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 > 实用范文 > 优秀范文

钢铁智能冶金技术(精选10篇)

时间:

下面是好作文勤劳的小编小月月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10篇冶金自动化的相关文章。

钢铁智能冶金技术 篇一

VOD冶炼不锈钢工艺模型的研究裴芬 吴龙 李士琦 纪志军 江国利 (5)

90t钢包炉底吹氩工艺优化的水模拟试验研究丁宁 包燕平 孙齐松 王立峰 (8)

165mm×165mm方坯连铸结晶器安全性的数值模拟分析陈艳霞 周雄 (11)

重轨端部淬火温度场与相变的计算机模拟张敏 赵刚 胡瑞海 李文凯 陈先舟 楚双学 董茂松 (14)

单嘴精炼炉真空处理过程气泡行为及冶金效果研究秦哲 朱梅婷 成国光 张鉴 (18)

工艺材料进展

铁路用钢轨及其制造技术任安超 吉玉 周桂峰 袁泽喜 (22)

高强度非调质冷镦钢研究和开发现状曹杰 刘雅政 阎军 章静 (26)

工艺技术

重轨钢连铸凝固末端位置研究及工艺优化张华 倪红卫 成日金 李熠 易卫东 叶途明 (29)

80t转炉-LF-VD-CC流程冶炼N80-1石油套管钢的工艺实践张勇 康建光 任焕 何明辉 (33)

70t电弧炉应用热压块HBI冶炼的工艺实践秦军 (36)

150t转炉高拉碳冶炼GCr15轴承钢的工艺实践范连明 李锡峰 胡维铸 (39)

改善GCr15轴承钢小型棒材低倍质量的连轧工艺实践付俊薇 赵杰 刘建培 周建英 (42)

连铸小方坯生产易切削钢SUM24HSL的技术措施孙华 高宇 孙彦辉 李士琦 (45)

预硬化塑料模具钢718厚板的开发王生朝 孙斌 (49)

RH-喂线钙处理的管线钢X80非金属夹杂物变性效果分析林路 包燕平 刘建华 杜建新 肖超平 (51)

组织和性能

控轧控冷工艺参数对B微合金化中碳钢组织的影响袁武华 周恒 傅强 (55)

奥氏体化时间对DP780冷轧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潘恩宝 邸洪双 蒋光炜 鲍成人 (58)

二次硬化超高强度钢AF1410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廉学魁 厉勇 刘宪民 王春旭 李建新 严晓红 (61)

冷轧变形量和热处理工艺对电磁纯铁矫顽力的影响谢振亚 (64)

620℃长期时效对新型铁素体耐热钢1Cr11C03W3MoVNbNB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刘新权 杨钢 吴兴惠 项金钟 杨沐鑫 (67)

四流中间包气幕挡墙水模拟研究唐海燕 李京社 于满 包燕平 蒋静 (1)

连铸中间包用耐火材料冲蚀的数值模拟张美杰 黄奥 顾华志 林小龙 毕思标 吕洁 尹路 (4)

不锈钢粉尘中低温预还原的实验研究俞晓 李秋菊 任东霞 洪新 (7)

异形坯连铸充型凝固过程数值模拟晋艳娟 崔小朝 张柱 (11)

工艺材料进展

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用钢的研究与应用李昌义 刘正东 林肇杰 (14)

100t电弧炉炉壁氧枪技术丁于 (18)

国外钻杆产品发展动向赵鹏 李俊 (20)

热处理对耐热钢X12CrMOWVNbN10-1-1力学性能的影响杨钢 刘军和 宋玺玉 李许明 马凤春 (23)

钒对微合金化重轨钢高温塑性的影响刘霞 史凤武 王晓丽 焦国利 (26)

CaF2和B2O3对中碳钢连铸结晶器保护渣物理性能的影响张芳 王艺慈 董方 张岩 (28)

天津钢管公司100tRH的设备功能和冶金效果刘彬 曹海玲 宋宝和 魏金生 (31)

亚包晶钢Q235D连铸大方坯的质量控制何庆文 李阳 王福明 张家泉 (34)

Q650低碳贝氏体钢的研制饶静 朱远志 (37)

120t转炉流程管线钢X70的生产实践秦军 (40)

Cu-P-Cr-Ni-Mo耐候钢高温变形奥氏体的动态再结晶张春玲 孙睿璇 蔡大勇 廖波 (43)

取向硅钢的高温力学性能裴英豪 张晨 陈其安 彭云 仇圣桃 (46)

平整和自然时效对超低碳烘烤硬化钢板性能的影响崔岩 胡吟萍 王瑞珍 雍岐龙 (49)

回火对20SiMn3NiA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赵艳君 孟庆雪 包卫平 任学平 (53)

时效温度对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OCr15Nj5WMOVNb力学性能的影响郭燕飞 杨卓越 丁雅莉 刘志勇 陈嘉砚 (56)

铈对超级双相不锈钢00Cr25Ni7MoN热加工性能的影响俞飞 宋志刚 郑文杰 郭忠诚 季祥民 丰涵 (58)

核电站用φ323.9mm×14.2mm15NiCuMoNb5-6.4无缝钢管的组织和性能谷力功 王国亮 肖功业 (61)

低温板坯加热晶粒取向3.0%Si钢高温退火中的组织演化方建锌 赵宇 田志凌 李军 张贞贞 (64)

碳含量对贝氏体型冷作强化非调质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计芳芳 惠卫军 吴勇生 于同仁 孙维 (68)

五元精炼渣系熔化温度的研究李士琦 李瑾 刘锦霞 张艳艳 庞永刚 王会中 (1)

120t顶底复吹转炉底吹系统的数学模拟和工艺优化崔荣峰 陈林权 (3)

GCr15轴承钢棒材连轧过程温度场数值模拟姚俊 唐广波 刘正东 马宝国 (6)

304不锈钢板坯连铸结晶器水口结构优化的数值模拟邓南阳 金友林 (10)

百米U75V钢轨矫直前冷却过程弯曲变形的有限元分析李革 贾宝华 姜旭 (14)

太阳能光伏非碳高温冶炼实验及能量研究吴华峰 李士琦 袁海伦 钱刚 朱荣 王玉刚 韩建军 (16)

工艺材料进展

国内外热作模具钢的研究进展李勇 左秀荣 陈蕴博 王淼辉 赵新 (20)

工艺技术

Q235B和Q345B钢CSP铸坯纵裂纹的控制实践成泽伟 王永胜 阮强 成东全 (24)

高强度管线钢精炼渣系的开发与实践焦兴利 王泉 (27)

齿轮钢铸坯碳偏析的改善张广军 彭继承 张学诚 战东平 姜周华 (30)

90t LF精炼0Cr18Ni9不锈钢的夹杂物控制工艺实践范新智 (33)

SPAH钢集装箱板连铸坯加热氧化特性李磊 赵刚 鲍思前 兰伟 毛新平 李柯新 (35)

弹簧钢100t DC EAF-LF-VD流程无铝脱氧工艺实践余国松 杜建新 (38)

150t电弧炉炼钢跨尺度能量集成的工业试验郁健 李士琦 孙开明 王惠斌 (41)

铸钢用50t/32MVA交流电弧炉炼钢过程电气运行特性李士琦 谷林 韩建军 郭晓东 纪志军 袁海伦 马宏 (44)

S系易切削Cr—Ni奥氏体不锈钢精炼工艺的优化和应用王志刚 王贤才 (48)

“2010年先进钢铁材料国际会议” (47)

东北大学——沈阳东大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工程中心 (F0004)

组织和性能

含铌管线钢X70针状铁素体组织的产生及影响因素杨瑞成 张安明 (50)

Q450NQR1高强度耐候钢连铸板坯的高温性能黎建全 杨素波 高兴健 陈登福 宋立伟 毕艳艳 (54)

Cr对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影响张峰 李光强 (57)

热压缩变形403Nb叶片钢的静态再结晶行为宁小智 王立民 邢长军 刘正东 杨钢 卢伦 吕成林 (59)

退火工艺及压下率对超低碳CSP冷轧薄板织构的影响刘海霞 王宝昆 金自力 (62)

38mm×1820mm热轧超低碳带钢热压缩变形抗力程曦 任勇 程晓茹 胡伟东 周学俊 (65)

胀断连杆用C70S6钢的高周疲劳性能刘智雄 陈思联 张英建 惠卫军 刘荣佩 (68)

含硫齿轮钢20CrMnTiH1钙处理热力学和控制技术的研究林平 刘浏 王福利 贺庆 (1)

