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 > 实用范文 > 优秀范文

透明的红萝卜好句子精选句子精选8篇

时间: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小编帮大伙儿整编的8篇透明的红萝卜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透明的红萝卜全文 篇一

上海人称厨房为“灶披间”,只这三个直棱棱的字眼,就将这寻常人家锅勺碗盏的意趣跃然于纸上。这么多年来,孔明珠在外面是一名职业妇女,平时既要教育孩子,还要每天坚持写作;在家是一名主妇,平时需要料理家人的一日三餐。从手忙脚乱的厨房菜鸟到渐入佳境,随着烹饪经验的积累沉淀,对于灶披间的热爱自然并不再只为取悦老公和女儿,俨然已被提升到了另一个级别与层次。

作为我国著名作家、出版家、文学史家孔另境的小女儿以及《交际与口才》前杂志主编,孔明珠除了发表过数十万字的中、短篇小说以及大量散文随笔外,《煮物之味》、《孔娘子厨房》这类开发美食菜谱和推广饮食文化的作品也在社会上获得了不错的反响。由于先生也姓孔,于是便有了“孔娘子厨房”这一专栏名称,并且在几大报纸的美食版活跃至今。孔明珠在微博上分享的“孔娘子厨房每日一菜”也吸引了一批拥趸分享美食,共同感受舌尖跳动、品味齿颊留香。

一般的上海传统家常菜孔明珠都比较擅长,比如:白斩鸡、麻油鸭、红烧肉、熏鱼等,新式的她也致力于不断地开发与尝试新菜。由于曾经出国留学,孔明珠对东方料理有了新的认识,东方料理讲究突显食材本真本味,提倡少油清淡、烹饪简单,像豆腐、山药、番茄等撒点盐倒些酱油就可以吃了;家庭料理也以煮物为主,比如:熬点,玉子烧、蜜汁南瓜、葱油小土豆等。在她看来,亚洲的一些地方虽然地方小、食物珍贵,但他们比较珍惜食物,美食做得很精巧,讲究摆盘艺术等,这和他们的民族性格以及民族审美观也是紧密相关的;我国的饮食也是这样,文人讲究趣味,习惯把饮食烹饪当作一门艺术来操练和欣赏,吟诗、作画、喝酒、品菜都是联在一起的,属于雅趣,记录下来就是饮食文化。

孔明珠是个爱听表扬的人,老公吹捧说:“写美食是你一生中做得最对的事情!”就能令她心花怒放;网上贴的做菜秘诀得到良好反馈,她会感到很满足;而在自已的餐桌上看见家人喝着酒品着菜、天南海北一通乱侃,她就会感觉由衷的快乐。热爱美食是一种生活态度,孔明珠的最大心愿是通过美食作品传达幸福感,从一日三餐做起,爱身边的人、开开心心活着。

高手档案

姓名:孔明珠

职业:作家

爱好:烹饪、写作、宠物

美食名言:

热爱美食就是热爱生活,如果一个人对吃都失去兴趣了,那他的生活质量一定好不到哪里去。

萝卜去皮

不去萝卜皮的话,炖出的汤会有一点点发苦,将萝卜切小块后再切除外皮又有点麻烦,建议可以这样操作:先将萝卜横向切成约3厘米厚的圆片,再用小刀沿外皮慢慢剖除,再逐个将棱角削圆,这样既简单便捷,也能令成品更加美观;另外,预先焯水可去除萝卜辛辣味,使萝卜容易吸入鲜味。

茄子的切法

江浙人称茄子为“落苏”,它是为数不多的紫色蔬菜之一,紫皮中所含有的维生素是其他蔬菜远远不能比拟的。如果切法不正确,茄子不容易入味。我们可以先将洗净的细茄子用手掰成5 厘米长的段,再从切面两端将其开出相互垂直的十字花刀,两端的刀口相互交叉,便于入味,但又不至于在烹饪过程中软烂变形。切好后即投入水中浸泡,待做菜时再捞起滤干,以及事先将切好的茄子挂糊上浆,都能提升茄子菜的品相。

煎鱼不粘锅

鱼类最简单普遍的做法就是干煎,煮汤之前也需要将鱼略煎,以使汤体更洁白。在煎鱼之前,先用盐腌大约30分钟,再均匀地抹上淀粉以保护鱼皮。煎鱼宜遵循“热锅冷油”的原则,烧热锅再把火调小后下油,然后再放入鱼,低油温可以保证鱼皮不致快速收缩而脱离鱼肉、导致掉皮;另外,“慢煎少翻动”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以中小档火力慢慢煎,力气够的话可以移动煎锅让不同部位受热均匀,煎好一面再煎另一面。

虾籽茭白

用料:

茭白 3根

新鲜河虾籽 若干

六月鲜酱油 1汤匙(15ml)

高粱酒、橄榄油 各1汤匙(15ml)

白砂糖 1茶匙(5g)

盐 适量

香葱末 少许

1. 六月鲜酱油内加入用河虾籽、白砂糖、高粱酒烧煮片刻制成虾籽酱油,晾凉待用。

2. 新鲜茭白洗净沥干,刨去茎根部外表老皮后切滚刀块备用。

3. 炒锅内下入橄榄油,将茭白煸炒透,放入盐和水后改小火,盖上锅盖焖煮约3分钟,而后倒入虾籽酱油翻炒至入味,起锅盛盘后撒上香葱末即可,也可以淋几滴麻油提香。

茭白一定要买新鲜的,茎部颜色鲜艳,根部质地柔软的茭白,烹饪出来口感更好。

这道菜要以文火焖制,且勤用勺颠翻均匀,以免糊底。

孔娘子提醒大家:用来做虾籽酱油的虾籽可以事先用温水泡软,再撇去杂质后沥干,这样可以更好地吊出鲜味。

用料:

红皮小南瓜 1只

新鲜百合 2颗

红枣 约10粒

冰糖 适量

枸杞 若干

香菜(或薄荷) 1根

1. 红皮小南瓜连皮洗净,剖开后挖除瓜籽,再切成大约两块麻将牌一般大的块。

2. 锅中放水至浅浅淹没南瓜块,以大火煮开后放入冰糖,转小火焖至冰糖完全渗透入南瓜肉。

3. 百合掰开洗净与枸杞一同在南瓜煮到一半时入锅。南瓜熟软后起锅装盘,以香菜装饰即可。

因为是“蜜汁”南瓜,建议在口味适应的情况下可以多放些冰糖,以营造蜜汁口感。

平常我们吃到的南瓜包括很多:比如蜜本或者绿栗等等,甜度不尽相同,适合不同的人喜欢。

小南瓜很容易煮酥,等到南瓜肉的颜色呈透明状态,南瓜皮皱起来的时候才熄火。

清汤好炖

用料:

白萝卜 1只

白洋葱 半只

干贝、秀珍菇 适量

胡萝卜、鱼肉饼 适量

烧竹轮、贡丸 适量

料酒 1汤匙(15ml)

盐 3g

干贝素、黄芥末酱 少许

1. 长萝卜切成厚圆片,去皮后入开水锅焯煮,一滚便捞起,用清水冲一下。

2. 汤锅加水,把泡开的干贝先煮汤,将焯水后的萝卜块、白洋葱、海带结、菇类一起煮,10分钟后放鱼肉饼、烧竹轮、贡圆等,加盐和干贝素,用中火再煮30分钟。

汤底很重要,海鲜风味,要放干贝、味啉(料酒)打底。

透明的红萝卜全文 篇二

我们涂的是白菜和萝卜。

胡兰成其人飘宕流离,如同水银,其文却绣口锦心。爱看他的《今生今世》,也喜爱那里提到的一个人――步奎,因其看世界别有一番喜悦与不争的情致,又如幼儿看天地,眼眸清亮如水,所见时常出奇:“温中教员宿舍楼前有株高大的玉兰花,还有绣球花,下雨天我与步奎同在栏杆边看一回,步奎笑吟吟道:‘这花重重叠叠像里台,雨珠从第一层滴零零转折滚落,一层层,一级级。’他喜悦得好像他的人便是冰凉的雨珠。还有上回,我与他去近郊散步,走到尼姑庵前大路边,步奎看着田里的萝卜,说道:‘这青青的萝卜白菜,底下却长着个萝卜!’他说时真心诧异发笑,我果觉那萝卜白菜好像有一桩事在胸口满满的,却怕被人知道。秘密与奇迹原来可以只是这种喜悦。”

眼前,数行白菜与短短一行的萝卜挤挤种着。看着青青的萝卜白菜,我想到的便是曾经活在世上,只在这本书里被提上一笔的这个清透如同雨珠、露珠的人,顿时觉得萝卜果真是满怀的心腹事不肯对人明言啊!

