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幼儿园班级管理经验精选4篇

时间:

幼儿园班级管理经验?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精心而又烦琐,每天都需要我们工作、学习、思考、总结、反思。在班主任工作中力求“全”“活”“异”“新”多学习大家的优点,争取把班级工作做得更好!在幼儿园的常规建立中还有许多良好有效的策略。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人的一生中一些最重要的习惯、态度、倾向往往是在幼儿期培养起来的。培养幼儿良好常规习惯,教师应做“有心人”,把握好常规教育的度,不应把简单的事下面是好作文美丽的编辑帮家人们收集的幼儿园班级管理经验精选4篇,仅供借鉴。

幼儿园班级管理经验 篇一

一、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必须从每一环节抓起,并且在各个环节中做到认真细致,育教育与各个环节之中。

1、成功的晨间接待是一日生活的良好开端。教师要早点到教室进行开窗通风,并进行一些材料的准备,使孩子来园就可进行活动。我现在带的是小小班,我就要将桌面玩具用小箩筐每人一份分好,小朋友来了,就可以直接到自己的座位上玩。看到小朋友要亲自迎接,热情接待,对于小小班、小班的小朋友可以抱一抱,对于中大班的小朋友要热情回应小朋友的问候,要使小朋友感受到老师的亲切与温暖。在晨间接待中,教师还要指导小朋友有礼貌的问候周围的人,如:对保育员外婆问好,与小朋友问好等。在晨间接待时,对于中大班的小朋友注意观察有否带有尖利的玩具来园,对于小班、小小班的小朋友要注意检查指甲是否过长,并采取必要的措置,避免不安全的事情发生。要求小朋友玩好后,将桌面玩具按照老师要求收整干净,并且将小椅子推进桌子里面,这样,便于其他小朋友走路,不至于被椅子绊倒。

2、晨间谈话非常重要,他可以对一日的活动提出要求,可以针对孩子在晨间户外活动中出现的不安全现象、上下楼梯、小朋友的纠纷、早操等情况情进行讨论和总结,便于教师发现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而且由于教师不断的巩固、督促与提醒,有助于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3、餐前有10—20分钟的安静活动时间,教师可以组织小朋友了解今天吃的食物,了解这些食物的营养,鼓励小朋友不挑食。这个环节对于小小班、小班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对于大班的小朋友,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背古诗、讲故事、唱歌曲、复述故事、播报天气预报和新闻、幼儿才艺表演、请幼儿一起讲述他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搬椅子、洗脸、刷牙等,巩固生活常规或就某一个话题进行谈话活动等多种形式。

4、离园前谈话。教师总结幼儿一天的情况,表扬表现好的幼儿,号召其他小朋友向其学习,并对其他小朋友提出希望,相信明天回来参加活动时会比今天更好,活动更愉快。复习一天所学,并提出任务,请小朋友回到家中,把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教给爸爸妈妈,做他们的小老师。这样做既巩固了幼儿在园所学,也让家长了解了幼儿每日所学,做爸爸妈妈的小老师,也激励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在孩子的一日生活当中有许多的过渡环节,主要包括幼儿入厕、喝水、洗手等,其中蕴含着许多教育契机,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段。

1、活动前有要求,活动后有总结。如:组织幼儿洗手,有的孩子可能不知道怎么洗手,有的孩子会把水龙头开得很大溅一身水。所以在活动前要有要求,教师提出要求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说明,对孩子上次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表扬;可以进行示范;可以通过讲故事再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让孩子说说应该怎样做等。这样孩子在洗手的时候就会有章可循。活动后要有总结,教师总结的时候应该针对教育重点进行,以鼓励表扬孩子好的做法为主,对做得不太好的方面委婉地提出要求。如:洗完手后,教师可以说:“xxx洗手的时候水龙头开得小小的,是个知道节约用水的好孩子;xx洗手很认真,手心、手背、手指手腕都洗得干干净净,老师喜欢他干净的小手;xx洗完手知道不摸其他的地方,不让细菌再跑到手上去,真棒!”。

2、交叉活动,减少等待时间。集体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孩子入厕、喝水、洗手,教师可以把孩子分成三组,一组先入厕再洗手,最好喝水,一组先喝水再小便洗手,另一组可以先跟老师玩一个手指游戏再去喝水。同时这些事情先完成的孩子可以自由地玩玩具或者看书,在整个活动室里可以看到有的孩子在喝水、有的孩子在洗手、有的`孩子在看书、有的孩子在和老师一起做游戏……当然,教师可以运用多种组合方式组织活动。这样组织过渡环节时间短,孩子不需要长时间的等待。而且,每位幼儿都有事情做,不必挤来挤去,避免事故的发生。

