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 > 作文大全 > 优秀作文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优秀4篇

时间: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自己特有的风俗,各地的风俗习惯都与众不同,独具特色,处处显示着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的民风民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该页是好作文勤劳的小编给大伙儿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优秀4篇,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乡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一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

听妈妈讲宋朝张耒的这首《和端午》记录了两千多年前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一个悲壮的故事,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汩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农历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与春节中秋节并称中国三大传统节日。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当这时,人们按照当地的习俗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在我们这里,人们都喜欢包粽子,吃粽子。每到这个时候,最热闹的就是包粽子,各家有各家的包法,我最喜欢看奶奶包粽子了。奶奶先把绿油油的粽子叶洗得干干净净,左手托着粽叶,右手舀起糯米往里放,还可以加些蜜枣葡萄干等。放在锅里,煮出来粽子的味道飘满整个房间,再煮些茶叶蛋,味道就更浓香四溢了。一切准备好后,我和家人出去踏青,听说端午节那天早上出去踏青,还可以治病呢!回到家里,轻轻的扒开粽叶,里面露出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咬一口,那蜜枣的甜汁、糯米的香味往嗓子里钻,好吃极了!到了开饭的时候,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着香甜的粽子,品尝着美味大餐,说说笑笑!开心极了!尤其是小孩子。

今年的端午节就要到来了,我们又要享受这一幸福的时刻了,真高兴。

家乡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篇二

过端午节,一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粽子呢!……

包粽子一定要有准备的,原来姐姐已经准备好浸泡了3个小时的糯米,同时也买好了粽叶,这样的准备就让我大吃一惊。

我把米放在叶子里,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气极了姐姐对我说:“你要把叶子做成一个三角形的样子,然后在把米放进去啊!

于是,我按照姐姐说的步骤做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边那个盘子中间放的是什么?原来是肉哦!我在糯米中间按了一个小洞洞,把肉馅弄成圆状,塞入糯米中,让它们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么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翘起来得一片叶子按下来,并用绳子用力的扎紧。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个。现在就要下锅了,先是把水烧开,然后把粽子放下去。

过了一会儿,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我把绳子解开,正想把叶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烫着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来。我吹着吹着,把热气吹走了。我在次小心翼翼的将叶子掀开,吃起了自己做的香喷喷的粽子来,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间,包着一团鲜汁可口的肉馅,放入口中,不油腻,又有嚼劲,感觉太好了!

端午节就这么过去,嘴里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心里想着我国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诗句:宫衣亦有名,端午贝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这真是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家乡的习俗作文 篇三

我的家乡在三明大田,在这里有一个传统节日,那就是“迎灵相尊王”活动,五年一次,周期比奥运还长,吸引媒体之盛,热闹之极,人们兴奋之至尤其令我无法忘怀!

盼望中,迎尊王活动在人们的期盼中慢慢的到来了。活动开始前,大家都在灵相尊王庙前集中准备,正装待发,那种专注,似乎随时等待神的召唤。首先吸引人们眼球的是乐队和舞狮队,接着十里八乡的人都慢慢赶到了,四处人山人海,大家都在盼着尊王起身的时刻。尊王共三位,每位尊王的灵位都有两名壮士前后抬着,随着20发手提火炮的鸣放,活动开始了。整个队伍行进时,是由火炮队带头的,每过一地,他们都会鸣放,以为着驱魔赶鬼。紧跟在火炮队后面的是一百多名儿童组成的红旗方阵,里边最小的儿童只有四、五岁,最大的也不过八、九岁。每次,红旗方阵往往成为孩子们最揪心的,最抢手的活动。因为大人们认为,为灵相尊王拿红旗可以保平安,而且有不累,又锻炼孩子筋骨。接下来是七架“铁机”,之所以叫“铁机”呢,是因为整个架子的很多部分都是由铁组成的“机器”。这些铁机先是用在下方搭起一个立方体的空心木架,再用铁在木架上方搭制简易的椅子,然后让一个两三岁大的孩子坐在上面,再在周围以花朵修饰。铁机被人们抬肩膀上行走,上面坐着的孩子离地面就足有4、5高,所以这就特别需要一些胆子大的孩子,不然孩子受怕后的啼哭可就影响这还了的气氛了。

铁机后边紧跟着乐队,在那最热闹的时刻,往往是他们将气氛推向最高潮。接着是舞狮队。要说这些舞狮子,那是相当的有意思。共由两种狮子组成,一种是布狮子,一种是狮子身由布做的,而头确实由大平木头镂刻而成,这些巧夺天工的民间手艺都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狮子”里藏两个人,正如大多数人所知道的,一个人负责舞狮子头,一个人弯腰配合前面的人做“狮尾”。再就是金鼓队,共20个人,一根两头漆红,中间漆黑的大棍做担,一头绑着红毯子,以示喜庆,另一头挂着金鼓,整个金鼓队一起敲着相同的节奏,总能吸引旁观者的 www.baihuawen.cn 许多注目。