白菜用细绳把叶片松松拢着,外面的大叶子把里面白白的嫩叶子包裹住。两手搂菜,一旋,两旋,根断茎离,一棵白菜就被满满抱在怀里。一个,两个,朋友们拧得、旋得乐不可支。旁边不知是谁的菜园,起的名字叫个“吃不清”,十分挑衅,于是我们便去偷偷拔了一棵大白菜和一根大萝卜,替他们吃一点。

偌大的百亩园,成排成阵的大白菜,到处都是收菜的人。手上沾得有泥,鞋底踩的是黑土地,那一刻整个人都厚重起来,好像接通了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地气。

然后,就看见了那朵菜。散叶片片铺展开,开成一朵牡丹花的模样。

层层叠叠的瓣,午后秋日的阳光淡暖淡金,照得它莹透如同翠玉,脉络丝丝精致得不真实――你一棵大白菜长成牡丹花的模样,到底是怀着怎样的一个心思?

收毕白菜,晚上赶去市里聆听一位老先生的教诲。先生姓董,七十余岁,大名子竹,念通四书五经,勤于布道讲学。和七七八八的人坐在他的房间,听他讲论人心,说绝对公平、公正、公开的大同世界其实很难存在,真正的天堂是人人都能够在他自己的位置安居乐业,我贸然插了一句嘴:“各安其位。”老先生说:“对,各安其位。”

可是很难。

我的女儿是一个比较普通的小孩,日前开家长会,代表学生发言的没有她,上台表演节目的没有她,她的同窗、好友、宿舍的好姐妹都一个个上台,她在台下是那个一脸兴奋地鼓掌的人―― 一个被边缘化的好小孩。家长会散了之后,她拉着我,去看教室的外墙,上面都是学生们的涂鸦,里面有一圈一圈的彩色泡泡,还有一颗大大的镶金边的红心,她拉着我的手:“妈妈,这是我画的。

我拿出相机,认真拍了下来,就像在教室里拍孩子们唱歌的时候,我拿相机扫遍全教室,然后认认真真拍她专注聆听的侧脸。我要让她知道,妈妈在,妈妈爱她,关注着她。牡丹是花王,吸收了世界上生生世世恒河数以千亿计的目光。世上的普通人千千万,就像栽种在泥土里的成排成阵的大白菜,它们也都有一颗想要长成牡丹花的心啊。

透明的红萝卜全文 篇三

关键宇:童年;印记;透明的红萝卜

1985年,莫言在《中国作家》杂志上发表的一部名为《透明的红萝卜》中篇小说,引起了学界巨大的反响。在这篇小说中莫言调动他细微感受和童年的生活经验,为读者创造出一个朦胧空灵的世界。他自己曾说“我近年的创作,不管作品的艺术水准如何,我个人认为,统领这些作品的思想核心,是我对童年的追忆,是一曲本质上是忧郁的、埋葬童年的挽歌,我用我的作品,为我的童年修建了一座灰色的坟墓。从这些话我们可以看到:童年的记忆并未随时间的流逝而淡忘,相反,它却深深地扎根在莫言的心灵深处,并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他的创作,使他的作品打上童年的印记。

《透明的红萝卜》尽管要表达的首先不是思想,然而最终还是摆脱不了思想的归宿。莫言虽然宣称他有意不去理会那时的政治生态,力图实现与当时仍然提倡的主流文艺保持一定距离,去建构自己的新秩序。然而它并没有摆脱中国作家一贯的“紧密联系现实”的传统。莫言在另外一个场合就曾这样表示过:“什么人说什么话,什么藤结什么瓜……我是一个在饥饿和孤独中成长起来的人,我见多了人间的苦难和不公平,我的心中充满了对人类的同情和对不公平的愤怒,所以我只能写出这样的小说”。人世间的艰难,特别是农村的苦难,莫言对此有着充分地感受。

《透明的红萝卜》这篇承载作者童年体验的作品,以诚挚的情感书写,独特的行文结构,成功的人物塑造使我们得以一窥作者的童年经历。文中作者塑造的小精灵般的黑孩,仿佛是莫言童年的投影,莫言借用他小说中的人物,为自己的童年奏出一曲忧悒的挽歌。

一、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双重匮乏在作品中的体现

20世纪50年代,莫言出生在山东省高密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小学读到五年级的小莫言却因而辍学,由此成为一个地道的农民。那个时代的人们,经历了、和新中国的三年饥荒,经济上被掠夺,精神上被愚弄,童年的莫言不可避免的要经受着的这一切,这样的“童年印象特别深刻,终生难忘,要想去掉这烙印,只有连同那块肌肉一起割掉,割去肉的疤痕又是烙印”。童年对饥馑、洪水等的恐惧在他心里深深的打上了印记,并影响着他的创作。我们看到作品中的黑孩是“脖子细长,挑着这样的一个大脑袋,显得随时有压折的危险”大脑袋、细脖颈、凸起的瘦胸脯、光背赤足与肥大的裤头子,这样的黑孩形象仿佛是莫言童年的翻版,在诉说着饥饿、寒冷对孩子的摧残。

在物质匮乏的时代,人们普遍忍受着饥饿,在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尚未得到满足的时候,几乎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如何填饱肚子上,从而造成对精神层面的忽视,感情世界同样匮乏。

莫言在无欢少爱、缺乏温暖的家庭成长着,当他离开家乡参加军队的时候,心里想的是永远都不要回来,逃离生育他的家乡。同样我们看到黑孩与父母之间有着难以言说的隔膜,他们的血缘关联已然破裂,父亲因生计所迫远走他乡,从此杳无音信,后母则非打即骂,他像一个孤儿一样活在人世间。

正如马尔克斯所说“虽然如此,面对压迫、掠夺和歧视,我们的回答是生活下去”在这样严酷的条件下,这个凝聚着作者童年经验、独自忍受饥饿孤独的小精灵,身上有着坚强倔强的性格,苦难的生活,激起了他比任何人都要强的自尊心。面对菊子姑娘的,“有两股水儿想从眼窝中滚出来,他使劲的憋住,终于让水儿流进喉咙”他宁愿忍受被时的心悸,也丝毫不肯接受来自别人的半点同情的目光,孤傲的活着;面对小铁匠的欺凌,他“一把撰住钢钻,哆嗦着,使劲的抓住屁股,不慌不忙地走过来…就那样蹲着,仰望小铁匠的脸”他用折磨自己肉体也折磨别人神经的方式反抗着,这个自尊的男孩,在“天气一下子冷了…却还是只穿了一条大裤头子,光背赤足,但也丝毫看不出他有半点瑟缩”显示出惊人的适应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然而物质的匮乏、精神的缺失,使得他是变态偏狭的,面对疼爱他的小石匠和菊子姑娘时却“每当听到黄麻地里响起的百灵鸟婉转的歌唱声,他的脸上浮起冰冷的微笑”在小石匠和小铁匠的打斗中,他出人意料的“像只大鸟一样飞到小石匠的背后,用他那两只鸡爪一样的黑手抓住小石匠的腮帮子往后扳去”。