单嘴精炼炉合金料加入方式及混匀特性水模型研究秦哲 朱梅婷 成国光 张鉴 (5)

低碳钢奥氏体中Ti夹杂溶解度积的分析亓海全 雍岐龙 雍兮 陈明昕 (8)

底吹氩过程LF炉盖内气体流动的数值模拟储莹 郭汉杰 杨学民 (10)

高速线材10道次精轧过程的有限元模拟刘升 牛海云 杭乃勤 陈鼎勋 (14)

控流装置对板坯中间包流场优化的影响冯捷 唐德池 包燕平 武珣 (17)

唐钢50t复吹转炉水模型的实验研究曾亚南 李俊国 韩志杰 李守章 吴雨晨 (21)

非平衡凝固对铸坯末端两相区长度的影响钱宏智 兰鹏 张家泉 崔立新 (25)

“2010年先进钢铁材料国际会议” (24)

东北大学——沈阳东大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F0004)

工艺材料进展

精炼时利用小气泡搅拌去除钢液中的氢和夹杂物赵晶晶 程树森 (29)

工艺技术

重轨钢浇次第一炉钢冶金质量的研究李峰 (33)

150t Fuchs竖式电弧炉的炉料配比对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影响邹安华 王新华 (35)

连铸复合电磁搅拌对低碳钢碳偏析的影响曹红福 (38)

H型钢Q235B连铸保护渣的优化尹娜 景财良 张炯明 韩毅华 王伟 (40)

包钢X65管线钢Φ300mm圆铸坯的试制麻晓光 王天瑶 张秀平 (43)

CaAl2合金对低碳钢水的脱氧试验谢健 吴永来 (45)

组织和性能

X100管线钢连续冷却相变研究周平 兰亮云 邱春林 李四军 高秀华 刘相华 (48)

高温回火对1Cr12Ni3Mo2VN耐热钢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谢学林 杨钢 王泽忠 傅骏 雍歧龙 (51)

00Cr11Ni11MoTi超高强不锈钢粗大晶粒遗传特性林建军 杨卓越 陈嘉砚 卢德宏 (54)

Si含量对冷作模具钢Cr8Mo2SiV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李冬丽 马党参 迟宏宵 詹肇麟 康爱军 (57)

变形温度对弹簧钢55SiCrA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肖金福 刘雅政 孙小军 吕鹏 (60)

淬火温度对石油套管用钢27MnCrV冲击韧性的影响白兴国 梅丽 陈建伟 宗卫兵 张传友 (63)

温度对Mn16Cr22Ni1.6N0.6高氮钢的热变形行为和组织的影响王敏 郎宇平 吴兴惠 (66)

非调质36Mn2V石油套管钢连铸坯的高温延塑性何庆文 张博 王福明 王广连 (69)

200mm×200mm连铸坯连轧Φ100mm42CrMo钢三维有限元模拟魏军 洪慧平 赵爱民 康永林 (1)

0.02—0.05Ti微合金化钢中Ti(C,N)的Ostwald熟化规律亓海全 雍岐龙 雍兮 李继康 张利平 (4)

X52管线钢热变形行为的研究张龙 张春玲 史东日 蔡大勇 廖波 (6)

铁碳熔体还原氧化钼的实验研究高运明 姜英 黄山 吴光亮 胡大 陈建新 (9)

SCM435高强冷镦钢热轧过程中的再结晶行为张永军 韩静涛 孔俊其 侯月华 郑永瑞 李军 甄琴英 (12)

不同宽度板坯结晶器内流场的水模型和数值模拟研究张大江 陈登福 王翠娜 靳星 谢鑫 (14)

第一代和第二代电渣冶金技术的发展傅杰 (18)

工艺材料进展

120t LD-LF-RH-BCC流程生产齿轮钢的氧含量控制工艺陈天明 杨素波 赵克文 王新华 曾建华 陈永 (24)

末端电磁搅拌参数对帘线钢72A铸坯中心碳偏析的影响谢文新 许晓红 (28)

37Mn5钢管外折叠成因分析和工艺控制魏军 洪慧平 廖向军 王孟 李春雨 康永林 (30)

转炉-LF和铁水预处理-转炉-钢包吹氩对耐候钢冶金质量的影响郭宏海 宋波 刘西峰 赵沛 (33)

防止S31803双相钢5mm热连轧卷板边裂的工艺实践李国平 张威 李俊 范新智 (36)

连铸机二冷配水对铸坯鼓肚的改善张磊 (38)

EAF-LF(VD)-HCC流程生产钻杆管用钢26CrMoNbTiB的洁净度刘剑辉 朱荣 易操 肖鸿光 彭自胜 钟春生 孙群保 (40)

纯铁电渣重熔的碳-硫控制赵昱臻 任学平 包卫平 王新宇 苗晓 (43)

“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立项开展特殊钢行业技术竞争力调研活动 (45)

《特殊钢》杂志创刊三十周年纪念 (69)

东北大学沈阳东大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F0004)

组织和性能

冷轧压下率对DQ级深冲带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程晓杰 刘雅政 武磊 孙有博 田荣斌 闫波 张晓燕 (46)

热处理对冷作模具钢Cr8WM02V2SiNb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迟宏宵 吴立志 马党参 张占普 雍歧龙 (49)

微合金元素Ti-Nb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曹慧泉 颜慧成 夏政海 罗登 李产敏 仇圣桃 (52)

终轧温度对GCr15轴承钢网状碳化物析出的影响杨洪波 朱伏先 马宝国 刘相华 (55)

淬火冷却速度对耐热钢1Cr12Ni3M02VN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谢学林 杨钢 傅骏 王泽忠 雍歧龙 (57)

控制冷却对SWRH82B-1V高碳钢盘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华蔚 徐震 宋金玲 张驰 江来珠 (60)

钢铁智能冶金技术 篇二

关键词:冶金自动化;过程控制系统;生产管理控制系统;企业信息化系统

近年来,我国经济及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自动化技术在冶金行业的大范围应用,促进了我国冶金行业的快速发展,但自动化技术在冶金行业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更新和改进。

一、冶金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冶金自动化技术发展较快,大多数冶金企业已推广应用,相关工艺流程不仅配备了先进的单机自动化系统,还安装了多功能管控一体化系统,尤其是宝钢股份等企业的自动化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自动化技术的大范围应用,促进了冶金行业生产效率、产品性能、环保水平的提升和能源消耗的降低。目前,在基础控制和过程控制等方面,很多冶金企业的高炉、转炉和工业炉已经采用了DCS和PLC处理技术,并结合自身实际构建了企业信息网,且已成为当前冶金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性设施之一。

