总有一些人对雷锋精神存在一定的质疑,因为觉得已经过时了,有点属于消极论调。而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1]。”笔者以为,立足于当前群众路线教育新时代背景,我们既要能够正确理解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又要准确把握雷锋精神的鲜明特征,还要能够着力诠释雷锋精神赋予时代的价值。

1 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

雷锋,是社会主义社会造就出来的一名先进青年和时代英雄,他是深刻印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具有光辉榜样和鲜红旗帜的英雄。雷锋精神是对一些先进思想、道德观念以及崇高品质进行高度概括和总结的,主要是通过雷锋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出来的,该精神主要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以雷锋的崇高品质为基本内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和受到后人的敬仰和追求,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和根本宗旨,集中表现为八种“精神”:

1.1 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赤子”精神。雷锋始终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到一起,时刻以党和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并时刻将“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坚决听党的话,一辈子跟党走。[2]”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的这种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赤子”精神,都是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并非是停留在口头上、日志里的。党号召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他就投身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做一名合格的农民;党要加强工业建设,他就做好一名工人;党号召青年到部队锻炼,他就恳求到部队服役。党号召干啥他就申请干啥。他的这种“赤子”精神,是当今社会急需的优秀品质。

1.2 追求不断学习的“钉子”精神。雷锋原本只有小学文化。但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雷锋每天都在学习,没有时间学习的时候,他就发挥“钉子精神”,他曾在日志里写道:“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则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是否愿意学习,会不会抽出时间,进行学习。”正是这种挤和钻的精神,使他到哪都能发光闪亮。在知识经济的当今,更需要大力发扬“钉子”精神,抓紧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以此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3 克己奉公、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雷锋的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并且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主要体现在他的一言一行上。他说:“我觉得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4]”。他还说:“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活着并不是为了吃饭。我们活着是为了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是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而奋斗。[5]”他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6]”。这两个要求体现了“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无私奉献精神。有的战士看到到处作报告的雷锋还是一个上等兵感到很奇怪。可雷锋说:“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我总想多贡献一点力量,那些个人的军衔级别,我真没时间考虑。”[7]正是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造就了雷锋,使当今人们以雷锋为榜样。

1.4 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螺丝钉”精神。甘当一颗螺丝钉是雷锋的一种执着追求,他说:“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颗螺丝钉。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人的思想也是这样,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8]正是这种“螺丝钉”精神,使雷锋在很多职位上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把每一件事情都力求做到最好。同样,这种“螺丝钉精神”对于今天人们做好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5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百宝箱”精神。这种精神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优良文化传统,以此体现出人们主人翁的意识。雷锋不仅自己生活简朴,还能够时刻从国家的利益出发,真正做到国家利益重于一切。近些年,随着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急剧发展,各种腐败思想也逐渐盛行起来,有些人认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过时了,这些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其实恰恰相反,这些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任何时候都需要!目前党中央正在积极整顿党员和机关干部的各种奢糜腐化之风。因此,学习雷锋的“百宝箱”精神,特别有必要。

1.6 先人后己助人为乐的“傻子”精神。这体现了雷锋高尚的道德情操,也是他做人的基本方式。他始终“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愉快”[9],他做好事不留名、无私助人、舍己救人不求回报、互助合作不计报酬。而对自己却一向要求严格。有人说雷锋是个“傻子”,他就说:“有些人说我是‘傻子’,是不对的。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的。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10]”的确,雷锋的这种“傻子”精神,过去需要,现在同样需要。尤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1.7 英勇无畏、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雷锋从入伍的那一天起,就下定决心以、为榜样,随时准备用自己的生命来保卫祖国。他把“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作为自己的信条,“时刻准备着为党和阶级的最高利益,牺牲个人的一切,直至生命”。作为抚顺市的人大代表,他说:“我爱全国人民,爱全世界的劳苦大众。他们都是我的亲人,我要为他们的自由、解放、幸福而贡献自己的毕生的全副精力,直至最宝贵的生命。”[11]正是有了这种英勇无畏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他对同志象春天般的温暖,对敌人象严冬一样残酷无情。从而使他成为我们和平时期所有人学习的好榜样。

1.8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诚实”精神。雷锋是一个勇于探索的创造者和实干家,他从不撒谎,从不说大话假话套话,而是说到做到。例如,他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12]他这样说也这样做,通过大量的点滴小事和平凡之事体现和证明了伟大与崇高。他坚持理想与现实相一致,既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又把实现崇高的理想落实到本职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学习雷锋的“诚实”精神,对于建设诚信社会,发展信用经济,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2 雷锋精神的鲜明特征

2.1 内在的先进性。这集中反映在雷锋对崇高理想和目标的追求上。雷锋对当代共产党人崇高理想与目标的追求和境界,充分体现了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刻揭示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规律,揭示了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价值导向和路径,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正是这种先进性使得雷锋精神源于时代,然而其意义和影响却远远超越了其所处时代。

2.2 浓厚的民族性。雷锋吸纳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如“克己奉公”、“舍生取义”、“仁者爱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民族美德和价值观[13],雷锋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把爱心撒到哪里,把温暖送到哪里,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乐于助人、扶贫济困、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热心公益、无私奉献等传统美德的代名词,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2.3 广泛的群众性。雷锋立足于平凡,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为,决定了雷锋精神价值实现的效能和群众认同度,集中反映着人民群众现实的愿望和要求,也就必然在社会上具有较强的可接受度,增强了群众学习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2.4 强烈的实践性。雷锋精神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主要表现在雷锋精神的言行一致、德才统一上。雷锋的可贵之处, 就在于平凡之中见伟大, 细微之处见精神。雷锋不是一个夸夸其谈者,而是一个实干家,他在实践中把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和苦练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相结合,进而实现了平凡人生和伟大人格的完美统一。

2.5 广阔的拓展性。这体现在雷锋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体现了当代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因而昭示着未来社会的精神文明。人民军队是雷锋精神得以拓展的重要载体,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雷锋精神价值的实现和拓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共同的道德追求,则奠定了雷锋精神价值得到拓展和延伸的坚实社会基础。

3 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3.1 为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供精神动力。雷锋精神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和鲜明特征,也是决定我们党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始终保持共产主义的远大思想,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雷锋短暂而平凡的一生,都是以积极地行动诠释着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动摇的态度,也是始终坚持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杰出代表。而党员干部要通过雷锋精神的学习 ,不断地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以及自我提高的能力,以此更好地彰显出共产党员人的精神力量,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3.2 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道德支持。雷锋精神不仅可消除和矫正随市场经济兴起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负面效应,促进其健康发展,而且本身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更好地相适应。首先,是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整个社会结成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并在客观上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道德环境,这就需要我们强化群体意识、整体意识和服务意识,而雷锋的集体主义精神便是最好的诠释;其次,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经营者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就会千方百计地为社会提供物美价廉地产品和优质的高效服务,总而言之就是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服务;最后是市场经济必须遵守诚实守信、平等互利、合法经营等原则,需要雷锋的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社会精神和风气为主。

