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 > 教案模板 > 小学教案 > 六年级教案

让学生经历完整的阅读过程——《向往奥运》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时间: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细心的小编为大伙儿整编的让学生经历完整的阅读过程——《向往奥运》教学设计【精选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其他教案-《向往奥运》教案 篇一

作者:张娟

教材简析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胜出后,历史的瞬间成了欢乐的永恒,中国人终于圆了一个世纪的奥运梦。作家肖复兴也难以抑制心中的喜悦及激动,写了这篇《向往奥运》,全文表达作者申奥成功后的兴奋与激动,也表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文章语言晓畅,情感真挚,耐人寻味,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陶冶情操和爱国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2.感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能在阅读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课文中蕴涵的情感,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北京申奥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了解收集资料的方法

1.学生交流汇报北京申奥的相关资料,并说出资料来源,相互补充。

2.教师小结收集资料方法和作用。

收集资料的方法:

(1)向家长、教师或其他人请教。

(2)在课外书籍中查找。

(3)上网查寻。

相信同学们还会有更多的方法收集查找资料,坚持收集资料,我们能更快捷更全面地获取知识。

3.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2001年7月13日,这一天,我们等候多时,故宫的晨曦,天坛的落日已等候多时;叠翠的长城,奔涌的长江已等候多时。这一天,最深的期待终于有了回报,全中国人终于圆了一个世纪的奥运梦。现在,让我们再去回顾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点评:紧扣单元训练重点,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并归纳、总结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同时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二、初读,感知全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自在地朗读课文。

2.你遇到了难读的句子吗?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可以向同学请教。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给同学听一听。

4.初读课文后,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各抒己见。

5.你了解作者在北京申奥成功后的心理感受吗?作者又是如何表达这种感受的呢?

点评:让学生通过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并启发学生抓住重点,发现难点。

三、再读,感悟交流

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多读几遍,试着用自己的方法理解句子,并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引导学生自读、感悟、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

1.引导学生质疑、解疑。

(1)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对问题进行总结、梳理。

(2)请学生找到自己最要好的伙伴,共同解疑。

从若干个问题中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问题,再次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方法从课文中找寻答案,小伙伴之间要相互启发,相互交流。

(3)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深入课文感悟:

a.为什么说“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b.联想体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它又是如何以自身魅力影响着一切?

c.如何理解体育是对不公平的一种抗争。

2.学了课文后,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请你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和我们谈一谈。

(1)教师引导学生谈感受时,要联系课文重点语句,相机进行理解。要尊重学生体会课文的方法,鼓励欣赏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

(2)在指导学生揣摩感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时,以读促思,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体会作者的感情;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在朗读中也表达自己对作者感情的理解。

(3)朗读后开展多层次评价,促进朗读技能的提高。

点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鼓励学生合作学习,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分享学习心得。教师注重学法指导,努力让学生在“学会”中逐步达到“会学”。

四、小组合作,模拟采访,指导交际

1.作者曾做过整整十年的体育记者,他与体育更有着一番特殊的情感。在那十年,他采访过许许多多著名的中外运动员。

2.今天,我们的课堂就是记者招待会的现场。他们其中的几位来到了我们的中间(请几位同学扮演),我们就是一群小记者,你们想与这些运动员畅谈哪些问题呢?请小组同学一起讨论,先一起拟一个采访提纲,再对这些“运动员”进行采访。

3.召开“记者招待会”,“小记者”与“运动员”共同畅想2008年的奥运会。

点评:记者招待会的活动方式丰富了学生学习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五、拓展思路,深化主题

1.在2008年奥运会愈发临近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呢?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

(1)说一说自己最想说的话。

(2)写一首小诗,表达自己的感受。

(3)画一画理想中的2008年奥运会。

(4)自己作歌词,唱一唱,迎接2008年。

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也可自己创造方法,表达的方式要灵活多样。

2.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00余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第一次感受到奥运会离我们是如此之近,再过5年,奥运会就来到我们身边。我们坚信,2008年的北京,天空会更蓝,城市会更美,五星辉映着五环,旗帜更鲜艳。

3.布置作业 ,课内向课外延伸。

(1)独立完成: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合作完成:与你要好的小伙伴一起收集有关奥运会的趣闻和北京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资料,合作办一期手抄报,我们将在语文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点评: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既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教师还结合单元训练重点,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内容继续向课外拓展、延伸。

