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 > 作文大全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2016年河南高考优秀作文汇总优秀10篇

时间:

下面是爱岗敬业的小编给家人们分享的2016年河南高考优秀作文汇总优秀10篇,仅供参考。

河南高考作文 篇一

我——已是高四的我,望着那些纯真的笑脸和那些真实美丽的梦,那些在体内蕴藏已久的液体终于痛快地流淌出来。

曾那么痴爱着风筝,痴爱着天空,风筝的梦注定在天上,朵朵白云是它的翅膀,活在自己的梦里就是飞翔。

我渴望那种与风追逐,与风纠缠的自由,我宁愿只在自己的世界里飞翔,所以我选择了孤傲、偏执、只相信自己,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是的,我只看到了翩翩的风筝,却忽视了那根柔弱却柔韧的线。

朋友无数次地给与我笑脸,无数次的忍让,无数次的安慰,只为换取我的知心,我的真诚地接受,但都被我的漠视扔在风中的道口,一次次的劝说和建议,都被我的偏执遗忘在耳旁。最终,朋友离我远去,我看到那固执的迎风而上的风筝猛地晃了晃,虚弱不堪。

父母苦口婆心的教导,丝丝柔情的感化,大发雷霆的怒脸,还有夜半无人的哭泣……一切都不能将我改变,我喜欢那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他们的教诲被我遗忘,我沉迷于小说,徜徉于网吧,满足于一次次虚无的自我陶醉。

友情,我舍弃过,又渴望过。

亲情,我厌烦过,又珍惜过。

我生命中的阳光就这样失去,因为我的不信任而苍白、无力,那载着梦想的风筝远逝了,因为线断了。这是生命的一次华丽的放逐。

那看是柔弱的线实际上维系的是自我与他人。不可不信己,也不可不信人。

河南高考作文题目 篇二

[关键词]经济的发展方式转变;文化主动角色与被动角色的转变;文化生产力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

河南作为粮食资源大省不被河南人口资源大省“吃掉”而能呈现经济发展持续动力,在河南“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些年来,河南一直在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三化”协调推进科学发展、实现中原崛起的新路子,实践证实,这是驱动河南省经济社会转型的跨越发展战略,实现河南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河南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建设当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契机,实施文化工作领先战略。

1文化事业被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临时舞台”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文化与经济互为动力,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新经济结构中平衡建设建制,是文化生产力的有力体现

经济社会改革或发展到一定程度,要驾驭好奔跑中的这驾马车,绝不是一个经济政策或若干经济实体的管理问题,而是全面的社会建设事业之间和谐发展与平衡驾驭的问题。文化工作这些年的改革思想与实践演变之路,主要体现在从“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发展到文化与经济二人转舞台,再到目前中央提出领先经济发展的文化生产力这一科学概念。文化工作这一发展方向与经济社会日益发展之间不可分离之趋势能够佐证除遵循基本的专业规范或专业规律之外,文化工作必须有一个赖以生存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基础和向社会合理经济结构转变的渗透机制问题。这两个问题其实有一个共同指向: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相向而趋的融合状态,怎样配置更大的社会环境机制,如地方领导政绩考核机制,不但要核GDP,还要增加考核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增长趋势等多种指标。这是在创新驱动河南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建设中,合理规划文化与经济二者在经济社会结构中互相依赖的比例、保持二者双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已经发展起来的地区,上上下下对环境保护都有意识,尽管破坏环境资源的后遗症在短时间是无法消除的,但是由于一些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是普遍尽力建造经济结构的利益增减机制,而是将这种牺牲大环境换小圈子GDP政绩或特殊群体利益的发展办法,正在向偏远地区转移和一波接一波推动,配之以利益补偿,等于是将落后经济发展方式移植到另外一些未发展起来的、偏远的地区、上上下下因为对发展和环境之间的潜在关系意识不够或无掌控,重复走环境换发展的老路子,矛盾累积恶化而无自觉发展方式转变之主动,这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一个可悲的怪圈。它凸显的是地区经济增长点,如同一个一个堡垒,向外蔓延,此种已经被淘汰的经济发展狭隘方式下滋生的利益体,是有意固化这种获得暴利而牺牲社会地区经济大局落后生产方式,置社会发展后劲和社会不平衡性于不顾,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变的巨大障碍。

两个城市或者两个区域文化工作对其经济发展不同贡献量的问题,如何衡量?能否用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参数,去坐标这一城市或地区文化发展的位置?或者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参数直接反映不同地区的文化坐标位置?文化工作的社会化方向、社会化规模或社会化效益,从纷繁的经济工作方法中选择一些考核方法或指标,去检测一个地区的文化同化融化为先进文化生产力的方法是有可行性的。无论是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企业,其生存发展依赖的基础结构、必须是在符合人性和契合个人利益衍生的结构基础上。因此,基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工作的方法,探索出一个地区文化工作突破的新路子,是文化工作的新视野。

根据国内先进省市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互相给力有效实践,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是加速文化产业的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文化产业规模发展的突破口;但是,真正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是需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突破文化产业有体制内外之别的“隔离墙”,特别是实现经营性文化单位均等化发展的。

实现河南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宏观运作,没有大文化工作视野、基层有新观念,都是不行的。必须依靠全省文化基层先进观念的引领和全省文化工作均等化建设项目的有力组织及推广,而绝不是在体制内突兀自赏舞台化的个人艺术。美国的先进PS软件技术,引领世界现代文化潮流,对世界文化产业的影响力,是翻天覆地的,是革命性的。自从数字照相淘汰胶片照相之后,老式麻烦的胶片暗房技术已经被先进快效的PS技术淘汰。看似是一种科学技术的突破,实际是美国文化产业主动嫁接前沿科技手段而生长发达的奥秘;美国Adobe公司风靡全球的photoshop(PS技术)是ADOBE公司最为出名的图像处理软件之一;其先进PS软件技术,依赖的文化基础的不是西洋油画的技艺精湛高于中国的水墨画的飘逸写意,而是美国现代文化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而产生的互相渗透力、互相影响力。其催生、实现文化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是我们新时期激发文化工作创造力而需要借鉴的。

2一个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急需区域经济社会结构在发展方式转换中腾出更多入口接纳;其本质透出的是社会文化产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融合中由被动角色向主动角色地转变;文化与经济关系,在社会已经互为影子结构

探讨河南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课题,能够归结为“文化工作对社会附着力,文化工作对渗透社会影响力,这互为因果性关系问题、怎样实现由点到面”的基本问题;是河南这样一个资源大省、人口大省、文化大省中中建设文化强省,在经济与文化的互动给力中必须思考的文化工作战略和战术问题。有一组简单的数字对比湖南与河南,《河南十二五发展规划》预计,到“十二五”末,河南文化产业增加值有望实现占GDP的5%左右。河南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367.13亿元,仅占GDP的1.6%。同比,湖南文化产业增加值827.56亿占GDP比重5.2%[1]。一个地区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越大,其社会经济结构也越趋合理。显然,中原地区文化对经济的附加力和引领力不够,其经济发展是陷于资源性低附加值的。目前河南全省文化产业单位规模较小,缺少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强;全省传统文化产业仍是主导,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不足。那么,我们必须思考一个严肃的问题,就是河南实现新兴文化产业超越传统文化产业,实现结构性转变,是河南经济社会结构发展转变的先机?还是河南经济社会结构发展转变的结果表现?如文化消费水平高是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结构合理转变;文化消费水平高又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利于社会经济结构合理的转变。而文化消费水平高低问题,又回到河南经济社会结构中文化产业水平偏低的封闭怪圈问题。文化与经济的收缩性互动或扩张性互动,必须从全省大文化工作的战略入手。

