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解析论文【最新8篇】

时间: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如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阿青为大家收集的8篇初中语文教学解析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篇一

摘要:

新课改要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地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兼顾学生知识学习、思维培养及情感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创新教育。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创新教育实践。为此,在分析情感教育内涵基础上,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情感教育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对初中语文情感教育起到帮助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内涵对策。

一、情感教育概述。

1、内涵。

人是情感动物,人的行为总是和情感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因此,在任何活动中都需要关注人的情感,也有人理解为“人性化”或者是“以人为本”。这种理念也是我国社会在积极倡导和应用的理念之一。而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坚持教学心理学基础上,根据被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及活动规律,结合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关注和影响学生的态度、观念、情绪等情感体验,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及学习效果的实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相关的教育理论及教学方法和手段,把自身的知识及技能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传递给学生,实现教师、教学内容与学生情感方面的统一,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语文是一门有着很强艺术性和情感性的学科,很多教学内容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情感因素的'有效开发、利用,通过恰当的教育手段引起学生的共鸣,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及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

2、情感教育的作用。

情感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情感教育充分结合了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发展状况及规律和特点,初中语文教学在实践过程中重视和关注学生情感因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习兴趣的养成,保持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语文是一种人性化较强的学科,在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和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及综合素质的重任,因此开展情感教育是实现语文教学根本目标的重要体现。而且情感教育理念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养成良好的情感观念,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提高综合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实现传统的五讲四美也有着重要的推动该作用。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因素。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因素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材,二是教师,三是学生。在教材中,情感因素既存在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也存在于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及情感色彩。教师的情感,主要是体现在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所体现的情感态度,对所使用的教材的内容所体现的情感体验,具体教学过程中的情感表达,以及教师在情感方面的素质和魅力等多个方面。学生的情感因素,主要是体现在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兴趣,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具体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对教师、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的情感反应等。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措施。

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尽管语文学科教学内容有着很强的情感色彩,但是有些内容仅仅进行口头的讲解,学生还是很难理解。因此,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信息及技术,应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课件的制作,将教学内容通过各种图片、视频等形象的展示出来,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教学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更加深刻的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词句等。同时,能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寓言故事时,传统教学是教师根据课文进行口头讲解,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即使理解有的也是一知半解,而借助多媒体再现故事的真实场景,通过图片、音乐、视频、人物对话等,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故事内容,在加上视频可以点出所蕴含的寓意,那么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甚至通过视频就可以掌握课文的内容及主旨,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来分角色表演,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课文的角色中,增加实际体验,加深对对课文的理解,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感情及写作目的。通过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锻炼及升华,比起传统教学方式取得的效果的很明显的,有利于学生情感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情感导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重要在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内容,做好充足的准备,通过多种方式来营造良好的情景学习氛围。在情感教育中最重要的是情感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良好的情感学习氛围。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善于发挥语文课本中优美的语言及文字的功能给学生呈现出生动形象的画面,感染学生的情感,使其产生情感共鸣,使其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进行情感的领悟、体验,通过引导及想象引发情感共鸣。在具体做法中,首先教师要深刻挖掘文章中的情感要点,通过优美的朗读,一起带动学生的情绪,通过抑扬顿挫的语感、语调,将文章的情景以感性的方式平移给学生,使其体会、领悟和品位文章的情感,受到教师情感的感染,产生自己的情感。在情感体验及参与过程中,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增加学生的实际情感体验。也可以分角色朗读,体会不同角色所蕴含的不同感情,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验课文,学习过程中带着情感来进行学习。

3、注重实践,培养真情实感。

语文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人文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精神,而且也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得学生的学习及情感体验不仅停留在课本上,更要拓展到实际的生活中。要通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应用能力。要实现语文情感能力的积累,在学好课堂内容的同时,教师要多引导学校进行课外生活的观察和体验。积极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利用课外多种资源,拓宽学习空间,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使得学生的情感得到真实的锻炼及体验,增加学生情感体验的实效性,在增加学生情感教育机会及素材基础上,使得学生的情感来源更为真实和贴切,更好地引导学生的真实情感。

4、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在语文情感教育中其中最为重要的情感因素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将真情实感投入和体现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实现切实的学习及体验,为教师开展情感教育提供必要的前提及准备,也才能更好地实施情感教育,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深刻挖掘教材情感内容基础上,引导学生一起学习教材、欣赏教材,更加积极的应用教材的知识内容。让学生通过文教材的学习,学会欣赏、应用和研究,让学生更加清醒的认识自我、重塑自我,激发自身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自主性。

总之,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语文教学要实行的重要目标及任务。教师要在新教学观念的引导下,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断探索学生情感培养的方法及手段,提高语文情感培养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兰。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新丝路,20xx,(11).