3.3 为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伦理基础。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雷锋精神的形成虽然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但是却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例如雷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思想的刻苦钻研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坚持与倡导。在《雷锋日记》中,“党”、“祖国”、“社会主义”是用得最多的词语,这些词体现了他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和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雷锋是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人格化身,也是学习创新与助人为乐的典范。更为重要的就是雷锋精神中的许多内容都已融入到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之中,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以此彰显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最高境界,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3.4 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提供价值源泉。科学的发展观是强调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地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此,就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雷锋的一生都是在怀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前提下,积极投身到社会建设的洪流中,并发挥着自身的光和热。他的这种积极奉献的精神,成为今后几代人都为之奋斗的旗帜和榜样。同时,雷锋的高尚品德,既包含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也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形成巨大的推动作用。

3.5 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思想资源。雷锋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也是全人类社会的先进道德资源,也是顺应时代进步的潮流,能够引领人们的积极向上,具有弘扬人性中的真善美,以此减少人类的冲突和对立,并且建立真诚、平等和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尤其针对当前市场恶性竞争和贫富悬殊而引发的种种社会负面影响,如果大家通过学习雷锋精神,并将其思想转化为协调人际关系的思想,并能够成为人们获得友谊的捷径,能够得到内心的慰藉,以此提高人的自信和自尊,有利于降低挫折感和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等,有利于帮助人们缩短心理之间的差距,以此减少因为不同利益而造成的主体之间的冲突和对立,并逐渐淡化社会中人们的攀比现象等。总而言之,雷锋精神是建立人类真诚、平等、宽容以及和谐人际关系的“亲和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10-26.

[2][3][4][10]雷锋。雷锋日记选[A]. 总政治部。 雷锋日记选[M].北京:文艺出版社,1989,P25、89、56、61.

[5]雷锋。雷锋日记[N].中国石油报,2012-3-5.

[6][8]王珉。让雷锋精神在历史发展中始终焕发光彩[N].人民日报,2011-6-7.

[7][11]雷锋。雷锋日记[A].邢华琪。雷锋全集[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2,P78、101.

[9]公方彬。论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J].党建,2012,(2),31-33.

[12]唐柏荣。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J].新湘评论,2010,(6),9-10.

[13]符惠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功能[J].理论探讨,2005,(6),96-98.

雷锋精神的核心 篇二

关键词:践行;雷锋精神;文化自觉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4)-09-0044-03

党的十报告要求全党:“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党中央把推行学雷锋活动提上了新高度。然而,现实生活中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普及化不够的问题依然存在,广大群众尚未将学习、效仿雷锋作为自觉的精神追求,人们学雷锋的社会风气并未形成。因此,让践行雷锋精神成为全民文化自觉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在践行雷锋精神的过程中形成雷锋文化

我们认为,雷锋精神是指在雷锋身上首先孕育、在雷锋式群体中发扬光大的一种思想境界、价值取向、行为特征体系。雷锋精神的载体是雷锋本人、雷锋式群体的行为模式特征。雷锋文化是以雷锋精神为内核的反映对雷锋精神各种认识、模仿、宣传的社会物质和精神成果总和,可分为三个层次,层――雷锋式社会风尚、风气,中间层――关于对雷锋的宣传教育评论活动现象及成果,核心层――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不仅是一个政治概念,一个道德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雷锋精神的传承,一方面在党中央的号召下人们身体力行,靠行为本身来推动;另一方面在践行过程中逐步形成雷锋文化,靠文化信仰来推动。50多年来,人们以雷锋事迹、言论为基础,以雷锋精神为核心,大力宣传雷锋式的楷模人物,通过历史叙事、纪念活动、学术研究、实践活动、文艺表演等等载体,把学习雷锋活动积淀成为一种道德习惯、社会风气和精神信仰,形成雷锋文化。雷锋是一名普通的战士,出生贫民家庭,为了感恩党的关怀,努力工作、热爱生活,刻苦专研,乐于助人,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得到了生动阐释,最后,他把年仅22岁的年轻生命献给了党和人民。与之相对应,雷锋文化也发根于人民大众,它以歌曲、电影、雷锋故事甚至卡通形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出现,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和可接受性。

2003年6月,新浪文化连同南方都市报、新民周刊、南风窗等多家媒体联合推出大型公众调查――二十世纪中国十大文化偶像评选。此次文化偶像的评选活动,评选范围不只是文学,而是更大的文化范畴,在众多文学大家、科学家以及娱乐界等名人中雷锋作为一个普通的战士以第七名的成绩入选绝非偶然。这说明历经几十年,人们对雷锋精神的记忆是深刻的,对雷锋精神的呼唤是强烈的,这是对社会助人为乐等精神的一种赞誉,同时也体现了雷锋文化在不同时代的诠释和宣传中不断与时俱进,取得了较大成绩,以其独特魅力深入人心。

二、践行雷锋精神成为全民文化自觉的重要性

在雷锋文化的引领之下,我们要自觉带头践行雷锋精神,积极地推进雷锋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一)践行雷锋精神成为全民文化自觉是学雷锋活动全民参与的基础和前提

近年来,各种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学雷锋活动也由原来单个的、自发的行为逐渐转向集体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这是目前人们践行雷锋精神最常见的形式,也取得了助人为乐、社会奉献的较大成绩。志愿者活动通过一定的平台和载体有规模地组织,容易受时间、地点和活动内容的限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经建立43万余个志愿者组织,常年参加活动的志愿者超过6000万人,但与我国近14亿人口相比较,经常性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比例甚少;还有的志愿者活动因种种原因仅流于形式。此外,“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雷锋是傻子”、“雷锋精神已过时”、“跌倒老人可否搀扶”诸如此类的传言和现象仍比较多,引人注目,这与人们心中对雷锋文化的认同和信任背道而驰,直接影响个人践行雷锋精神的自觉意识形成。这些现象都与党中央倡导的全国上下形成全民参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浓厚学雷锋活动氛围还有较大差距,由此可见,践行雷锋精神一直未能成为全民文化自觉,让雷锋文化通过各种途径深入人们内心,是学雷锋活动能获得更多群体参与的前提和基础。