三、家长工作是班级工作较为重要的部分,使家庭和幼儿园对幼儿施行协调一致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1、在接手新班级时教师要进行家访,刚开始自己想好此次家访的目的和内容,

但是,在与家长聊的过程中会将老师的思路打断,经常在自己家访过后才想起这个或那个内容忘记与家长交流了。于是我在家访之前,根据此次家访的目的与内容设计一张表格,这样不仅可以确保自己全面了解此次家访所需要的信息不会遗漏,而且还能分门别类进行记录,特别是新生家访,教师对孩子不是非常熟悉,就会容易出现幼儿之间的信息张冠李戴的现象,这张表格将难题迎刃而解了。在新生家访中,我们教师不要忘记记录孩子是否有身体方面的特殊情况,这个很重要,便于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对孩子多观察,以防不测的事情发生。

2、要与家长及时沟通,相互交流。我们在与家长沟通时要保持微笑,使家长感

受到老师的亲切与热情,那样无论多么僵冷的气氛都会被融化;要保持足够的耐心,特别是面对年长的家长,有时会有些唠叨,会连续几天问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要耐心解答;要保持足够的热情,我们会碰到难弄的家长,不能因为他的挑剔,就爱答不理的,那样只会使老师与家长的关系陷入僵局。善于利用来园离园活动时间与家长交流,早晨家长送孩子来园后总是匆匆忙忙地离去,可是你是否留意到有时也有家长逗留在教室门口。其实是给了我们一个讯号:有事要交代老师。碰到类似情况时,应该主动迎上前询问,让家长感到老师的一种主动负责的态度和关怀,会拉进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在离园活动时更是一个交流沟通的契机。我会把孩子一天中突出的一些表现告知家长,即便是说到孩子的不足,我也总是先肯定他的一些进步再婉转地提建议,让家长有个接受过程。教师在讲述孩子在园表现时,最好把孩子的表现具体、全面地向家长反映,尽量运用细节性的描述和具体的例子,而不是笼统地评价“很好”“不错”。比如,要具体讲讲今天或最近孩子表现好在哪里,有哪些进步,是吃饭、午睡表现好,还是积极参与活动等等。这样,家长觉得教师能了解得这么细致,确实很用心,切切实实地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关心和关注到了他的孩子,从而肯定教师的工作。在离园活动前,我们教师要将孩子一天的表现进行回顾,特别是孩子在幼儿园有磕磕碰碰的事情,老师一定要主动与家长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过程,因为有的孩子传述有误,会造成家长与教师之间不必要的误会,及时说清,会得到家长的谅解。

3、家长会是老师对家长集体进行工作的一种有效形式,家长会是“窗口”,家长可以透过这扇“窗口”了解了解教育方针和政策、交流教育方式和方法。我们教师要根据班内孩子的特点与班级的任务确定好每一次家长会的主题,避免盲目性。如:这次我带小小班,我们第一次家长会的主题就是新生宝宝的适应问题,我设计了一份家长讨论稿,这样家长就会有目的的介绍自己对宝宝入园做了些什么准备及孩子的表现情况,便于其他家长借鉴有效的经验。家长会的交流性容易使让家长畅所欲言,分享家庭教育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幼儿园班级管理心得体会 篇二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提问,常有一些幼儿积极举手发言,而另一些孩子总是坐在一边,冷眼充当旁观者。为了使每个幼儿得到发展,我也叫不举手的幼儿回答,但效果总不甚理想。后来在教学中渐渐发现了孩子不举手的几个原因,并在教学中区别对待,效果甚好。比方说对待能回答但胆子小而不敢在集体面前说的xx,我平时注意为她创设说话的环境,鼓励她大胆勇敢地说,先让她大胆与老师、同伴说,再在小组或几个人活动中说,最后在集体活动中引导她举手发言,并及时表扬。而对待怕说错、不想说、自尊心强、好面子的xx,我常用的方法是在个别指导中有意识的请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及时肯定正确的回答,引导他回答完整。由于已得到老师的个别指导,因此孩子自信心大增,举手发言的次数明显增多。最后对待那确实不知道、能力弱的xx,我不会让她首先回答问题,而是让她回答最简单的问题,或重复别人回答过的问题,多提供给她在集体前讲话的机会。

一、要努力发现幼儿的潜能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常会遇到许多类似上面所诉的问题幼儿。上面案例“以长制短”中所诉的事件给我的启发是:一方面,孩子的“出格”行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师仅凭主观判断,往往会误解孩子。如以前对xx淘气捣蛋采用否定、批评的方法去处理他,所以他不理解也不接受导致效果不理想,原因是我没把xx看成是发展中的人,不知道他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也能改错误。而像“你老喜欢打人”这样带有责备语气的话本身就意味着不相信孩子会改正错误,似乎孩子只要错过一次,下一次必定还会错。但当我站在xx的角度,走到孩子身边耐心地观察和了解,努力发现了他的闪光点。并及时以长制短法调整后,效果就马上很显著了。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多方面的潜能,需要教师充当伯乐去努力发现。