[2]刘兰。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法运用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20xx,(12).

[3]王春琴。初中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融入[J].课外语文,20xx,(20).

[4]吴剑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问题与改进[J].散文百家,20xx,(07).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篇二

1.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

1.1课前预习

初中生常见的学习方法就是课前预习。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找不到预习的正确方式而放弃课前预习,这是因为课前预习的范围比较空泛,初中阶段的学生很难在预习过程中收获实质性的知识内容,而且这种课前预习学习方法所得到的成果也不易被检验,所以多数学生会选择放弃课前预习。以此就会引发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而学生感到迷茫的现象,从而引发的后果就是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感到学习受阻而放弃。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课前预习,可以通过文章读后感作业布置形式来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教学分析1教学课题:《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教师通过对本篇文章的设问来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并引导学生就本篇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提问:同学们,说一说你们比较喜欢《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中的哪一部分,并将作出解释说明?教学分析:对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能够兼顾到所有的学生,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逐渐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文字处理和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1.2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轻松的学习环境,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此可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教师也可以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学生很难理解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文章的特征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阅读课文中的文字情感,从而可以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教学分析2教学课题:《背影》教学设计:教师为学生创设并模拟新生入学时,父母送别的情景,使学生感受到离开父母后独立走上求学之路的心情,深刻体会到作者朱自清告别父亲后的依依不舍的复杂心理活动,从而引导学生学生感恩父母,感悟父母在生活之中的点滴之爱,进而更加珍爱亲情之可贵。教学分析:创设与阅读材料相关的教学情境,可以缩短学生理解与分析文章的时间,通过情境可以感受到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以此能够对文章产生共鸣,从而对文章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1.3合作竞争

当前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而且班级中学生的年龄基本相仿,合作学习可以帮助这些独生子女找到学习中的归属感,同时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来说最难的部分应该是文言文及古诗词,为了提高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创造良性的竞争环境,以小组学习成果来强化学生学习动力。

教学分析3教学课题:《论语》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表演《论语》中的语句,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的表演形式可以是小组一名学生朗诵,两名学生相互拥抱。根据不同的阅读语句情境,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不同的表演形式表达出来。教学分析:良性的竞争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与学习动力,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讨论中获取经验,在交流过程中对阅读材料有新的理解并可以加深对阅读内容的记忆。

2.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在于知识的积累,阅读学习需要学生不断地坚持。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科学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良性的学习环境,以此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篇三

[摘要]语文是展示心灵的学科,基于这个平台开展心理教育,使教育的功能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就要转变观念,挖掘出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去感染学生,开导学生,使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语文;转变观念;心理健康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承载着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重任。语文教师应在课堂上要展示出学科魅力,利用平等的对话和交流环境,促进课堂和谐发展。同时转变教育观念,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积极疏导学生不良的心理情绪,有目的地进行个别开导,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乐观、健康地成长。

一、转变教育观念,奠定基础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学生的主体性备受关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没有交流就没有语文学科的发展;没有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就没有平等关系的体验。只有让学生在师生关系中感受到一种平等、一种理解和尊重,教师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才能做到水到渠成。例如,在《紫藤萝瀑布》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你能清晰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和顽强么?下面我先和同学们来讲一讲关于身边真实的故事好吗?……”教师先讲述宗璞以及她的弟弟身患绝症的故事,让学生感受生活的不幸,接下来再让学生讲述身边的故事,教师认真倾听。在这样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走进这一课的学习,将会让学生对生命产生新的认识,懂得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懂得了要积极地面对生活,懂得了社会上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幸与不幸,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学生这样的收获,都是教师为他们创建的课堂环境衍生出来的。教师课堂观念、地位的'转变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每堂语文课,教师都应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沟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内心充满阳光。