(二)践行雷锋精神成为全民文化自觉是推行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根本保障

纵观50多年来人们践行雷锋精神的过程,虽有较大成绩,但几经波折。自1963年3月5日主席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人民日报》发表,掀起学习雷锋的高潮;“”爆发后,学习雷锋的现象也与雷锋精神的宣传研究一样几乎销声匿迹;80年代改革开放,雷锋精神过时论盛行,学雷锋活动一度受阻;90年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基于利益的考虑学习雷锋利己利他的争论不断;21世纪,学雷锋者,甚至道德典型(楷模)时常遭受不公正对待,又使得学雷锋的人望而却步。总结几十年学雷锋活动的历程和经验我们不难发现,学雷锋活动不同程度地存在欠缺和持续的问题。学雷锋活动的时代背景在不断发生变化,部分干部群众的价值取向与雷锋精神的奉献本质相冲突,党政团组织自上而下的推动与学雷锋文化本身的亲民特点不相容等,都导致了学习雷锋活动难以持续和常态化。因此,在现行学雷锋活动的体制下,充分利用各类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等推进学雷锋活动,学习雷锋文化,让践行雷锋精神真正入脑入心,成为文化自觉,成为广大干部群众自觉的行为需求是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根本保障。

(三)践行雷锋精神成为全民文化自觉是雷锋文化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雷锋文化是我国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种文化要能历久弥新,具有永久生命力,自身必须不断发展,保持先进性,让不同时期受众群体接受,并能自觉集聚广大干部群众的力量推动文化自身的传承和发展。因此,践行雷锋精神成为全民文化自觉是雷锋文化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一是以时间为线索,从纵向上找到践行雷锋精神新支撑点。从弘扬到禁锢,从提倡到质疑,雷锋精神走过了产生、发展、传承、压制、复兴、创新的不同阶段,经历了岁月“沧桑”。我们应结合时代特点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创造性地发展雷锋文化,不断适应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使之成为积极引导国人人生观、价值观取向的自觉文化诉求,满足不同时代不同受众群体的精神需求,进而转变为自觉践行雷锋精神的行为诉求。二是以空间为载体,从横向上找到践行雷锋精神在当前环境下与经济环境、社会文化、法制环境、政治环境、生态文明等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相融合的准确自我定位。“自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使其与其他先进文化在空间上实现共生共容,不断给雷锋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在空间上扩大其深度、广度,创新践行雷锋精神载体,引领符合民族文化价值需求和价值标准的文化自觉价值取向,构建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求的以雷锋为代表的楷模精神先进文化。

三、践行雷锋精神成为全民文化自觉的条件

楷模精神要转变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进而成为文化自觉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必须满足的条件包括:楷模精神本体的价值和吸引力较大(满足广大人民的精神需求)、楷模精神的示范、社会文化、法制环境相容、领导者引领等。目前学雷锋活动未能成为全民文化自觉恰在于这些条件还未完全满足,例如无私奉献的信念特征与市场经济的竞争获利信念特征的冲突在理论上宣传上阐析不够有力、学雷锋活动中形式主义令老百姓反感、部分领导干部消极腐败、现行法律没有起到保护真正学雷锋者的作用、享乐主义文化和人生观、价值观泛滥于媒体等。因此,从中国目前雷锋文化发展的情况下来看,构建践行雷锋精神成为全民文化自觉的条件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增强雷锋精神本体的道德感召力

所谓雷锋精神本体指的是雷锋精神内涵、定位、行为规范等,既可分为内涵(精神实质、概括性认识)和载体(事迹中体现的行为范式)两方面。雷锋精神的本体内涵即其思想境界和价值取向,本体的思想境界应界定为共产主义思想,雷锋精神本体的价值取向应界定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不能将价值取向等同思想境界,全部拔高为共产主义。而奉献社会,做好人好事的价值取向,具有最广泛的道德感召力和群众基础。践行雷锋精神和雷锋文化的传承、发展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符合人们的心理学、逻辑学规律,与新时代的精神对接,从而让人们思想上认同,心灵上启迪,灵魂上碰撞,行动上接纳。增加雷锋本体的价值和吸引力,就意味着我们必须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挖掘和赋予雷锋精神与时展相适应的价值取向特点,并有针对性地科学推动践行学雷锋活动,创新推动雷锋精神的行为模式。通过让雷锋文化价值观以及文化行为传播效仿模式更具凝聚力、影响力和吸引力,使其真正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内心认知认同的文化,并自觉赋予情感,上升为意志,把践行雷锋精神内化为内心的行为需要。建议采纳将每年3月5日确立为“雷锋日”的国家法定节日的提议,将雷锋形象推向世界,力争被世界各民族文化所共同推崇。

(二)让楷模精神的示范者各地遍布

50年来,涌现了许许多多鲜活的“雷锋”,他们用行动传递着爱和温暖,如郭明义、许月华、杨善洲、邓前堆、吴菊萍、孟佩杰……他们的无私奉献,热心助人,使多少人的心灵深处产生过触动和共鸣,这种触动源于我们心底镌刻着的“雷锋精神”。有人曾经对二十世纪中国十大文化偶像评选结果产生过热烈的讨论和质疑,唯有对雷锋入选保持这缄默。我们来做这样的假设,在给候选者投票的时候,当时的提问改为:你愿意成为雷锋吗?估计雷锋不一定能入选。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诸多类似的现象,对某一事物(观点)持认同的态度,却不主动去践行和作为。从2007年开始,按照、文明办等部门的统一部署已经举行了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此外,各省市、地方单位也举行过各类道德模范、身边的好人评选等活动。但这些被推选出的楷模人物起到的引领示范作用却非常有限,时过境迁,他们的名字也慢慢被遗忘。如何让这些道德模范的事迹更深入人心,让榜样力量散发出更灿烂的光辉,营造全民学习“雷锋”的浓厚氛围,让广大人民群众人人都知“雷锋”,学“雷锋”,做“雷锋”?我们应在更大的范围内,由党中央、地方政府、包括社会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志愿者团队等各类主体推行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让雷锋式的人物更加广泛地树立,强化对雷锋精神的社会认同,并要求领导干部、党团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成为率先学雷锋的践行者,成为广大群众的榜样。可以考虑建立一个类似金字塔的楷模体系,雷锋则是金字塔尖上的道德文化偶像,不管雷锋式的模范有多少,时代如何变迁,他们共同的名字就是“雷锋”。同时还应持续加强对评选出的道德楷模的关注和宣传报道,将楷模精神和事迹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当中,让他们的楷模引领示范的作用更持久、更深入,进而努力推进市民“互助式”社会构建。

(三)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生发展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被赋予了深厚的内涵,雷锋精神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和恪尽职守的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根本要求和生动体现。虽然每个时代都会推出的众多道德典范(楷模)或文化偶像,但雷锋的形象依然熠熠生辉,雷锋精神仍然发挥着引领弘扬社会先进文化的功能。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是时代的脉搏,缺乏道德内涵的文化是缺失的,疲软的。毋庸置疑,雷锋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构成要素,我们必须处理好社会先进文化与雷锋文化的内在逻辑关系。特别要认识到弘扬雷锋精神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的一种内在需求。由于利益驱动,市场经济体制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在客观上带来许多消极负面效应,容易滋生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观念,引发许多不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弘扬雷锋精神,发挥其道德文化和价值观引导作用,能逐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们所认同,从而净化社会风气,维护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行。因此,当社会整体文化氛围不利于雷锋精神的传承和发展的时候,享乐主义文化和扭曲人生观、价值观“泛滥”的时候,社会文化媒体应该承担起正确引导人们价值取向主流引导作用,为践行雷锋精神成为全民文化自觉奠定良好的文化环境基础。