二、要充分了解幼儿,顾及个别差异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幼儿会因年龄、成长中的生活经验、个人的情绪、健康水平等状况而导致不同的发展水平。教师要熟悉每一个幼儿,在实施班级管理时顾及幼儿的个别差异,不用划一的标准去要求幼儿。教师平时应该鼓励和引导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以便尽早发现并区别对待。如在案例“区别对待”中针对孩子不举手的几个原因,我就站在幼儿的角度,多想了想,多问了问为什么,然后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巧妙地启发、引导幼儿,在教学中顾及个别差异并区别对待,就收到了好的效果。

三、要尊重每一个幼儿

幼儿和成年人一样,同样希望受到尊重,所以无论幼儿所做的事是对是错,都要对事不对人,尊重幼儿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但决不放纵。如案例“以长制短”中我抓住机会,让xx小老师等职务,并加以赞赏,使xx在小朋友面前建立起一个好形象,所以帮助他改变了不好的行为。所以老师不可只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幼儿,并用简单的说教方式去解决问题。因为幼儿的心是很敏感的,我们作为他们的老师,应该多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有时犯了错误也少对他们斥责,应该循循善诱,我认为这样会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在实施班级管理时老师要常设想如果自己是个孩子,会如何看待周围的一切,会怎样理解老师的话。另外,不是所有的道理都能立刻被幼儿接受,我们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体验、理解,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去实践。

幼儿园班级管理心得体会 篇三

一、班主任要充当好双重角色

班主任无疑是一个班级的主心骨,除了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基本功素质外,首先,要做好本班教师的领头人,带领大家一起做好本班的各项工作,如:班级日常工作、各项大型活动、幼儿卫生保健、班级安全管理、保教工作等。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使大家一直保持积极的工作热情、团结一致的方向。其次,完成保教任务之外,还要在园领导和教师之间起上传下达的作用,三位老师要达成共识,群策群力,想方设法地把园务安排的活动计划真正落实到班务工作的实践中。

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给孩子一片充满爱的天空

管理好一个班级,爱应该是前提。“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营造宽松、温馨的氛围,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幼儿知识经验少,是非观念差,独立生活能力缺乏,他们不仅需要成人对他们生活上的细心照料,行为品德上的耐心引导,而且渴望得到教师情感上的关爱与呵护。

每当我接手一个新班,都要求自己尽快地熟悉、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家庭情况、个性特点、身体状况等,同时用真诚的爱心、富有感染力的表情、动作、语言影响孩子。对于小、中、大三个层次班的幼儿方法有所不同,比如对小班幼儿,适宜多用肢体语言(如摸一摸、抱一抱、拉拉手等)来传达爱意,让幼儿感到老师对自己的爱护、关心,使幼儿对老师产生一种安全感、亲切感。而到了中、大班,则适宜多用表情、语言感染孩子,一句真心赞美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使幼儿感受到你的爱,教师的爱一旦被幼儿理解和接受,他们同样对老师也充满爱,并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从而使教育更加顺利有效地开展。

三、在班级常规管理中教师要保持一致,齐心协力地抓好班务工作

班级工作不是某一个老师的责任,应当是班级的三个人(包括保育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同班老师之间,首先,要密切合作。班级常规工作的建立是教师之间的配合工作。三位教师对班级幼儿的教育要保持一致性,特别是幼儿的常规制定,应共同讨论,制定出适合本班孩子的班级常规,并且要求大家共同执行,密切合作,从而将幼儿常规成为一种习惯。

其次,要严格要求。一是对教师严格要求,二是对幼儿严格要求。一个班级,班主任应要求每个人严格遵守园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在班级常规中,班主任要把职责、任务等分解落实到每一个配班老师头上,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样,对幼儿严格管理是需要班组老师共同进行的,要做到规则对每个幼儿都一视同仁。

最后,做到保持规则的一贯性。只有规则实现了一贯性,幼儿才便于照章行事。这就要求班级老师在常规管理中保持一贯性,就像我们设置的区域活动。我们应根据本班活动室面积进行区域的划分,并规定进入各区活动的人数,这便是一种对幼儿的选择行为加以约束的规则。每个区都有明确的人数规定,当幼儿看到想选的区域人数已经够了时就知道应另选一个区域。