一个地区GDP值及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是考察一个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政府领导职能转变的一个硬性指标。是考察一个地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硬性指标。是新时期我们文化事业党建工作必备的新观念。有一个原则不能动摇,不论文化事业的社会舞台多大,文化事业必须有独立的经济利益结构作支撑。社会文化事业再热热闹闹,如果只愿意在体制的襁褓中复制一个,其结果多半是失败的。如何走出一个文化经营性事业能够催生却不能独善经营性的怪圈?走出这个怪圈,突破框框,下一步改制工作,不妨多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经济结构上,多挖掘一下,探索一下进一步的路子,这是其一;公益性文化事业活力改革,有没有持续?要不要动真格的?除了老人聘任、新人招聘外,还有没有突破的改革空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文化体制改革,一个胆大,一个胆小,公益性文化事业改革的步子,对于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能走多远、是一个互相的心理影响。

换言之,文化工作者在经济转变、社会转变的重大时机,责任面向社会,观念却留在体制内,是无法适应引领社会文化大任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领导方式,说到底是体制和人的良性互动转变,文化工作者在“狭义”的地盘上,如何做到人和体制的良性互变?练就怎样功夫,才能满场占据“广义”社会文化地盘。

2012年12月9日,在谈到GDP与老百姓收入问题关系时,中央政治局常委指出,“如果我们的GDP无法让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那GDP增速再高,也是自拉自唱,并不利于发展,也不利于稳定。”。表示,“经济的增长应当与收入增长同步,因为大多数人民群众相对GDP的增长,更关心自己的收入”[2]。有一组安徽和河南的对比数字,引起了我的思考,2009年河南以近2万亿元的生产总量,创造了近2 000亿元的财政收入,而同为中部地区的安徽,刚过1万亿元的生产总值,创造的财政收入却是1 500多亿元。安徽和河南都堪称历史文化大省,互不陌生。可是如今的安徽和河南之间可能是陌生的,河南和安徽的差距,如果摊薄到人口,差距就更大了,问题出在哪里呢?是观念的问题,还是地域的问题?客观来说,安徽南畔长江,有长江血脉,吸取有江南领先科技的实力,有地缘优势;河南北贯黄河,大河上下流域经济缺少互惠性,而且居于京广、陇海之交的枢纽地位,中原无对应经济隆起地带,地域优势没有尽显。显然,安徽和河南的差距,不是地域差距的问题了。

中原区域文化产业急需“给力”中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河南文化产业又急需河南经济社会结构腾出接口容纳;其本质透出的是,社会文化产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融合中由被动角色向主动角色转变。如同游乐园的“儿童转椅”,先坐上去的,已经转起来,但是,转不平衡、转动不快;又有要上去的,先让转椅停下来,已经上去转的可能嫌麻烦、不愿意停下来;但是,又要上去的,如能跟跑、主动在运动状态中抢机会上去,平衡加力“游乐转椅”的快速和稳定转动。这是我们新时期文化基层党建工作图谋文化适应经济发展、引领经济跑步前进的必备技能和必备作风。

改革文化体制和发展文化产业是重中之重,社会文化产业怎么做大?国有文化产业走出围城“断奶”做强,是公共文化强省的主力军,是文化在体制内外均等的先锋军,简单来说,一是文化经营产业性资源从政府行政部门中剥离出来,或者整合到一块,集中投放到社会文化公平建设中;扫除体制内外的隔离墙,实现文化产业的公平发展;这先锋军和这主力军,能够走前后包抄,合围组建到一个平等繁荣没有行政隶属关系的社会文化舞台,是文化和经济合作发展需要研究解决深层结构性的课题。无论是国有主导的、还是社会资本融入的文化产业,文化工作要创造性建立符合市场经济、推动文化产业繁荣的新制度;因有符合市场规律运作多元化产权基础是守护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结构性保障。经济思想方法不正是文化工作可以大胆借用创造的新路子吗?文化体制改革先锋,可以先按新路子把工作向前推动了,即使有阻力,先行做一套利益补偿办法,也要把新路子走出来。

参考文献:

[1]“:群众不增收GDP增速是自拉唱”[N].齐鲁晚报,2012-12-21.

[2]《河南省“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OL].河南省科技厅网站,2011-6-10.

河南高考作文 篇三

昨天上午秦皇岛的学生在微信上给我说,山海关的大樱桃上市了,要快递一箱让老师尝尝鲜。说快可真快,这不,一盘玛瑙般红艳、晶亮、鲜美的樱桃便摆在眼前。凝视着这六百公里外昼夜间便轻飘而至的鲜果,真是有些得意:它是坐高铁来的吧?想想当年的杨贵妃想吃口鲜荔枝费多大劲儿,遭多少骂?骊山之上千重宫门在轰隆声中次第打开,一匹快马扬尘急来,飞奔而至,送来有数的几颗荔枝;就这急驰而来的荔枝没准到贵妃嘴里味儿也就不鲜了。不过,贵妃这急哧白脸地吃货相让诗人写得也是没谁了。

其实这樱桃也不一定就是坐高铁来的,兴许还是坐飞机来的呢。看我手边这把小巧精致的白瓷工夫茶壶,虽然包邮9块9,却是从几千公里外的福建泉州空运而来。举手之间,划开手机,点开某宝,便可阅尽琳琅,选定宝贝,提交定单,完成支付;剩下的就只有静等快递小哥敲门了。

有了高铁、大飞机这样发达的交通工具助力,让物流运输变得快捷如风,有了移动支付背后的移动互联网平台,让我们的交易变得轻松方便。

中午,央视新闻里说到创建中的中德跨境电商联盟,中德之间正在进行更为广泛的电商合作,借助发达的国际物流专列与先进的移动互联支付平台,不久你便可以轻松购买到正宗的德国或欧州货,或者将我们的土特产,比如杏杞银花产品直销给那些歪果仁,赚取欧元。新闻最后说,这无异于重新打造了一条数字化的丝绸之路。

两千多年前,汉使张骞率领百人使团凛然西行,开始了卓绝千古的“凿空”之旅。在漫漫荒漠之中,驼马迤逦,前路迷茫;历时十余载,羁匈奴,遇大宛,寻月氏;置生死于度外,寻商机,通货殖,广交友。扩大了大汉王朝的“朋友圈”。从此汉文明便西出玉门、阳关、河西走廊,北延中亚,西及地中海,一路之上,商队如星,文明如练,驼马铃响,莫高窟成。

如今斗转星移,乾坤顺转,我大中华又一次站在民族复兴的机遇路口。当年的大汉使团再开“一带一路”的复兴之旅,再拓大汉“朋友圈”。只是当年驼马舟车已换成了高铁、飞机,舰船;城市圈,国家圈,洲际圈的旅程不再是“此去经年”的千山万水之旅,而是朝发夕至的小时圈;互通信息的不再只是持节使者,而是实时全息的移动互联网络,世界翻转于指间,支付全凭一键。