【总评】

本设计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在教学一开始,就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7·13”之夜北京那振奋人心的欢庆场面,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接着,让学生通过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小组合作进一步理解课文;最后,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学生始终被设计者放在学习主体的位置,并为学生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思想感情。

设计者注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并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努力让学生在“学会”中达到“会学”。设计者十分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如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理解,欣赏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引导学生选择(也可创造)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阅读后的感受等。总之,设计者把“以人为本”、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等理念,在本课设计中充分而巧妙地融会贯通,合为一体。

其他教案-《向往奥运》教案 篇二

《向往奥运》教案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胜出后,历史的瞬间成了欢乐的永恒,中国人终于圆了一个世纪的奥运梦。作家肖复兴也难以抑制心中的喜悦及激动,写了这篇《向往奥运》,全文表达作者申奥成功后的兴奋与激动,也表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文章语言晓畅,情感真挚,耐人寻味,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陶冶情操和爱国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了解收集资料的方法

1.学生交流汇报北京申奥的相关资料,并说出资料来源,相互补充。

2.教师小结收集资料方法和作用。

收集资料的方法:

1)向家长、教师或其他人请教。

(2)在课外书籍中查找。

(3)上网查寻。

相信同学们还会有更多的方法收集查找资料,坚持收集资料,我们能更快捷更全面地获取知识。

3.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2001年7月13日,这一天,我们等候多时,故宫的晨曦,天坛的落日已等候多时;叠翠的长城,奔涌的长江已等候多时。这一天,最深的期待终于有了回报,全中国人终于圆了一个世纪的奥运梦。现在,让我们再去回顾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点评:紧扣单元训练重点,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并归纳、总结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同时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二、初读,感知全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自在地朗读课文。

2.你遇到了难读的句子吗?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可以向同学请教。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给同学听一听。

4.初读课文后,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各抒己见。

5.你了解作者在北京申奥成功后的心理感受吗?作者又是如何表达这种感受的呢?

点评:让学生通过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并启发学生抓住重点,发现难点。

三、再读,感悟交流

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多读几遍,试着用自己的方法理解句子,并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引导学生自读、感悟、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

1.引导学生质疑、解疑。

(1)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对问题进行总结、梳理。

(2)请学生找到自己最要好的伙伴,共同解疑。

从若干个问题中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问题,再次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方法从课文中找寻答案,小伙伴之间要相互启发,相互交流。

(3)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深入课文感悟:

a.为什么说“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b.联想体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它又是如何以自身魅力影响着一切?

c.如何理解体育是对不公平的一种抗争。

2.学了课文后,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请你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和我们谈一谈。

(1)教师引导学生谈感受时,要联系课文重点语句,相机进行理解。要尊重学生体会课文的方法,鼓励欣赏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

(2)在指导学生揣摩感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时,以读促思,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体会作者的感情;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在朗读中也表达自己对作者感情的理解。

(3)朗读后开展多层次评价,促进朗读技能的提高。

点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鼓励学生合作学习,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分享学习心得。教师注重学法指导,努力让学生在“学会”中逐步达到“会学”。

四、小组合作,模拟采访,指导交际

1.作者曾做过整整十年的体育记者,他与体育更有着一番特殊的情感。在那十年,他采访过许许多多著名的中外运动员。

2.今天,我们的课堂就是记者招待会的现场。他们其中的几位来到了我们的中间(请几位同学扮演),我们就是一群小记者,你们想与这些运动员畅谈哪些问题呢?请小组同学一起讨论,先一起拟一个采访提纲,再对这些“运动员”进行采访。

3.召开“记者招待会”,“小记者”与“运动员”共同畅想2008年的奥运会。

点评:记者招待会的活动方式丰富了学生学习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五、拓展思路,深化主题

1.在2008年奥运会愈发临近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呢?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

(1)说一说自己最想说的话。

(2)写一首小诗,表达自己的感受。

(3)画一画理想中的2008年奥运会。

(4)自己作歌词,唱一唱,迎接2008年。

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也可自己创造方法,表达的方式要灵活多样。

2.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00余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第一次感受到奥运会离我们是如此之近,再过5年,奥运会就来到我们身边。我们坚信,2008年的北京,天空会更蓝,城市会更美,五星辉映着五环,旗帜更鲜艳。

3.布置作业 ,课内向课外延伸。

(1)独立完成: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合作完成:与你要好的小伙伴一起收集有关奥运会的趣闻和北京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资料,合作办一期手抄报,我们将在语文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点评: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既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教师还结合单元训练重点,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内容继续向课外拓展、延伸。