(四)营造相容的法制环境

马克思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即利益既是人们奋斗的目标,又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内在动力,通过对利益的追求进行各种活动,进而推动人本身的发展。在2012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周晓光和全国政协委员施杰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为好人做好事立法”的建议。分析践行雷锋精神成为文化自觉和行为自觉受阻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法制环境与倡导践行雷锋精神的要求并不十分和谐。社会上的“活雷锋”只有在自身正当利益诉求得到满足的时候,物质利益和需求得到满足的时候,才能发挥更大的能量持续学雷锋的行为,并积极带动周边的广大党员群众践行雷锋精神,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固然表现为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和维护,具有谋利与利己的特质。但市场经济本身也是利己与利他的矛盾统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和基础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这一特点,决定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从根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在践行雷锋精神的过程中我们应允许学雷锋者有自己的合理合法的利益追求,对他们在学雷锋过程中利己行为给予宽容和公正的待遇和评价。积极推动为好人做好事立法或志愿者服务立法工作,挖掘学习雷锋精神的利他利己要素,营造与践行雷锋精神相容的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法制环境,践行雷锋精神成为全民文化自觉才有坚实的土壤。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雷锋精神研究》(12&ZD051)子课题《践行雷锋精神科学化路径研究》(13ZDB41)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谭献民,肖建平 雷锋精神研究述评,[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9.

雷锋精神的核心 篇三

关键词:高校;学习雷锋;常态化;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4-0068-02

产生于20 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雷锋精神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雷锋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刻苦学习、勇于进取的精神, 自己活着是为了别人过得更美好的高尚情操, 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1](P.92)多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了一系列学雷锋的实践活动,但也出现了“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节庆式”、“一阵风”式学雷锋现象。2011 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 党的十再次提出“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内营造学习雷锋的深厚氛围,培养大学生奉献、敬业、创新及创业精神,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高校作为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践行者,须不断探索学习雷锋常态化的有效途径。

一、以加强高校师德建设为前提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高校应加强师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以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一)组建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学校可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以校党委书记为组长,以相关机构领导为成员,负责制定相关政策,明确教师的师德规范,做好检查、奖惩、督促等工作。使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践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楷模。

(二)加强培训,做到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高校可通过向每位教师发放《教师法》《高等教育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学校内制定的师德规范、雷锋精神宣传册,在教研活动中组织学习或邀请校内外专家做报告等方式开展理论学习。亦可组织有关教师就近到周边的雷锋纪念馆参观学习,座谈研讨。使教师全面了解雷锋的故事和经历,深刻领会雷锋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在生活中模范地践行雷锋精神,在学生中树立起一面旗帜。

二、以创建“雷锋班”为试点

(一)拟定方案

充分发挥辅导员老师对班级管理的主导作用,拟定《创建雷锋班实施方案》。包括雷锋班创建的意义、原则、指导思想、标准、组织机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方面。

(二)组织实施

在班内组建“学习雷锋小组”,由学生自愿报名,学生民主选举产生组长及成员。“学习雷锋小组”负责组织策划学雷锋活动的内容及形式,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如在班级自习室墙壁上张贴雷锋画像、“学雷锋,做好事,教育我,感动他”的标语。开展以“从身边小事做起,践行雷锋精神”为主题的班会、以“人人学雷锋,创建文明校园”为主题的团日活动、主题演讲赛等。使学生学习雷锋先进事迹、崇尚雷锋高尚品德、感悟雷锋时代精神。开展学习雷锋标兵评选活动,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其他学生。组织开展校园内外公益活动,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做到知行统一。

班内弘扬雷锋精神要注意层次性,对于不同的学生群体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学生党员应坚定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学生干部应服务学生、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一般学生应锐意进取、勤俭节约,艰苦朴素。

(三)健全考核评价体系

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的考核评价体系,即将学生学习雷锋的日常表现、参加公益活动的经历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来。并将学生学雷锋的经历作为学生评优选先、申请奖学金、发展党员、竞选班委、推荐就业的重要依据。

三、以创新教育活动形式、拓宽活动载体为关键

(一)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思政课教师应把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将雷锋精神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在备课前应对学生学雷锋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问卷及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雷锋精神的内容”、“参加学雷锋活动的经历”、“喜欢哪种学习雷锋活动载体”等问题的认识。收集学生对该课的意见和要求,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授课计划,明确育人目标及重点、难点,将雷锋精神与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讲到“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这一章时,可将雷锋精神作为一个专题。为增强教育活动的感染力,可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图文并茂地讲述雷锋的故事,向同学们介绍雷锋日记、诗歌等,明确学雷锋的重要意义,播放《离开雷锋的日子》等有关雷锋的视频资料,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雷锋的经历,深刻理解雷锋精神的内涵及时代意义,深刻领悟雷锋精神的实质,课堂上再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提交学雷锋的心得体会,让雷锋的形象真正走进大学生心里。另外在讲到“绪论”部分第三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第四章“注重道德传统,加强道德实践”时,可将雷锋精神的内涵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二)将校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作为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

2000年, 团中央将每年的“学雷锋日”3月5日定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日”, 使得学雷锋活动和青年志愿者行动更紧密地结合到了一起, 学雷锋活动找到了新的践行载体。校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应主动沟通社会,充分挖掘社会的教育资源,在全校营造学习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要坚持集中性宣传教育与经常性宣传教育相结合,以3月5日“学习雷锋日”为契机集中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张贴“学雷锋日”的专题海报,举办大学生道德论坛、组织歌咏比赛、报告座谈、读书征文、诗歌朗诵、展览展示、文艺演出等。为防止 “节庆式”、“一阵风”式学雷锋现象,应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一些公益活动,如在校内打扫卫生、捐款资助贫困大学生、帮助贫困生联系勤工俭学岗位等。在校外组织慰问孤儿院、养老院、在社区搞义务劳动、协助维护交通秩序等。把“雷锋精神”常年留住,把组织倡导的活动变为学生自觉参与、躬身践行的行动。