二、目前我国冶金自动化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冶金自动化技术发展迅速,但是部分冶金企业在自动化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可能会制约冶金自动化技术的深入应用,主要体现为以下3方面:——炼铁系统(铁、焦、烧)生产流程成本高,且存在大量生产残渣,影响周边环境质量;同时,其生产过程可视性差,物料投加及温度难以精确控制,可能影响生产质量。因此,为了确保炼铁生产过程的连续化和高效化,就要求相关计划控制及管理系统针对整体生产流程相关工序之间物流、能源消耗及生产时序进行精确预报,以保证相关信息能够及时反馈,进而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对生产工艺及产品方案实施有效调整。——目前,仍有很多冶金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人工经验控制炼钢终点的做法,这样不仅生产效率低、稳定性差、生产成本高,而且难以达到高质量冶金生产的需求。而目前,坚持产品万能化的传统冶金厂的生产规模和效益日渐缩减,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冶金企业产品专业化、生产集成化——产品生产工序少,生产设备可单机匹配,产品生产流程及时间明显降低——这就需要计算机系统对高复杂性的冶金生产过程进行统一管理,以实现生产信息和决策的及时传递。——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明显不足。当前部分冶金企业虽然实现管控一体化,但信息集成度低,且没有标准化的企业信息系统编码体系,难以实现对企业运营的实时管理。同时,部分企业销流程协调性较差,导致在整体流程的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严重影响了运营效率。此外,一些冶金企业缺少市场、成本及质量等方面的相关数据信息和战略预测方法,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三、冶金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针对上述问题,未来冶金自动化技术发展应集中于过程控制、生产管理控制和建立企业信息化系统3个方向。1.过程控制目前,我国冶金行业自动化已普遍实现了对冶金流程的在线连续检测及监控,未来应集成各种传感器、软测量、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等诸多技术,提升冶金流程在线检测及质量监控水平,对金属成分、温度尺寸、组织及缺陷等不同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及判断;基于我国环保要求的日趋严格,未来要重点着手于实现对冶金过程全线废气及烟尘的实时监测;此外,集成机理模型、统计分析、预测控制、专家系统、模糊逻辑、神经元网络、支撑矢量机等各类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相关变量高性能闭环控制的目的,例如开发高炉顺行闭环专家系统。2.生产管理控制(1)生产流程信息集成冶金企业应重点开发铁—钢—轧横向数据集成及传递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管理、计划及控制等诸多方面信息的集成,构建并丰富企业相关数据库;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生产管控过程决策提供信息保障。(2)计算机全流程模拟使用计算机仿真、多媒体、计算力学等技术,参考不同类型的冶金模型,实施流程离线仿真及在线集成模拟,进而提升生产组织、流程的高效性及新产品开发的质量。(3)增强冶金生产智能性冶金企业应从以下3方面着手,提升冶金生产智能性:——生产组织管理。依据事例推理及网络规则等相关技术,对于生产作业计划进行及时调整,进而增强生产组织柔性及敏捷性。同时,实现对不同生产工序参数的自动计算,重点针对相关生产计划实施全线跟踪及控制。——质量管理。重点集成数据挖掘、统计计算及神经网络分析等诸多技术,针对产品生产质量实施有效分析及预测,判断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出现异常情况;基于各种故障诊断技术及相关计算模型,构建高效率设备使用情况预报系统,提升设备维修管理效率。——成本控制。引入数据挖掘及预报技术,构建成本管理、监控、预测模型,全面改进材料配比、能源使用效率,并实现成本动态核算,进而有效降低冶金生产过程的实际成本。3.建立企业信息化系统企业应建立高效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实现企业信息系统编码体系标准化、企业异构数据/信息集成、协作制造企业的信息集成和管控一体化,实现企业实时性能管控;对销流程进行有效协调,实现订货合同、生产计划、制造作业指令、产品入库及出厂发运等诸多信息的统一,使企业从产品生产至销售形成有机整体,确保有效的计划调度及生产控制;确保对企业业务活动的成本及资金实现事前、事中控制;实现知识管理及商业智能等功能——基于企业或行业相关数据信息,依据一定规则构建数据库,采用在线分析及数据挖掘等方法,获得市场、成本及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并进行战略预测,实现企业管理经验和集体智慧的形式化,以及对企业运营过程的合理化创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冶金自动化技术应用范围大幅扩大,技术研发更新速度不断提升,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冶金企业必须推进自动化技术纵深发展,强化冶金生产各环节的质量、成本控制,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袁尚。冶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J].科技资讯,2014,12(10).

[2]曾波。自动化技术在冶金行业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山西冶金,2014,37(5).

钢铁智能冶金技术 篇三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冶金;应用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80年代左右,我国钢铁冶金行业还普遍采用单回路控制,一般控制设备都为常规仪表,控制水平简单。而在90年代以后,自动化技术开始在我国冶金行业中普及,大部分企业的控制装备方面都以PLC、DCS、FCS为主,控制水平可以达到准无人化水平。最近这几年,冶金行业自动化技术再一次升级,部分钢铁企业已经实现了全厂信息化,控制系统也更加优化了,出现了BPS/MES/PCS三级结构。自从我国加入WTO,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国际钢铁市场的持续低迷,钢铁冶金企业现今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适应全球冶金行业的大环境,为了我国冶金行业更好的发展,提升我国钢铁行业自动化技术的水平势在必行。

(一)实现自动化生产

随着我国冶金行业的发展,许多技术都被应用到了冶金生产的控制方面。特别是采用PLC、DCS计算机控制,取代了传统的模拟控制,深受冶金企业的欢迎,目前已经得到普及。近年发展起来的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等技术,也逐步在冶金生产的自动化系统中应用,分布控制系统结构替代了集中控制,成为自动化发展的主流。

(二)实现自动化监测

自动化技术在生产监测方面也得以大量应用。例如,闭环控制、安全生产等相关的流量、温度、压强等数据检测,用上了自动化仪表设施,保证了回路控制、安全生产、能源计量等方面的监测的准确和规范。生产过程的各种预报、报警等,也都引入最新的监管、测量技术和设施,满足了管理、进程的需要。

(三)进一步加快信息化进程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引入,使得我国冶金行业的信息化程度得以提高。随着管理能力的加强,信息化开始得到冶金企业的认可,企业信息化慢慢得以建立,很多企业还创建了企业信息网。特别是国内的一些知名的钢铁企业,在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控制生产成本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和突破。在生产控制方面,高性能控制器、集中管控智能仪表、模型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增强了生产过程的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近些年,一些冶金企业慢慢认识到制造执行系统,建成了主要生产线的MES和产销一体化系统。例如某著名钢企开发了数据挖掘系统,建立了智能质量设计知识库等,在信息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总之,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引入,极大地推动了冶金行业的生产自动化进程,显著提升了我国的冶金电气自动化控制水平,缩短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冶金产业的差距,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一些基本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在钢厂中的应用

(一)继电保护技术

继电保护是指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通过自动化控制装置将发生故障的电路隔离到电力系统以外。其主要作用就是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尽可能的减少事故的发生及缩小事故的影响范围,以保证可以向用户安全连续的供电。其主要分为:①电源相间短路的电流电压保护,这是最基本的继电保护,其原理是当输电线路上发生故障时,将导致故障线路上的电流和电压发生变化,我们可规定一个正常值,当线路上有故障发生时,导致电流或电压高于或低于这个正常值时,保护器就断开故障线路上的断路器,将故障隔离。②接地保护:主要是限制漏电设备对地的泄漏电流,泄漏电流一旦超过安全范围,保护器就自动切断电源。③距离保护:主要反应保护装置与故障点的距离,并根据距离的范围来确定如何动作的保护装置。④线路纵连保护:是线路的一个重要保护,当线路发生故障时,两侧开关同时快速跳闸的一种保护装置。主要根据线路两侧判别量的特定关系来判定故障的发生。

(二)PLC控制技术

1、PLC定义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主要通过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随着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PLC已被广泛应用在冶金行业中。在冶金企业的自备火电厂中,它保证着各大系统的安全运行,直接影响到机组和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在钢厂中,其应用更加广泛,如铁水的脱硫处理、转炉、精炼炉和连铸的加料、吹氧、出渣、除尘等等各个环节都采用PLC自动控制系统,基本实现了各个工艺环节的自动控制,提高了炼钢的质量和效率。

2、PLC在炼钢中的典型应用

①在控制不同的料仓时,可以利用参数文件,实现同一个画面控制。

②在炼钢除尘风机控制中,风机可以采用高低速控制,两种速度转换时采用步进式调节。

③在氧枪控制中,氧枪定位采用增量型编码器,可以通过高速计数模板采集编码器的脉冲信号,经CPU运算处理成工程量位移信号,从而控制氧枪运行。

④在LF精炼控制中,PLC实现了电极调节,电流、温度优化控制,合金优化配比等的自动控制。

⑤在连铸生产中,PLC更是通过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实现了从大包回转到出坯的全过程自动控制。

3、PLC在钢厂其他生产活动中的应用

①称重系统

在钢铁企业中,要经常对钢坯、钢卷、废钢等进行称重,对所称得的重量要及时上传到生产管理系统,以便于生产管理。以前常采用工控机配合电子称进行控制,这种控制方式,可靠性比较差,费用高,自动化水平低,不便于管理。而现在多采用PLC控制,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为企业生产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②化学水处理系统

大部分冶金企业化学水处理的方法是离子交换法,就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将水中溶盐离子吸收,这种方法有个缺点,就是运行一段时间后,离子交换树脂就会失效,这时就要对树脂进行一些还原处理,以便再次使用。采用PLC控制系统,可以方便的控制两套设备进行切换使用,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编制好的程序启动指令来控制其自动转换及运行,大大的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而且PLC编程方便,对环境要求相对较低,且与其他设备装置连接方便,提高了自动化水平,有效的解决了继电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三、结语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冶金生产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也急需进一步提高。冶金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冶金产业的发展,我们应促进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更新、发展,不断推进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创新,以加强冶金生产过程中的整体创新,最终实现冶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赖友钊。浅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冶金行业中的应用[J].机电信息,2013,06:81-82.

