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精选

中秋散文【优秀7篇】

时间: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看过散文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那么你真的知道要怎么写散文吗?以下这7篇中秋散文是来自于好作文的中秋节散文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中秋节的经典散文 篇一

中秋节由来已久吧。据说始于唐朝,盛行于宋朝,到明清时期,已经是与春节齐名的传统节日。说起对中秋的记忆,我却觉得有些模糊。儿时中秋就是吃月饼。每年的中秋节,总会吃到月饼。儿时的美味少,月饼是其中之一。每年中秋节临近的时候,就盼着父母赶紧走完亲戚,然后就能吃到月饼了。那时的月饼种类也少,最常见的也是最喜欢的就是五仁月饼。酥酥的大白皮,里面包着软糯的,甜甜的馅儿,轻轻地把外面包着的,被油渍透的纸揭开,先把里面碎了的月饼屑儿,一点点舔到嘴里,然后开始轻轻地咬几口。那混杂着甜味、芝麻味儿、青红丝味儿的馅儿在嘴里慢慢弥漫开来,就很满足的样子。听别人说吃月饼经常是要一家人围坐着,分着吃,我却没大有这样的记忆。我记得八月十五的时节,地里的农活也还不少,或者是要耕地,去砸坷垃,或者是去地里收拾玉米秸……,大人们总是会忙忙碌碌,中秋节就没那么隆重了。父亲偶尔会在天井里抬头看一眼圆圆的月亮,如果恰巧是晴天,就会很高兴地说一句:“今年月亮又大又圆,是个好年景。”儿时的月饼少的可怜,每年也就吃那么一块两块的,偶尔看到有的同学竟然拿那种豆沙馅儿的月饼在吃,而且皮儿也不是那种需要捧着吃的酥皮,就很羡慕,一边咽着口水,一边盼着自己哪一天能吃上这样的月饼。

大些了,才知道中秋节不只是吃月饼那么简单,讲究的人家是要祭月、赏月的。现代著名作家周作人在《药堂语录·中秋的月亮》中说:“普通称月曰‘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饼及老南瓜,又凉水一碗。妇孺拜毕,以指蘸水涂目,祝曰‘眼目清凉’”。这是浙江绍兴的习俗。但是我又依稀想起奶奶在世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类似的仪式。记得奶奶要把家里的小桌子摆在天井里,桌上摆点儿苹果、葡萄、桃酥、月饼等各样的小点心,然后点上几炉香,等香燃个十几分钟,落落“香帽”,就开始烧纸。把火纸一摞摞分开,嘴里念叨着“月明奶奶”“地宫老母”……等神仙的名字,很是虔诚,烧完纸还要磕上几个响头,当然我虽然不明白,也是要跟着磕的,只不过磕头的时候,眼睛总是盯着供桌。当我迫不及待要拿起供品吃的时候,奶奶也是要拿碗清水,用手指蘸了,抹在我的眼睛上,说让“月明奶奶”保佑孙子眼神好,学习好,不长“眼疖子”之类的话。

再大些了,我最羡慕的是那些文人墨客们中秋节可以吟诗赏月。相传被嘉靖称为天下第一才子的粤东才子宋湘约几个秀才中秋赏月,即景吟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几个秀才对不出与之相媲美的下联,直到除夕,宋湘想明天是新年,见景生情拟出下联: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真是绝妙佳联。如此种赏月吟诗的例子是数不胜数,我也是愈发羡慕与向往。

中秋习俗有很多,于我而言,最不愿提及的是团圆。中秋节作为合家团圆的节日,也在人们的心中渐渐重要起来。而我的父母早已去世不在,中秋节对我而言是“中秋赏月,月圆人不圆,孤子思亲,亲殁亲不至”。每年的中秋节,都犹如一把小刀,割的我心痛不已。我想,如果父母在,我一定会领着老婆孩子,买好多好多的,各式各样的月饼,让他们一一品尝。苏式的,广式的,莲蓉的,红豆沙的……我都要买。还记得有一年我们吃到了一种博山出产的月饼,比我们平时买的那种要酥软很多,好吃很多,母亲吃了一小块之后念念不忘,以至于以后再吃月饼都会提起。现在我知道博山产的最好吃的月饼品牌叫做“景德东”——如果父母还在,我一定会买好多好多的“景德东”,如果他们喜欢“黄金酥”,我也会买好多好多……

