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 > 作文大全 > 优秀作文

端午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9篇

时间: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等,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下面好作文为大家整理了9篇端午家乡的风俗作文,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家乡的风俗端午节。

介绍家乡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一

一说起端午节,小朋友就唱起有关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可在我的家乡,一进五月就能闻到浓浓的“端午香味”。

五月初一,从村子里走过,你会发现各家各户门窗上都插着“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传说这样可以避鬼神。其实,这些植物都有刺鼻的香味,插它们可以驱蚊驱虫。初二、初三大人们就会送给孩子形态各异的香包,孩子们看着形态可爱色彩斑斓的香包,都爱不释手。香包的浓香随着孩子在村子里飘来飘去。有讲究的人家,大人们还会用红、黄、蓝、白、黑五色线做成的平安符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这个平安符被称为“长命符”那五种亮丽的色彩,给节日增添了欢乐的气氛。

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各家都备一盆水,水里泡上艾叶,然后放在外面。第二天早晨,全家人都用这个水洗脸。听大人们说:“艾水洗脸可以避邪,保健康。”我每次洗完脸,脸上留着清香味,心里总有一种安全感,我会说:“在这一年里,我又是健康的了。”

端午节那一天,老人们都忙着煮粽叶,洗糯米,腌猪肉……从厨房里飘出了粽叶浓浓的香味。午饭后,老人们开始包粽子,只见,一位老奶奶左手拿着粽叶,先把粽叶卷成一个空心的椎体,然后用右手在盆里抓米,放进那个椎体里,直到装满为止。装满米后,奶奶裹住椎体,用一根线紧紧包住粽叶。这样,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粽子就出炉了。接着,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在大锅里加上水煮,大火烧。奶奶不断地往火堆里添柴,在大锅里加水。粽子足足嘶叫了3个小时后,终于喷出了异香。

晚上,我们一边听着老人讲粽子传说,一边吃着香喷喷的粽子。粽子的品种很多:有肉的,有枣的,有火腿的……我们可真有口福。

我爱家乡的端午节,它既非常喜庆,又充满了神奇!

介绍家乡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二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我的家乡地处河南南部的中原地区,按说是过北方形式的端午节,但由于我们这里是山水相间,有北国小江南之称,也就有了独特的端午习俗,既吃粽子、戴香包、插艾叶、喝雄黄酒,又有北方少见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的龙舟赛。

家乡民俗认为,五月为恶日,悬挂艾叶如旗、昌蒲似剑,可驱邪除秽。每当五月五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在清晨去采带露水“五味草“。用“五味草”和“午时水”煮鸡蛋或鸭蛋,剩下的水给小孩洗澡,喝雄黄酒。

“孩子,端午节了!起床咯!去洗洗脸吧!”“哦”我应答了一声。刚洗完脸,就来到厨房找吃的。可倒霉的是,一来到厨房就给妈妈拉着帮忙裹粽子了。一开始我还不愿意的,可是看着这些花花绿绿的材料,童心又起了!一会拿片裹粽子的竹叶,放点材料,一会拿着草绳绑呀绑,终于,在我的努力下,完成了我第一条粽子。吃完饭后,我换上新衣服看下午的划龙舟。

于是,我便去河边看赛龙舟。我拿着自己裹的粽子,一面吃一面走着去。端午节前几天,他们就摆开了阵势。龙泉湖两岸,红旗飘飘,彩旗猎猎。比赛那天,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龙泉湖两岸,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江边泊着两条龙舟——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它们龙头翘起,蓄势待发。随着一声震天的锣鼓响起,两条龙舟几乎在同一时间,同一秒钟,向着同一的目标进发。船上鼓声震天,船中坐着30名勇士,分列在船的两侧,每人手中紧握划板,一鼓作气。河岸上,观战的人群高声呐喊起来:“黄龙加油!”“青龙加油!”划船的勇士听着这激情的呐喊声,个个憋足了气力,挥舞着划板,身后激起的水花溅起一道道波澜。宽阔的河面上,波涛滚滚,两条龙舟劈江斩浪向着河对岸疾驰。一条百十米宽的河床,不到五六分钟的时间就横渡过江。一场比赛下来,双方不分彼此。那种紧张激烈、扣人心弦的竞渡场面,令人们叹为观止。比赛结束后,谁都不愿离开,大家站在岸边回味着赛船的无穷乐趣……

龙舟竞渡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民间活动。我家乡龙舟竞渡据说也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

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家乡的端午节,我是不会忘记您的,我爱您!