二、挖掘教育因素,培养品质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情真意切的、充满着正能量的文章,教师要充分地挖掘出这些正面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让真善美不断地影响他们的思想。文章中那些坚贞的、积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处事方法等将是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疏导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自主的课堂中发现它们,感受它们,学习它们,让它们不断驱散学生内心的阴霾,让学生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例如《再塑生命的人》这一课的教学,很能激励学生。海伦凯勒,一个盲聋孩子,最终获得非凡的成就,她的成功除了碰上教育有方的莎莉文老师,靠的是什么呢?我设置了若干环节让学生体验、讨论和感悟。课前,我让学生用红领巾蒙上眼睛在黑板和草稿纸上写“我什么也看不见,我很难过”。然后,让学生捂紧耳朵“听”同学和老师讲话……学生看着黑板上重重叠叠的“字”,“听”不到同学和老师说什么的时候,他们真的感到了难过。我又顺势设置了一个关于心理健康的问题:“在面对自己成绩的时候,是不断地超越还是安于现状,甚至自暴自弃?”与海伦凯勒相比,我们是一个健康人,我们有什么理由甘于堕落?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指引下,逐渐明白了坚持和面对困难的重要意义。教材中有着心理教育丰富的食粮,教师要不断地挖掘出这些精神因素并加以拓展,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真正地受到教育,获得启示,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搭建作文平台,开启心灵

初中时期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极易受到社会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且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成熟,在这个时期面对着升学、早恋、攀比等各种情绪上的压力,心理问题是极其容易出现的。他们的倾诉对象往往不会选择家长和老师,当然有的时候也不会选择自己的同学,而久而久之,这些压抑在心中的苦闷便无从排解,从而形成心理诟病,且治疗起来不是那么容易。作文教学是一个不错的平台,可以帮学生建立一个心灵交织的纽带。例如,在作文教学中,我往往会选择一些易于了解学生心理的话题让他们习作,满足他们倾诉的欲望。比如,面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我曾以“转折”为话题布置过一篇作文。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告别了童年最要好的小伙伴;告别了度过六年美好时光的校园……上初中了,意味着人生的一次转折,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可是,一个月过去了,我却容不进我所在的班集体,我该怎么办呢?……”如果不是作文,我也许很久也不会知道这个孩子心里想什么。但是,在他的作文中我看到了,他完全沉浸于童年的美好时光,留恋曾经的人和往事,而不能融入现在所在的班级。写作文的时候,他毫无顾忌地宣泄了内心的情感,把淤积心中已久的话语在文章中倾泻而出。于是我找到了他,并对其不断地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帮他走出过去,面对现在。慢慢地,他融入了这个班级中,不再产生偏激思想,和班里的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作文教学是与学生心灵进行对话的窗口,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润泽学生的心灵,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并及时疏导,使学生走过迷茫的青春期。

初中语文论文 篇四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带“*”的文章,尤其是作为鲁教版教材,这说明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倾向于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就略读课文内容展开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现在语文教师首要的任务。以五四制的鲁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参考,深入分析教材中略读课文的学习策略。

关键词:五四制;鲁教版;初中语文;略读课文;学习策略

一、关于五四制鲁教版中略读课文的内容概述

1.对五四制概念的简要说明。我国目前普遍见到的学制就是“六三制”,即小学教育六年、初中教育三年,相比于“六三制”学制的盛行,还有个别地区实行“五四制”,就是小学教育五年、初中教育四年,这是因为在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素质相对较低,辍学问题严重,不能真正做到小学教育的普及。因此采取五年制小学教育,将课程内容有效压缩,且针对性更强,反而利于普及小学教育;而将初中教育延续为四年,则可缓解初中学习的高效压力,帮助学生扎实学习基础,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2.对略读课文学习的教学现状分析。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普遍表示出对略读课文的不重视。包括教师学生在内,都没有正确认识略读课文的含义。这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影响的结果。略读课文的设置,其根源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自学习惯,在教师的带领下掌握阅读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一点往往被忽视,很多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将略读课文的时间安排设置为一节课,且仍旧以教师主讲为主,学生跟随教师学习为辅。此外,对于阅读课文的要求也相对较低,部分教师认为只要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即完成了这一内容的学习,严重损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然也不能达到学习略读课文的真正内涵。