钢铁智能冶金技术 篇四

作为我国冶金设计行业的骨干企业,首钢设计院站在历史的制高点审视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凭借敏锐的机遇意识和市场反应能力牢牢把握国内外市场发展脉搏,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创新思维,科学管理为支撑,以创新经营理念,实现经营工作向营销型转变为腾飞双翼,着力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步入了快速发展期,为首钢设计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钢设计院是首钢全资子公司,是冶金行业从采选矿到金属深加工全过程专业齐全的大型综合设计院。在冶金设计行业中首家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具有涉外经营权。2002年被北京市工商局授予“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在2004年全国勘察设计企业统计排名中位列第13名。建院以来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优秀设计奖23项,冶金行业、北京市优秀设计和科技成果奖170项,64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

回顾首钢设计院的发展历程,现任院长何巍说:首钢设计院的创建、发展史是伴随共和国钢铁事业的蓬勃发展,历经几代人艰辛的努力与奋力拼搏而写就的,其艰苦和辉煌共生共存,这是一条脉络清晰的发展之路。

承载历史重托

首钢设计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952年,当时的石景山钢铁厂为了技改项目成立了设计组,随着炼铁高炉的不断改造和炼钢转炉的建设,由设计组到设计科,1958年扩大为设计处,结束了首钢有铁无钢的历史,直至1973年正式建院。在五十余年的发展中,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及社会变革,首钢设计院历经不同发展阶段,不负党和人民重托,完成了历史使命。

首钢设计院建院后的前十年是起步阶段,主要从事首钢公司内部的技术改造和设计管理。在此阶段,完成了首钢炼铁、炼钢、轧钢一系列技术改造和新建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贮备了技术和人才,为首钢发展成为钢铁联合企业做出了贡献。

80年代初期,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宏观大环境,首钢实施承包制改革,进入了高速扩张发展阶段。1994年首钢钢产量由178万吨一跃达到824万吨,跃居全国第一。首钢的高速发展,首钢设计院功不可没,此间,首钢设计院完成了大中型钢铁厂及其配套项目的新建、引进二手设备技术改造等大型工程的设计,为首钢规模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首钢设计院不断进行技术研究攻关,技术人员大幅增加,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1994年首钢设计院已发展成为拥有2700人的设计队伍,成为全国最大的钢铁设计院之一,越上了一个高峰。

20世纪90年代,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开始确立。1996年,根据国家九五规划,首钢不再增加钢铁规模产量。设计是以项目为载体的,由于钢铁项目锐减,自然影响到首钢设计院,这个全国最大的冶金设计院遇到了重重的阻力和困难,内部设计任务极少,体制还未转型,资金严重短缺,人员过于膨胀,从未涉足过首钢以外的市场。面对突如其来的形势逆转,领导班子一片茫然,企业一度陷入困境,缺乏凝聚力,没有发展后劲,年富力强的骨干大量流失,员工对前途和希望缺乏信心,有着光辉创业发展历史的首钢设计院面临巨大的危机。

执著是因为对信念的坚守,而信念的坚守则来自那份对钢铁事业的执著。首钢设计院全体员工秉承首钢这方水土所赋予的坚韧本性,以自己的胆识和智慧向困难发起挑战,向自己的事业发起了挑战,领导班子及全体员工以自己的睿智与拼搏精神谱写着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面对前所未有过的困难,全体员工特别是领导班子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也感到从未有过的动力,同时,又感到从未有过的振奋。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带领全体员工勇敢地承担起走出低谷,重振雄风,续写首钢设计院光辉历史的艰难而又光荣的历史使命。

接受市场经济新环境的考验,实施改革创新是设计院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首钢设计院主动请缨,不再完全依赖首钢内部市场,要到外部市场上求生,1996年率先分立为首钢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在这期间,首钢总公司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与帮助,在经费上采取逐年递减的方式,三年后首钢设计院全部自负盈亏、自主经营,首钢领导的关怀,形成了巨大的改革动力,首钢设计院领导班子及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大胆探索,锐意改革,全面进入市场转型期。

如果说转型期带来的挑战是严峻的,那么转型后面对市场的压力则是持久而巨大的。在市场竞争的惊涛骇浪中,首钢设计院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并没有被重重困难吓倒,他们团结一致,理清思路,找准定位,增强面对市场的信心和勇气,特别是领导班子达成共识,反复进行市场分析,结合实际,采取了一系列应对市场竞争的战略举措。

首先,获取进入市场的准入证。要想为用户提供技术先进的、实用的、高质量的设计产品,必须获取进入市场的准入证。一年之内,首钢设计院上下一致,发奋努力做了大量工作,申报有关业绩,加强内部管理,获得了冶金设计甲级资格。在冶金设计行业中,率先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第二,开拓市场,把市场定位在拓展全国地方钢铁企业,明确主营业务向两头延伸,即:服务于地方企业的前期规划、设计,全面为企业提供规划方案,优化设计工作。向后延伸到以设计为龙头,把设计的产品完全付诸实施,开展工程总承包,实施交钥匙工程。第三,搭建面对市场的组织体系,设立经营部等相应部门。第四,人员分流。为建立高素质精练的人才队伍体系,实施了大批的人员分流,由2700人精减到了1200人,精简了队伍,提高了效率,练就了人才。

1997年,经过改革洗礼的首钢设计院曙光初显,凭借高素质的队伍、高水平的设计能力以及优质的服务,逐渐占有市场空间。在全国冶金行业率先开展工程总承包,是冶金行业工程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显示出强大的市场生命力。2001年凭借丰富的二手设备改造的经验和首钢综合优势,为包钢建设了大型炼钢转炉,该工程荣获首届全国总承包工程优秀奖,在工程总承包业绩中写下了精彩一页。同年以先进的烧结技术和合理的投资完成了江西新余钢铁厂烧结工程的总承包。2002年为宣钢建设了国内首台全国产化摩根五代高线轧机。依托首钢集团的优势,形成了开展工程总承包设计、采购、施工、调试、生产的综合能力。

1996年至2002年是首钢设计院分立子公司,全面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转型期。在此阶段,首钢设计院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大大的增强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员工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首钢设计院迅速转换经营管理机制,整合内部资源,拓展经营领域,创立了以设计为龙头、技术为核心、工程总承包为主线的经营模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站稳了脚跟,增强了实力。

迅速占领制高点

2003年是我国钢铁业迅猛发展的一年,首钢也面临着应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实施战略结构调整的重要关头。首钢设计院再一次面对挑战,内部任务量严重超负荷,外部市场极其活跃,新技术、新产品、新要求扑面而来。

“设计永远先行,挑战就是机遇!”院长何巍掷地有声。

首钢设计院领导班子站在历史的制高点审视局势,夺取先机,带领全体员工应对竞争,并以极富现代意识的经营理念、求真务实的立业观念及外延与内涵的有机结合经营设计院,领导班子以杰出的管理艺术,高瞻远瞩的科学决策,卓越的指挥才干,奋发进取,开拓创新,使企业步入了快速成长期阶段。

面对首钢内部繁重的工程任务和外部市场合同履约的双重考验,领导班子创新思路、深入调研、统筹考虑,提出了以全面完成总公司结构调整的重点工程为前提,实现经营工作向营销型转变的指导思想,竭尽全力为重点工程服务,变被动为主动,运筹帷幄,排兵布阵,迅速占领钢铁技术和外部市场的制高点。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清晰的工作思路,使首钢设计院大步超前,在服务迁钢、首秦一期工程的同时, 2004年4月份提前启动二期工程设计,为年底两大项目二期工程的开工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针对首秦4300宽厚板、迁钢2160热轧工程等一批技术难度大的项目,成立了由院领导负责,集中公司内外部专家、院内各专业室主任及骨干参加的优秀团队,进行对外技术谈判、技术交流及设计评审,全面实施对项目的管理,保证了合同签订工作的顺利进行。

2003年到2005年首钢设计院完成了一大批重大冶金建设项目的设计和工程总承包任务,其中可圈可点的有部级技术装备国产化重大技术攻关项目-首钢中厚板改造工程,形成了国内中厚板改造的技术优势和总承包管理模式。仅用18个月就全面完成了迁钢和首秦两大钢铁基地的一期建设和投产,二期工程也全面启动。首秦一期工程被国内外企业家誉为“艺术品”,大大提升了首钢设计院的企业形象。与此同时相继完成了承钢球团、新余球团、越南中板、武钢干熄焦、济钢3号高炉干法除尘、重钢4号高炉等项目。正在进行包钢干熄焦、太钢高炉、邢钢转炉和济钢干熄等工程设计和印度焦化、烧结、球团3个工程的设计。完成的总承包工程有南钢炼钢工程、承钢5#6#烧结工程全线竣工投产,各项指标均达到承包合同要求,得到了业主的好评。武钢干熄焦、重钢高炉、新余球团、济钢干熄焦等工程总承包工作正在顺利进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今的首钢设计院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工程总承包的管理模式使工程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通过设计把规划和建设结合起来,以实现设计、采购、施工、管理统一管理,使投资、建设工期得到有效控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首钢设计院在冶金行业率先实行工程总承包,经过几年的实践,实现了设计单位与企业双赢。为设计单位走向市场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引起广泛关注与影响。值此,首钢设计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步入快速成长期。