介绍家乡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三

时间过的真快,又快到端午节了,还记的去年端午节妈妈带我回老家过的。

我的老家在长丰县?庙镇,那里过端午节可真有意思,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在老家过的端午节。

记得端午节的那天早上,我被姥姥叫醒了。姥姥说:“小松,快起来吃油宵和菜饺子了。”我说:“什么是油宵和菜饺子?端午节不是吃粽子吗?”姥姥说:“你从小在芜湖长大,也难怪不知道油宵和菜饺子。在我们这里过端午节的时候,每家每户都做这种小吃。而且每家做的馅都不一样,所以口味也不一样。”

听姥姥这么一说,我还真对这种食物产生好奇心了。我赶快起来,跑到厨房看看这种在端午节吃的小吃。我来到厨房一看,哇塞!姥姥和姥爷做了满满的两大盆,堆的老高像两座小山一样。我走近仔细看了看这种叫油宵和菜饺子的食品,都是用油炸的。油宵是圆形的,但是它是有金烂烂的花边很漂亮;菜饺子形状就跟妈妈平时包的饺子差不多,就是大好几倍,不过姥姥做时也捏了花边,所以它的样子也很漂亮。

看着这种美食我再也忍不住了,拿起一个油宵就吃,咬一口甜甜的还有芝麻,真是美味。姥姥说:“你吃的是甜的,还有一种是咸的是用咸肉剁碎加辅材做的味道也特别香。”

“可是姥姥就是再好吃也不能做这么多吧?这要吃到什么时候才能吃完?”我不解的问。姥姥说:“这不光是自己家吃的,还要给左邻右舍和镇上的孤寡老人送去一些。”“为什么要给他们呢?”我问,姥姥说:“这里过端午节大家做好油宵和菜饺子都要互相赠送,增添近邻间的感情。送给孤寡老人是因为他们没儿没女,可怜。”噢!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妈妈经常在我耳边说有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原来是受老家过端午节的影响。

那次在老家过端午节,我不仅吃到传统美食,还懂得做人要互相尊重、友爱,真是收获不小呀!

介绍家乡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四

除了香喷喷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锅热水沐浴,然后再换上新衣,显得格外清爽。虽然我穿的依旧是穿过N次的衣服,不过香味仍然无法抵挡……

端午是传统节日,在莆田就有这么一首不和谐的童谣,五月初一便拉开了端午节的序幕。从初一开始,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端午节的用品,虽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让人眼馋的自然要属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节,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粽子了。粽子长得玲珑可爱,有咸味的和甜味的。我对于肉粽子不感兴趣,却对糯米粽情有独钟,尤其是里面大大的枣子,家里自己做的总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浓香夹杂着缕缕蛋草叶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逢过端午,奶奶动要包上N个粽子让我这只馋猫大饱口服。街上也有到处吆喝的,不过卖的粽子比家里的要小很多,却很贵,糯米粽里的枣子也不大,貌似插俩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时嘴馋了,就道街边买一个解馋,却再也没有那种余香了。

除了香喷喷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锅热水沐浴,然后再换上新衣,显得格外清爽。虽然我穿的依旧是穿过N次的衣服,不过香味仍然无法抵挡。

我们这儿瞧不见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大遗憾。不过我们很快又找到了新的乐子――举办砸蛋大赛。端午节的蛋不再是拿来吃的,而是拿来砸的,或两两相碰比谁的更硬,有或者拿来当子弹,瞄准射击。当砸蛋大赛落下帷幕时,只留下满地疮痍,一股腥臭,确实其乐无穷。

端午节那天,妈妈都会用根根细绳细致地编成筐,按以往的习俗,编8个层,奶奶煮好蛋后就拿出3个最光滑的。底层放一个,接着是桃子。每种都是3个,用了6层。第2层就是一个步老虎,是看护这些东西的。最后挂在门口,按照长辈说的,纪念屈原。取下来时,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个盒子里,与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团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节就顺利闭幕了。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满分作文 篇五

“五月天,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棕子,撒白砂糖。龙舟排水喜洋洋!”这歌说的便是端午节的繁华场景。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和重阳节。除此之外,流传龙舟竞赛是为了更好地捞救投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河流,是让鱼、虾吃饱了,不必吃屈原的遗体。

你是否还记得我8岁的情况下过端午节,我跟母亲要求:“我能一起包粽子吗?”母亲笑着说:“你先看着我怎么包的,随后你再试一试。”因此,我学着妈妈的样子,笨手笨脚地包了起来。我想着:“如果在粽子里放一颗糖简直能够 变为“好运粽子了没有?”说着,我也迫不及待地在电冰箱里拿了二块糖块,放到了一个粽子里,把它包好以后,放到锅中逐渐煮,十分钟过去,二十分钟过去,三十分钟过去……