河南高考作文题目 篇四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粮田建设;农业面源污染

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有限,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而河南省作为我国粮食大省,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但综合考虑现有耕地数量、质量和人口增长、发展用地需求等因素,河南省耕地保护形势仍十分严峻,人均耕地少(河南省耕地面积居全国第三,仅次于黑龙江,但人均则从1996年的1.33亩下降到2009年的1.23亩,低于全国人均1.52亩的水平,更低于世界人均3.38亩的水平)、耕地后备资源不足,适宜开垦的耕地后备资源日趋减少,目前河南省郑州、许昌、漯河、商丘等市的耕地后备资源已近枯竭。如何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上“做文章”,满足河南省乃至全国的粮食需求,农业综合开发是关键。

一、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主要业务范围

河南省的农业综合开发结合我国的地形、气候以及资源分布、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因地制宜实施不同的发展战略。第一,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建设主要分布在豫东平原、豫北山前平原、豫东北低洼平原、太行山前倾斜平原、淮河两岸和南阳盆地。这些地区因为土层深厚、地形平坦,土壤质量好,适耕期长,浅层水丰富,地下水较浅,农田水利设施基本配套,土壤养分丰富,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好,生产潜力大,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强,是全省粮、棉、油作物生产的主要基地。第二,中低产田改造主要集中在豫西和豫北山地丘陵区,这些地区由于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质量较差,耕作困难等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

二、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的现状

1.围绕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河南自2009年《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实施以来,省农开办紧紧围绕“百千万”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五年间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累计达到972万亩,项目区累计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9亿斤,占全省同期新增粮食产量(64.7亿斤)的44.8%,项目区粮食单产较非项目区普遍高出200斤以上,为河南粮食总产实现连续增产作出了积极贡献。2014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比上年增长9.8%,高于中央财政收入7%的增长,而河南省也在认真贯彻党中央切实办好农业综合开发政策下,积极落实20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根据《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规划》,到2015年我省粮食核心区粮食生产能力将达到1250亿斤。

2.河南省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加注重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首先从政策引导、宣传教育、执法监管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区农民生态、环境意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其次,以开发县为单位,按照各地区环境承载能力、资源分布、禀赋要素等综合考虑,因地制宜,研究制定不同的开发政策,整合项目,精准投入,实现开发政策和区域功能的有机结合。

3.坚持依靠科技推广,实现粮食增产增收。河南省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在提升土地条件的同时,也更加关注科技力量的提高,不断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最大限度地挖掘粮食增产潜力。以往河南省科技推广项目大多分散进行,而从2010年开始集中农业综合开发省级财政科技推广资金,集中发挥省农业大学、农科院以及省农技推广总站等依托单位的科研力量,在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县中,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确立了30个科技项目县,围绕项目区小麦、玉米等几类大宗粮食作物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并通过专家现场指导服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为农业综合开发的规模化、科技化、机械化奠定良好的人力基础。经过三年的实践,示范区粮食增产均在10%左右,为河南省粮食增产开创了新途径。

4.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配备。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的关键就是要不断完善农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提供支撑。仅以漯河市为例,其泥河洼16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漯河市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通过在粮食种植区建立气象观测站,与省市气象系统联网,远程监控项目区内的天气、墒情、病虫害等,通过逐步完善农田基本设施建设,以及水、田、林、路、沟、井等综合治理,如今泥河洼滞洪区16万亩“望天收”早已成了旱涝保收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5.农业综合开发区农民主动性增强,收入显著增加。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的大力推进,确立了农民群众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的开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其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高标准粮田建设中,河南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规模化组织化水平,多渠道为农民开创新的脱贫致富之路。

三、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的布局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推动发展现代农业和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步伐仍需要进一步加快。

1.资金和项目管理依然是薄弱环节。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在项目建设之前,对项目投资、工程数量、招标方式以及监督机制进行公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滞拨、报账不规范,只抓进度而忽视项目质量,无视群众举报监督等一系列问题屡见不鲜;而在项目后期以及完成后,对于项目工程的后续管理往往缺乏完善的管理、追责机制,问题暴露之后,项目工程负责各方极力推诿,不仅造成拨付资金没有发挥到应有的用途,更没有达到促进农业综合开发的真正目的。

2.农业面源污染依然严重。总体上看,河南省农业废弃物污染综合治理步伐加快,但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和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农药污染、畜禽粪便污染、化肥污染、农膜污染是目前影响全省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方面,也是制约农业综合开发的瓶颈。而河南省每年约有8000万吨的秸秆产出,但其综合利用程度偏低,每年夏秋收获季节大量秸秆或被焚烧或抛弃于道路两侧以及河沟渠畔,不但污染大气和水体,还严重影响农村的环境卫生,秸秆焚烧所产生的烟雾,对人体健康和交通通行都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由此可见秸秆焚烧也是全省污染治理重中之重。

3.基础设施质量和后续管理问题突出。近年,关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报道不绝于耳,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产机耕道路修建、农业灌溉系统铺设等虽有较大进展,但由于建设过程中没有严把质量关,或是后期保养不周,致使农业生产机耕道路竣工后不久即出现路基不实、严重沉陷,路面出现大量横断裂缝、起沙、石子等现象,在建桥涵还未竣工,便已炸裂脱落,而有些地区仅仅做形象工程,修建的道路往往因为路面太窄导致会车困难而失去“用武之地”。究其原因,相关单位往往被利益链条绊住了手脚,忘记了自己的责任,为尽快拿到国家的惠民资金及应付上级检查,于是匆匆忙忙的修路修桥,而对质量问题却放任不管,甚至偷工减料、惠民工程成了“豆腐渣工程”,成了相关部门套取国家惠民资金的“敛财工具”。

四、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的几点建议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战略,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合理开发农业资源,保障粮食供给安全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发挥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主动性,提升农业生产的竞争力的现实需要。河南省在响应全面落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号召下,理应加大对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排查与纠正,开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新局面。笔者针对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界定“三大区域”。河南省应综合考虑各地区的资源分布、环境承载能力以及禀赋要素,在现有开局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调整优化。笔者建议可以以开发县为单位,在环境承载能力强、能够永续利用的重点开发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完善农业基础配套设施,开展大规模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但具有一定恢复潜力、开发后能够达到生态平衡的地方划分为保护性开发区,适度开展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打造生态农业区。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差、生态比较脆弱的地方应限制其开发,不再大规模进行土地治理,使其休息生息,恢复生态。

2.强化资金投入与监管工作,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使用效益。在投入上,健全资金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分配“综合因素法”,发挥中央、地方财政资金分配的导向作用。同时探索利用市场化方法,研究和完善贷款贴息扶持方式,以及财政补助、立项竞争等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植业。在监管上,按照全面、公开、透明的原则,适时公开资金分配结果,做好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预算工作,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强化全程监管,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继续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奠定农业综合开发坚实后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作为高效农业发展的样板区,农业科技推广的核心区,必须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提升高效农业的装备配套水平。同时在重投入的基础上,更要重管理,要在农业基础配套设施项目立项起就建立起完备的监督机制,堵住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漏洞,严把质量关。

4.重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广泛宣传教育,营造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社会氛围,大力推动生态农业建设和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突出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培训和指导,进一步提高生产者、经营者的农业标准化意识和生产水平,逐步树立起农业资源的忧患意识、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第二,积极推广可降解农膜,鼓励农膜回收;对病虫害进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提倡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尽量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或者鼓励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大力推广示范“秸秆反应堆”、“秸秆养藕”、沼气综合利用技等新模式和技术,循环利用秸秆、禽畜粪便等农业废弃物,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数量。

参考文献:

[1]朱瑾。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J].价值工程,2010(30).