二、作家童年体验与投射在作品人物身上的自我人格观照

海明威如是说“一个作家最好的早期训练就是有一个不愉快的童年”,童年对作者的创作有着巨大的影响,使他在不知不觉中回到童年的状态,用童年的思维方式叙述,为我们建构一个陌生新奇的世界。

对于所有孩子来说,他们懵懂的心智尚未成熟,世界上的事物对他们来说都是新奇的,他们的感知和幻想是那样的丰富,使得熟悉不过的事物重又陌生起来,看似毫无关联的事物却因他们的想象变得亲切起来。

黑孩这个小精灵有着异乎寻常的灵敏感觉,他的第一感觉是那么的强烈和新鲜,将身体的所有器官都调动起来,听觉、触觉、味觉、视觉和嗅觉达到了互通。声音成为有形的,黑孩看到“合上有发亮的气体起伏上升,有声音就藏在气体里”触觉化为听觉和嗅觉,“握着钻子,听到手里‘啦啦’地响,像握着一只知了,鼻子也嗅到了炒猪肉的味道”,会听见“头上响起了一阵风声,感到一个带菱角的巴掌在自己的头皮上扇过去,紧接着听到一个很脆的响,像地上摔死一只青蛙”;味觉有了色彩;幻觉有了实体,“想着,想着,那些紫色的叶片,绿色的叶片,在一瞬间变成井中水,紧跟着黄麻也变成了水,几只在黄麻梢头飞躜着的麻雀变成了绿色的翠鸟,在水面上捕食鱼虾……

三、追忆与再现――意象的浪漫化处理与独特立意的巧妙结合

童年的印记打在莫言的心中,使这篇作品成为他对童年的追忆,创造出一个透明的红萝卜照亮的世界。在老铁匠高亢的歌声、菊子姑娘与小石匠爱情的浸染中,万籁俱寂、食物飘香的氛围中,黑孩久己缺失的亲情复归,然而随着老铁匠的离去,菊子姑娘的受伤,这种复归的希望随着一道金色的长虹消失。无论怎么寻找,那个寄托着复归希望的红萝卜已不复存在,最后孤儿般的黑孩逃往那片黄麻地,像久离开大海的鱼儿游往大海一般,回到了土地母亲的怀抱,寻求他渴望的温暖。

黑孩的每个动作、胡萝卜发出的金光,都让我们在译解其意义的瞬间,获得了从模糊轮廓浮想出来的世界。这是一种主动接受的解脱,一种消逝不了的喧哗与骚动。在这隐藏着的背后,则是天马行空般的美感。就像当年纪伯伦揭示的:美是永生揽镜自照,你即是永生,你也是镜子。

莫言有过受压抑的苦难的童年,但有着总想顽强表现孩提时代的生动感觉和浪漫情结,不论多么严酷的生活都包含着浪漫的情调。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的叙事美学 篇四

【摘要】 “苦难”是莫言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的关键词,而对苦难的“诗性”显现,则蕴含了作家更深层次的思考。围绕着小说主人公黑孩,作家展开了独具匠心的叙事。其中个体时间在公共时间中的错位、否定的结构等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使小说更加逼近了生活的本质。在层层的剥离中,爱与美的失落、个体生存空间的毁灭等主题被揭示出来。而救赎的失败则更是将视线转移到了“人”自身,从而引发读者对于人性的深层思考。

【关键词】 《透明的红萝卜》;苦难;诗性叙事

作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对于当代文坛的意义显然是重要的。而如果说“莫言因《红高粱》而广为人知”,那么“在此前的《透明的红萝卜》中,他的世界的基本元素已经就绪。”[1]的确,对作家本人来说,这部小说中出现的“孤独与冷漠,暴力与饥饿,爱与破碎,忍受和无奈”等关键词贯穿着他创作的主线。而将它放置在当代文学的图谱上看,我们会发现:这是一部极具艺术特色的作品,它呈现出一种关于苦难的诗性叙事:把沉重的现实和敏锐的感觉、恣肆的想象结合于异位的时间观上,把深刻的内涵附着在层层否定和剥离的结构中。应该说,当代中国丰足而鲜活的苦难叙事资源,在《透明的红萝卜》中变得深刻且鲜活。

一、错位的时间

“时间作为一种理解生命和世界的方式进入作品不仅表现为结构要素,而且作为社会的、心理的、哲学的人文主题被小说自觉意识和艺术表现。”[2]长久以来,评论界对这部作品的想象部分做了许多阐释,而对其呈现的时间观却少有关注。作为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莫言在《透明的红萝卜》中也蕴含了对于时间的探讨。深入文本,我们会发现,主人公黑孩的时间总是与公共时间有着客观上的错位,以致于人们总是感叹“谁也不知道他寻思着什么”。他所独有的意识流动同时也意味着他用个体化时间逃离公共时间的压迫,这表现在文本的两个方面,一是用非理性幻觉来摆脱流俗时间的束缚,二则是用回忆来抵抗线性时间的不可逆性。

在小说中,黑孩以贫穷、脏乱、瘦弱的形象出现在读者的面前。“可怜”是群体社会为黑孩贴上的第一个标签:妇女们、队长、刘太阳等人共同构成了一个社会群体,他们被模糊化处理后遵守着规范化的时间秩序,形成强势的主流价值标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能带领人们走向美好明天,而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则是衡量这美好生活的唯一指标。而心理时间则不同,它更多关注的是个体化的、流动不居的生命体验。黑孩就是一个典型,在小说中,他拒绝用说话这种方式与他人沟通。在莫言的笔下,常常出现这样的人物,在旁人看来,他们“脑子有问题”,可是他们却有着比常人更明澈的内心和异常丰富的心理领域。黑孩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代表,在被后娘打醒去河里挑水时,黑孩用幻想减轻了疼痛,他第一次体会到温柔的魅力,甚至连命都可以不要。因为沉迷于河上传来的奇异的声音,黑孩砸坏了自己的手指,可是“他的脸色渐渐红润起来,嘴角上漾起动人的微笑。”而最富有诗意的意象莫过于那个透明的红萝卜了,它的大小、形状和色彩在黑孩的目光下被神话成一幅美丽的图景。“我们把莫言小说称之为感觉主义的,因为作家在作品中总是把理性和自觉、意识和潜意识、情感和思维汇集起来,直观地、直觉地把握对象世界和传达这种把握。”[3]他完整的精神世界凭借个体时间的逃逸得以保存,而个体时间刻度上的干预意味着打击的致命性。当小铁匠把那个透明的红萝卜扔往河里的一瞬间,黑孩晕倒了。个体时间由于外部冲击而断裂,他思维的完整性因此遭到破坏。在这诗一般的语言和近乎炫目的想象背后,包含了从“装傻”到“真疯”的过程性因素,隐藏着不忍卒读的重担和苦难现实。除了对苦难的逃逸之外,黑孩的个体时间还充当着历史见证人的角色。他记得大坝水里飘来的血腥味,而这件事情只是鲜活地存在于个体的记忆之中。如果个体心灵中的印记不再,那么历史也就真的不复存在了。从这一点来说,《透明的红萝卜》呈现出新历史小说的特色。