(三)充分发挥网络、手机等教育平台的优势

高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突破时空局限的优势,把雷锋精神的宣传由平面单一式引向立体多元式,不断增强雷锋精神在青年大学生中的感染力与感召力。[2] (P.108)如指导大学生关注中国雷锋网等专题网站及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文明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开设的学雷锋活动专栏和微博,参与雷锋精神网上谈。使学生从中了解有关雷锋的生平事迹,各地的雷锋活动、新时代的雷锋式人物、有关雷锋的论文、图片、视频等资料。通过校园网开设学雷专栏,上传学雷锋的宣传教育资料,开通微博、QQ群,搭建网上交流平台。加大思想道德建设正面宣传力度,营造抑恶扬善的舆论环境。编创、发送弘扬雷锋精神的手机短信。从而使学生感到雷锋精神并不遥远,通过学雷锋活动的日常化、具体化、常态化,使雷锋精神中蕴涵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诉求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之中,转变为他们的人生信仰和价值追求。[3](P.339)

四、以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制度为保障

(一)健全常态化的组织机构

高校领导应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意义,把学雷锋活动摆上重要议程。设立学雷锋的学术性组织――“学习雷锋精神研究中心”,由党委宣传部门牵头、校团委、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老师配合。作为学雷锋的常设机构,研究中心要统筹协调,周密安排,精心策划。做到措施有力、责任明确、保障到位,确保学雷锋活动地有效开展。要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加强培训,开展学雷锋方面的科学研究,组织申报有关课题及撰写论文。加强对校内学雷锋团体的沟通与联络,总结交流学雷锋活动的经验和做法。指导全校的学雷锋活动,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常态化。

(二)健全常态化的政策、制度机制

充分发挥政策制度的导向作用,对于爱岗敬业、热心公益等良好道德行为给予褒扬和激励,每年举行雷锋党支部、“学雷锋”先进个人、雷锋班级的评选活动。出台具体的评审原则、评审条件、评审程序,做到分开、公平、公正。并将评审结果作为职称晋升、评优选先、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总之,高校要充分挖掘雷锋文化资源,打造成学雷锋阵地,进一步扩大高校学雷锋的影响力和覆盖力,在学生中营造一种“时时学雷锋,处处学雷锋”的深厚氛围,使雷锋精神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之中,引导大学生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下去,最终实现高校学习雷锋常态化。

参考文献:

[1]张显树, 白树新, 刘伟华。新形势下雷锋精神的实 践与弘扬――由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雷锋公 司”引发的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 版) ,2010,(1) .

雷锋精神的核心 篇四

关键词: 雷锋精神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雷锋式”班级

雷锋精神是一座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的精神宝库,引领着社会发展的进步潮流,他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液与道德肌体,滋养着一代代人的心灵。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当代大学生是建设社会的主力军,是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阶层。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改革的不断推进而发生着深刻变化。市场经济和高校改革所具有的双重效应在大学生的思想变化中充分展现。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是积极的,但还是有少数大学生由于认识能力、实践能力欠缺,经不起各种诱惑,出现了思想上的偏差。所以把雷锋精神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用“雷锋班”的创建指导高职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用集体、榜样的力量教育学生,显得十分必要。

一、将雷锋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其实质是为人民谋利益,也就是为人民服务,这与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一致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大环境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技术人员,而是需要能良好地适应社会,同时具有过硬的专业本领、有正能量的人。简单的技术活已大量被机器代替,复杂的精细活需要专业扎实的专门人才。但仅仅教会大学生工作的技能是不够的,还应帮助大学生激发道德建设热情,集聚道德建设正能量,形成引领社会进步的文明风尚,符合十精神提出的“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发展的要求。如果能够在全社会弘扬雷锋精神,人人都能努力学习雷锋,发扬雷锋精神,杜绝损人利己、假公济私等不良行为,并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能够健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就能获得巨大成功。可见,时代与社会的发展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

2.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

体育健身,德育强心。把大学生塑造为道德品行优良的先进群体,指导他们通过实际行动引领社会道德风尚,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有助于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有很大进步,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社会环境和家庭结构模式的变化,使得部分正在高校就读的“90后”大学生诚信缺失、行为失范、价值观扭曲,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剧烈。雷锋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映了崇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对当代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对于激扬学生美好品德,焕发大学校园文明风尚,推动高校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3.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实现的需要。

在新形势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抓好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举措,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任务。伴随着时代车轮滚滚向前,雷锋精神历久弥新,彰显出无限的活力和与时俱进的生命力,他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需要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相一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生动的彰显。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其实质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蕴含的科学理论、理想信念、主流价值和道德追求传递给他们,帮助他们坚定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的理想信念;言行一致、尽职尽责的实干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追求进步、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道德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雷锋精神的内在灵魂,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展现。

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雷锋精神

从2012年5月开始,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以“五――五”为典型的“雷锋式”班级创建与实践》的建设项目,以“雷锋式”班级建设为例,探索雷锋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和途径,实现弘扬雷锋精神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一)突出雷锋的爱国精神,引导大学生坚定信念、志崇高远的胸怀。

雷锋精神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根本支撑,蕴含着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赤诚真情,始终具有激发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今天,我们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首先就要像他那样坚定信念,志崇高远,把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化理论当做精神“粮食”。对于大学生来说,爱党、爱国应该是最基本的政治价值追求和道德价值选择。在“雷锋式”班级建设中,我们通过主题党日、主题团日、主题班日活动,开展讲座、讨论,宣讲党的知识,在各班建立党员联系人等,在学生中开展理想信念和思想品德教育,使班级踊跃出大量学习积极分子。班级52人中,48人提交了入党申请书,21人参加党校培训,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大学生自觉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与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使命之中。真正让理想信念、爱党爱国精神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二)突出雷锋的助人精神,弘扬大学生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美德。

“助人为乐”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它对职业道德、家庭社会公德等方面建设都有引导作用,是奉献精神、牺牲精神等更高道德境界的基础,也是大学生精神境界的反映,是现实生活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取向。在我们依托的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五――五”为典型的“雷锋式”班级创建与实践》项目,在“雷锋式”班级建设中,搭建平台开展“志愿星期六”等青年志愿者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拾金不昧、义务照顾残疾儿童,关爱孤寡老人的好人好事,这种精神的生命力所在,正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是对大学生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社会责任担当等方面的具体体现,促进了校园良好风貌的形成。

(三)突出雷锋的敬业精神,铸就大学生立足本职、求真务实的品质。

敬业就要像雷锋那样发扬“钉子”精神,不管选择什么岗位,或者说是组织上安排他到什么样的岗位,以那么一种钻劲和挤劲,把现在的工作作为自己最大的职业梦想,而且一定要在这个岗位上成就自己的职业梦想。当今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亟须大批优秀的建设人才。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群体,他们的成长成材直接决定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雷锋式”班级建设中我们倡导通过开展基本技能竞赛等学风建设活动,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和“螺丝钉”精神,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学风。学雷锋,学的是精神,见的是行动,关键在做。大学生只有立足本职,像雷锋一样兢兢业业,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肩负起历史的使命。