[2]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力[J].中国财政,2014(12).

[3]王引斌。构建现代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制度[J].山西财税,2014(04).

[4]胡静林。农业综合开发要转方式创机制[J].中国财政,2014(10).

河南高考作文题目 篇五

【关键词】自由式摔跤;制约因素

1.绪论

原始社会的搏斗采用一对一的角斗形式,并以摔倒对手为目的,这就是摔跤运动的雏形。以后,随着人们的反复实践,摔跤的技艺得到了迅速发展与普及。公元前708年的第18届古代奥运会把摔跤列为比赛项目,它是古代奥运会最受欢迎的竞赛项目之一。

建国后,河南省竞技体育的总体水平一直名列全国前茅,在奥运会、亚运会和全运会上创造出很多项(次) 纪录,为祖国和河南人民争得了荣誉。然而,河南省自由式摔跤的发展却表现得令人堪忧。近年来,我国自由式摔跤水平不断提高,在重大比赛中,我国选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与此同时,作为全国较早开展摔跤运动的省,河南省自由式摔跤的水平却出现时好时坏的局面,与全国自由式摔跤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因此,有必要将河南省自由式摔跤技术使用水平的现状与全国自由式摔跤进行对比,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和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训练、管理、选材、体制和竞赛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症结所在,并提出可行的建议,以推动河南省自由式摔跤朝着健康蓬勃的方向发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目的

河南省自由式摔跤技术使用水平与制约河南省自由式摔跤发展的因素。

2.2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等查阅近年来制约我国摔跤发展的因素及摔跤技术、选材、管理、竞赛等方面的文献及理论研究成果。阅读与本课题有关的管理学、训练学等方面的论著,为本课题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中国期刊网、万方数字化期刊、超星电子书、摔跤协会网站及国际互联网Google搜索引擎等的检索,搜集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进行分析整理,了解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2.2 专家访谈法

设计访谈提纲,通过访谈收集河南省摔跤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对本研究相关问题的看法或建议。

2.2.3观察法

通过观看2011年全国自由式摔跤锦标赛(青年)录像及现场记录2010年河南省自由式摔跤锦标赛情况,对5个相似级别的1/4,1/2,1、2名与3、4名决赛共40场的参赛运动员所使用的技术进行数据统计。

2.2.4对比分析法

将两次比赛所统计出的数据进行对比,获取较为详实的对比材料。

3.技术使用现状

技术动作多历来被认为是摔跤项目的特点之一,据前苏联专家的统计,各种摔跤动作总共有380多种。后按照技术的相似性,将其分为几大类。不同技术类型的动作,其进攻手法,练习手段,使用的难易程度也各有差别,因此,一名运动员在比赛中所使用的技术类型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运动员的技术使用水平。

3.1 2011年全国自由跤锦标赛与2010年河南省自由跤锦标赛站立技术数据对比分析(详见表1)

表1显示,在2011年全国自由式摔跤锦标赛(青年)5个级别共40场比赛中,抱双腿类技术占总站立使用次数的19.24%;转移类技术占21.77%;过背摔类技术占15.14%;包括头在内抱单腿类技术和头在外抱单腿类技术在内的抱单腿类技术共占25.24%,四类技术总计共占81.39%。

由此可见,抱双腿摔类、转移类、过背摔类及抱单腿类技术是高水平自由跤运动员常用的4类站立技术。而扣腿摔类和穿腿摔类技术各占9.15%和7.89%,这2类技术在使用前需要特定的并且使用时要求进把更深,因此在实际比赛中常作为杀手锏而特意隐藏,以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另外,在高水平赛事中由于向后摔类和腿攻腿类技术的成功率非常低,以至运动员很少使用,其中向后摔类技术在比赛中更是1次也没有出现。

表2显示,在河南省自由式摔跤锦标赛5个级别的比赛中,抱双腿摔类技术在各站立技术类型中独树一帜,占总站立使用次数的30.58%;转移类技术占20.86%;此外,抱单腿类技术共占26.62%,其中头在内抱单腿类技术占8.27%,头在外抱单腿类技术占18.35%。由此可见,河南省自由式摔跤站立技术以抱双腿摔类、转移类和抱单腿类技术为主,扣腿摔类与过背摔类处于较次地位,占7.55%和8.63%,而其他类型技术使用率极低。

通过表1与表2对比不难发现,河南省运动员在穿腿摔类和过背摔类技术上存在明显不足,究其原因有二。首先,穿腿摔类与过背摔类技术对技术熟练性和手法的要求很高,要达到这两点要求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熟练性练习和在对抗中不断积累的经验。其次,穿腿摔类和过背摔类技术的使用风险过大。穿腿摔类技术在使用时会出现背向垫面的瞬间,即便对手无意反攻,只要防守得当也足以使进攻方处于不利的局面,造成失分。而过背摔类技术一旦使用失败,自己的背部将直接面对对手,从而很有可能造成大分值的失分。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2011年全国锦标赛中从未出现过的向后摔类技术在河南省锦标赛40场比赛中出现了6次。根据实地比赛记录显示,这6次向后摔类技术有5次使用成功,其中2次为“过胸”,2次为“前夹肩颈向后摔”,1次为“插捧向后摔”。向后摔类技术主要是先控制对手上半身,然后将对方向后摔出的一类技术动作,这类技术分值高,幅度大,观赏性强,使用时不需要腿的参与,普遍出现于古典式摔跤比赛中。这类技术在自由式摔跤比赛中出现往往标志着实力相差悬殊的2名运动员同场竞技。

3.2 2011年全国自由跤锦标赛与2010年河南省自由跤锦标赛跪撑技术数据对比分析

表3显示,在2011年全国自由式摔跤锦标赛(青年)5个级别共40场比赛中,抱腰滚桥共使用64次,占总跪撑技术使用次数的37.21%。可见,在自由式摔跤跪撑角斗中,抱腰滚桥技术是运动员的首选技术。除此之外,抱胸滚桥、反抱大腿、单骑缠和交叉握小腿也是高水平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常用的跪撑技术,分别占16.28%、14.53%、12.21%和9.30%。而其他技术一般都是在条件特别好的情况下才使用,所以使用率很低。

表4显示,在河南省自由式摔跤锦标赛5个级别的比赛中,抱腰滚桥共使用42次,占总跪撑技术使用次数的28.97%,其所占比例也远远大于其他跪撑技术,显然,抱腰滚桥技术同样也是河南自由跤运动员的首选技术。而居于较次一级的技术为翻上、交叉握小腿、肩下握颈翻、反抱大腿和抱胸滚桥,分别占15.86%、14.48%、10.34%、8.97%和8.28%。