勇立潮头听风雨

2005年是首钢“苦干三年,打好四个基础”的决胜之年,也是首钢进行结构调整,实现战略构想的关键之年。意识超前,具有敏锐机遇意识的何巍院长表示,作为首钢工程建设的排头兵,为实现首钢战略调整的目标,担当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他认为首钢设计院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他将和全体员工一起,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开始新的攀登。

围绕迁钢二期、首秦二期、重钢高炉和新钢球团等设计及总承包项目、泰国和印度等海外市场项目,及曹妃甸钢铁基地项目等“五大战场”,首钢设计院创造性地组织开展各项设计工作,满足了公司内部各项重点工程的总体进度和质量要求,实现了外部项目的全面履约。

曹妃甸钢铁厂是首钢总公司的战略性重点工程,举世瞩目。曹妃甸钢铁大厂的建设起点高,标准高,要求高。要做到装备大型化、工艺现代化、生产集约化、资源循环化、效益最佳化。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建设一个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厂,实现产品、技术、效益、环境协调发展,成为21世纪国际先进水平的节能、环保、生态、高效型精品板材生产基地。

这是首钢设计院千载难逢的机遇,何院长亲自挂帅、多名院领导和业务骨干组成了曹妃甸工作小组,组织各专业精英人员编制项目文件。工作小组以高度的责任心,凭借设计院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丰厚技术沉淀、对国内外钢铁行业先进技术的关注、搜集,以及对钢铁行业发展的前瞻性理解,日夜拼搏,通宵奋战,于4月底前按要求完成了《新首钢曹妃甸钢铁厂建设大纲》等文件,并向首钢、唐钢公司、国家发改委、中咨公司进行了汇报,5月中旬国家发改委组织专家对《新首钢曹妃甸钢铁厂建设大纲》进行了专家咨询,得到了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好评。在此基础上,全面组织开展了曹妃甸钢铁厂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他们深入调研,科学借鉴,多方走访。经过编制人员日日夜夜奋斗,《首钢曹妃甸钢铁厂可行性研究报告》于8月19日顺利通过了北京市政府咨询审查,已上报国家发改委接受审议。

2160热轧是迁钢二期的核心工程,由首钢设计院和外商(SMS)联合设计,目前已完成了与外方共同进行的基本设计、全厂性的初步设计。2160工程的设备基础是采用国际上领先的箱型基础设计,国内还没有一家设计院能够独立完成,该工程箱型基础的土建设设计计算已由首钢设计院独立完成,标志着首钢设计院的土建设水平又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了一大步,为下一步承担曹妃甸工程的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首钢设计院在保证首钢内部项目总体进度的同时,对承揽外部项目也实现了全面履约。近几年来,首钢设计院共完成总承包项目41项,总承包额达40亿元。

如今的首钢设计院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形成了巨大的开拓合力,激发了全体员工极大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了每个科技人员的内在潜力,仅2005年上半年共组织开展各类工程项目173项,取得了突出业绩。

未来任重道远

首钢设计院的历史,是首钢钢铁事业发展和钢铁技术升华的历史;是全体员工艰苦创业,励精图治,成果丰硕的历史;是从内部走向外部,从首钢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历史。首钢设计院发展的风雨历程,是一部创业史,是一部发展史,是一部成就史。首钢设计院的历史折射出:首钢设计院伴随共和国钢铁事业的发展而发展,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崛起。全体员工艰辛努力,辛勤耕耘,成果辉煌,没有愧对伟大的时代。

钢铁智能冶金技术 篇五

【关键字】电弧炉炼钢;应用;发展目标和关键技术

1、电弧炉炼钢的发展及现代电弧炉炼钢的概念

自上世纪中叶至今,虽然转炉炼钢技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国际电炉的钢比例不断增加,从1950年的7.3%增加到2003年的33.1 %,其中美国从6.2%增加到48.9% , 2004年美国电炉钢比例达53%。

自1950年以后,电弧炉炼钢所占比例迅速上升,变成了与转炉流程相抗衡的第二大钢铁制造流程,主要原因有:(1) 平炉炼钢由氧气转炉炼钢所代替,积累的废钢转由电弧炉炼钢流程来消化。(2) 超高功率电弧炉炼钢技能的成功使用,使电弧炉炼钢的功率显著进步,出产成本大幅度下降。(3) 连铸、连轧技能的成功使用,废钢-电弧炉炼钢-连轧型的“小钢厂”敏捷发展,占据了型材出产比例。就电弧炉炼钢的现在的技能和化学能利用技能的长足进步,冶炼周期已由60min进入50-40min,因此其出产节奏已迫近转炉水平。

1993年6月,殷瑞钰和徐匡迪教授在上海召开了“当代电炉流程与工程疑问的研讨会”。在会上,他们依据上世纪8O年代以来电炉炼钢技能的发展状况,提出了现代电炉炼钢一词及总结了现代电炉炼钢的特征。现代电弧炉炼钢的特征总结为: 高效、节能、环保、电炉出产节奏转炉化,钢的二次精粹在线化和钢的凝结进程接连化,建立在接连轧制基础上的商品专业系列化和可持续发展。其中现代电弧炉炼钢的首要特征即是:高效低耗。多项现代电弧炉高效低耗炼钢技能在中国得到了研讨、推行及使用与长足的发展。

2、现代电弧炉高效低耗炼钢技术在我国的应用

2.1优化电弧炉炉料结构

电弧炉炼钢主要固态炉料有废钢、生铁、直接还原铁(DRI)和热压块铁(HBI)等。废钢基本来源有三种:自产废钢、加工厂废钢、循环旧废钢。炉料结构对电弧炉炼钢的各项指标都有重大影响。优化炉料结构不只有利于完成技能的最好化,并能给公司带来经济效益,更可以为合理的使用有限的资本提供牢靠的根据。

天津钢管公司炼钢厂具有国内容量较大的炼钢电弧炉,并且是当前我国为数不多的长时间倾加直接还原铁的电弧炉炼钢厂,研讨其炉料的构造对我国电弧炉炼钢铁源的拓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东北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在对电弧炉炼钢炉料研讨的基础上,并参照物理化学中三元相图浓度三角形的概念,提出了电弧炉炼钢炉料构造三角形概念,并阐述出了一个新的炉料构造参数:生铁废钢配入比。

2.2强化冶炼技术

2.2.1强化用氧技术

强化用氧技术主要有氧燃烧嘴、吹氧助熔和熔池脱碳、炉门喷碳粉和吹氧机械手、底吹氧气和二次燃烧技术等。近年来,强化用氧技术的开展和使用对电弧炉炼钢技术经济指标的改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氧燃烧嘴、氧枪和二次燃烧是主要的用氧办法,将它们结合使用可起到改进熔池搅拌作用、推进冶金的反应、下降电耗以及提高生产率等作用。强化用氧具有一最好值,当前电能与氧之间的耗费份额还远未到达此最好值。高效、节能是21世纪电弧炉炼钢技能的指导思想。合理使用动力已变成开展电弧炉炼钢新技术的主攻方向。

兴澄特钢100t直流电弧炉于1997年11月投产,变压器额定容量90MVA,年设计产出能力68万吨。2001年10月电弧炉炉壁安装3套ACIPyreJet集束氧枪和2套Pyr0x氧燃烧嘴,使冶炼通电时间由51 min降至42 min,冶炼周期由59 min降至49 min,电耗由327 kWh/t降至281 kWh/t,氧耗为 52 m3/t。2003年,新抚顺特钢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协作,在炼钢厂的30t EBT电炉上采用USTB炉壁氧气喷吹新技术。经过6个月的实践,电炉在用氧量添加18 m3 /t的情况下,冶炼时间显著下降,缩短27 min,电耗下降56 kWh/t,电极耗费下降2.6 kg/t,连铸由本来只能浇铸两炉添加六连浇,作用非常明显。2005年1-7月份,鄂钢70t Consteel电弧炉使用集束氧枪后,平均电耗由338 kWh/t下降到219 kWh/t,电极耗费未变1.86 kg/t,氧耗由51.6 m3 /t提高到60.3 m3 /t。