二、在否定中探寻

除了用文学化的时间反思社会政治权力的压迫之外,否定结构的运用也是组成诗性叙事的一个重要部分。在《透明的红萝卜》中,黑孩生命中每一次希望的来临背后都预示着更大的失望和痛苦,作者否定了爱与美的力量,又否定了孤独在暴力中存在的可能性,最终将目光投射到生命本体的罪恶上,以沉重的肉身和无法拯救的精神世界吞噬着人的生命和希望。否定结构的运用,使小说社会学的框架得以突破,也当代文学的苦难叙事史添上了特殊的一笔。现实对于黑孩的打击并不是毁灭性的“速战速决”,而是钝刀割肉的“凌迟”。他无名无姓,可是并非生来如此。他有灵性,可是却越来越不爱说话。一个“越来越”,说明了他的生存处境渐渐变得糟糕,集中在他身上的爱与美正一点点流失。最初到了工地之后,他得到了小石匠的照顾。而菊子姑娘的关怀,更让黑孩感受到了母性的力量。他谁也不理会,“只有菊子姑娘和小石匠来跟他说话时,他才用眼睛回答他们。”而如果说他“弃儿”的命运导致了他的先天不足,那么倔强的性格使得他的生命带上了悲剧色彩。他忍受着世间的种种折磨,手被烫伤之后,他“就那么蹲着,仰望着小铁匠的脸。”只有在感受到菊子姑娘的眼泪时,“有两股水儿想从眼窝里滚出来,他使劲憋住,终于让水儿流进喉咙。”而以小石匠和菊子姑娘为代表的爱与美被否定了。姑娘的欲望最终通过与男性的交往得到满足,而小石匠,他对黑孩的照顾也变成了对菊子的迎合。“一连十几天,他们都不结伴到桥洞里来看望他。”在黑孩冰冷的微笑里,读者看到的是一种温情的幻灭。

如果说“苦难成为生命中注定的‘实’,”,那么“苦难之‘实’中也会生长出来超越苦难的精神的‘虚’。” [5]在精神领域上,黑孩尽可以用自己的想象去抗衡和逃逸苦难,缺少关爱的他至少还有一方孤独的净土。而在这一层面上的最低乞求,最终又被残酷的暴力给否定了。最能看透黑孩心思的老铁匠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这也预示着黑孩的精神世界将从此倒塌,而小说最后的画面,“他膝行一步。拔两个萝卜。举起来看看。扔掉。又膝行一步,拔,举,看,扔……”黑孩像一位乞食者被定格,祈盼着命运的施舍。他在寻找虚妄的希望,一个有着敏锐心性的孩子,其最后的出路,除了沦为麻木和绝望的成人外,就是死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黑孩是中国农民那种能偶在任何严酷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发展的无限生命力的抽象和象征”。[6]作家自觉的苦难意识使其“所落脚的,仍然是生命,他在对异己生命的剥夺里看到了地域景观,而她的噩梦又以反讽的形式将这一景观作为一种惩罚折射出来”[7]。其实在《透明的红萝卜》中就已涉及。我们注意到,在小说中,黑孩的眼睛有着特殊的魔力。被钻子烫伤后的黑孩看着小铁匠,小铁匠浑身哆嗦起来。在小说结尾,“老头子看着这个的男孩,抽抽搭搭地哭起来。”他们不敢看黑孩的眼睛,其实是因为从中看到了自己的罪恶。

所谓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重重的否定让我们发现:莫言正是通过一个孩子在苦难中的种种失落,消解了以道德升华为基础的劳动观念和理想主义。相比于同时期大多数作品来看,《透明的红萝卜》无疑是特殊的,因为它毫不留情地冲击了“劳动净化精神,苦难改造灵魂” [9]等意识形态命题。从另一角度看来,也正是由于对人的立场的坚守,才成就了他诗性的苦难叙事艺术。

参考文献

[1] 莫言,王尧。莫言王尧对话录[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2] 向荣。延续与断裂:探索中的小说时间意识[J].当代文坛,1991(6).

[3] 汪名凡。中国当代小说史[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

[4] 吴炫:怎样理解自觉与想象的创造性?[J].文艺争鸣。2013(1).

[5] 张宏:新时期小说中的苦难叙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6] 李陀。“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评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N].文艺报,1985-07-06.

[7] 张清华,冯强。历史与良心:解读莫言《蛙》中姑姑形象[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2).

[9] 张宏。新时期小说中的苦难叙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谢园园(1992―),女,浙江绍兴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本科生,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

透明的红萝卜全文 篇五

关键词:红萝卜;红丰四号;选育过程;选育报告;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3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632002

1 选育过程

1.1 母本选育过程及其特征特性

母本是从农家品种中发现的不育株,通过测交,发现一棵不育株,具有100%不育度,与不同来源的红萝卜自交系单株进行测交,经过育性鉴定,发现用代号为hy4,测交组合,具有100%不育率。经过连续5代回交,性状定向选择和育性鉴定,选育出具有100%不育株率和不育株度的不育系hy4A,生育期70d,羽叶,皮红,肉白,叶片数25片左右,单株重1kg左右,扁圆型,抗病毒病、霜霉病。

1.2 父本选育过程及其特征特性

父本是从“绿星大红”杂交种中经过6代自交,选育出自交系LX-1-3-1-5-1-2,其特征顶小,皮深红,肉白,单株重1.2kg。生育期75d,根近球型,抗病毒病,霜霉病。

2 “红丰四号”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

以hy4A母本,以LX-1-3-1-5-1-2为父本杂交,得到杂交种“红丰四号”,生育期77d,株态半开张,开张度50cm;叶片长度30cm,叶片宽度10cm,主脉色泽红色,叶深绿色,叶柄浅紫色,叶缘缺刻深,叶面稍皱,有叶刺,短且少;叶茸毛密、软、短;肉质根圆形,皮色鲜红,肉色白色,表皮光滑。平均单株重1.93kg,肉质根重1.67kg。高抗霜霉病,高抗软腐病,高抗病毒病,风味品质中等,商品品质好,适于红萝卜产区种植。

3 选育结果

3.1 丰产性

3.1.1 品种比较试验结果

2013~2014年秋季在沈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地进行2a的品种比较试验,该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每次重复4行,株行距为20cm×55cm,对照为红丰二号红萝卜,2013年红萝卜三号(红丰四号)每667m2产量为6452.97kg,对照为5885.93kg。2014年红萝卜三号(红丰四号)折合每667m2产量为6626.20kg,对照为6083.77kg。

3.1.2 区域试验结果

2014年参加省品种备案鉴定试验,全省共设三个试验点,各点试验小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三次重复,四行区,对照品种为红丰2号。

在三个试验点中均增产,其中沈阳增产4.98%,但增产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阜新增产0.24%,增产与对照差异显著;大连增产0.92%,但增产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平均667m2产6545.2kg。

3.1.3 生产试种试验

2014年,“红萝卜三号”(红丰4号)红萝卜分别在沈阳新民梁山镇、沈阳沈北新区尹家、法库三面船镇、铁岭开原市进行小面积试种,并以主栽品种“红丰二号”为对照进行试种,试种结果如下,见表3。

3.2 抗病性

2014年参加省品种备案鉴定试验,田间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自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如下:

霜霉病,软腐病和病毒病的病情指数与发病率均低于对照,霜霉病和病毒病,软腐病均达到高抗病级水平。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整地播种

红萝卜需要疏松透气的砂壤土或壤土,耕层深度达25cm左右。垄高10~15cm,行距45~55cm,株距20cm;东北地区秋种在7月中下旬播种,点播每穴3~5粒,种子在穴内分散开利于间苗。每667m2用种量约为400g。每667m2定植株数为5000株左右。

4.2 田间管理

幼苗出土后要及时间苗,2~3片真叶时间苗,留2~3株,5~6片真叶时定苗。生长期须2~3次中耕锄草,根据气候条件,及时浇水,但要注意灌溉水量不易过大,切记大水漫灌,以免造成裂根。

4.3 采收

一般70d左右可以收获,根据市场需求及时采收。

透明的红萝卜全文 篇六

本文试图从莫言作品的艺术表达技巧入手,重点从叙事学角度分析莫言作品表现出来的儿童视角,复调技巧;从修辞学角度分析其作品的狂欢化的叙事;从色彩入手,感悟体验莫言作品色彩意象的象征化。