表3与表4对比发现,河南省的自由跤运动员与全国自由式摔跤高水平运动员一样,将抱腰滚桥视为第一选择技术,但在第二技术的选择上却有很大的差别。除抱胸滚桥、反抱大腿和交叉握小腿外,河南省运动员更倾向于选择全国赛中很少见的肩下握颈翻和翻上作为第二技术,而全国赛中常见的单骑缠技术在河南省比赛中却很少出现。通过对河南各县市摔跤教练员、裁判员等专家进行访谈,专家们普遍认为肩下握颈翻之所以占有如此大的比重,一是因为肩下握颈翻技术采用简单的杠杆原理,动作简单易懂,使用方便;二是因为肩下握颈翻一旦成功后可将对手直接控制在危险状态,可进而获得双肩胜利。相比-好作文§www.haozuowen.net 之下,单骑缠技术原理复杂,学习和正确使用该技术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不断地摸索,而要达到灵活使用的程度更是需要大量的跪撑对抗经验和专项教练员的指导。由此可见,河南省自由式摔跤的跪撑技术与全国水平差距很大。

3.3 河南省自由式摔跤技术水平现状

通过对2011年全国自由跤锦标赛与2010年河南省自由跤锦标赛站立技术数据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就整体而言,河南省在穿腿摔类和过背摔类技术上存在明显不足。此外,受可训练的年限影响,河南省级比赛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竞技能力参差不齐,水平高低相差过大。在现场实地观看河南省比赛中发现,一些级别前三名的运动员中有个别运动员技术水平已比较成熟,相信通过进一步训练能够达到全国赛水准。通过访谈证实,这些佼佼者的训练年限在4-7年。同时,通过记录还发现在河南省比赛跪撑角斗中,翻上技术使用过多,且多为无效动作。作为典型的反攻技术,翻上动作被如此多的使用却不得分甚至失分,这无疑说明了大多数河南省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竞技心理不成熟,比赛中一味的冒失进攻而忽视有效防守的重要性。

在观看2011年全国自由跤锦标赛中明显发现,运动员在站立摔进攻时采取手法多样,与河南省比赛中单一的手法及进攻套路形成明显差异;在跪撑进攻时常采取多种技术相似把位的变化进攻,诸如:抱腰滚桥变化单骑缠,单骑缠变化反抱大腿等。而河南省比赛跪撑角斗中多为单一技术,技术成功与失败后都没有后续技术支持。因此,河南省运动员在各跪撑技术灵活运用方面表现的不佳。

4.制约河南省自由式摔跤发展的因素

4.1河南省自由式摔跤的发展在基础选材环节上就出现弊端

科学选材是指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客观地测定人体的某些数据和指标,以预测其未来的竞技能力。科学选材关系到遗传学、形态学、生理学、统计学和训练学等多种学科的领域。随着科学的日益发展,训练方法的更加客观和科学化,要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科学选材就是成功的一半。然而,通过访谈,各个县市的教练员及裁判员们一致感叹,“选材大家都会,就是没人选”,并点出先天条件好的运动员苗子或是本人不愿意从事摔跤训练或是父母不同意,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河南省各个县市的少体校,导致河南省自由式摔跤的发展在基础选材环节上就出现弊端。

4.2河南区别于其他省市的个性因素制约了基础选材

一方面,相对于其他省份,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学生数量居高不下,导致河南子女高考就业压力大。现阶段的河南省民与家庭,无论层次、地位和籍贯如何,对子女,特别是独生子女发展的第一选择为高考比例居高不下,而对竞技体育,尤其是较为艰苦、费时、费力的运动热情不高。

另一方面,追求社会层次和地位的提高,或者是社会向上垂直流动,是人类普遍的追求目标。河南省是人才聚集的高地,社会能为市民,乃至全体国人提供公平竞争、垂直向上流动的各种机会,而竞技体育仅是这种公平竞争、垂直向上流动众多机会中的一个。部分贫困多子女家庭通过竞技体育寻找社会流动的现象也会发生,但是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类家庭也越来越少了。

4.3自由式摔跤的项目特点制约了基础选材

作为重竞技项目之一的自由式摔跤运动是一项对抗性的体育运动,它要求运动员在对抗中充分发挥自己的速度、技巧和力量。因而,经常从事自由式摔跤运动的人,不仅有强壮的体魄,而且能促进人体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能够培养人的力量、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然而,也正因为如此,它的训练费时费力且艰苦异常,这就成为了自由式摔跤项目冷门而不受孩子父母青睐的主要原因。孙进在《影响青少年运动参与课余体育训练的家庭因素调查与分析》中也发现,家长们希望孩子参与身体接触少、无身体对抗的、不易受伤的运动项目,其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达到很高的运动水平而是为了健身,同时还发现,大多数家长不希望孩子从小进行专业训练,担心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与将来的择业出路。在专家访谈中,大多数专家也都指出自由式摔跤比赛需要激烈的身体对抗,若是自我保护技能不娴熟或是在比赛中发生某些不可抗拒的因素就必然会导致受伤。在平时的训练生活中,长时间的激烈身体对抗过后,运动员的身心会感到疲惫不堪,导致在文化课学习上出现犯困、注意力不集中等消极现象,长此以往就会严重的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因此,自由式摔跤自身的项目特点也成为许多父母与孩子不愿从事的原因之一。

4.4部分教练员专项执教能力有限,运动员兼项训练兼项比赛现象严重

作为竞技体育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训练是任何项目专项技能与专项素质提高的首要途径。除了由遗传特征所确定的竞技能力外,优秀运动员所具备竞技能力和所获得的运动成绩无一例外都是通过专门的训练得到的。对于河南省自由式摔跤而言,训练中的任何偏差都可能成为其发展的绊脚石。在对河南省各地区教练的访谈中了解到,目前河南省许多县市体校的自由式摔跤教练员都不是自由式摔跤专项出身,他们中大部分从中国跤转变来的,有一部分从前是练习古典式摔跤的,一部分是练习柔道的,甚至有一部分是由于某些原因从其他无关项目转到自由式摔跤的。这部分的教练员受自身专项经验的局限在自由式摔跤技术训练方面必然有所盲点,导致训练中出现的很多注意事项无法及时指出,延误了运动员的发展。例如在跪撑角斗中,抱腰滚桥变化单骑缠,单骑缠变化反抱大腿的这类技术的灵活变化,若是没有高水平的自由式摔跤教练员的指导,运动员就不得不依赖自己的悟性通过更长的训练时间去领悟摔跤前辈们已经获得技术经验。

同时,访谈中几乎所有教练员和裁判员都承认自己所在县市的自由式摔跤运动队存在兼项训练、兼项比赛的现象,项目主要涉及古典式摔跤、柔道、拳击和跆拳道等。自由式摔跤的训练十分艰苦,长期反复的训练会使运动员感到无聊乏味,适时通过介绍性的别项训练的确可以起到调整运动员生理、心理状态的作用。同样的,不可否认,兼项比赛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年轻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起到克服参赛时紧张心理的作用。但实际上,各个县市体校都是以在他项中获得成绩来弥补自己在自由式摔跤比赛中成绩的不足。可以想象,长期进行别项的专项训练必然会缩短本项的专项训练时间。对于自由式摔跤这种入门难、上手慢,需要长期进行基础性训练和实战经验积累的项目而言,训练时间的减少无疑是其技术水平提升最大的障碍。