二、初中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的学习策略应用

1.以问题设置为引导,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明确才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在略读课文中亦是如此。在学习鲁教版教材中略读课文《在山的那边》诗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完课文后思考分析文章讲了什么内容,是否可以运用故事化的语言将其描述出来,文章中是如何描述“山”的形态,而“我”具体又是怎么做的?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学会让学生自主分析文章内容。将上述问题解决后,学生自己就能明白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可由学生进行述说后再由教师进行点评,对于把握不确切的内容进一步讲解,如此则深化学生的理解。2.以掌握规律为前提,吸引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掌握一定规律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放任学生自主学习略读课文的内容。针对文章内容中的人物描写的几要素自己进行分析,了解人物性格特征。在学习鲁教版中略读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时,让学生分成小组自主学习,并选取代表上台充当小老师,将自己认为文章中需要明确掌握的重点讲述出来,并在学生完成后由其他学生补充,选出哪一小组的讲解更加清晰准确。鉴于时间关系,教师可以将此内容放在阅读课上或者自习课上进行,给学生留出充分的前期准备时间,从而进行讲解展示。为了最终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从人物描写的方式有哪些、课文叙述的方式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表现贝多芬的内心感受等问题中给学生提供参考,促使学生的准备更加充分。同时为了确保每名学生的活动参与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具体说明每位学生的工作职责,以此促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种形式的开展就是引导学生真正学会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的重要尝试,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与权利。3.以加强练习为根本,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日积月累才能练就,在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与阅读规律后,就可以由学生自己进行略读课文的练习,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鲁教版中略读课文为例,在学习文章《不求甚解》内容时,让学生通过自己掌握的方法进行全面的阅读,了解文章中的观点,了解知识的学习方法,了解“不求甚解”的典故应用及其真正内涵,让学生通过阅读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要时刻秉持谦逊,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且真正的好文章要随着阅历的丰富不断体会领悟的,由此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真正了解略读课文设置的真谛。

略读课文在鲁教版教材中设置非常之多,也从侧面说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必须把握好略读课文的重点环节进而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自学能力,这对于学生语文阅读理解的掌握与整体的语文综合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此外,教师还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便以更好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略读课文的学习。本文以鲁教版教材为内容进一步阐述说明,希望与其他语文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互动,如有叙述不周之处,还望海涵并与笔者及时沟通。

参考文献:

[1]李娜。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xx.

[2]妮娜。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20xx(1).

初中语文论文 篇五

一、初中语文合作学习实际情况

目前,大部分初中语文合作教学依旧采用传统教学评价体系,传统教学评价体系主要针对学生学习成绩高低进行排序,将学生分数作为教学效果评价标准。然而,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是通过利用合作和讨论方法,无法为学生评分,由此可见,传统教学评价体系已经无法适应合作学习模式,构建并完善新教学体系至关重要。

二、完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对策

(一)合理分组,激发学生积极性

由于学生本身存在差异,如果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只有成绩好的学生互相合作,长此以往,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丧失学习信心,势必会影响教学有效性。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合理分组的重要性,将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分组,促使合作学习发挥作用。另外,教师还需要注重组内分工问题,学生理解能力存在偏差,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工,激发学生兴趣,例如: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分配一些相对简单的任务,帮助其巩固基础知识;而学习成绩较好学生要适当增加任务难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之间能够互相配合,相互带动,促使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倾听,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鼓励沟通,营造课堂氛围

传统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以教师讲解为主,缺少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而合作学习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弊端,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鼓励学生发言,与自己交流,发表内心真实的想法和建议。例如:在《背影》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提出问题,文章中背景出现的次数与含义等,引导学生谈他们认为感人的情节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互相交流,能够与作者内心产生共鸣,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适当引导,提高有效性

学生在初中阶段,正处于叛逆期,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精力和时间,合理安排合作学习,避免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浪费时间。首先,合理控制时间,如果合作学习时间过长,学生可能会做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反之,时间过短,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讨论,影响学生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特点与教学内容难易程度,控制时间,促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讨论内容;其次,引导并鼓励学生合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发言,启迪学生思维,也可以向学生提问,营造积极、共同参与教学氛围。