关键字:莫言、儿童视角、复调、狂欢、色彩

一儿童视角下的异化时代

视角是作家进行调控以达到文本复杂性的一个重要手段。莫言小说的魅力就在于他的叙述模式的创新性,尤其是他的叙事视角的独特运用。这就使他的小说为当代文坛开创了一种别开生面的景象。

儿童视角是“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和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小说的叙述调子,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因素都受制于作者所选定的儿童的叙事角度”(1)这样一种有意味的叙事策略。

作为一个平常的人,童年的生活经历会影响到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而作为一个作家而言,他就不仅仅是这样,同时他还会在无形当中影响到作家的创作。程德培先生在他的《被记忆缠绕的世界---莫言创作中的童年视角》一文中就说到“莫言是一个被记忆缠绕的人”,所以莫言选用了童年视角来还原儿童眼中所观察到的世界。

发表于1986年3月的《红高粱》,是莫言自觉地运用儿童叙述方式的开始,“我”是一个远离战争,没有亲历过战争的儿童。所以在小说中才能泰然面对战争中所发生的一切。作品通过“我”的眼睛再现了战争的整个过程。这里的儿童只是一个承担叙述的工具,没有融入太多的主观感彩在里面,他就是在讲述一个和自己毫无关系的故事,这也是作者在创作中所追求的一种境界,那就是在写小说时避免在小说中说教,避免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到小说中的人物身上。写作《红高粱》时,莫言对“儿童”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只要是一个正常的儿童,能承担叙述的功能就可以。发表于1985年的《透明的红萝卜》中的“黑孩”作为作者着意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小说中的“黑孩”似乎就是作者的本体投影,“黑孩”不是一个哑巴,但他却自始至终没有说过一句话。因为他不爱说话,也因为他经常发呆,所以开发了他的潜在的超常能力,使他具有了“特异功能”,他能够看见常人看不见的景象,他看到“光滑的铁砧子,泛着青幽幽蓝幽幽的光。泛着青光的铁砧子上,有一个金色的红萝卜。…红萝卜晶莹透明,玲珑剔透。透明的金色的外壳里包孕着活泼的银色液体。”他还具有超常的听力,他听到“黄麻地里响着鸟叫般的音乐和音乐般的秋虫鸣唱”,“河上传来了一种奇异的声音,很像鱼群在唼喋,声音细微,忽远忽近”。他能够嗅到别人嗅不到的气味,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能够发现比别人更加丰富的色彩。用儿童形象来抒写和象征人类原始的阴柔情操,是十分妥帖和自然的,因为儿童作为“个性”的“人之初”,易于被看做是群体的“人之初”,即人类童年的一个缩影。作者精心建构了一个超越常人又源于天性的感觉世界,有意凸现它与成人社会现实世界之间的格格不入,并以前者的美好,和谐,灵异和丰富对比于后者的丑陋,争斗,单调与缺乏生气,从而透漏出了作品的原始主义题旨和倾向。从根本上说,作者通过儿童心理达成了对人的原始心态的重塑,通过知觉形式开掘与张扬了原始思维的潜能。《檀香刑》中的赵小甲作为心智未成年的成年人虽然有一份杀猪的职业,并且已经结婚,但他的智力只是停留在幼儿的水平,因此在别人看来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同时他却有着敏锐的感觉和丰富的想象,作者通过小甲的眼看到的袁世凯是一个“道行很深的‘高级鳖’”,克罗德是一头“大灰狼”。这就在喜剧色彩的营造下赋予了赵小甲以异于常人的能力。故意造成一种陌生化的叙事效果,通过感觉化的叙述,使读者有一种全新却又似曾相识的别样的审美感受。《四十一炮》中的罗小通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一个儿童,作者结合特定的时代环境塑造了这样一个对肉有着极度的渴望甚至达到了一种变态程度的儿童。通过这样一个儿童我们看到了社会的异化,看到了社会对人的异化。罗小通就是一个被社会异化的产物,在他的眼里已经没有了传统的社会伦理道德标准,在他的眼里父亲和野骡子姑姑的私奔好像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为了牟取暴利违法出售注水猪肉也是很正常的事,因为“你不注别人也要注”。物欲世界使人们日益远离精神家园,真理与正义在相当一部分人的价值观中被排挤丢弃。

莫言笔下的儿童无论是早期作品还是晚期作品中的儿童都显得不再那样单纯,莫言笔下的儿童不论是《透明的红萝卜》中的黑孩,还是《牛》中的罗汉,还是《四十一炮》中的罗小通都是经历过苦难日子的孩子,在他们眼里看到的社会都是变形了的社会,如在罗小通的眼里所看到的社会就是人们为了牟取暴利而不择手段的社会,所以莫言笔下的儿童相对于其他作家的“儿童“少了儿童的那份单纯,而多了孩子身上不应该有的那份成熟,他们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异化的产物。莫言在他的作品中借助儿童反映了自己在童年时代所经历的种种苦难,能够让读者借助这些儿童进一步走近作家的灵魂去了解他。同时莫言“儿童视角”的创造性运用为当代文坛开创了一种新的叙事模式,同时让他的作品在内容上也有了一些变革,不再局限于传统小说的内容,借助于儿童的口吻,作家能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表达自己的一些观点也能够通过儿童表达出来。作者借助儿童眼光的观察和透视,易于揭示成年人所难以体察到生存世界的可能面貌。因为儿童身心的不成熟,所以并不能真正懂得成人世界,他们往往只是充当‘‘纯粹”的看和听的角色,在记下所看到和所听到的东西时,他们的感觉经验与成人也很难达到一致。所以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也是借助儿童的这种特殊的感觉心里特征,使其创作所要表现的真实意图在“不经意”间得到强化,而“儿童”也就成为了帮助作家完成特定叙述目的的叙事性的功能化符号。

二复调理论对传统叙事理论的冲击和构建

复调理论是巴赫金通过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研究提出的。复调本身是一个音乐艺术中的术语。它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叙述上的“多声部”。它打破了传统作家与主人公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拓展了叙述者的视角;改变了传统的线性叙述顺序,采取了共时的,平面的,多声部的叙述结构。

莫言曾经说过,现在常常是小说写“我”。复调小说中作者和主人公的关系较传统小说的作者和主人公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意识本身的流动和不确定性,不可完成性,促使主人公时时在消解传统小说的外在立场和稳定的作者视野,作者与主人公那种传统的类似上帝与造物主之间的垂直关系至此变成了一种平行的互动关系。”(2)小说《四十一炮》中,主人公罗小通被老师轰出课堂,他却为自己找到了很好的理由—“尽管我不认识字,但我感觉那些字都认识我。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不用学习的,起码是不必要在学校里学习的。难道八个梨分给四个孩子这样的问题还需要在学校里学习吗?”(3)同时,他还有“混蛋逻辑”,“就是混蛋想事的方法”。罗小通身上有作者童年的影子,但是很显然他还是摆脱了作者的束缚。“主人公视野”使罗小通由被动转为主动,由完全被作者驾驭转为与作者互动,甚至“逼迫”作者认同他的发展逻辑。在莫言的复调小说中,作者与主人公关系及作者本身的复调性,“将传统小说所偏爱的历时语境改造成为共时语境,它不注重时间的流程,不注重情节的发展及形成过程,而是将这种由历史纵深感的过程投射到共时的平面上。”(4)