4.5优秀的青少年运动员缺乏进阶训练的途径,教练员缺乏带训热情

原本河南省较为优秀的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主要是通过各市县的体校直接向河南省体工大队的摔跤队输送为途径进行进一步的训练。现今,河南省较为优秀的自由式摔跤青少年运动员为了取得文凭不得不参加各种招生考试,从而不得不与其他中学生一样面临中考与高考的升学压力。河南省摔跤队教练在访谈中指出,缺乏进阶训练会使那些优秀运动员苗子因停留在基础训练而得不到进一步提高。而在实际的情况不止如此,在对各县市教练员、裁判员及运动员的访谈中了解到,原本在文化课学习上就已落后的摔跤项目运动员即使凭运动员等级证书在中考中也没有任何加分的优势,而在高考中,在其他高中就读的这些运动员高考时也无法享受到其他的优惠政策。这势必导致其在高中三年中减少训练时间甚至放弃自由式摔跤转而努力学习文化课知识以备高考。因此,那些原本较为优秀的青少年运动员在缺乏有效的进阶训练途径后不仅无法得到进一步提高,其竞技水而还会下降。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1.1河南省自由式摔跤技术使用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自由式摔跤站立技术表现为在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熟练性练习和在对抗中不断积累经验的穿腿摔类和过背摔类技术上存在明显不足。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竞技能力参差不齐,水平高低相差过大。河南省自由式摔跤技术使用的手法步法单一,连贯技术少。多数河南省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竞技心理不成熟。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缺乏吃苦精神,学习热情不高。河南省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站立摔进攻手法单一,方法老套且连接技术少,在各跪撑技术灵活运用方面表现的不佳。

5.1.2制约河南省自由式摔跤技术使用水平提高的因素:

河南省各县市体校的自由式摔跤项目选材难问题尤为严重。人民群众对子女从事较为艰苦、费时、费力的竞技体育运动热情不高。近年来贫困多子女家庭通过竞技体育寻找社会流动的特有现象减少。自由式摔跤费时费力、艰苦异常、身体对抗激烈,容易受伤,极易影响文化学习成绩。部分县市自由式摔跤教练员并非自由式摔跤专项出身,专项执教能力有限,并且自由式摔跤队队员兼项训练兼项比赛的现象严重

5.2建议

为了提高河南省摔跤自由式运动成绩,首先要引进优秀的自由式摔跤教练员进行技术指导。并且体育局应该建立相关规定,限制跨项进行比赛。各市体校可采取本地招生与外地招生相结合的措施以扩大选材面。

参考文献:

[1] 张连强 马忠义。现代摔跤与训练[M].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8

[2] 王春光。从亚洲锦标赛看我国自由式摔跤存在的主要问题[J].山东体育科技 2001(03)

[3] 白玛尊珠。影响摔跤运动比赛成绩因素的综合分析[J].体育 ,2002,(01) .

[4] 胡亦海 屈建华。影响我国摔跤运动发展因素的解析与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 2006

[5] 原立仁 杨义光。如何提高国际摔跤的连接技术[J].摔跤项目教学方法的讨论。

[6] 张信波 韦益毅。自由式摔跤连贯技术训练方法初探[J].教练员手记。

[7] 王文辉。国际式摔跤连接技术的影响因素及训练[J].辽宁体育科技 2004,(08).

[8] 孙健。假动作在自由式摔跤抱腿中的运用[J].河南体育学院院报 1999,(12).

[9] 邓晓东 杨志中。论假动作在自由式摔跤抱腿技术中的运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院报2004,(09).

[10] 潘教利 王侃。论摔跤抱腿技术的特点及其运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98,(03).

[11] 张连强。浅析自由式摔跤抱腿手法在比赛中的应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999,(07).

[12] 何文喜。浅谈少年儿童摔跤运动员的选材[J].2000.

[13] 王李乾。浅谈摔跤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和训练思路[J].安徽体育科技 1999.

[14] 周之华 黄海平。摔跤运动员个性特征和选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04).

[15] 张云保。摔跤运动员早期选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0.

[16] 殷勤。竞技体育管理[M].河南体育学院自编教材。

河南高考作文 篇六

用双手去感触天空的温度,没有一处只有阳光而丝毫无阴云;用双脚去踏遍千山万水,没有一隅只有坦途而丝毫无荆棘。但精卫鸟因为天空不暖而放弃填海了吗?夸父的脚步没有因为滴血而停止。当身边的一切向你扑来告诫你“天上冷,不要飞”时,请振翅冲天。

在探索的道路上,总会有障碍。在你我失足摔倒时,总会抛来“出事了吧”的言语。他们阻碍我们探索,而且在我们失败后,他们报以先知般的告诫。我们不怕摔倒,但请不要嘲讽我们的尝试,少年强则国强,但休煞少年才!给我们飞翔的天空,让我们飞得更高,飞得无忧。

江上的狂风,肆虐地吹翻王勃的兰舟。江风一时劲,折杀少年才。是无情的风将才子的思火浇灭,成就了《滕王阁序》的悲壮。多少如《滕王阁序》般的佳作沉入江底?这肆虐的江风与我们身边的告诫与扼杀有何差别?少年的探索是世界进步的中坚力量,他们敢于尝试,不惧摔倒,但他们惧的是世界的阻挡,惧的是知音的缺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请不会动情的风吹弱些吧,休杀少年才。

让我飞吧!我不惧前路日炎风疾霜险,穿越唐风宋雨的呼唤是千古的交响。听到了,是李白仰天大笑冲出樊笼的笑声,世俗左右不了他的脚步;听到了,是在那碎花油伞下采撷易安小令发髻的李清照,世俗以女为弱的丑思挡不住她夏日绝句的浪涛,“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回州”。她用女子一飞冲天的志气将宋朝的词篇断裂成两截,巾帼辞赋闪耀牛斗。让我飞吧,无惧周身的桎梏,是荆棘鸟,就无惧地歌唱,哪怕流血而亡?让我飞吧,将一切樊篱勇敢地冲破,聆听天空的呼唤,那是属于你我的天堂。

河南高考作文题目 篇七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可行性;对策

一、河南省新能源发展现状

(一)河南省新能源储量

(1)河南太阳能、风能资源比较丰富。年平均的日照时数在1926~2639h左右,月平均温度/10e,日照时数/6h,天数在200~300d,年太阳辐射总量5000~5850MJ/m2。目前太阳能热水器技术比较成熟。此外,据专家检测,河南共有8处风能丰富区,主要分布在方城县、黄河故道、南襄通道和豫东平原等地。据专家测算,可供河南省开发利用的风电装机容量约100万kW,大约相当于70.1万t标准煤。

(2)河南省生物质能资源丰富。作为中国农业大省的河南省,具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农村禽畜粪便产量和城市生活垃圾总量巨大,可供开发生物质能。国家林业科学研究院和河南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对河南省的生物资源进行普查,显示河南省有丰富的黄连木、文冠果、油桐等树种用以开发生物柴油。

(3)河南省具备核能开发潜力。国家有关部门考察显示,河南省的南阳、信阳和洛阳等地具备建设核电厂条件,如果三地核电厂全部建成,输出电能将达到每年840亿kwh(折合标准煤2800万t)。