2.3铁水热装技术

电弧炉兑入铁水冶炼是我国冶金工作者对现代电弧炉炼钢技能发展的奉献。实践证明它不只能缩短供电时间和冶炼周期、下降冶炼电耗、稀释废钢中的有害元素、利于产出优质钢水、开发新钢种、增加商品竞争力,并且可解决废钢短缺的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冶金公司在电弧炉内兑铁水后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天津无缝钢管厂150t超高功率电弧炉从2001年11月开始选用30%-35%的铁水热装,经两年多的生产实践获得如下效益:冶炼周期从89min/炉到54 min/炉,最短45 min/炉;钢产量2004年达120万吨,增加50%以上;氧耗38-40 m3/t;电耗由520 kWh/t下降至338 kWh/t,下降了182 kWh/t。2002年10月,兴澄特钢100t直流电弧炉选用40%-50%铁水热,优化了供电准则、泡沫渣等技术,冶炼电耗下降95 kWh/t,氧气耗费下降28 m3/t,冶炼周期缩短7.5 min 。

3、我国现代电弧炉炼钢技术的发展目标和关键技术

2006年,中国金属学会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联合组织了近百名专家,编写了“2006年-2020年中国钢铁工业科学与技术发展指南”,其中对我国电弧炉炼钢技术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完善、推广应用及重点研究开发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叙述和说明。

3.1电弧炉炼钢技术的发展目标

3.1.1总体目标

高度重视炼钢原料技术的研究,实现冶炼高效化以及自动化和标准化;平均吨钢电耗低于380 kWh/t,冶炼周期?50 min,氧气消耗 30-35 m3 /t,平均炉龄1000炉。

3.1.2分阶段目标

(1)2006-2010年:平均吨钢电耗低于420 kWh/t,冶炼周期?60min,氧气消耗 35-40 m3 /t。50t以上电弧炉实现计算机操作。平均炉龄800炉。

(2)2011-2020年:平均吨钢电耗低于380 kWh/t,冶炼周期?50min,氧气消耗 30~35 m3 /t。平均炉龄1000炉,实现智能化电炉生产。注:上述目标是如下炉料结构的可比值:全部冷固体料,冷生铁配比15%,其余为冷废钢和直接还原铁。

3.2电弧炉炼钢关键技术

3.2.1 2006-2010年电弧炉炼钢关键技术

(1)电弧炉炼钢合理炉料结构和废钢处理技术。低成本、强化冶炼的最佳炉料配比结构与工艺技术,废钢分捡、加工(包括粉碎性加工、剪切、打捆)、贮存与配料技术。

(2)电弧炉炼钢强化氧燃辅助能源应用和余热利用技术。除废钢全量预热外,主要是电炉汽化冷却与蒸汽供真空精炼使用的系统装备与技术。各类氧燃烧嘴、氧枪结构优化,提高供氧强度与利用效率的技术,集束氧枪、高效氧燃枪的研发及布置应用是重点。

结束语

现如今,我国必须抓好和完善电弧炉炼钢技术要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和实现,重点研究以及推广应用开发关键的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和说明。电炉钢厂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则适合自己的现代的电弧炉高效低耗炼钢技术,要不断研究,改进,优化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京亮。 石钢60t电弧炉炼钢生产工艺模型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3.

钢铁智能冶金技术 篇六

1、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特点

我国钢铁企业自动化水平还不够高,普及不够,大部分钢铁企业存在生产技术内容太广,生产工艺太复杂和电气自动化依赖太强等特点。

1.1冶金生产技术涉及内容太广

钢铁企业冶炼环节多,涉及内容非常广泛,生产过程中涉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生产过程中突变因素多,冶炼过程涉及的技术非常复杂,生产过程中要控制好生产原材料,监控物理变化参数和环境的化学参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应该能控制或跟踪生产过程的全过程,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只有这样的控制系统才能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提高冶炼产品的产量,提高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

1.2冶金生产工艺太复杂

冶金生产工艺复杂,实际生产过程中工艺流程比较全,冶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要覆盖全生产过程,实现软件与硬件的配合,优化生产过程。冶金电气自动化系统呈现技术难度高,虽然技术人员具有非常专业的知识,掌握专业技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提高生产效益。

1.3冶金自动化高依赖电气技术

随着我国钢铁联合企业的生产能力的扩大,大部分小钢铁企业重新组合,形成更具竞争优势的联合企业。这些企业大量引进全自动化生产线,电气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几乎涵盖了冶金全过程,冶金自动化高依赖电气技术,通过电气技术完成信号采集、信号转换和结果运算等操作,实现钢铁企业的全自动化。

2、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

冶金电气自动化系统是利用智能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神经网络技术、监控技术等控制和管理冶金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环节。就钢铁企业来说,通过冶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控制轧钢、高炉、转炉,铸造等技术环节,解决冶金过程中高温,高热等问题,为钢铁企业生产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许多大型钢铁企业设计或改造了许多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这些系统都能实实现人工智能操作,自动化操纵体系是单位操纵体系的主要构成,普遍运用在单位制造管制的每个环节,其中最重要的运用是智能化操纵技术%智能化技术中的专家体系,模糊操纵,神经网络等技术被运用到钢铁行业的轧钢体系、高炉、转炉、连铸车间、轧钢调节体系等,版型在线监测、冷热轧薄板、维修保养监控等功能。通过中央计算机系统控制各个子系统,实现子模块与子模块之间的转换。冶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使用现场总线技术,数据交换传送技术,电脑合成技术等,推动冶金过程的标准化,程序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使用机器人手臂特自动化设备提高冶金企业的生产力,让钢铁企业取得长足的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3、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前景

我国许多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通过引进电气自动化技术,整合行业信息化水平,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生产控制精度,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压缩生产成本,降低资源消耗。这些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增加了冶金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这些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总结出我国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包括低成本自动化、行业信息化、智能控制、冶炼过程控制和综合一体化控制等方面。

3.1低成本自动化

所谓低成本自动化是利用高精尖技术,通过自动化技术科学合理投资,减少投资成本,降低投资风险。许多中小型钢铁企业通过使用微型计算机作服务器,精准的实现对全过程、全流通实现电气自动化控制,为企业实现了低成本自动化,也解决了中小型企业的约束。

3.2行业信息化

所谓钢铁行业信息化就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化和系统化。大部分钢铁企业通过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采集生产过程中的原始数据,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分析和研究这些原始数据,使用科学管理决策分析软件,挖掘潜在数据,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支持。

3.3智能控制

虽然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广泛应用自适应、优化、模型预测等控制策略,但仍然不能满足技术的要求,因为传统的PID控制理论是适应数学模型复杂且变化大的特点,而智能控制对总控制程序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尤其是对于复杂程度较高的综合控制系统,能分级控制智能设备,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3.4冶炼过程控制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对产品质量监督、环保监控及物流跟踪等多个方而实施全过程监控。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采用新型传感器、数据融合处理等高精尖技术对原材料质量、钢水纯度、熔渣成分、温度、固废监控等环节进行全程控制,提高钢铁企业的效益。

3.5综合一体化控制

电气自动化综合一体化控制系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种系统打破了传统的计算机、仪表、电气在控制设备方面的专业界限与分工,实现了逻辑控制对模拟量进行控制的难题,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与操作性。简化了程序,降低了成本,电气自动化综合一体化控制系统系统将是钢铁行业电气自动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4、结语

钢铁智能冶金技术 篇七

荣程集团是以钢铁为主业,以科技金融、智慧园区、资源开发、贸易物流等产业多元发展的企业集团。其中钢铁产业具有年产铁、钢、钢材各500万吨的生产能力,已形成精品合金钢棒材、优质线材为主导的产品格局。

体制倒逼

我国钢铁产业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有两个,一个是能耗和污染问题,一个是产能过剩问题,而这两方面又是密切相关的。

钢铁产业能源消耗占全国总能耗15%左右,是不折不扣的能耗大户。近年来,在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下,我国钢铁产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在不断提高,吨钢综合能耗达到602.71千克标准煤,但是这与《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580千克标准煤的目标相比,任务仍然艰巨。

柴树满认为,当前,节能减排已成为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而且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也有助于破解行业产能过剩的困境,形成一种倒逼机制。

然而,我国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的方式是粗放型的,主要集中在减少跑、冒、滴、漏,生产工艺升级换代等方面。这种末端治理不是治本之策,而且随着节能工作的不断推进,节能的空间相对越来越小。企业应该运用现代科技和信息化的成果与手段解决污染问题,建设都市型绿色钢厂,实现钢厂可持续发展。