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在时间上存在一种“重叠化,由于在同一情节线上对众多人物行动分而叙之,叙述时间上便要不断地被重新拉回到某一起点。”(5)莫言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叙事的线型的,历时的结构,而采取了平面的,共时的结构。他将过去,现在和将来交叉进行叙事,在共时中呈现多个事件,如此叙事并没有打乱整个情节的时间发展顺序,这是中国叙事的一个重大突破。莫言的小说《红高粱》是从1939年“我父亲”和余占鳌等人准备伏击日本汽车队下笔的,继而将作家写作此文本之前同村老太太的讲述,胶平铁路的修筑和刚满16岁的奶奶过门儿等事交叉开来,呈现给读者的是不同时空的故事在同一个共时的平面进行着。在莫言的小说中,时空的穿插跳跃极为频繁,甚至整篇文章都在穿插跳跃中进行,《四十一炮》最为明显。五通神庙里罗小通对兰大和尚的“诉说”与罗小通童年的切身经历通篇穿插。檀香刑是莫言复调小说的典型之作。小说由“凤头—猪肚—豹尾”三部分组成,首尾两部分分别以孙媚娘、赵甲父子、钱丁县令、孙丙等人物的戏剧化说唱方式,将民间英雄孙丙的抗德故事抒唱得淋漓尽致。针对同一历史事件,小说既有庙堂话语的参与(如赵甲),又有知识分子话语的参与(如钱丁),更有民间话语的参与(如孙媚娘,赵小甲)。这种多声部的复调结构,不仅让事件人物从各自立场粉墨登场,而且使处于话语弱势地位的底层民间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可以说,莫言对复调结构的使用,不仅是一场艺术形式的革命,更重要的是它给予民间话语应有的对位和权利。

复调性的民间叙事结构是莫言小说的最基本的叙事形态,莫言小说叙事主人公总是很特别的。小说《透明的红萝卜》选择一个懵懂的农村小孩。他拙于人事而敏感于自然和本性,对世界充满了感性的认知,由于对认识的一知半解,所以他总是歪曲的理解成人世界的复杂纠葛,错误的并充满了谐趣的解释各种事物。这种未成熟的叙述形态与小说所根据现实生活内容而表达的真实意向之间形成一种张力,也同样构成了复调的叙述。这种叙述形态在近年莫言小说《牛》,《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等比较优秀的作品都使用了这样的民间叙述,可见,莫言的小说在叙述上已经淡化了传统小说叙事的内容核心,他不是以叙述复杂离奇的故事,情节,展现广阔的社会空间,而是以体现人物的内心的思维,对话为宗旨。

三狂欢化的叙事语言

狂欢,根据巴赫金的解释,来源于欧洲民间的重要节日—狂欢节。巴赫金说:“狂欢节上形成了整整一套表示象征意义的具体感性形式的语言,从大型复杂的群众性戏剧到个别的狂欢节表演。这一语言分别的,可以说是分解的表现了统一的狂欢节的世界观,这一世界观渗透了狂欢节的所有形式。”

在当代中国,莫言是一个真正深入民间的作家。他彻底摆脱了精英知识分子话语修辞习惯,抛弃了美与丑,善与恶这样简单的二元判断标准,呈现了一种善恶相间,美丑纠缠的景观。在他的笔下,“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这里的土地成了真正“藏污纳垢”的洋溢着生机的活的民间。这无疑揭示了民间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那就是对死亡的蔑视与对于生命的珍惜和百折不挠的追求。在小说《红蝗》的末尾他写到:“总有一天,我要编导一部真正的戏剧,在这部剧里,梦幻与现实,科学与通话,上帝与魔鬼,爱情与,高贵与卑贱,美女与大便,过去与现在,进奖牌与。互相掺和,紧密团结,环环相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这是一种褒贬并置的语言。戏拟,反讽的修辞消解了语言的严肃、庄重和权威性,暴露了现实的荒谬、虚伪、可笑性。这正是莫言狂欢化小说语言修辞的典型特征之一。《丰乳肥臀》对狂欢化叙事的理解更是透彻,母亲生下的八女一男没有一个是合法婚生,用母亲婚外生育的情节把狂欢叙事与生殖崇拜紧密联系起来,完成对中国传统的宗法家族血缘体制的解构,对人类最原始,最古老也最深刻的情感方式的呼唤与默契。莫言很少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平静安宁,他是通过感官和肉体的喧嚣沸腾生命的热力,凸显人的自由意志的。可以说莫言的民间化写作立场是由其狂欢化的修辞方式来实现的。正如巴赫金所言,民间的语言是狎昵的,多义的,褒贬的,界限是模糊的,它反映了这样一种民间文化观念:所有现存事物都是同一时间边死亡边诞生的,其中融合过去和未来,旧真理和新真理。它是理解世界的未完成性,世界上的伪与真,善与恶,死与生,黑暗与光明,凶残与爱意的经常混合的一种方式,在这类语言中尽管着重点总是落在肯定因素上,但它不会脱离否定因素。这就是“修辞学层面上世界的双重性”。

莫言擅长于选择具有仪式性的民间活动来展现狂欢的氛围,在狂欢的氛围中对传统权威进行调侃和颠覆。从《红高粱》中活剥人皮的场面到《檀香刑》的凌迟、腰斩、檀香刑等行刑场景达到极致。《檀香刑》中凌迟美丽的那个场面非常具有仪式性。莫言笔下,北京城万人空巷,菜市口刑场那儿被踩死,挤死的看客就有二十多个。这实际上就是一场充满戏剧和狂欢色彩的仪式性演出,侩子手和犯人联袂演出。而这个场面不是作者直接描写出来的,而是通过一种独特的修辞方式,用执行者的话语方式描述出来,更带有那种血淋淋的。掌邢的师傅认为:在演出的过程中,罪犯过分地喊叫自然不好,但一声不吭也不好。最好是适度的,节奏分明的哀号,既能够刺激看客的虚伪的同情心,又能够满足看客邪恶的审美心。师傅还说,他执刑数十年,杀人数千,才悟出一个道理:所有的人,都是两面兽,一面是仁义道德,三纲五常;一面是男盗女娼,嗜血。《檀香刑》这种独特的话语表达方式,正是民间修辞的狂欢性的集中体现。当然,莫言小说文本中的这种带有狂欢性的民间修辞,绝非仅仅作为权利斗争的图解,而是试图在众声喧哗中使历史和文本共同构成对所叙述时代的隐喻并见构成双重世界关系。例如,《檀香刑》正是以高密的独特民风对清末中心话语的解构中使文本呈现出多调对话与文化狂欢的倾向。凤头部前四章“媚娘浪语”,“赵甲狂言”,“小甲傻话”与“钱丁恨声”同豹尾部的“媚娘叙说”,“赵甲道白”,“小甲放歌”及“知县绝唱”等章节遥相呼应,甲、乙、丙这些符号化的人物频繁以各自视角参与到总体叙述策略之中,极大地拓宽了文本的叙述空间。同时,钱丁与孙丙斗须,媚娘同县官夫人比脚以及以“戏。演完了。”作结等民间漫画式的讽拟,戏谑甚至有些狎昵的叙事方式以及赵甲行刑时涂鸡血的脸及檀香刑本身等怪诞的场面,共同揭示着貌似坚若磐石的严肃世界图景中所充斥着的颠覆等级、填平鸿沟的狂欢式的世界感受。

在莫言的小说文本中,作者熟练地运用民间修辞的技巧来拆解历史和现实,并力求凸现出历史寓言与文化的象征蕴含。从某种意义上说,狂欢化的民间话语才真正是莫言小说艺术上最突出的贡献。