综上可知,河南省新能源资源非常丰富,每年开发利用储量至少达到5710.3万t标煤,有很好的发展前途。

(二) 河南省新能源开发现状

河南省在新能源发展上,太阳能和风能处于起步阶段。生物质能有所突破,生物柴油利用水平超过了38%,相对较高,而太阳能和禽畜粪便利用水平不到16%,风能和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水平很低均在6%以下,核能和生活垃圾的利用率近于零。但是河南省具备发展核能的潜力。

(三) SWOT分析河南省发展新能源的可行性

(1)河南省开发新能源发电的优势。我省具有开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基础和广阔的前景。经过调查,生物质能、水能、光能等资源比较丰富且具备发展条件。新能源发电可以与丰富的传统能源发电相结合,实现国家的低碳经济和中原崛起。

(2)河南省开发新能源发电的劣势。虽然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法已经颁布,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河南省对新能源战略的开发力度和落实的还不够深入。风能、太阳能在较长时期内也很难成为主力能源,仅作为补充。投资力度和重视不够,人力资源缺乏,导致新能源的研究和发展一直很缓慢,短期内难以有大的发展。

(3)河南省能源发展中存在的机遇。河南省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丰富。响应国家的低碳政策。发挥优势,因地制宜,重点开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既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使这些地区人民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河南省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发展新能源,提出了发展新能源规划,完善相关法律,大力扶持新能源产业。

(4)河南省能源发展中存在的挑战。新能源发电属于一项新兴的科学技术,面临的相关技术难题还很多。在能源的大规模使用方面,还会碰到经济成本过高的障碍,这又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稀缺性等方面的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光伏发电、风能发电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不稳定。发电机组产出的电力储存有难度,如果电网中这些新能源机组产生的电力比重较大,还会对电网的安全运营产生影响。因此,近年来提出来智能发电。

二、河南省开发新能源的经验借鉴

河南省地处中原,风能和小水电发展不如西北和西南地区有优势。光伏产业发展不如江苏、浙江、甘肃、新疆地区。但是河南省的农业种植面积大,畜牧业储量达。我们要利用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优先发展生物质能。美国和巴西植物乙醇燃料发展进步,大量用于汽车燃料,大大缓解了化石能源危机。美国的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先进。我们河南省可以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吸引外资和技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为我们所用,使生物质能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农村能源发展的战略对策

加快技术进步和开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河南省政府应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水平,鼓励企业投资,禁止焚烧秸秆,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化肥,对回收秸秆企业予以补贴。鼓励企业创新,加强秸秆利用综合配套技术的开发引进。沼气生态型配套技术来实现垃圾废物再利用;利用秸秆生产建筑材料的成套设备和技术实现集约型产业等等。

(二)河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2014年,通过增加使用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其他清洁能源,促进能源优化结构调整,实现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达到了10.5%。加强秸秆等农林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加快南阳15万吨/年的纤维乙醇项目建设,推进纤维乙醇联产沼气、垃圾焚烧及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使太阳能热水系统,地热采暖和制冷设施得以推广利用。完善新能源产业配套体系的发展。以技术创新指标考核企业业绩避免跑马圈地的项目。

(三)新能源产业保障措施

(1)增加政府投入。重点支持河南省新能源科技创新集聚区建设,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关键技术,如核能开发等尖端技术,在农村地区增加清洁能源项目、提高城市太阳能利用率以支持建设项目的发展。

第一,灵活的财政政策,支持研究和开发。政府应该投入大量资金兴建新能源技术开发平台。对于省政府出资设立的新能源技术产业,可以允许研发出的新技术,以技术许可证等形式,低价位转移给所需企业。第二,开辟风险投资渠道。政府应制定创业投资相关政策来逐步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逐步放宽机构投资者的限制,为他们提供新的资金渠道,可以鼓励河南省新能源企业采用风险投资基金方式实现技术创新。

(2)注重新能源产业生产与加强环境保护相结合。新能源产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环境评价与节能降耗有机的结合,积极生产的同时也要加大环保投入力度,从而实现清洁生产、安全生产。

四、结语

在石油煤炭价格持续走高,环境恶化,全国大范围雾霾天气的今天,人们对新能源的期盼是前所未有的强烈。政府应树立危机意识,积极鼓励发展新能源,这有助于解决我省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供电问题,有助于优化我省能源结构,以此减少环境污染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我省应发挥比较优势,利用国内成熟技术对优势新能源产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改革创新,完善法律法规,出台一系列保障措施,使新能源产业克服高成本、低市场化、技术落后和投资不足的问题而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生产体系和服务体系,为实现我国全面小康建设和生态建设做出贡献。参考文献:

[1] 尹润锋,耿云超。河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1(4):9698.

河南高考作文题目 篇八

关键词: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创新

河南省是文化资源大省,文化资源不仅品种丰富而且各具特色。2005年,河南省提出了文化强省的战略,建立起短期和中长期的目标规划。在该战略的带动下,近几年省内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由于处于初级阶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成熟。

一、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政府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自2005年河南省出台了《河南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以来,省内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制定和出台了若干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内容涉及税收、金融、土地、财政等多方面的优惠措施。近几年,省委、省政府又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性文件。2009年省政府设立了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开封市、蹼阳市、登封市、禹州市、淮阳县、新县、浚县、宝丰县、镇平县等9个市、县成为河南第一批省级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为更好的支持试验区的发展建设,省政府又针对此改革举措,于2009年7月出台了《关于支持省级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当地政府的一系列举措为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打造出一批具有特色的知名文化品牌

近年来,河南省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创造出众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个性化文化产品,其中不乏一些享誉国内外的知名文化品牌。如河南卫视的《梨园春》、《武林风》等节目,均是以体现本土文化精神为理念,利用河南本土的戏剧、武术等文化资源打造出的现代传媒品牌的优秀代表。全省各地的文化工作者还创作出了一系列精品演艺作品,如河南歌舞剧院创作的大型情景交响音乐《木兰诗篇》、由郑州歌舞剧院推出的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洛阳的舞蹈诗《河洛风》、开封的歌舞剧《清明上河图》、河南豫剧二团的《程婴救孤》等都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艺术精品。这些作品的演出不仅将河南省的特色文化推向全国,更让世界了解了河南。

(三)催生一批文化产业集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目前,河南省已经建成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出版集团、河南影视制作集团、河南文化影视集团、河南杂技有限责任公司等文化产业集团。相继兴建和开放了河南艺术中心、河南博物院、鹤壁文化艺术中心、洛阳博物馆、安阳文化中心、殷墟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等一批文化场馆。近年来,河南启动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建设了一千多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省文化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目前,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40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202个,文化站两千多个。这些文化企业和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已经成为了传播和发扬河南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得到了所在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的关注和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河南省在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省内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的潜能和价值因而不能够充分、完全地发挥出来。

(一)企业具有“多、小、散”的特点

河南特色文化资源分布广泛,形态多样,每一种特色文化都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价值。但是这样的特点也造成了各地在开发特有的文化资源时处于一种各自为政、自我开发利用的状态,产生了众多经营分散、规模较小的企业和团体,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加强也不利于最大化地挖掘这些特色文化资源本身具有的潜在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一方面,由于缺乏整体发展规划,多而散的小企业往往不能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就更加谈不上从更高的视角来把握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另一方面,分散的小企业受规模和经济实力的限制,也没有能够担当起深度挖掘特色文化价值和带动整个产业进步的能力。