(四)突出雷锋的创业精神,倡导大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

创业精神是一种精神力量的长期积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艰难困苦的逆境中应当具备的基本品德和精神状态,而且是条件优裕的顺境中应当保有的基本素养和品行操守,是“创业之魂,成事之本”。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这些都在传递着负能量,我们应当怎么办?我们的大学生怎么办?我们在“雷锋式”班级建设中,在系部、学院开展开展“怀孝心・践孝行”、创业大赛等活动,倡导“重在实践,贵在坚持”的理念。让学生在现有的相对条件下体会什么是艰苦奋斗,怎样才能勤俭节约,体会到创业的不易,在创业实践中磨炼意志、砥砺品行。

(五)突出雷锋的创新精神,培育大学生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追求。

雷锋精神的核心 篇五

【关键词】 雷锋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位;传承

2012年春天,一个熟悉的名字——雷锋,再次响彻中华大地。正如同志指出:“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和他崇高的精神品格,在历史发展中始终焕发着光彩。”今天,我们看到的是,对雷锋精神的呼唤仍然能够激发起全社会广泛的共鸣,这不禁促使我们进一步认识雷锋精神的当代性。其实,雷锋精神从未远离我们。我们今天对雷锋的呼唤,就是呼唤每一个公民释放道德光芒的点滴行动,呼唤全社会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力弘扬和自觉传承。

一、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真实、生动、具体、与时俱进的样板

在“践行雷锋精神”新闻会上,常务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雒树刚同志提出雷锋精神核心是“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热爱”。雷锋精神体现出“互助”、“友爱”、“慈善”、“利他”的光辉,所以,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时代进步过程中人们价值观如何改变,都无法磨灭人性本质所散发出来的精神光芒。这种精神光芒,不仅不会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逐渐消失淡化,反而会呈现出一种更为丰富的形式和更高的道德追求。众多行善举的人,都会被解读为闪现着“雷锋精神”的光辉,如奉化的何美蓉、张碧芬、邬友国、孙凌、董斌等中国好人和提名好人,这是一种公民意识的自觉体现,目前这种自觉是在政府倡导之下进行,它是人们对雷锋精神发自内心的再次呼唤和渴望。

每个时代都有这个时代的精神领袖,每个时期也有各自不同的精神追求,对于一个雷锋精神已传承半个世纪的国家来说,雷锋已经成为一种品牌。品牌是需要长期打造和维护的。

二、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导向上的鲜明的旗帜

近年来,“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毒胶囊”等事件让中国民众感叹诚信的缺失。2011年发生的佛山两岁女童“小悦悦”被车碾压事件令不少中国人怀疑是否出现了道德严重滑坡现象。可见,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作风滋长蔓延,导致诚信缺失,道德沦丧,荣辱不分,这就更需要发扬光大雷锋精神。

每当社会上出现道德和价值观碰撞或讨论精神现象之时,人们都要再一次解读雷锋精神。虽然讨论者见仁见智,但这更说明在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提升社会道德和文明风尚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从雷锋精神中找到启示。雷锋绝不是“没有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的外来户,学习雷锋更不是做应景文章。相反还要将雷锋精神赋予崭新的内容,在行为上有更生动的体现,坚持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在社会共同理想的树立和实现上,雷锋精神是一种优秀文化

一个民族的文化与人一样,要有灵魂,也就是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在中国台湾网近日开设的“情系大陆,爱满台湾——两岸好人特别专题”里,就集合了这样一群“中国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延续,也为21世纪的中华民族树立了一面鲜活的精神旗帜,塑造了一个强大的中华文化之魂。“两岸好人”的事迹,不能不让人联想到“雷锋精神”。

从“两岸好人”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融入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文化现象,它既有民族精神的根基,又代表时代的精神。是他们,让我们在离开雷锋50年后的今天,再次感受“雷锋从不曾离开”的温暖。中国台湾网“两岸好人特别专题”不仅是在为两岸的“好人们”搭建展示风采的平台,也志在引发两岸民众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共鸣。当海峡两岸的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了道德自觉与文化自觉,何愁一个强大的中华民族不早日立于世界之林呢?

四、在人生价值上,雷锋精神告诉我们如何传承

李长春指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规范,始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雷锋身上体现的坚定理想信念、昂扬精神斗志和高尚道德追求,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是引领全社会思想道德追求的精神灯塔。

雷锋精神告诉我们,什么是价值和价值的社会特征。价值有两种,一种是功利价值,另一种是道义价值。雷锋精神凸显的是道义价值,于是,由有限化作无限,同时让普通人从中认识到自己善行的意义和价值。

雷锋精神启示我们如何去实现人生价值。雷锋有生之年,所做出的都是人人皆可为的小事。正如所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我们与雷锋的差距,与那些“感动中国”人物的距离在于,他们将心中的那份善转化为实际行动,而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让善停留在心中。我们与雷锋的距离,就是这种从“心”到“行”的距离。

今天,我们倡导向雷锋学习,需要的不是高谈阔论,不是豪言壮语,不是阐释和诠释,而是行动。今天,我们倡导向雷锋学习,就是要改变过去一种不好的习惯:把雷锋供起来,用最美丽的字眼去赞美他,用最华丽的词去装饰他,把他捧上神坛,供在道德的神龛里,写到教科书里,搬上电视电影,营造一种“我们在学习”、“我们在纪念”的幻觉,然后我们就心安理得地走开。

学习雷锋,不是道德抒情,而是一种积极的行动。学习雷锋,就是让雷锋从我们心中走向行动。行动起来吧!践行雷锋精神而不是消费雷锋精神,让心中的雷锋变成现实中的雷锋,每个人都成为道德的生产者,而不是道德的消费者。只有这样,我们身处的这个社会、这个时代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郜世杰,冯雷,王福刚。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线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J]. 中国建设教育。 2008(02)

[2] 骆志平。用雷锋精神兴区育人[J].新湘评论。 2011(24)

弘扬雷锋精神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六

摘 要: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落实“十”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持续弘扬雷锋精神。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彰显了我们党的先进本色,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旗帜。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涵得以丰富,精神力量充分彰显。必须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效应,把实践作为第一位,推进广泛的社会参与,建立常态化推进机制,反对形式主义,重实际,讲实效。

关键词:雷锋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关系

一、雷锋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为人民事业无私奉献。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201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将雷锋精神的内涵概括为: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①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并将其基本内容概括为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②党的“十”报告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表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

(三)雷锋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还有社会主义荣辱观④。具体地说,就是热爱祖国,服务人民,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共同富裕,人民民主,公平正义,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文明和谐,辛勤劳动,艰苦奋斗,明荣知耻等。雷锋同志时时刻刻为他人着想的精神,甘做螺丝钉的精神,有一分光就发一分热的精神,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精神,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它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鲜活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