可是没有如果,中秋的月仍旧那么圆,五仁月饼入口还是那么香甜。于是,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陪伴我的总是清凉的月光,还有满满的思念。

中秋散文 篇二

一轮明月静照,天下游子思归,这就是中秋,是达官贵人的中秋,也是平头百姓的中秋,是传承千年的中秋,也是岁岁年年不尽相同的中秋。

中秋盼月,因为世上还有孤独;中秋赏月,只因人间尚存真情;中秋颂月,那是心中还有牵挂。每个人心中的中秋都不一样,每个人眼中的明月也有所差别,但愿我的明月暗一些,匀出些许光亮,安抚远在故乡的亲人,照耀散落四海的朋友。中秋是最有诗情画意的节日,惆怅也好,欣慰也罢,那孤悬中天的明月总会圆得让你无可挑剔。

也许,在你眼中,中秋的明月就像一滴圆圆的泪,是你思念亲人的刻骨柔情。所有远在异乡的游子远离母亲的怀抱,独自奋斗在人生征途,这些年酸甜苦辣的滋味全都尝遍,身后歪歪斜斜的脚印就是饱经风霜的人生印迹。中秋夜的明月与游子一样孤独,想起母亲想起亲人的时候,难免会怆然泪下。明月就像一本打开的回忆录,会让你想起点点滴滴的往事,想起母亲唱的摇篮曲,想起家乡门前的小河流水,想起儿时追逐的蝴蝶与蜻蜓,想起学校里老师的训斥与勉励。比明月幸运的是,你有那么多的思念和回忆,明月却没有。

也许,在你眼中,中秋的明月就像一杯香醇的酒,是久别重逢的喜悦。酒香随着月光弥漫,团聚的亲人举起杯,饮不尽的馨香与甜蜜。父亲的胡子白了,母亲的皱纹深了,但是掩不住他们内心的欢笑。小侄子已能满地跑,小外甥亲密地爬进你的怀抱,这些其乐融融的场景早已让你忘记回家时奔波的辛劳。团圆的美酒不醉人,中秋的明月睡不着,你是不是也有满腹的话语要对亲人倾诉,别怕明月偷听,它在酒香的熏陶下,早已醉了。

中秋的明月是一块最香的月饼,等着世人分享;中秋的明月是一粒最丰满的谷稻,等着人们收割;中秋的明月是一阕最完美的古词,等着世人吟诵;中秋的明月是最美的风景,一年只有一次,只要你倍加珍惜,便会像明月一样无缺无憾。

描写中秋节的散文 篇三

是否在中秋的美好日子,不能与心上人,不能与家人团圆?在这个日子,期盼温暖愉快的氛围;在这个日子,独自手握一瓶啤酒,喝出淡淡的醉意;在这个日子,多想举杯向月与君共饮,却仅能独饮愁绪;在这个日子,向好友发送着祝福,独守心灵一隅。

是否在中秋的美好日子,正与老婆孩子父母团聚,传达彼此之浓浓情意。在这个日子,相互聊着昨天的工作和心情;在这个日子,憧憬明天的打算;在这个日子,举杯邀月话真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唐人王维的心情写照,于我又何尝不是如此。今夜,如果你也一人在他乡,如果你有心体会,我们便走近古人,聆听他们当时的声音。

还是秦朝明月汉朝时的关口,只不过,保家卫国的人儿有家难回。

长安上空铺满了皎洁月光,千家万户的笑语飘万里,吾何时能与兄月下共饮之?

月如弓,我有一双西北狼的眼睛,向家。

今夜,容我停下手中酒杯,问问青天明月,是否可以带走对妻儿老小的深深思念?痛快地回答吧;即便无语中的泪,湿了衣襟!

窗外,八月的风已吹醒江南两岸繁华街市;明月,你何时带我还故乡。

依旧是去年风景,一起望月的那人,哪儿去了?