荣程集团钢铁产业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是:在控制规模总量前提下,优化产品结构,推进转型升级,建设国内最具竞争力的优特钢精品棒线材生产基地。加快厂区环境深度治理,做到科学发展、绿色转型。最终实现厂区绿化面积40%,二次能源利用率60%,成为与城市和谐共生的生态旅游型钢铁示范企业。多元产业发展目标是:钢铁主业与多元产业有机结合,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推进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建设实现生产经营及管理的智能化。以科技和信息化结合融宝支付平台,整合延伸冶金行业上下游产业链,推进电子商务发展与应用,早日实现万亿元交易量的目标,融合百姓生活,打造绿色GDP,最终达到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节能减排

荣程集团始终把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放在第一位,提出了“打造百年绿色荣程”的宏伟愿景。累计投入资金20亿元,用于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项目。实现了富余煤气及余热余压等二次能源的回收与综合利用。其中投资2.8亿元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及水循环综合利用工程,在全国冶金行业率先实现城市废水为生产补充唯一水源。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提前淘汰两座焦炉。引进的两条美国摩根第六代高速线材生产线,新建合金钢棒材生产线等,工艺装备和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荣程集团建设的以两化融合为特征的能源管理中心(EMS),是国家工信部确定的全国首批冶金企业能源中心建设示范项目之一。该能源管理中心与宝钢宝信集团合作,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搭建一套先进、安全、智能的能源运行、操作和管理平台。EMS是一个集生产制造过程监控、能源管理及调度、环境监测、安全预警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司级集中管控计算机系统。集约化、系统化的管理全公司各种能源介质,实现一体化智能监控、分析、调整和管理。整个系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通过中心系统能源信息的自动化、智能化采集、存储、管理和利用,优化能源管理流程,建立客观能源消耗评价体系,减少运行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向能源管理要效益。通过系统优化能源调度和平衡指挥系统,实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的目的。经初步估算,通过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和运行,一年就可节能8万余吨标准煤。

金融服务

在采访中,柴树满还提到荣程集团获得的人民银行颁发的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两项业务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以及近期上线的“融宝”第三方支付平台。为响应天津市关于“构建我国北方改革开放先行区,形成股权基金、融资租赁、资金结算、要素市场四个中心”的战略发展目标,荣程集团将充分发挥科技公司IT技术优势,结合“融宝”支付平台,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电子化结算中心和电子化信息中心,提升冶金行业的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的管理,并以电子化交易为突破口,带动冶金行业上下游企业由传统交易方式向网络支付和电子商务服务过渡,构建权威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平台。除此之外,构建社会化的便民惠民的(B2C)小额移动支付平台。以手机小额支付为切入点,联合天津市优势市场资源和手机产业优势资源,发展规模化手机用户群,提供创新的个性化移动增值服务。

钢铁智能冶金技术 篇八

一、钢铁产业现在面临的问题

1、相对效率与规模效率问题

2003年以来的投资规制政策,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以规模为标准,强调所谓规模收益,禁止小规模设备的投资,淘汰小规模设备所形成的产能。这些学者及政策部门对我国钢铁企业规模合意性的判断,是建立在与发达国家简单比较企业规模的基础上的。鹤田俊正在《日本的产业政策》一书中指出:与别国比较企业规模的大小,完全没有什么经济学意义;企业规模,应该在社会分工广泛发展的过程中,适应市场的性质而确定;忽视市场的特殊性而一味追求扩大企业规模,反而有可能出现大规模企业缺乏经济效益的情况。

我国钢铁企业这些年来成功开发并使用了一系列先进适用技术,一些中小企业采用这些先进适用技术后焕然一新,许多生产指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中小高炉技术也特别适合我国自有铁矿低品位、杂质含量高的特点。对小规模设备投资的禁止与强行淘汰小规模设备所形成的产能,会阻碍中小型钢铁企业进一步寻找先进适用技术,而这些技术很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钢铁产业的生产效率。

我国以打造大钢铁企业为目标的钢铁工业产业组织政策,其依据是认为钢铁工业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特性,打造大规模企业可以充分享有规模经济收益,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问题是,对

有一系列扶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利好政策,有湖北省支持“具有能源、资源、环境、市场等条件的优势地区发展深加工,优化产业布局”、“培育黄石240万吨钢材深加工产业集群”的产业政策,有湖北省拟将大冶发展成大型铸锻件加工中心的产业政策导向,同时利用好《钢铁产业政策》第十七条有关“专业铸铁管厂的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机械铸造和生产高合金钢产品的20吨及以下电炉不在淘汰关闭之列”的政策规定,重点发展特钢模具和机械铸造等产业。

2、区位优势

黄石大冶处于京广线、京九线两条铁路大动脉和大广、沪蓉、京珠、杭瑞四条全国性高速公路大动脉交汇地带,以4小时左右车程为半径,黄石大冶可辐射中部6省、近4亿人口的市场范围,以12小时车程为半径,可辐射到全国20个省市、近10亿人口的市场范围。大冶位居武汉1小时经济圈内,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同时,其物流业较发达,商务成本低,生产要素资源充裕,有利于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

3、资源优势

铁、铜矿石是大冶的重要资源,自有资源的存量是大冶发展钢铁、有色金属产业的比较优势。

4、产业优势

冶金工业是大冶市的传统特色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已发展成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华鑫实业是湖北省第二大螺纹钢生产基地;航宇鑫宝管业的球墨铸管在国内有较高市场份额;宏泰、晨茂等公司是中南地区最大的铝型材生产基地,铝型材加工产能位居湖北省前列。这些龙头企业所形成的产业优势明显,不仅有利于形成有特色的差异化产业体系,而且有利于促进钢铁深加工、机械铸造、模具加工与设计、铝材深加工等一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5、市场优势

当前,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于钢铁企业而言,这些都是巨大的市场商机。按照沿海、沿江、内陆科学合理布局和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政策要求,武钢将会把重点放在广西防城港的钢铁基地建设上,按照广东“双转移”的新政模式,结合产业政策规定:必须依托有条件的现有企业,结合兼并重组和搬迁,在水资源、原料、运输和市场消费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进行改造和扩建。不难预见,武钢的部分产业将会逐渐迁移武汉火车站的“黄金地带”,其部分产业的转移地、容纳地应首选武鄂黄冶金工业走廊。由此可见,大冶有承接武钢相关产业转移的先天优势。

6、科教优势

钢铁智能冶金技术 篇九

1冶金机械及自动化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冶金工业的支撑,冶金工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的现代化的冶金工业起步相对较晚,从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开始,通过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设备,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消化和吸收,我国的冶金工业取得极大的成就,逐步建立起了独立自主的、相对比较完备的冶金工业体系,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国内对于冶金机械和设备的研究也不断的取得进步,随着我国冶金工业的发展和壮大,我国的冶金机械设备的水平以及自动化的程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已经逐渐朝着大型化、综合化以及集成化的方向发展。进步新世纪以来,随着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不断的成熟,我国的冶金工业的自动化程度又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跨越式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冶金机械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8年鞍钢建成2.15米热连轧机以及2.13米准予连轧机,并投入使用,我国的冶金机械设备制造技术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摆脱了对于国外设备的以来,尤其是大型宽厚板轧机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当前我国的冶金设备的研究逐渐朝着自主研究的方向发展,冷连轧机组的研发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常规冶金设备已经基本上可以实现国产化。随着我国冶金机械设备的快速发展,给冶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本上实现了原料生产、焦化生产的自动化,这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冶金工业的发展。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广泛使用,我国的冶金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也大量的引进了计算机技术,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冶金工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快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早在2006年,冶金行业的自动化系统集成项目就以控制(大型PLC为主)和传动为主。在原料、烧结、焦化、高炉、转炉、电炉(炼钢)、精炼炉、连铸、轧机、加热炉、均热炉、铁合金电炉、铝电解等环节均涉及自动化系统集成业务。其中PLC已经尤为冶金行业的主流控制系统。在冶金行业中,轧钢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它包含了自动燃烧控制模型、轧制节奏控制模型、粗轧自动宽度控制模型、精轧设定模型、板形设定和控制模型、精轧出口温度控制模型、卷取温度控制模型、卷取设定模型等,做好轧钢自动化,PLC硬件、软件控制都很重要,为冶金自动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现代机械自动化发生了质的飞跃,当前开发研究适应于复杂制造过程的、具有闭环控制体系结构的、智能化新一代PCNC数控系统已成为可能,智能化新一代PCNC数控系统将计算机智能技术,网络技术、CAD/CAM、伺服控制、自适应控制、动态数据管理及动态以赢利为目刀具补偿、动态仿真等高新技术融于一体,形成严密的制造过程闭环控制体系。这种新技术应用于冶金机械制造将会给冶金工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2冶金机械及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以计算机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和核心的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给冶金机械的发展带来了一种新的发展空间。在冶金机械设备中越来越多的集成了可编程的控制系统,大量传感器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信息收集的效率与准确性,这些都推动了冶金工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速度,提高了冶金机械的工作效率,降低了设备的损耗,扩展了设备的功能,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十一五”期间,我国冶金工业中的炼铁设备。炼钢设备、连铸设备、轧制设备(板带钢轧制设备、型线棒管轧制设备、热轧钢材控冷设备)等都有新的突破,为冶金工业的发展补充了硬件设施。未来国际冶金自动化发展趋势如下。