二、为什么要弘扬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雷锋活动已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雷锋精神已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发展为一种大众行为,形成为一种道德规范。学雷锋活动为建设、传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为改善目前社会不良倾向(正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所指出的,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例如:地沟油事件、彩色馒头事件等;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例如:小悦悦事件等)提供了手段和渠道,为人们提供了清楚而又真实的学习典范(例如:郭明义、吴菊萍、杨善洲等道德模范)。雷锋高尚形象在人们心目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特别是雷锋精神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本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灵魂、共同理想、动力、标准高度契合,因而,弘扬雷锋精神,发挥雷锋典范引领作用,有助于凝聚人心,形成共识,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价值追求的有效途径。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充分发挥道德模范人物的示范效应,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利于坚定人们的理想信念;培养人们的爱国情感;增强人们的创新意识;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

三、怎样弘扬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立足本职岗位,发挥行业优势。雷锋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做好事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怎样对待本职工作上。公共汽车售票员李素丽,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公交“一心为乘客,服务最光荣”的行业精神。邮递员王顺友,20多年来每年都有330天以上独自行走在马班邮路上,用血肉之躯搭起邮政的“绿色桥梁”。学雷锋,人人可学、处处可学,关键是要从自己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只有立足本职岗位,坚守岗位做贡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扬雷锋精神,实践雷锋精神,才算有了坚实的立足点,才能学得持久,学有成效。

(二)坚持典型引路,服务人民群众。社会通过树立典型人物来确定主流意识形态,并在实践中加以巩固和强化,而典型人物以其正面的教育和激励功能,会对社会产生“标杆”和“引领”影响。我们要把学习雷锋与学习身边典型、先进模范紧密结合起来,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激励干部群众。

(三)各级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走在前,做表率。同志在谈到向雷锋同志学习时强调,“不但普通干部、群众学雷锋,领导干部也要带头学雷锋,才能形成好的风气。”学雷锋活动,既要面向基层,广泛发动群众,更要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学在前面、做在前面,当好学雷锋的排头兵,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只有身体力行雷锋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全社会,才能将弘扬雷锋精神的先进性和广泛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把雷锋的崇高思想道德逐步推广到全体人民中去,并化为广大群众的行动准则。

(四)持之以恒,注重实际效果。学雷锋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赛,弘扬雷锋精神是一辈子,而不是一阵子。在学雷锋活动的方式上,要改变以往“一时呼呼啦啦,长期冷冷清清”等简单化、模式化、突击化的活动特征,把学雷锋融入到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每一天,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五)与时俱进,突出特色。在新的历史时期向雷锋同志学习,要立足新起点,树立新形象,不仅要继续老传统,更要赋予新内容。要以创新精神推进学雷锋活动,拓展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突出活动特色,不断增强学雷锋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郭宝禄。雷锋精神是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展现[N].陕西日报。2012.2.28

[2] 杨玉才。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J].中国工运2012

注解:

① 宋顺喜,论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与学雷锋活动常态化[J]理论探索,2013(2)

②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1)。

③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2(22)。

④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1)。

雷锋精神的核心 篇七

【关键词】雷锋精神 大学生 核心价值观

雷锋精神具有先进性、时代性、民族性、群众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正如李长春同志在2012年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所说的,雷锋除了具有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外,还有四种精神,即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可以说,这正是新时期的雷锋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内涵,是塑造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

雷锋精神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构成元素

雷锋精神有着广泛的感召力,在半个世纪的承续中始终与时展同频共振。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紧密关联,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构成要素。

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灵魂。“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雷锋精神的内核,彰显了雷锋以党和国家的意志为先、以党的方向为奋斗方向的高度政治自觉。在《雷锋日记》中,“党”、“祖国”、“社会主义”是出现最多的词语,这是雷锋不懈奋斗的方向所在,也是他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处处以国家、民族和集体的利益为重的理想追求。雷锋一心向着党、坚定信念跟党走的精神,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要求,即把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的意愿统一起来,把理想与现实、思想与行为结合起来,这也正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所在。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激烈碰撞,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的大学生极易受到思想上的冲击,导致理想信念的模糊化和边缘化。因此,挖掘雷锋精神中蕴含的理想信念因子,通过弘扬雷锋精神重构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显得十分必要。

对于大学生来说,爱党、爱国应该是最基本的政治价值追求和道德价值选择。因此,构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切实筑牢大学生自觉接受和拥护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永远跟党走的思想根基,使爱党爱国成为大学生立身做人的精神支柱和价值指南。

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包含了雷锋热爱人民的朴实情怀。雷锋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默默无闻地做利民、惠民的小事,他热爱人民、服务人民,为了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境界,充分展现了崇高的人生追求。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雷锋用一生的行动告诉我们,“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为了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这种奉献精神正是雷锋精神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是对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担当方面提出的明确要求。

责任出自一种爱,社会责任意识更是出自对人民、对社会的一种强烈感情。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决不会将自己与社会、与人民对立起来,更不会以自我利益为中心,而是在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

因此,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取向。当代大学生要自觉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自觉服务祖国,无私奉献社会,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体现了雷锋作为一个劳动者踏踏实实做人的态度和准则,其核心是把个人融于集体和人民的事业之中。在22年的短暂人生中,雷锋从事过多种岗位,在每一个岗位上他都发扬“钉子”精神,勤学善思,精益求精,自觉将爱岗敬业与报效国家和社会的崇高理想结合在一起,进而发展成为立志成才、献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懈追求。这种优良品质和革命意志,在平凡之中见伟大,于细微之处见精神,正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

当今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亟需大批优秀的建设人才。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群体,他们的成长成材,直接决定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立足本职,像雷锋一样兢兢业业,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素质以报效国家,是当代大学生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为此,大学生应当具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把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使命之中,自觉刻苦学习,优化知识结构,努力成为强国之才,为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时代特征。“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充分体现了雷锋永不自满的谦虚品格和永不停歇的进步意识。只有高小毕业的雷锋,自立、自强,勤奋、进取,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并把它运用于本职工作中。他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和勇于探索的工作态度,不断追求卓越,这种创新精神对增强人们的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也构成了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时代特征。

当前,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以科技为先导,其前提是知识的不断创新,其核心是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大学生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创新是他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与内在品质,也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客观要求,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培养更是直接关系到国家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下,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人才的涌现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因而,需要教育引导大学生像雷锋那样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让“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成为大学生成长历程中的精神支柱。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常为常新、与时俱进,就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

雷锋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将雷锋精神融入课堂教育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将雷锋精神内容融入其中,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

首先,雷锋精神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直观生动,弥补了当前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的缺点,符合大学生的接受心理,可以增强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的教育效果。其次,高校具备理论研究优势,可以通过深入研究新时期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形成一批有较高理论水准和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及时将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解决当前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将雷锋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直观、生动、形象、具体、感染力强等特点。校园文化可以通过学校制度规章、校园精神和校园物质环境等因素,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与行为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雷锋精神是真善美的化身,是人类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把雷锋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的价值判断标准,提高校园文化的软实力,最终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