我一直也没有忘掉我的好运粽子。那时候,我是多么的期盼吃到自身包的“好运粽子”呀!“揭锅了!揭锅了!”姥姥大声地说。我迫不及待地从沙发上蹦出来,大口大口吃着美味可口粽子。我连吃完四个都并不是好运粽子,但当我们吃到第五个的情况下,美味可口的糖块在我的嘴中翻转着,我终于吃到传说中的“好运粽子”,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呢!大家都要我“好运的男孩儿”,这一叫法很酷帅吧,因为我很喜欢。

吃饱了以后,我也和姥爷拿着镰刀去割艾草了。到花园里,我一边割,一边说:“为何要割艾草呢?割下来后,它有哪些用途?”姥爷说:“艾叶既是中药材,它又可以插在门上,避邪。”我听了姥爷得话,内心想:“那么知名的物品,我都问姥爷,简直见很少识不广呀!”

端午节真开心,真有趣!还能够学得许多专业知识,提高眼界。过端午节,真棒!

介绍家乡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六

我的家乡在广东省汕头市,那儿是一个繁华美丽的城市。有古朴自然的古钟园,有整洁美观的住宅区,有热闹非凡的自由市场,有……但是,值得一谈的还是我老家的文化习俗。

每到重要的日子,我们的习俗还真不少。端午节我们有称五月节,最主要的是赛龙舟。这既是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也是一项体育活动。

还记得在老家最后一次过端午节的情景,那天很早,我很弟弟就到岸边等待看龙舟,出乎意料的是,岸边不是稀稀落落的几十个人,而是那些和我们一样,怀着期待的心情在等待。

迷雾紧缩得大江上,隐约传来嘿咻嘿咻的号子。一排排人划着浆,随着节奏,整齐而有力。身形狭长的小船,巧妙的集中了人力,昂首破浪,逆流而上。

这时才发现,岸边已是人山人海了。欢呼声,喝彩声,震撼运动员的心。显得更有气势了。

近了,近了……我看到龙舟上的人了,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响亮的口号声,伴随着龙舟在激流中穿梭,来去自如。不禁让我陷入思考,这一刻,我才明白,团结就是力量,集体才是我们发展才能的地方。一滴水,不融入大海,总有干涸的时候。就像我们一样,不也需要集体的力量吗?

赛龙舟正进行激烈的比赛中,我的心情随之激动起来,我想看到,团结后的成功;我想告诉自己,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甚至,渴望自己,也拥有一个团结的集体,一起向成功的顶峰出发。

那一次,最后一次看赛龙舟了,我不再是以前那个懵懂的女孩,只在一比赛的结果;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赛龙舟已是一个象征了。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流传千古的歌谣,作为文化,他已遗失了很多,但它的含义却被人们流传下来了。也许,当我无意间唱着这首歌谣,心中找已渴望,自己能亲身去体验赛龙舟,也只有龙舟矫健的身影,才能充分显示出我心中的那一份渴望。

介绍家乡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七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听到这首童谣,一定会想到端午节。今天,我就来讲一下端午节吧。

一般人认为端午节起源于伟大的爱过主义诗人屈原投江自尽,被后人所纪念,也有一些人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自杀后,被吴王投入江中。总之,类似的传说五花八门,但最流行的说法是纪念屈原说了。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每年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

因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端午节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佳节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就拿我们宁波来说吧,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听老人说这样可以辟邪消灾。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浓浓竹叶清香的粽子,是我们孩子们的最爱,枣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个个引人垂涎三尺呢!还没等粽子出笼,馋嘴的我们早已掂起脚,准备大吃一场了。

《我们的佳节》一书,还为我们介绍了植树节,劳动节,母亲节,建党节,建军节,七夕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元旦节等佳节的来历和活动方式,让我们在愉快的阅读气氛中领略了我们所生活的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的佳节,对各地的民俗文化有了一定的印象,更让我们有理由为中华文化而自豪!