四色彩意象的象征化

1.红——顽强生命力的颂扬

张清华在《论莫言小说的传统艺选择与回归术精神》中说:“他的审美世界是一个带有超验色彩的感觉世界,是一个被主体人格与审美意趣浸透了的幻想世界”,的确,莫言对色彩有着独特的感知和把握能力的。在众多色彩中,他似乎又对“红”情有独钟。在《红高粱》这部作品中,莫言为我们展示了那一片让人热血沸腾的红高粱,那一望无际的生机勃勃的红高粱。他让红高粱承载了作为人的原始生命力的象征意义。在充满野性的血红的高粱地里上演了一幕幕动人心魄的故事“我爷爷”余占鳌与“我奶奶”戴凤莲大胆的在血红的高粱地里野合;“我爷爷”带领着“我父亲”和几百号人在高粱地里伏击日本的汽车队,杀死了日本军队的高级官,“我爷爷”的队伍也全军覆灭,战斗太激烈了,英雄们的鲜血染红了高粱地里的黑土地,而“我奶奶”也为了志愿抗日,在给游击队送饭的途中被子弹击穿了胸膛,英勇的牺牲在她最熟悉,最热爱的红高粱地里。“我奶奶”在临终之前的一段内心独白也体现了这种顽强不屈的原始生命力的抗争精神,对生命强烈的呼唤与渴求。“天,什么叫贞洁?什么叫正道?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你一直没有告诉过我,我只有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去办。我爱力量,我爱美,我的身体是我的,我为自己做主,我不怕罪,不怕罚,我不怕进你的十八层地狱。我该做的都做了,该干的都干了,我什么都不怕。但我不想死,我要活,我要多看几眼这个世界,我的天啊…”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正是“红高粱性格”的鲜明体现,对自由生命的热爱和追求,对现代人生命的回归和蓬勃生命力的呼唤都以红高粱为载体,由这种充满也行生命力的红高粱传达出来。莫言通过“红高粱”赞美了高密县东北乡人红高粱般的性格,赞美祖辈洋溢着的原始生命力和无所畏惧的精神,赞美了作为人最本真的欲望和追求,而这一望无际,庄严肃穆的红高粱不仅仅是“我爷爷”“我奶奶”生活、战斗的场景,它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一种符号,一种暗示和一种生命力的传达。

2爱与希望的象征

《透明的红萝卜》通过红萝卜传达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小黑孩的敏锐的感觉力和他在滞洪闸的情感经历。小黑孩的内心世界非常敏感和丰富,他通过听,通过感觉感知着这个世界。而莫言创造了一个泛着金色的红萝卜成为小黑孩的象征。小黑孩像个小红萝卜,执拗而又顽固,但他不愚笨,他剔透明亮,比别人看得准,感受的确切。他闻得到刘副主任嘴里恶心的酒气而明白刘副主任的为人,他嗅到滞洪闸下水里飘上来的血腥,而了解其中的故事。莫言创造了红萝卜这一意象,不仅是小黑孩的象征,而且是小黑孩梦中理想,精神家园的象征。小黑孩看到金色的幻化出奇异色彩的红萝卜时,老铁匠正唱着凄婉哀怨的歌,菊子姑娘与小石匠相互偎依着,小铁匠独自看着菊子与小石匠也默不作声,这样的情景是温馨的,小黑孩在这里感受到了爱与温暖,这样的情景是小黑孩梦中渴望的家的情景,所以,他看到了一幅奇特美丽的图景“光滑的铁砧子上有一个金色的红萝卜。红萝卜的形状和大小都像一个大洋梨,还拖着一条长长地尾巴。红萝卜晶莹透明,玲珑剔透。透明的、金色的外壳里包孕着活泼的银色液体。红萝卜的线条流畅优美,从美丽的弧线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红萝卜在这里是爱、温暖、希望的象征,而小铁匠抢过红萝卜吃时,从小黑孩的反应可以看出红萝卜在他心里承载的美好的希望,为这希望他奋不顾身,“小黑孩以少有的敏捷跳起来,两只细胳膊小铁匠的臂弯里,身体悬空一挂,又嘟噜滑下来”,黑孩在头晕目眩中看到小铁匠把萝卜往嘴里塞时,他又抓起一块煤渣投过去,小黑孩被骂后仍要追回红萝卜,最后,小铁匠把红萝卜扔到河里时,“他看到一道金色的长虹”,小黑孩的梦想和希望一刹那消失了,他无力承担无梦无理想无希望的生活,便无力的倒下了,但小黑孩仍没有放弃对梦想的寻找,他走到河边去看,之后到河里找,不管水有多深,有多危险!而当他看见黄麻地里的紫红头巾和红格上衣时,他的家的温馨破灭了,这是他看到铁砧子上的红萝卜,感觉它是蒙着一层暗红色的破布。当黑孩最后走近萝卜地时,他又怀着残存的希望去寻找那天晚上幻化出奇异色彩、晶莹剔透的萝卜,他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只是寻找梦幻中的红萝卜,可是一个个的拔起,一个个的失望。可以说在滞洪闸的这段生活是小黑孩寻找精神家园、渴望关爱的过程,同时也是其美好希望破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红萝卜是载体,是象征物,它承载了小黑孩心理的流动过程,是小黑孩希望和梦想的象征。

结语:“创作者要有天马行空的狂气和雄气。无论在创作思想上,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必须有点邪劲。”莫言是向我们这样解释他的文学创作的。那么,通过阅读莫言的作品,我们也能够发现其作品创作上的独辟蹊径。莫言是热衷于在艺术技巧上的创新和营造的,其感觉化的叙事技巧的运用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还有创新的勇气和才气使我们从其作品中受益匪浅。希望我从自己狭窄的角度,片面的搜集莫言作品的一些叙事技巧加以整合,能够使自己能够从中对莫言,对莫言的作品能够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注释:作者:猫猫的博客

(1)(吴晓东《现代小说研究的视觉视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年第1期)

(2)(王建刚。狂欢诗学—巴赫金文学思想研究—学林出版社,2001)

(3)(莫言-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7)

(4)(王建刚—狂欢诗学—巴赫金文学思想研究-学林出版社-2001-12)

(5)(应锦囊,林铁民,朱水涌。世界文学格局中的中国小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参考书目: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

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学问题》三联出版社1998年

王建刚《巴赫金文学思想研究》学林出版社2001年

莫言《文学应该给人光明》南方周末2002年2月28日

莫言《莫言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

莫言《檀香刑》作家出版社2001年

透明的红萝卜全文 篇七

小铁匠双臂煞开,一上一下起伏着,像两只羽毛丰满的翅膀。他在窄窄的石栏杆上走起来,身体晃来晃去。他慢走变成快走,快走变成小跑,桥下的人捂住眼睛,又松手露出眼睛。

小铁匠一起一伏晃晃悠悠地在石栏杆上跑着,栏杆下乌蓝的水里映出他变了形的身影。他从西头跑到东头,又从东头跑回来,一边跑一边唱起来:“南京到北京,没见过裤裆里拉电灯,格里咙格里格咙,里格垅,里格垅,南京到北京,没见过裤裆里打弹弓……”

几个大胆的石匠跑上闸去,把小铁匠拖了下来。他拼命挣扎着,骂着:“别他妈的管我,老子是杂技英豪,那些大妞在电影上走绳子,老子在闸上走栏杆,你们说,谁他妈的厉害……”几个人累得气喘吁吁,总算把他弄回桥洞里。他像块泥巴一样瘫在铺上,嘴里吐着白沫,手撕着喉咙,哭叫着:“亲娘哟,难受死了,黑孩,好徒弟,救救师傅吧,去拔个萝卜来……”