高校要致力于营造以雷锋精神为主题的校园环境文化,开展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的各类文化活动,让学子们在浓浓的氛围中感知雷锋、感悟雷锋,也感知自己;致力于教育者对雷锋精神的认同和践行,以雷锋精神淳化师德,从而涵养学生心灵。

将雷锋精神融入课外实践。雷锋心中装着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是通过具有价值本体论意义上的实践,雷锋精神具备了德与才、知与行的完美统一。从哲学角度看,遵循知行统一原则的关键在于实践这一环节。因此,将雷锋精神融入大学生的课外实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运用科学理论指导人生实践、正确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

雷锋精神的核心 篇八

鞍钢产生各级劳模5600余人,其中145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孟泰、王崇伦、雷锋、郭明义是各时期劳模中的杰出代表。

雷锋精神推动了鞍钢企业转型发展,面对国际国内诸多不利因素,鞍钢人勇于挑战,去年集团成功跨入世界500强。

在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大背景下,鞍钢构建学雷锋精神常态化机制,推进学雷锋活动始终与时代同行。

1958年11月至1960年1月,雷锋先后在鞍钢化工总厂和弓长岭焦化厂工作,之后参军到了部队。鞍钢是培养雷锋成长的一个重要地方。从孟泰、王崇伦,到雷锋、郭明义,鞍钢为何“雷锋”辈出?围绕这一话题,本刊记者近日访谈了鞍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晓刚。

记者:从孟泰、王崇伦、雷锋到郭明义,鞍钢是一个英模辈出的地方,您认为原因何在?

张晓刚:60多年来,鞍钢作为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骨干企业,在为国家和社会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积淀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到今天,鞍钢已累计产生了各级劳模5600余人,其中145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光荣称号。孟泰、王崇伦、雷锋、郭明义,都是各时期劳模中的杰出代表。每个先进人物,每件典型事迹,都是鞍钢人一路风雨走来生动的印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鞍钢人奋勇前行。

鞍钢英模辈出,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以鞍钢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为其提供了丰厚沃土。以“创新、求实、拼争、奉献”的鞍钢精神为核心的鞍钢文化,深深植根于鞍钢生产实践之中,植根于鞍钢广大干部职工心中,激励着一代代英模不断成长和奋进。

二是骨干企业的地位为其提供了广阔的成长舞台。我们确定了“建精品基地,创世界品牌”的企业目标,争创世界钢铁企业的民族品牌。鞍钢人始终以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为己任,把自身的理想和追求融入到钢铁强国的伟大事业之中。

三是现代大工业生产锤炼出的职工队伍为其打造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典型成长与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密不可分,而鞍钢干部职工在企业长期的锤炼中具有了全局意识,高度组织纪律性,勇于承担,不怕吃苦,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职业特质,以及勇于创新,不断进取,乐于奉献,追求卓越的品格特征。

四是不断加强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其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鞍钢各级党组织不断组织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培养选树典型已成为各级党组织开展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方法。注重加强营造了一个公平和谐的工作环境。在培养干部和评选先进模范工作中,鞍钢始终坚持公正公平,不唯上,只唯实。只要把事情干好,就会得到尊重和认可。

记者:近年来,钢铁企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取得一系列新成就。您怎么看雷锋精神在推进鞍钢转型发展转型中发挥的作用?

张晓刚:近些年,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鞍钢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勇于挑战,顶住了国际国内不利因素带来的现实压力,成功地实现了转型发展,去年集团成功跨入世界500强。这其中,雷锋精神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造就了一支“雷锋”式的高素质员工队伍。我们推进全体干部职工将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着力打造“靠得住、有本领、懂经营、善管理”的干部队伍、“党性强、观念新、本领高、形象好”的党员队伍、“爱岗敬业、一专多能、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的员工队伍,把学习雷锋精神立足于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上,落实到引领世界钢铁行业发展的企业愿景目标上。

其次,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强大支撑。作为一个跨区域、多基地、国际化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鞍钢所属企业众多,职工队伍庞大,利益主体多元。我们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所蕴含的以人为本的思想、顾全大局的意识、乐于助人的品质、诚信友爱的风格,引导员工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再者,为打造鞍钢优秀的企业文化奠定了基础。我们打造了以“创新、求实、拼争、奉献”的鞍钢精神为核心的鞍钢文化,推进了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并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大背景下,鞍钢如何推进学雷锋活动与时代同行?

张晓刚:当今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如何保持雷锋精神与时俱进,成为鞍钢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话题。

注重时代特点。我们注重将学雷锋紧贴时代,赋予雷锋精神以新的内涵。这其别突出的是郭明义。总书记指出,郭明义同志是助人为乐的道德楷模,是新时代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要大力宣传和弘扬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注重层次多样。在各级各类先进典型选树与宣传工作中,注重不同层次的典型群体。通过长期开展“学雷锋、爱鞍钢、做主人”等活动,我们注意发掘典型,总结其经验和事迹,并予以大力树立宣传。如在青年群体中开展“鞍钢十大杰出青年”评选,在科技人员队伍中开展“鞍钢科技标兵”评选等。同时,在实践中不断赋予鞍钢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2010年在纪念“鞍钢宪法”发表50周年之际,我们开展了“感动鞍钢―创新功勋人物”评选活动,评选出60年来为鞍钢技术进步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职工代表。

记者:在构建学雷锋活动长效机制,推进学雷锋精神常态化方面,鞍钢做了哪些尝试和探索?

张晓刚:围绕实现学雷锋常态化,我们大胆实践,创新形式,并注重传统方式与现代手段的结合。首先,以阵地建设为手段,注重持久性。近年来,我们加大阵地建设投入力度,修缮了孟泰纪念馆、雷锋纪念馆,在厂区建造了孟泰、王崇伦、雷锋塑像,近期又在齐大山矿创建了以展示郭明义等一批道德模范事迹为重点的鞍钢职工道德培育基地。其二,以开展主题活动为手段,突出参与性。鞍钢化工总厂是雷锋工作过的单位,40多年来,总厂坚持开展“立足岗位学雷锋、面向厂区学雷锋、走向社会学雷锋、与时俱进学雷锋”活动。作为培养和产生郭明义的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则开展“立足岗位实际学习雷锋、学习郭明义”活动,把学习活动岗位化、工作化、全员化。其三,以复合式载体为手段,体现多样性。我们编辑制作了《唱响雷锋》、《当代雷锋郭明义》等大量反映先进典型事迹风貌的读物和音像制品,支持拍摄了电影《郭明义》、话剧《郭明义》等。

记者:请您谈谈,鞍钢多年以来坚持弘扬雷锋精神给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张晓刚:当前,如何运用雷锋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准确把握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联系。雷锋精神形成虽然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却与其有着紧密内在关联。雷锋精神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它坚持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富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活力所在,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是雷锋精神的境界所系。

149 55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