怀着壮志,幸福飘逸的思绪,与君共聚,借这酒劲多想上了青天将明月摘下,以示你我坦荡的胸怀!

拨开水晶穿起的屋帘,独自看秋月;那在远方打仗的郎君,你是否也在将我思念?

默默步上西楼,月如钩,勾起我心中思念,这愁绪伴随那秋风可否顺带了走,直到我安静睡着。

我心藏在茫茫云海间,偷偷望着明月从天山走出,因怕思念伤了心。

月高悬在广袤无际的江河山岭中,一片皎洁不禁使人泪湿衣襟。

辽阔大海升起一弯明月,远在天涯的人儿愿与你一起共享这美好时刻。

站在江水之畔,忍不住问:江边谁曾早早看到月,江月又何时早早映在人儿心?

孤独的大雁为何在中秋之夜飞得更高,只因他渴盼看到同伴,他们在那里?

清晨,走进长满荒草的田地,夜晚荷把锄头趁月色归家。

皎洁月色中,心爱的人还在忙碌地织布,那声音隐隐传向我的屋内。

月光如水似铺在松林清泉,正将我们许下的祝福带走。

刚刚听到南去大雁的鸣叫,此时已不再有蝉鸣,站在百尺高楼看远处水天相接。那天上的嫦娥想来一定不怕冷,正在白霜里与月亮比美!

几百年前的古人来这样的夜晚,他们书写着情怀。

也许,我们并不孤单;也许,我们正幸福中。

描写中秋节的散文 篇四

月到中秋分外明。每月的农历十五,天上就会出现一轮圆月,特别是农历八月十五,秋高气爽之时,月亮愈发显得又大又圆。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中秋赏月的习俗。中秋之夜,月亮分外皎洁,它像一只玉盘悬挂湛蓝的夜空,显得那样晶莹明澈。皎美的月亮,吸引过多少人的目光,唤起过人们许多美妙的遐想和回忆。

“每逢佳节倍思亲”,人们将月亮视为美满、吉祥、幸福、团圆的象征。但是,人的一生中,也同月亮一样,团圆总是短暂的,聚少离多才是常态。所以古往今来,人们在久远的别离中,凭借瞻仰明月来沟通信息,生发妙想,寄寓情怀,传递思念,共同感受月亮的抚慰。“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每逢中秋佳节,那些远离故土的亲人,一旦望见他乡的月亮,便起游子思乡之心,多少尘封的记忆,就会如潮水般汹涌,把那份对亲人的思念,全都托付给了天上的明月。

记得小时候,每逢皓月当空,秋风送爽,桂花飘香,沁人心脾的中秋之夜,家乡庄户人家,都会在庭院中对月设下香案,摆上月饼和时鲜瓜果拜月。父母便会端上亲自做的“冷火饼”、从镇上买回来的月饼,还有自家种的瓜果,一切布置妥当后,全家人轮流向月亮朝拜。拜月完毕,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赏月,一边开始分享供品,父亲不厌其烦地向我们讲述从他们的父辈口中流传下来的关于嫦娥、吴刚、桂树、玉兔的古老故事。

前年中秋节是我们一家人陪伴父亲度过的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个中秋节。那时,父亲已经病重,我携妻带儿赶回老家看望父亲。当晚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皓月当空,柔和的银辉洒落在刚出院不久的父亲身上,他清瘦的面容沐浴在月光中。做过小学老师的父亲对我说:“你还记得苏轼的那首《水调歌头》吗?”我应了一声,“记得。”于是,父亲低声吟诵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今日,虽然父亲已离开我们近三个年头了,但这一幕就像发生在昨天,父亲的乐观、坦然的人生态度仍让我感慨万千,浓浓的亲情仿佛浓缩在那一轮明月中。

父亲走了,家里一下子变得冷清起来,空空荡荡的。现在每到中秋节,无论多忙,我和妻儿都要赶回家陪母亲。母亲端上来的月饼是完整的,只是少了父亲。我抬起头,天上的月亮真圆,仿佛是父亲的笑脸。

中秋的月,思念的月,亲情的月!

