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 > 教学范文 > 课稿课件

语文评课稿【优秀4篇】

时间: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评课稿,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评课稿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该页是美丽的编辑给大家分享的语文评课稿【优秀4篇】,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课稿 篇一

在《雾凇》一课中,教师始终紧扣文本,以学生为主体,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又一个有效的学习环节,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长进,兴趣盎然,从而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感受这一美丽而又奇异的景象。

一、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以多媒体尽情展示了三九严寒、大地冰封,吉林市壮观景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雾凇。聆听着动听的音乐,欣赏着美妙的景观,学生仿佛置身于河畔,在雾凇间穿梭。

二、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学习。课改下的课堂应该是多维互动的,师生双方都应允对方的主观能动性,并给予激发、肯定和鼓励,探究雾凇形成的原因,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可以以文字的形式,也可以是画画,还可以是复述的形式,通过多种形式的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将被动的学习变成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活动,课堂成为心灵共舞的地方,教师和学生都是这个家园的主人。

三、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流、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用优美的语言赞一赞,用巧妙的画笔画一画,用流畅的语言介绍介绍等等,都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领域。

语文公开课评课稿 篇二

一、本次活动的特点:

第一,充分展示了“四维立体四段式”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有些老师的课很精彩,显示了丰厚的教学功底和较高超的教学艺术,青年教师年轻有朝气,知识底蕴丰厚,容易与学生沟通,且虚心好学,在课堂上展示了青年教师的风采。

第二,显示了各备课组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为了上好公开课,各备课组认真组织备课、听课、评课,有些老师宁愿调课也要参加听课,一是为了汲取他人长处,二是为自己的教学提供借鉴,同时也通过评课给授课教师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第三,全员参与。三级语文老师共12名统一安排,并将课调在下午上,目的是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听上课。公开课的顺序是先八年级,再九年级,最后七年级。

第四,展示了老师的反思水平。有人说过,没有反思的教学是难以提高的。我组青年教师刘萍、关小荣在评课之后,主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抓住亮点,发现问题,反思失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五,显示了我组教师积极进取的精神。桑艳丽、宋俊芳、陈改花老师在评完课后,除了主动反思之外,虚心的听取了老师的建议,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也是一位优秀教师快速成长的促进剂。

第六,听评课积极性高,参与听课人数多。听课人数共107人。其中听11节的教师:赵国荣李斌陈改花桑艳丽冯全福冯清洁;听10节的教师:宋俊芳关小荣;听9节的教师:刘萍;听6节的'教师:郭新定;听3节的教师:张强民秦彦军。

二、公开课的优点:

1、坚持运用“四维立体四段式”教学模式授课。

十二名语文教师都能严格按照新课改的标准上好课,环节齐全,备课认真,基本功扎实,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展示精彩!

2、目的明确、胸怀全局。

一节课要完成什么教学任务、学生从这节课掌握什么知识、本节课的知识难易程度如何、那些是本节课的重点要反复强调、哪些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难以掌握、哪些知识点学生自己读书就可以掌握;课堂上要预设什么样的问题才能调动起学生的思维,什么样的例子可以举一反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这节课的内容学生课上能掌握多少,课下需要多长的时间来复习巩固。授课老师对这些应该心中有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这方面做的最好的要数刘萍、郭新定、李斌、赵国荣四位教师。

3、课堂设计精、结构巧

做文章切忌平铺直叙,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尽管我们运用统一的“四维立体四段式”教学模式授课,但课堂生动的导语、巧妙的点拨、对学生智慧的启迪、富有节奏感的设计、层次分明的环节、引人入胜的问题设置,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减少学生的课上疲劳,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李斌老师的课,环环相扣,节奏紧凑,张弛有度,学生的兴奋点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相对枯燥的语文知识。这样的课让学生紧张而快乐,“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潜能,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成了课堂的主宰者,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极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方法灵活。