尾随金鼓队后的是三位菩萨的神像了,每一位菩萨的神像都被小心翼翼地安放在轿子里,由两名虔诚的教徒前后抬着。

整个行进队伍有好几百米长。它们从灵相尊王庙出发,环绕村子的每个角落,“灵相尊王”经过哪里,哪里的村民就出来恭迎,全家老小先是朝三位尊王恭敬地叩拜三下,在鸣放鞭炮,响声震天,村子里的鞭炮声此起彼伏。队伍每到一个祖祠都会停下,把尊王们的轿子齐放一块,许多村民边蜂拥而至,烧香祈福,鸣放鞭炮,热闹至极。这时舞狮队、乐队、花鼓队也会在也会在祖祠里,各就各位表演精彩的舞狮等节目,围观的群众每每达到几堵墙那么厚,里三层,外三层,真是水泄不通。精彩的“人狮对打”“双狮对斗”……更是引起欢呼阵阵!

整个队伍在村子里的环绕,速度较为缓慢,因为在这个南方村庄,大大小小的桥梁还真不在少数。队伍在桥上的行进可谓小心翼翼,特别是舞狮队,总是左探深右探浅,谨慎异常。因为狮子怕水!最惊险的是村子里有一座距水30米高的桥,队伍经过这个桥时,舞狮的人要被绳子绑着,从桥上被吊到水面。这种场面在淳朴的农村也可谓惊险壮观了!

郑重其事的“尊王”游行在白天。到了晚上,村民们会请来戏班,演社戏,要知道,在农村,看戏可是最好的娱乐休闲方式,所以整个戏场座无虚席,见缝插针,连行进都有困难,知道半夜才会散场。

为期两天的“迎灵相尊王”活动告一段落了。兴奋之余,我也有很多感想。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尊王游行活动。解放初,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度招致破坏,许多风俗民俗不再,而如今有繁荣起来。其中的每个细节都足以让人神游古国。这是“新农村建设”的硕果,体现了农村物质建设,精神建设的新风貌。在尊王活动中村委干部团结合作,分工负责,是活动圆满成功,获得了《三明日报》等媒体的`极大好评。也是村民兼加强了了解,加强了团结,相处更加和谐了。村干部的办事能力也得到体现和提高。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延续了传统文化。真是一句多得呀!

但愿这喜庆的氛围随时间发酵,越酿越醇,越酿越香!揭开红布盖,醉的春风杨柳酣眼不欲醒。也愿祖国各地的风俗文化都能很好的复活于人民生活中!

家乡的风俗作文700字六年级 篇四

就在过年的第三天,我们赶了三个多小时才到了老家—邵阳老家,一到家就是晚上,在外公的安排下,我睡了一个好觉。

“崽崽,起来了!”显然一早上又被叫起来的我,明显就有些起床气,嚷嚷道“妈,现在才几点啊,寒假没有必要起这么早吧!”“现在外面在做糍粑哦,你不要去看下吗?”妈妈充满笑意的望着我。糍粑?我一脸好奇:“糍粑是怎么做的,我还真不知道,走!外面去看看!”说完,我麻利地起床跑到了楼下,看外婆他们做糍粑,外婆看到下楼来的我就一边做着糍粑一边跟我讲解糍粑的做法,我似懂非懂地听着,第一步先是把米侵泡一个晚上,第二天开始把糯米蒸熟,然后用盆把蒸熟的糯米打出来,放到石臼里,舅舅和外公开始用两个大木棒开始你一下我一下的捣捶起石臼里的糯米来,一直把糯米捶捣锤成一团黏糊的粑粑团,妈妈和外婆就每隔几分钟手里抹点茶油把糯米团翻个身,舅舅和外公又继续捣锤起来,直至糯米团变得糯糯滑滑,舅舅和外公已经大汗淋漓,他们的脸已经胀得通红,像是跑了几公里一样,别看做这个糍粑还真是不容易!

最后外婆把糯米团掏出来,放到倒好米粉的案板上揉捏成条,外婆轻巧的用手一挤,就鼓出一个圆圆的小团,一个个小圆团分发给妈妈还有姨妈妈,她们手里拿了圆团,用手掌一按压,一个圆圆的大团圆糍粑就做成了!妈妈说还要摊着摆放一个晚上,这样糍粑就会反而变硬,这样才能便于存放和烤着吃,还可以煎着吃。妈妈边说边拿了几个糍粑进了厨房开始煎糍粑,不一会,香喷喷的糍粑散发出诱人的味道,白嫩的糍粑马上在锅里开始膨胀起来,妈妈在糍粑上撒了一把白糖,哇!真是让人流口水!

糍粑已端上桌,我迫不及待地夹上了一个,嗯!真是好吃极了,好香!外面煎得金黄金黄的硬壳,一咬即破,牙齿、舌头碰到了软糯的糯米团再加上白糖的甜味,糍粑的味道更上一层楼,简直太美味了!所以,我忘情得吃了起来……我摸了摸微微隆起的肚子,又情不自禁的问妈妈“还有吗?我还要吃!”

42 343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