(二)资源共享程度不高

河南的特色文化资源散布全省各地,并且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这样的特点使各地在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了以行政区划代替文化区划的现象,不少地市对自身的利益考虑过多,对文化一体化考虑较少,在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共享等方面尚处在无序状态。例如,安阳申报殷墟,如果能和郑州、商丘等地实行“捆绑式申报”,将会产生更大的效益。但因为过于强调地方因素和技术因素,错过了整体申报的良机。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行政区划使资源管理者变成了资源拥有者,造成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规划严重脱节。每个地区都力图在各自的区域内从各方面开发各地的特色文化资源,却忽视了不同地区拥有的比较优势带来的整体溢出效应。同时,由于各地同一项目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共享程度不高,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各地特色文化资源难以实现最有效率的配置。

(三)产品或服务缺乏创新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需求逐渐得以满足和提升,普通民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呈现出递增的趋势,特色文化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恰恰能够满足消费者对此方面的需求。然而河南在特色文化产业产品和服务水平上升级缓慢,缺乏创新,远远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消费需求。由于缺乏创新力,使得省内特色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欠缺,如河南省是戏剧大省,但是由于在戏曲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缺少创新性,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对年轻人难以形成吸引力,除了豫剧、曲剧和越调是目前仍广泛流传在河南各地的三大地方剧种之外,其他的三十多个剧种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有的已濒临灭绝。此外,由于创新投资风险大、外部制约性强,这也使河南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中缺乏创新动力,因而制约着产品和服务档次的提高。

(四)政策实施缺乏有效性

近年来河南省各地政府部门都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然而在实践中,许多地方缺乏可操作的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在具体实施时也遇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首先是政策的普遍供给和文化产业个性化的需求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各级政府发展文化产业的热情很高,但政策的受众各方因存在个性化的困难而等待观望这导致了政策实施和资源利用的低效率。其次,政策实施存在“棚架”问题,即文化产业政策不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表现为政府投入偏小,文化经济政策执行不力;部分文化产业政策制定脱离实际;部分部门制定一些文化产业政策出现互相抵触的现象;文化产业政策贯彻实施过程中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等等。第三,文化产业相关的辅助政策不够完善,例如,特色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政策和特色文化产业经济政策等。

三、推进河南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夯实制度基础

河南省文化体制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众多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其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要理顺政企关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文化企业的公司制改造,使之逐渐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政府要在宏观上为企业创造出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加大对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同时要吸引金融机构、外资、民间资本等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

(二)对特色文化产业进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要想使河南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变革和创新。因此,对特色文化产业进行整合,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是有必要的。首先,通过整合,能够对那些分散的、无序的产业资源进行集中的、有序的整体规划,进而确定整个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使企业对特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不偏离整个产业的发展目标。其次,整合特色文化产业有利于从整体规划产业发展走向,从全局优化产业布局,以文化一体化的角度来构建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合力。有利于各地区在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使各种资源能够在区域之间流动,促进区域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充分享有比较优势带来的溢出效应。

(三)鼓励和支持文化产业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维持现代企业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样它也是一个产业能否得以长久繁荣发展的关键要素。首先,要创新河南文化产业政策,根据文化强省战略的总规划和政府相关政策建立和落实相关配套政策。依托政策打破行业壁垒,在税收、投融资、市场准入、行业管理、人才流动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其次,要创新开发河南特色文化资源。文化资源需要进行再加工并通过市场经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才能成为文化产品。现在市场上文化产品种类众多,产品开发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因此具有河南特色的文化产品必须要在资源开发、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以及经营管理上进行创新,这样才能生产出本省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带动整个文化产业的繁荣。

(四)保证文化产业政策落实的有效性

政策的制定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制度和法律依据,但是政策必须有效落实才能转变为实际的保证,因此在实施相关政策时必须保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这就要求,首先,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十分严谨。产业政策要取得好的结果关键是在产业政策制定过程中,坚持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地位,通过市场机制来发挥产业政策的作用。因此制定产业政策时,要考虑到相关产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以此作为判断政策可行性的依据。其次,在政策实施阶段必须严格执行,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同时还要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工作。

总之,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等各方大力配合,协调发展才能发挥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整体合力,最大限度挖掘河南特色文化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使特色文化产业能够真正成为推动河南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和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

参考文献:

1、张五钢。发展文化产业,促进中原崛起[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3).

2、姜运仓。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及战略选择[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8).

3、李庚香。和而不同有序发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河南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续)[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8).

4、朱晓娟。“戏曲之乡”河南盘点戏曲资源拯救濒危剧种[DB/OL].搜狐新闻网,2004-11-09.

5、赵琳。试析河南省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

6、祖令。河南省文化产业政策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0.

*本文属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名称:河南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创新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12400450174。

河南高考作文 篇九

从我们呱呱坠地开始,我们就接触这大千世界,对这大千世界的每件事物我们都满怀好奇心。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的,孩子行为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的教导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不随便丢弃废纸、瓜皮的等,这些都是父母教导我们的,家庭教导我们的。

进入学校,我们有了第二任老师,他教会了我们渊博的知识,更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进入社会,形形的人都有,我们要用父母和老师所教会的,来建设我们的家园,把我们的家园创造的更美好!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当今时代,环境日趋恶化的形势越来越严重,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随之减弱,随地吐痰、乱丢垃圾随处可见,难道我们的环保意识已降低到如此地步吗?清洁工们没日没夜地辛勤工作,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清理这我们随手丢弃的废物。

他们不为别的,职位能够让我们的家园更整洁。

假如我们少丢弃一片垃圾,我们的家园将会更整洁;

假如我们少丢弃一片果皮,我们的家园将会更整洁;假如我们少吐一口痰,我们的家园将会更整洁;

假如——————

亲爱的朋友们,请你们换醒你们那沉睡多年的意识,擦亮你们的双眼,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吧!

河南高考作文题目 篇十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对2015年普通高招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和安排。其中,河南高考科目及时间安排基本没有变化。时间/科目9:00—11:3015:00—17:006月7日语 文数学6月8日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外语(含听力 ,无口试)河南全国统考试题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并由其制订答案及评分参考。全国统考试题(包括带试题内容的答题卡、副题,下同)在启封并使用完毕前按事项管理,答案及评分参考在考试结束前按事项管理。

河南省高考科目设置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3”为语文、数学(分文科数学、理科数学)、外语(含听力),是考生必考科目;文科综 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由考生根据本人情况选考其一。“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每科满分为300分,其他各科满分 均为150分,总分满分为750分。

报考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艺术类专业的考生,除参加文化科目考试外,还须通过相应的专业考试,专业考试由省招办组织安排。

全国统考科目中的外语分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6个语种,由考生任选其中一个语种参加考试。河南省外语考试使用教育部考 试中心统一命制的含有听力试卷(其中笔试部分120分,听力部分30分),考生听力部分的测试成绩不计入总分,作为单独的一项成绩在录取时提供给高校参 考。非听力部分120分调整为150分,调整换算办法:按考生非听力部分的卷面成绩乘以1.25,换算为外语科目成绩。

河南省今年暂不组织报考外语专业考生的口试工作。

24 377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