中秋散文 篇五

一人独坐在外面的石阶上,凉爽的夏夜里,不自禁的望向天空,只见一轮皎月隐在枝头。

那轮月是那样圆,似是附着青花的白瓷盘。它正静谧的,在这片属于它的夜空,散发着它的芳香,氤氲着它的光芒。它是那样娇羞,怕是恐我窥见它的美,便叫来几缕薄云遮住它的面孔,可能是想隐住它那有些泛红的双颊罢。可那云却来不及给月遮挡,早已融化在它那双手中,融化在夜阑之中,融化在圆月的温柔之中。

又是一个月圆之夜,使得我不禁想起了中秋。中秋的月,也如今天那样圆,那样的交界。中秋之月,那叫一个美字。千家万户,在同一年份的同一月同一日上欢聚,在同一个时刻,享受团圆的喜悦,一家人品着月饼,喝些小茶,围坐在小院中赏月祈福。这,就是中秋的美,可以美到让让你沉醉。不过别忘了,今日可不是中秋。

不是中秋,却也月圆。现在的景,是走过一个一个路灯的我,看见自己的影子从越来越短渐变成越来越长,又从越来越长变回到越来越短,周而复始;抬头便仰望那月光,与那点点星辉交织交融。一片寂静的景象。

不是中秋,却也月圆。这样淡淡的怡人,美在眼,醉在心。假如心底是片湖泊,那么这样的美就如同一滴高空滴落的水珠,能够让湖泊泛起波纹,能够让心底那一点小小的情愫缓缓荡漾。

不是中秋,却也月圆。即使这时的圆月没有打上一个令人难忘的名号,但它依旧美,美到令人难忘。虽然没有“中秋”的光环所笼罩,但它秀出了自己的本色。本色才是自己最耀眼的魅力。

那么多人总是拘泥于模仿别人,期望从别人那里分得一杯羹,殊不知每个人都有那份属于自己的美。即使没有别人的光环,我们也可以与他们活得一样精彩!

即使不是中秋的月,也可以圆出自己的静美;即使不是中秋的月,也可以圆出自己的本色;即使不是中秋的月,也可以圆出自己的精彩!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活出自我,秀出本色呢?

不是中秋,却也月圆!

描写中秋节的散文 篇六

孔子到洛阳拜访老子,进了洛阳城,天色已晚,几天的奔波,所坐毛驴饥渴交加,早已不堪重负,未到老子府衙,卧倒在地再也不肯起来,孔子手中鞭子绝不留情,街上路人愤愤不平,有好心者送来烧饼要给毛驴充饥,孔子打开口袋,统统纳进囊中,毛驴心有不甘,可身为牲口,作声不得,幸亏老子远道来迎,孔子才放下手中皮鞭。

老子,孔子双方相互作揖毕,也不管毛驴生死,两人携手漫步街头,时值农历八月十五,天上月儿正圆,街上花灯闪烁,树上银光如霜,老子也不带孔子到自家府衙,直奔驿站而去,听说孔子大驾光临,洛阳城的遗老遗少早早就在驿站摆好宴席,要一睹孔子尊容。

席设驿站花园凉亭,四周花木成林,月上树梢头,明月挂空中,真乃人间仙境,孔子手摸袋中烧饼,圆鼓鼓竟如月亮一般。

见礼毕,众人围坐在老子和孔子周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席间,老子暗叹世道日下,身为教书先生,至今两手空空,只能依靠各位学生家长出钱置酒相迎,不少学生家长有心相助,鉴于君王威严,也不敢多交学费,以免坏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名声,深感惭愧。

孔子听罢哈哈大笑,先生乃我父辈,如此迂腐,难怪一贫如洗,学生执教才三年,家中妻妾成群,财富成山,仅仅保险柜一项,每年开支就在五百两之多,里面每年的收藏,跟君王无异。

老子暗暗称奇,酒毕,送走各位学生家长,两人席地而坐,急问孔子资金来源。

孔子打开手中背囊,拿出里面的烧饼,问,先生是否尝尝,此物跟天上月亮无异,可里面的内容却比月亮要丰富得多。

老子不明,掰开一个烧饼,跟平常所吃烧饼并无区别。

孔子也不作声,再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一只烧饼递给老子,接过外表跟刚才街上行人给毛驴吃的烧饼并无两样的烧饼,感觉沉重了很多,老子又轻轻掰开,只见里面滚出几块碎银,足有一两,忙问孔子何故?