家乡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八

每当快到端午节,妈妈和外婆采办过节的东西时,我这个小馋猫就忍不住央求外婆多买点糯米。因为每次过节,外婆包的粽子总吃不够。

在我们这儿流传一首歌谣:“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喜洋洋……”每到端午节,我们这儿都要赛龙舟,家家户户还要包粽子、吃粽子,整个小镇都飘散着粽叶香、糯米香。

每到端午节,外婆就忙碌起来:到山坡上采摘粽叶、选糯米、泡糯米。一切准备就绪,外婆就坐在院坝里包粽子,我们一群小孩就围在一旁观看。只见外婆随手拿起两片粽叶,叠放在一起,再熟练地左手一弯,右手一扭,粽叶瞬间变成了一个“小漏斗”,舀几勺糯米放入“漏斗”中,再将“漏斗”上的粽叶往下折,盖住糯米,迅速用一根细细的棉线将粽子扎紧,一个三角形的、胖乎乎的“小娃娃”便魔术般地诞生了。每每这个时候,我们都在一旁看呆了,手也不自觉地拿起粽叶学起来,每次把糯米撒的到处都是,手里也长不出一个三角形。我泄气地坐到椅子上瞪着外婆那双灵巧的手,好奇地问:“外婆,你的手有魔法吗?怎么到了你的手里三角形就立起来了?”外婆总是拍拍我的小脑袋,神秘地一笑。不一会儿,几十个粽子就在外婆的巧手中诞生了。我兴奋拉着外婆的手,嚷嚷着:“外婆,快!煮粽子了!”外婆慈爱地捏捏我的小鼻子:“小馋猫,就知道吃!”煮粽子的过程是最难熬的。一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过去了,我简直度秒如年,坐如针扎,一会儿跑去厨房瞧瞧,一会儿又问外婆到底好了没有?忽然,一缕纯香扑鼻而来,我欣喜地跑进厨房,刚想揭开锅盖,外婆拦住我,说:“看你猴急!粽子一定要用细火慢慢煮,这样才软糯,耐心等吧!”我和哥哥姐姐们只好听话耐心等待,忍受着棕香的折磨。

“粽子好了!”随着外婆的一声吆喝,我们立刻扑到厨房,只见盆子里的粽子一个个胀着肚子,冒着热气,好像在招呼我们快上。我们迫不及待地伸手一抓,“呀!好烫!”“烫死了!烫死了”我一看,哥哥姐姐们和我一样的遭遇,一个个都使劲吹着被烫红的手,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哈哈大笑起来。

终于吃到粽子了。我们几个迅速拿起粽子,剥开粽叶,白白胖胖的身体滚到碗里,颗颗糯米饱胀、泛着油光,飘散着粽叶和糯米混合在一起独特的香味。忍不住大咬一口,软软的、滑滑的、绵绵的,慢慢地嚼,还有一股香甜味。如果在蘸上白糖味道更好,更鲜美。

现在粽子的口味越来越多,有腊肉、豆沙、蟹肉……。每到端午节,超市里、商场里都摆满了各种包装精美、各种口味的粽子。可我最爱的还是外婆亲手包的粽子。

介绍家乡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九

六月的暖风带着棕香飘然而来,端午的气息已经溢满了我的家乡。说起传统节日,第一个想到的定是家乡的端午节。

端午节到来的前两天,我家已经开始忙碌起来。在那天,奶奶与我早早地买好粽叶,再拿出我精心准备的大盘,将粽叶一片片叠放好,浸泡入水中。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让端午节提早到来。

端午节的前一天,也就是端午节前最后的准备。俗话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我家的端午节怎能少得了艾草和葛蒲呢?眼看端午节就要到了,我兴奋地去买了几株挂在门口。即可驱虫,又有一种香味扑鼻而来。

六月七日,端午节眨眼就到了,家里顿时变得热闹起来。拿出浸泡好的粽叶,再把用来包粽子的糯米冲洗干净,再加入盐和酱油搅拌均匀。闻着粽叶与配料的香味,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迫不及待地开始包起了粽子。

我先将两种粽叶叠在一起,然后将它折叠成漏斗型。不料出师不利,粽叶包得太松,我只好重新来过。

这一次,我吸取了教训,包了一个结实的漏斗后,再小心翼翼地盛一勺米进去,然后放入鲜肉和蛋黄,用米填满,接着把它包严实,最后用绳子绑起来。一个结结实实的粽子就这样包好了。

晚上,全家围坐在桌子旁吃晚饭,奶奶笑嘻嘻地把我包的粽子端上了饭桌。虽说绳子扎得歪七扭八,但爸爸妈妈还是开心的吃着。饭桌上弥漫着棕香。我看着绿色的粽子,不仅想到了几千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几千年以后的我们欢乐地吃着粽子,才知道粽子来之不易啊!晚饭在一阵阵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打开电视,看着龙舟赛,品着美味的粽子,闻着艾草的香味。这的确是快乐美好的日子。但说起端午节,也不能忘记几千年前伟大的诗人屈原。

手捧粽子,缅怀屈原。

转眼间,端午节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我度过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端午节。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以上9篇端午家乡的风俗作文就是好作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家乡的风俗端午节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42 3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