在我校的“四维立体四段式”教学模式的课堂上,所说的课堂气氛活跃,不是指外在的形式,而是指学生思维的活跃。好的课堂总是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维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探索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气氛活跃还指课堂气氛的和谐,师生之间有平等的交流和对话,老师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权威,老师不能对学生随意呼来喝去,对学生的反应能正确引导和评价,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尊重学生由不知到知之的过程,允许学生有不懂的问题,允许学生出现的思维错误,允许学生从错误里爬出来。只有以尊重学生为前提,才能达到课堂气氛的和谐。

教学方法的灵活,指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也指老师面对课上突变问题的灵活反应,还指老师课堂上的授课技巧。把课堂教学当作一种艺术对待,我们在“模式”的大框架下,对教学方法方面的探索就会更上一层楼。

5、课堂教学充满趣味,课堂语言亲切。

成功的课不会是知识的干巴巴的罗列,总是力求以学生的生活为背景。因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处于发展中,理性思维往往需要感性的材料做支撑。比如冯全福、张强民授课时举身边的例子,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让课堂充满了趣味。

语文评课稿 篇三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岛上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为线索,描写了小海龟群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冲突场景。揭示了大自然万物都有生存之道。针对姚老师的这节课,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析:

一、从教学思想上看

本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姚老师能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真正当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中,能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将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

二、从教材处理上看

姚老师能够深刻理解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去教。除了让学生对文本做深刻地理解外,在最后还让学生走出教材,走进大自然。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自然规律。

三、从教学程序上看。

本科的教学思路清晰。在引出了本文的主线——“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在理解蠢事的基础上理清了本文的线索——以人物情感变化为线索。然后紧紧地抓住这条线索展开教学。

四、从学法指导上看。

姚老师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规律,端正学习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习能力。通过反复阅读,圈画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引生想象,抓住中心句,用段意归并法概括文章内容等多种学习方法。比如,能联系上下文,明确向导的身份,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老师能适时地点拨:联系上下文是阅读文章的一种方法。由于实例点拨,生动形象,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教师不是教学生学会,而是让学生会学。

最后,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如果在课文结束时,能引领学生总结一下学习方法就更好了。

语文评课稿 篇四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文中讲述了李时珍为了修订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啃干粮、喝泉水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经过,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听了程静川老师和曹丽萍老师的同课异构,我觉得两位老师对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不同,但从上课的过程看,各自的核心目标都能很好地落实到位,教学过程和板块清晰,并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由浅入深地认识李时珍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

一、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品质

两位老师能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整合。吃的苦、住宿的苦、奔波的苦,从字词到句子、由句子到段落,多角度感知李时珍的苦。既让学生了解了人物品质,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在这里,程老师主要是通过抓关键词、理清逻辑顺序等方式,训练学生学会讲故事。曹老师则是通过抓关键词、句朗读品味,这些都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人物的行为和精神境界。

二、揭示语言特色、领悟写景作用

这篇课文最大的语言特色是叙事的过程中多次穿插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既交代了时间的变化,又从侧面表现了生活的艰苦,烘托了人物的品质。两位老师在教学中都关注到文本的语言特色,并把这一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尤其是程老师在教学中把学习环境描写作为本课的核心目标,将这样的语文知识开发成语言技能训练点,对学生无疑是一次有意义的学习。

三、创设情境,迁移运用。

课上,两位老师都能结合教学内容,善于创设情境,进行语言实践活动,但方式各不相同。程老师让学生把文中学到的环境描写的写作方法及时地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切实体会环境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曹老师则是在学生了解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时的。苦,随文顺势展开想象说话,让学生写一写,说一说,“当他住在破败的古寺,忍受饥寒时,他想:______。”“当他啃着硬邦邦的干粮难以下咽是,他想:______。”……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精神。这样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发展。

总之,两位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对李时珍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也学到了语文知识点,甚至对中国的医药知识都有了一些的认识。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收获是丰厚的。

137 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