(1)基于数字模拟和仿真技术的研发,实现冶金全流程动态分析、评估和精准设计。

(2)综合考虑生产效率、能耗物耗和环境指标的多目标实时优化。

(3)产品指标、运行指标和控制指标协同的全面闭环控制。

(4)数据驱动和知识驱动相结合的复杂过程建模和先进过程控制。

(5)先进传感技术和软测量结合的关键工艺参数的在线连贯测量。

(6)结合考虑物质流、能量流优化的先进能源管理和控制。

针对国际冶金行业的发展趋势,我国冶金自动化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过程控制系统的发展。采用先进的电子数控技术和新型传感器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软测量技术、冶金环境下可靠性技术等,实现冶金流程在线检测和监控系统。(2)冶金技术信息化发展。在工业生产控制中,网络就是中枢神经,以工业生产起到控制作用。在冶金工业中,以计算机技术为先锋的网络技术、电子数控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力学技术等在冶金流程中实现集成模拟系统,通过人机交流,模拟钢铁生产全过程,进而推进冶金工业生产制造的智能化。

(3)生产管理系统的发展。冶金工业的自动化不仅仅的包括机械的自动化,也包括管理的自动化,主要包括地生产进行相应的协调、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对企业的资源以及能源的使用进行优化配置,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通过管理的自动化,将企业的生产人员以及冶金机械设备进行有机的联合,使其有效地进行运作,从而保证整个企业的生产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提高人力资源、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钢铁智能冶金技术 篇十

[关键词]钢铁工业 自动化仪表 应用 维护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6-0230-01

1.钢铁工业自动化发展特征

自动化钢铁工业在提升工作效率与产量、降耗节能、完善产品质量等层面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其自动化发展进程中体现了仪表检测抗震动性强、耐高温与抗粉尘环境等特征。同时在钢铁工业生产进程中呈现出按顺序控制与连续管理控制相结合的批量半连续生产模式,其对控制管理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周密复杂性,同时具有对过程变化具有可靠灵活的适应性,基于各类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了完整、高效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平台。

2.自动化钢铁工业应用状况与发展趋势

纵观我国钢铁企业发展经营状况不难看出,其主体呈现自动化技术与装备应用发展不平衡现象,具有一定的发展差异性。其中行业先进的代表包括武钢、宝钢等,由于其部分或成套引入了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因此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而其他中型钢铁骨干企业则多建设于五六十年代,其主体设备与生产工艺呈现出一定的落后性,因此导致控制监测仪表水平有限等状况。其中较多企业认识到该类发展的不足问题因此自八十年代开始便持续加快了改造技术设备步伐,通过引进国外关键技术设备进行部分车间的重建与改造,并令自动化控制监测水平实现了显著提升。由自动化设备使用来讲,许多改造或新建企业均采用了PLC、DCS构建自动化基础体系,并逐步代替了传统仪表模拟控制与继电器控制方式,实现了分散控制、集中监测管理目标,并构建了管理级别过程控制计算机系统,一些企业还促进了自动化控制系统与生产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完善融合,形成了在线管理控制体系。一些中小钢铁企业发展改造进程中主体应用监控平台通用软件、PLC等构建了较小规模的DCS系统,并通过对检测配置仪表的合理改善创设了高精度变送器、智能化仪表检测管理模式。除大量应用压力流量、温度、料面常规监测方式外,一些企业还引入了专用、特殊类别仪表提升了自动化生产控制水平。当然钢铁企业发展中也不乏许多老厂区仍旧采用可编程单回路调节器、单台PLC替代继电器回路、数显仪发挥局部自动化控制管理。由此可见不平衡的发展应用现状进一步加剧了钢铁工业全面自动化发展建设难度,因此我们应就如何缩短差距、提升自动化钢铁工业发展水平,明晰发展趋势、应用智能先进控制技术、引入特殊仪表检测方式、打造现场总线管理控制体系、智能化诊断设备与及时维护管理、开发低成本集成自动化系统展开深层次探讨,进而为钢铁工业自动化仪表应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钢铁工业自动化仪表应用发展策略

3.1智能与先进控制应用策略

所谓智能控制是指不需要精确定量被控对象模型,我们只需要掌握相关知识,该类应用策略充分适用于不完全性、复杂性及模糊性非数学过程,例如钢铁工业生产。其中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神经元网、专家系统等较为先进的高科技智能系统在钢铁工业逐步投入了实际应用,在控制连铸结晶器、中间罐液位、热风炉燃烧、生产过程、电路电极等层面发挥了显著应用效果。而先进控制应用策略则可有效提升系统适应控制能力,有效解决系统自身非线性、时变性、外部随机扰动、不稳定性及不可测性等弊端问题。在钢铁工业中该应用策略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例如遵循自适应理论控制连铸结晶器液位、基于预测模型方式控制高炉中的铁水温度、采用分布参数思想控制电炉中的钢水成分,以状态空间理念控制加热炉燃烧与钢水成分等。实践应用中我们应科学促进各项控制软件向工程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PLC、DCS与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价值及功能潜力,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及软件组织开发,为钢铁工业智能、先进控制实用化发展供给优秀工具与实践方式,进而促进各类控制方式的完善互补并解决难以应对的常规控制问题。

3.2注重系统开发及现场总线控制

仪表科学应用现场总线系统是实现自动化系统与现场设备智能连接的数字化、开放式、多分支结构、双向串行通信总线,其在数字通信科学技术的良好辅助下可延伸发展至现场级仪表,进而令中央控制DCS系统将百分之六十至八十的组织控制功能移至现场仪表中进而构建了生产现场总线控制FCS系统,可有效实现一体化控制及测量,并确保彻底真正的分散控制,提升生产控制系统安全可靠性,令产品品质得到有效的调节与改善。并可令中央控制系统自身运算能力解脱至例行控制之外,来发挥更为复杂的智能化、先进性控制功能。在钢铁工业生产中我们应充分注重对FCS系统的应用开发,促进自动化仪表优势功能的完善发挥,密切关注科学技术前沿发展动向,总结研究现场自动化总线仪表与相关系统实践应用策略、内涵特征、工程设计思路与方式,并创设适应钢铁老企业更新改造的实用性措施方案。

3.3全面开发专用特殊仪表,加快推进实用化工程发展进程

钢铁工业生产实践进程中会涉及到较多专用特殊检测仪表的综合应用,进行对极高温度的准确、连续测量,分析高温流体既定成分、测量液面、宽范围大管道脏气体流量、检测线材温度、高温高速移动钢带及产品尺寸形状等。基于该类专用特殊仪表的较大应用比重,我们应科学明晰该类自动化仪表未来发展趋势,即采用微处理器或计算机促进其智能化、机电一体化发展,应用CCD元件、新型传感器、光纤、图像识别、新材料、软测量技术提升专用、特殊仪表综合性能。近期我国许多钢铁工业企业也加入了自主研发专用特殊仪表的行列中,例如涡流式、红外线、射线检测装置、监测高温炉侵蚀装置、平直度激光带钢仪器等,并逐步投入了工业生产与实践应用中。当然随着钢铁工业的迅猛发展,我们还应继续本着实用、高效的原则协作开发,加快推进专用特殊仪表的实用化发展进程,进而提升综合生产经营水平。另外我们还应对各类自动化仪表、设备进行智能化维护管理与诊断,利用信号处理、检测技术、识别及预测技术、专家系统、智能控制手段反应真实设备信息状态,提取特征参数划定其危险程度范围,有效降低钢铁工业生产停机时间。

4.结语

总之,基于钢铁工业自动化发展重要性与现实特征我们只有明晰其行业发展趋势、自动化仪表系统应用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应用发展策略,大力推进钢铁企业创新改革,更新发展,才能整合提升钢铁工业综合发展竞争力,令其创设丰富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骆世博。 我国冶金自动化仪表及发展[J]. 科技传播。 2012(18)

149 65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