“黑孩,听到了吗?你师傅让你去干什么?”一个老石匠用烟袋杆子戳着黑孩的背说。

黑孩走出桥洞,爬上河堤,钻进黄麻地。黄麻地里己经有了一条依稀可辨的小径,麻秆儿都向两边分开。走着走着,他停住脚。这儿一片黄麻倒地、像有人打过滚。他用手背揉揉眼睛,抽泣了一声,继续向前走。走了一会儿,他趴下,爬进萝卜地。那个瘦老头不在,他直起腰,走到萝卜地中央,蹲下去,看到萝卜垄里点种的麦子已经钻出紫红的锥芽,他双膝跪地,拔出了一个萝卜,萝卜的细根与土壤分别时发出水泡破裂一样的声响。黑孩认真地听着这声响,一直追着它飞到天上去。天上纤云也无,明媚秀丽的秋阳一无遮拦地把光线投下来。黑孩把手中那个萝卜举起来,对着阳光察看。他希望还能看到那天晚上从铁砧上看到的奇异景象,他希望这个萝卜在阳光照耀下能像那个隐藏在河水中的萝卜一样晶莹剔透,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但是这个萝卜使他失望了。它不剔透也不玲珑,既没有金色光圈,更看不到金色光圈里苞孕着的活泼的银色液体。他又拔出一个萝卜,又举在阳光下端详,他又失望了。以后的事情就变得很简单了。他膝行一步。拔两个萝卜。举起来看看。扔掉。又膝行一步,拔,举,看,扔……

看菜园的老头子眼睛像两滴混浊的水,他蹲在白菜地里捉拿钻心虫儿。捉一个用手指捏死,再捉一个还捏死。天近中午了,他站起来,想去叫醒正在看院屋子里睡觉的队长。队长夜里误了觉,白天村里不安宁,难以补觉,看院屋子里只能听到秋虫浅吟,正好睡觉。老头儿一直起腰,就听到脊椎骨“叭哽叭哽”响。他恍然看到阳光下的萝卜地一片通红,好像遍地是火苗子。老头打起眼罩,急步向前走,一直走到萝卜地里,他才看得那遍地通红的竟是的还没有完全长成的萝卜。

“作孽啊!”老头子大叫一声。他看到一个孩子正跪在那儿,举着一个大萝卜望太阳。孩子的眼睛是那么大,那么亮,看着就让人难受。但老头子还是不客气地抓住他,扯起来,拖到看院屋子里,叫醒了队长。

“队长,坏了,萝卜,让这个小熊给拔了一半。”

队长睡眼惺忪地跑到萝卜地里看了看,走回来时他满脸杀气。对着黑孩的屁股他狠踢了一脚,黑孩半天才爬起来。队长没等他清醒过来,又给了他一耳巴子。

“小兔崽子,你是哪个村的?”

黑孩迷惘的眼睛里满是泪水。

“谁让你来搞破坏?”

黑孩的眼睛清澈如水。

“你叫什么名字?”

黑孩的眼睛里水光潋滟。

“你爹叫什么名字?”

两行泪水从黑孩眼里流下来。

“他娘的,是个小哑巴。”

黑孩的嘴唇轻轻嚅动着。

“队长,行行好,放了他吧。”瘦老头说。

“放了他?”队长笑着说,“是要放了他。”

队长把黑孩的新褂子、新鞋子、大裤头子全剥下来,团成一堆,扔到墙角上,说:“回家告诉你爹,让他来给你拿衣裳。滚吧!”

黑孩转身走了,起初他还好像害羞似的用手捂住小鸡儿,走了几步就松开了手。老头子看着这个的男孩,抽抽搭搭地哭起来。

黑孩钻进了黄麻地,像一条鱼儿游进了大海。扑簌簌黄麻叶儿抖,明晃晃秋天阳光照。

黑孩——黑孩。

(选自《透明的红萝卜》,有删节)

【阅读训练】

1.简析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2.选文描写了几个场面?请简要概括每个场面。

3.简析队长与瘦老头性格的异同。

透明的红萝卜好句子 精选43句 篇八

1.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

2. 就算大雨让这座城市颠倒,我也会给你怀抱。

3. 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拿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去打扰别人的生活,甚至企图改变别人。有时候微笑附和比激烈反驳会让你更可爱。

4. (6)我先到商店买萝卜种子,撒在地里,浇上水,施些肥,种子就慢慢地发芽长大了。看着我的萝卜开出了白色的小花,快要成熟了,我的心里也乐开了花

5. (3)来到菜地,这菜地不怎么大,可是种满了萝卜和青菜。奶奶走进了菜地,抓住一根萝卜的叶子用力一拔,一个带着叶子的萝卜被拔了出来,那叶子绿油油的,萝卜一大半是紫色的,一小半透出白色。我也走进菜地,对着一个萝卜用力一拔,嘿,拔出来了。我还以为拔萝卜有多么困难呢,结果没有用什么力就拔了出来。

6. 结束了的感情是不可以捡回来的,因为心已不属于你。

7. no meeting no story

8. 你有的人觉得能够舍身,能够用牺牲来对人类表示深切而毫无私心的同情,是一种快乐。

9. 你说你有多爱她 可为何迟迟不肯给她一个家

10. 用心记得每一个对你好的人,因为他们本可以不这么做。

11. 那么多的故事时光真的在听吗

12. Miss and you never get it back. 错过的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13. 爱情就像是易碎的水晶,握在两个人的手里

14. 爱情是不用眼睛,而是用心灵看着的,……

15. 他的生命力坚强得简直就像入水不濡、入火难焚的小精灵。

16. 你要优秀到 所有人都不值得你屈就 ​​​​

17. Whil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bre.

18. 谁附我之冷,暖我半世冰冷。谁附我之心,暖我半世伤悲。

19. 你的那个天空,我没资格参加。

20. 小白兔扒开雪,嘿,雪底下有两个萝卜。他多高兴呀!

21. 人生自古谁无死,无非是贱人先死我后死

22. 我不能决定生命长度,不能左右天气热度,不能改变生活速度,可是我能决定这条短信的温度,热热的刚出炉,在这个冬天的周末发给你,天冷了,注意保暖哦!周末愉快!

23. (4)萝卜的叶子绿绿的,非常均匀,像一个梯子。白白胖胖的萝卜在地里,有的伸出头来了,它好像探出头来呼吸空气,有的躲在土里,非常害羞。

24. 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冷,地里、山上都盖满了雪。小白兔没有东西吃了,饿得很。他跑出门去找。

25. 如果上帝要毀滅一個人必先令其瘋狂可我瘋狂了這麽久爲何上帝還不把我毀掉

26. 这主要是因为黑孩的内心有一个美丽的梦幻世界,这使得他超脱于恐惧、忧虑,以及肉体的痛苦之上。

27. 小时候以为早睡早起身体好是一句口号,长大后才发现那是三个愿望。

28. 时光荏苒不过是流星岁月,时过境迁却是你我分离

29.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能找到个喜欢你真实面目的人。不管你是坏脾气,好脾气,丑的,美的,帅的。或者其他什么怪样子。他都会觉得你哪怕放个p都是香的。

30. 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林语堂 《苏东坡传》

31. 《透明的红萝卜》中的黑孩,幼年失母,心灵深处有着难以愈合的隐痛,而外在的生活考验对于他这样一个体质瘦弱的小男孩来说又是极其严酷的。

32. There are only the pursued, the pursuing, the busy and the tired.

33. 我想要的是两鬓斑白互相搀扶唤作老伴的爱情

34. (5)我首先给萝卜花准备了一个漂亮的花盆,它是一个崭新的烟灰缸,它方方的,透明的玻璃就象水晶似的。我把里面装满水,把萝卜头放在这个花盆里,远远看去,圆圆的萝卜头上顶着三片小叶子,就像小娃娃扎的朝天辫。

35. “太好听的话语一脱口就过期 像一场烂电影看过就忘记”

36. 有时不妨做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架势,利用别人在打斗的时机进行攻击。

37. 想大才能做大,敢梦才能成功!

38. 透明的胡萝卜不是长篇小说

39. 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经典名句

40. 但黑孩却支持下来了。

41. 别再为错过了什么而懊悔。你错过的人和事,别人才有机会遇见,别人错过了,你才有机会拥有。人人都会错过,人人都曾经错过,真正属于你的,永远不会错过。晚安!

42. 乱世且安 无人与我共饮一场悲欢

43. 每个学期嘴里都说着减肥,减肥!结果。。。越减越肥。。。

149 7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