(四)建立并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师反思及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手段,必不可少。合作学习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够单纯用分数来衡量教学效果。因此,应建立并完善新教学评价体系,深入研究合作学习模式的特点,适当增加一些软指标,例如:平时表现等,有的学生原本不爱回答问题,参与教学,现在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应当给予适当的表扬和肯定。教师要明确认识到分数并不能够代表一切,应关注平时学生的表现。

三、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明确认识到合作学习的本质与内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分组、分工,把握合作讨论时间,并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推动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发展更上一层楼。

初中语文论文 篇六

摘要: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阅读是语文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部分,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第一步,教好阅读教学是每个语文老师应当尽的责任。语文课的教学质量取决于课堂的教学质量,而课堂的教学质量绝大多数取决于课堂阅读教学,由此可以看出,想要真正的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高度,就必须先从阅读教学抓起。阅读教学的培养不仅要立足于课内阅读,老师们还应该引导学生们扩展到课外阅读,提高学生对语言句子的理解和总结能力。因此,语文老师要深刻钻研阅读教学的实施,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下面我们来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现状;主体;拓展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足

1.1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人都有一种这样的想法,如果大家一起干一件事情,而其他人只和别人讨论却忽视自己,这时就会觉得自己存在于尴尬的地位,无所适从,久而久之就会对这件事情失去兴趣,失去想法。同时,在学习上一样,如果无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极大多数的老师都残留着旧观念,以自己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就看出老师对课堂阅读谁是主体对象的认识不够,使得学生与老师的地位相反过来。在教学中有些老师对于阅读的理解和阅读的问题讲的太过详细,不留空间给学生去思考,使得学生变得懒散,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1.2教案与实际情况无法统一: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会出现老师备份的教案与课堂实际教学的内容无法一致。老师通常在写教案的时候会考虑的比较周到,写的也比较完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一是老师根据自己写的教案完全的硬套,在课堂中不留机会给学生去想象,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同时还会忽视课堂与教案出现的差异,这样的课堂完全是生搬硬套,学生无法自由发展。二是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会发现教案完全没用了,讲到一半发现与自己备的教案完全脱轨,导致实际教学偏离教案的准备。

2.语文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语文课堂阅读中,语文老师应该了解谁才是课堂阅读的主体,这才是改变问题的根本核心。在传统的阅读中,老师为了节约时间,或者老师以自我为中心,都是自己阅读教材,然后再黑板上面写出教案,教案包括这节课的内容以及问题,即便是问题老师也会给出答案,这种引导式的教学,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步伐走,一直以来处于被动状态,久而久之就会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所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表达方式,不应该被老师代替。那么学生该如何真正突出阅读的主体地位呢?

2.1给予学生阅读权力:要想突出学生阅读的地位,就应该给予学生阅读的主动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个性发展。一是在课堂上老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让他们一心一意,带有感情的去阅读,形成学生主动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中激发思维思考,加深对阅读课文的理解,从而领悟出属于自己的感悟,这也是一种成就,这种正能量能激发学生热爱阅读。二是老师在阅读的时候要适当的点拨学生,因为文章有时候要表达的意思并未会直接表达,而是要通过思考明白文章的间接表达,然而学生阅读的经验并不是很丰富,不能间接的理解文章的意思,这时候就要老师来点拔学生,唤起学生的记忆,借助自己的阅读经验和自觉经验去理解课文。

2.2批判性阅读:学生在阅读中老师要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发现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这种自然的在阅读中找出答案的习惯。同时老师还要擅长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无拘束,在课堂中发现问题并且敢于提出问题,老师就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展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

3.鼓励学生拓展阅读视野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文身为我们的母语教学,那么他的阅读量和知识积累量想必也是无穷无尽的。古今中外,没有一位名人敢说自己读尽了天下书,竟然学习是无止境的,那么老师就要激励学生去拓展课外阅读,阅读是积累,是消化,把书上学的成为自己的,丰富学生的阅读面,不做井底之蛙。学生在课外阅读读的多了,积累的多了,成为自己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那么就可以帮助他们在语文课堂阅读更好的理解,学好课本知识。将课外和教材所结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