孔子说,如今法律已经明确不能乱收费,但并没有反对暗中收费,学生家长多为盼子成龙之辈,我国已将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与春节并列,并把烧饼改称为月饼,官场中人比你我聪明,以往只有春节收礼,这一年到头,中间颗粒无收,也苦了官府中人,把这八月十五定为节日,收礼的机会也就多了许多,而且这烧饼改为月饼,体积又大了许多,里面的内容也就丰富了许多……

老子听罢长叹,想不到贵国的月亮比我国的月亮要大如此之多,贵国的烧饼比我国的烧饼要重如此之多!真乃礼仪之滨也!

描写中秋节的散文 篇七

“南溪水接北溪流,影落银蟾缟夜秋。”如此抒臆溢赞之吟为清代学子卓伯先所作《双溪明月》一诗。“双溪明月”为揭阳古八景之一。位于揭阳渔湖东侧,榕江南北两河交汇出海之处,江面辽阔,美景怡人,历来为中秋之夜赏月之最佳景点。

辛巳年中秋节恰逢也在国庆长假之内,好多高中时同学都从外地回家过节。于是,相约中秋之夜,江中泛舟,双溪赏月。在家吃过丰盛晚餐后,四男两女沿着榕华大道,一路欢歌驱车前往渔湖东缘。及至江边码头,已有好多艘渔船一字儿排开驳在那里待租。

我们拣了一艘比较大而宽阔的船,谈好租金。船主乐呵呵的解开缆绳,船桨一点,船头一转已是朝向江心。船主揖橹摇桨,桨起桨落伴随着汩汩水声,十分钟不到船已到南北合流出海处双溪胜景。船主把船绳绑系固定在江中灯塔之中,然后自顾在船尾生火烧炭。众人也将随带的旅行式工夫茶具、铁观音、月饼、零食、啤酒等摆放于船板之上。

不消少刻,十五之皎月自东边桑浦山巅而起,抹开云纱,月光如水般漫笼大地。立于船头,夜凉如水,月光若泻,水天一色,江风徐徐,水波微漾。仿然间忆起苏轼之《前赤壁赋》中名句:惟江上这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月下舟中,同窗好友久别重逢,泡一壶浓浓工夫茶,袅袅茶香中,回忆青葱岁月,校园趣事,故乡逸闻。无世事圆滑奸诈,无应酬社交虚诿;同学之情,纯若皎皎之月色,淡如清清之江水。

悄然间,江中赏月之船忽然间多了起来,有携家眷的,有情侣双双的。恍然忽闻有潮洲弦乐之音随江风隐约传来,入耳丝乐轻婉抒情,曼声折转,清丽悠扬、赏心悦耳。问询船主,答曰:乃邻村民间弦乐社,每逢中秋之夜,必泛舟江中,赏月奏乐,雅兴清心尔。

交子时时分,两岸村庄拜月娘鞭炮之声忽地大作,此起彼落。传到宁静江中。少刻,东边渔湖不知那个村在放烟花,随着升到半空烟花灿烂绚丽绽放,江面也绮丽如斯……

五年,又一个五年过去,又一个中秋佳节在国庆长假中。从生我养我潮汕故乡离开,又从黄沙漫漫大西北来到白浪滔滔南海之滨深圳,飘泊身影,流浪脚步从没停止过。多少个中秋之夜,错把他乡当故乡,错把月饼当月亮,挂在别人城市高楼顶上的月亮啊,你终究没有我家乡的月亮圆和亮呵。

只是,只是,景是人非,此次回乡,中秋之夜,双溪明月,五年前同学相聚欢乐一景还能重现么?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上面就是好作文给大家整理的7篇中秋散文,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中秋节散文的相关认知。

78 212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