四、让幼儿学会管理自己,制定师生共同遵守的班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离不开常规教育,常规教育就是帮助幼儿学会遵守集体生活规则,是服从别人管理发展到自我管理。常规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束缚幼儿和教师的行为,而是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孩子们生活有序、心情愉快。我曾在网上读过关于魏书生老师的班级管理理念的文章。他主张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个性和积极性,因人而异,分配不同的任务,让班里每个孩子都有事干,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养成孩子为班集体负责的习惯。这一点我在班级管理中进行了尝试,如:平时让幼儿轮流当午餐值日生、午睡值日生、寝室值日生、小老师、小帮手等;在周末讲评中,让孩子自评或互评等形式奖励孩子五角星、小红花作为鼓励。有的孩子喜欢在幼儿园随意制造垃圾,针对这一现象,我采取的办法是让孩子们互相监督,找到班级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逐渐自觉起来,每个孩子都在努力,还把班级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大家互相监督,真正成了班级的主人。

五、努力赢得家长的支持,全面推进班级工作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与家长在一些问题上的沟通,是做好家长工作的关键。只有在家园双方的沟通中才能互相了解、互相交流、互相合作,从而在教育上达到共识,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教师应该“以心换心”,真心与家长交朋友。如在平时的工作中,孩子的衣服穿反了,洗手时衣服弄湿了等,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引起家长对我们的工作的不信任与不放心,这就需要老师和保育员齐心协力,把家长的小事当作大事来做;我们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食谱,细心负责好每个孩子的午餐和点心等,这样就会提高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满意度,彼此的关系也就亲近了。

幼儿园班级管理心得体会 篇四

一、营造家庭相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物质、心理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良好环境的创设,应当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有目的的通过环境地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真正做到环境为幼儿服务,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刚离家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对于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多少都会有恐惧、排外心理。所以当他们的父母把他们一个人留在学校转身走后,他们除了哭还是哭。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事先与家长沟通,尽量了解到每位幼儿的各方面的情况。开学之前把教室的环境布置如幼儿家庭一样舒适温馨。当家长把幼儿带来学校时,老师热情主动地上前接过孩子并摸摸他们的头,如果知道他们的乳名就叫他们的乳名。让幼儿感到自己是在自己的家里跟自己的家人在一起一样。等幼儿慢慢适应教室环境融入班集体时,教师可适当让幼儿参与教室环境的布置,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且使幼儿的主人翁意识有所加强,这样幼儿就能更加热爱自己的班集体,更能融入集体。对班集体也有了责任感。

二、适当地让幼儿担当班级管理员的角色

我认为班级管理不仅是班主任和班上老师的事,还是班上所有成员的共同职责所在。所以适当地让幼儿加入到班级管理的角色中来时必要的。我刚开始带班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总觉得学生就必须有老师管着,我以为地压制他们。刚开始他们还是吃这一套的,可后来可就不那么乐观了。他们开始学会反抗。知道有一天,照样是看书,他们有开始吵,人我在上面怎么说,怎么做,打下没有一个人听我的。这时我突然灵机一动,我为什么不试着让幼儿自己管理呢?所以我大声地跟他们说,老师想在每个组里面选一个听话且能干的孩子做组长。并把组长的主要职责告诉他们。或许这对他们来说是新鲜的吧,他们一下子静了下来,等待着我的筛选。我环视了一圈,把每组最牛的那个选做组长,我这样做是想让组长的身份来约束调皮的孩子的调皮行为,同时也是给了他做一回乖学生的机会。没被选上的孩子看起来有点失落,但当我告诉他们,如果表现好,下次就选他们做组长后,他们就都充满了期待。那一堂课,幼儿表现得非常好。

三、让家长也加入到班级管理当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才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所以想要管理好本班幼儿,我们教师根本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帮助。每对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能得到老师的重视,都希望老师多照顾自己的孩子。对于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更是定讨公道的。面对这么多个性格迥异的幼儿,我们老师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呢?这首先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提倡家长加入到班级管理中来,不仅使家长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尊重,同时也使班主任工作变得轻松许多。家长加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后,他们对班级的责任感也加强了,也会从班级角度出发,为班级考虑,什么事都可以跟班主任一起讨论。得到家长的认同与支持后,班主任也就能更快更好的开展班级活动了。

四、尊重幼儿意见,使幼儿与教师有平等地位

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教师只有尊重幼儿,也才能使幼儿喜欢自己,幼儿才会配合教师的工作。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很多老师都喜欢高高在上的感觉,觉得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从来不从幼儿这一方考虑。如自由活动时,这本来就是幼儿自由活动时间,幼儿有自主选择权,这是幼儿一天生活中唯一可以自己做主的时间了,可老师们还是给剥夺掉了。幼儿有抵抗意识在所难免。在自由活动环节,我总是会问幼儿想做什么,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权。如果意见不统一,我就会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决定。对于我这样的做法,幼儿都非常满意,在进行自主游戏时,由于是他们要求要进行的游戏活动,他们都能认真听我安排,按照我定的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99 5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