4.总结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人类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阅历,丰富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因此阅读对人类而言尤其重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想办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以此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初中阅读教学老师就可以培养学生对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增加阅历,丰富知识,为学习语文阅读课堂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费锦春。《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术期刊《考试周刊》2016年71期

[2]田文秀。《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刍议》,学术期刊《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年2期

[3]蔡福娣。《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究》,学术期刊《课外语文(下)》2015年9期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篇七

鄂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4页专门对如何制作读书卡片做了详细的介绍。本单元学前导读明确要求“学习本单元课文,要求有目的地筛选信息,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领会其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学做读书卡片。”因此,我认为制作读书卡片是信息的筛选和材料的处理的最为恰当的方法。以下我将以《甘露的秘密》这一课堂实例,简单介绍读书卡片(以摘要卡为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和意义。

一、卡片要点的摘录及其意义

读书摘要卡的内容包括篇名、作者、类别和要点。《甘露的秘密》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显然类别是“知识”,作者是“仇春霖”。要点根据篇名的不同而不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设计了一个问题:“甘露的秘密是什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课文中找出相关信息。”同学们寻找的结果有:1.“甘露在我国古代人们的心目中,……,一向作为吉祥的瑞征。”2.“传说甘露还是一种延年益寿的‘圣药’,……,所以称为‘天酒’‘神浆’。”3.“所谓的甘露,……,它不过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4.“蚜虫的排泄物俗称蚜蜜。”对此,我提出第二个问题“是不是同学们摘抄的这些信息都是紧扣题目的?”有学生发言说“第一和第二个答案不是,因为这两个答案都是在介绍古人对甘露的错误认识,真正的甘露的秘密是什么还没有揭晓。”接着,我让同学们参考课文第155页关于‘甘露的秘密’的读书摘要卡中的要点。”很显然,刚才同学的回答是正确的。最后,我引导同学们总结出第一个要点:制作读书卡要注意必须从原文中筛选与篇名相关的`正确信息。接下来,我又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把答案3、4和第155页的例子进行对比,是谁的错了?”很显然,书上的例子中的要点没有同学们的答案3,而多了一句“蚜虫是一种附生在草木枝叶上的小虫,……,全世界已发现的有两千多种。”片刻的安静之后,一位同学发言说“我认为是书上的例子错了。因为篇名是甘露的秘密,那么要点就应该紧扣篇名,我们找的答案3就是对甘露的秘密做的最直接具体的介绍,而书上的例子说的是蚜虫而不是甘露的秘密,应删去。”然而,又有同学说:“我认为这句不能删去,因为后面说‘蚜虫的排泄物俗称蚜蜜,也就是所谓的甘露。’甘露是和蚜虫息息相关的,要知道甘露的秘密,就必须先介绍蚜虫是什么。我认为它是有用的信息,不能删去。”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碰撞后,同学们的关于“甘露的秘密”的读书卡制作好了,其中要点是“蚜虫是一种附生在草木枝叶上的小虫,又名蝣蚁、地蚤、木虱、油虫,种类很多,全世界已发现的有两千多种。所谓的甘露,根本就不是什么天降的“神灵之精”,说起来实在可笑,它不过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蚜虫的排泄物俗称蚜蜜,也就是所谓的甘露。”最后,大家总结出制作读书卡的第二个要点:制作读书卡要学习必须从原文中筛选与篇名相关的有用的信息,并且尽量全面。紧接着,我又提出一个问题:“读书卡片不能太大,要便于携带。我们刚才制作的读书卡怎么删减?”经过各个小组激烈的讨论,卡片内容变为“蚜虫是一种附生在草木枝叶上的小虫,又名蝣蚁、地蚤、木虱、油虫,种类很多,全世界已发现的有两千多种。甘露即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蚜虫的排泄物俗称蚜蜜,也就是所谓的甘露。”最后,同学们总结制作读书卡的第三个要点:较长的语句应选择性的摘录或进行概括。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硬生生地给学生讲授应如何阅读科学小品文,如何学习筛选科普文中的有用信息,如何学会概括主要内容等。而是通过制作读书卡片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动脑。切实地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卡片篇名的设置、排序及其意义

在制作了篇名为“甘露的秘密”的读书卡片之后,学生们都知道如何从课文中摘录要点了。然而,他们却不知道该如何设置篇名和该设哪些篇名。为此,我又设计了以下问题:“除了明白甘露产生的秘密外,你从课文中还获得了哪些与蚜虫有关的信息?请以小组为单位设置篇名,并将这些信息也分类制作成读书卡片。”设计这一题目,其主要目的是想让学生带着问题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走进课本,在阅读的基础上学习概括知识要点的能力。随后,我将学生设置的篇名按照发言的顺序一一写在黑板上。设置的篇名是有“蚜虫的种类”、“蚜虫的名称”、“蚜虫的危害”、“蚂蚁和蚜虫的关系”……很显然,学生发言的顺序不是作者写作的顺序。为了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我让同学们根据课文的先后顺序给黑板上同学们设置的篇名进行排序。最后,讨论出篇名的顺序依次是:蚜虫的名称、蚜虫的种类、蚜虫的生活习性、蚜虫的危害、蚜蜜的产生、蚜蜜的化学成分、蚜蜜的危害、蚂蚁和蚜虫的关系。篇名设计好后便是复习上一个环节,小组进行制作读书卡片比赛。在这一环节中,读书卡片的篇名的排序是重点。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工具性学科,不管学习哪篇课文、哪种文体,语文老师都要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然而,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要基于对无数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的了解和深刻体会的。因此,在我看来,在科学小品文的教学中,制作读书卡片,尤其是读书卡片篇名的设置和排序是一种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语文教学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艺术,读书卡片就是一种切实落实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读书笔记形式。

作者:杨星 单位:重庆市武隆中学

参考文献:

[1]龙晓燕。浅谈作文教学指导———讲故事式[J].小学教学参考,20xx,(06)。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示范课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CD].电化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初中语文论文 篇八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

(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

学生自主学习是以自我为中心,它和以教师为中心有很大的区别。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一个器皿,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答,这种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是教和学的统一体。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人格,每一个学生都蕴含着无穷的潜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积极探究和发展。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他们是否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及他们思维发展的程度。学生只有独立思考、积极探究、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真正得以提高。

(二)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在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自主实践和探索。首先,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认为教给学生越多、讲解得越详细,学生就越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也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学生不是一个只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需要教师启迪。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接受知识,他们就会形成依赖心理,从而不愿意动脑筋,不愿意主动学习,学习效果自然也不会提高。

语文学科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很多知识并不需要教师的讲解,学生就能通过自学来解决,教师详细的讲解,反而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习惯把问题的结果直接告诉学生,使学生不用动脑筋就能知道结论,而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所以,能够更好地培养其创新能力。

(三)自主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但提高了创新能力,还使他们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意识。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就会不断获取新知识,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得到不断的迁移,从而达到了灵活运用的目的。学生一旦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不管社会如何发展、科技如何进步,学生都能够运用自学能力迎头赶上,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像一把金钥匙,能打开知识的宝库。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让学生明白主动学习的意义。

让学生主动学习,还需要让学生明白主动学习的必要性。学生在学习某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并不是单纯的掌握这一个知识点,而是要明白学生这一知识点的意义,以及它在整个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如果能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它,有什么好处,如果不能熟练掌握以及灵活运用,有什么不利,学生一旦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就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通过有效预习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有效预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保障,这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预习作业,预习的内容要丰富、层次要清晰。更重要的是,预习的问题学生要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信心,促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主动学习的基础。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必备条件,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是逐步培养出来的。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控制不良习惯的形成,让良好的习惯在广阔的时空内发展。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就会逐渐形成。

(四)在静思默想中实现自主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静思默想中去研读和感悟课文,让学生的观点更加丰富。因为语文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和学生的精神能够进入非常活跃的状态,学生的思维只有经过碰撞,他们的表现和观念才会不同凡响。只有教师留出空白,让学生自主去思考,才能对文本获得更深刻的理解,进而和作者产生共鸣。静思默想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学生个性化的观念,教师要给予鼓励,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发表不同的看法,实现高效阅读。

(五)在小组学习中深化自主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实践等这些都是现代教育倡导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实现了双边互动的对话与交流。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工合作,进行智慧的碰撞,各项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会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在一起,构建了语文结构体系,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从而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变得“会学”“善学”。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大胆实践、不断创新,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语文课堂散发出生机与活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有耐心,给予足够的重视,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96 67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