教学反思

本设计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在教学一开始,就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7·13”之夜北京那振奋人心的欢庆场面,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接着,让学生通过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小组合作进一步理解课文;最后,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学生始终被设计者放在学习主体的位置,并为学生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思想感情。

设计者注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并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努力让学生在“学会”中达到“会学”。设计者十分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如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理解,欣赏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引导学生选择(也可创造)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阅读后的感受等。总之,设计者把“以人为本”、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等理念,在本课设计中充分而巧妙地融会贯通,合为一体

其他教案-《向往奥运》教案 篇三

让学生经历完整的阅读过程

——《向往奥运》教学设计

福建 林润生设计

一、竞赛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从电视上、报刊上、还有因特网上,同学们已或多或少地对北京申办、筹办2008奥运会有所了解。这堂课,就先来比一比,看谁对北京申办和筹办奥运会的情况了解得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北京申奥成功的当天晚上,北京城彻夜狂欢,作者肖复兴更是激情满怀。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再把最能表达作者当时感情的句子找出来,反复朗读、体会,并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2同学读书、画句、朗读、思考、交流。

以下语句,要给以适当的指点,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能在朗读中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

(1)如今,好梦成真,我真的很高兴,很激动。

(2)我亲身体味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3)在熟悉的北京采访自己举办的奥运会,我想会带给我不一样的激情和灵感,写出一点新的东西。我突然涌出这样强烈的渴望,这是很少出现过的。

(4)那时,我们正在积极申请举办2000年奥运会,站在那里我就在想,快了,快到我们国家也能够承办这样一次美好奥运会的时候了。

(5)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3.交流感受后,让学生把这些句子连起来反复朗读。

三、再读课文,加深情感体验

1 教师:情感来源于生活,作者对北京申奥成功所激发起来的民族自豪感是那么强烈,能深深打动人心,这和他十年体育记者生涯有关,和他对体育、对奥运会的深入了解有关。找出这样的语句,朗读、理解,然后与同学交流。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一是可以联系上下文,二是可以联系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2抓住重点语句讨论交流。

(1)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

学法指导:一是把上下分句连起来读,感知体育自身“特殊的魅力”;二是联系北京申奥成功以来北京城的变化,如,市政建设的变化,文明程度的变化,乃至经济发展的变化,进而具体感知体育能“影响着一切”。

(2)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

学法指导:一是联系上文体会竞技体育的“公正性、公开性、公平性和客观性”;二是联系搜集的资料,体会体育比赛的“锱铢必较,在零点零几秒和零点零几厘米中决胜负”。老师可予适当提示,如,百米游泳,百米赛跑,第一名与第二名的差别往往只是零点零几秒;跳高或跳远,投掷标枪、铁饼,第一名与第二名的差别往往只是几厘米。

进而让学生体会到,比赛场上,强权不起作用,种族不起作用,金钱不起作用,竞技体育体现了人类的理想。

(3)在那一刻,体育所迸发的奥林匹克精神,确实在超越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肤色而连接着世界的和平、友谊、进步和发展。

学法指导:联系搜集的资料,如,为奥运而奋战的轶闻、运动员友好交往的事例,理解奥林匹克精神就是和平、友谊、进步和发展。

四、感情朗读,升华体验

教师:作者飞扬的激情来自他对奥运精神的洞察,来自他对奥运的特殊感情。理解了作者对体育、对奥运的认识,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让我们自由地进行感情朗读,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读一部分,通过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达出来。

五、自主选择,抄写词语和喜欢的句子

六、收集资料,扩展学习

教师:在作者采访的奥运明星中,有乒乓球明星,有体操明星,有击剑明星,有短跑明星……你一定也很喜欢他们。请你课后再收集一些资料,并展开想象的翅膀,列出采访的提纲,和其中的一位畅谈2008年奥运会。你对什么感兴趣就和他谈什么。大家作好准备以后,我们再来进行模拟采访。

《向往奥运》教案 篇四

教材简析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胜出后,历史的瞬间成了欢乐的永恒,中国人终于圆了一个世纪的奥运梦。作家肖复兴也难以抑制心中的喜悦及激动,写了这篇《向往奥运》,全文表达作者申奥成功后的兴奋与激动,也表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文章语言晓畅,情感真挚,耐人寻味,是一篇对学生进行训练、陶冶情操和爱国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2.感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能在阅读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北京申奥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交流信息,了解收集资料的方法

1.学生交流汇报北京申奥的相关资料,并说出资料来源,相互补充。

2.教师小结收集资料方法和作用。

收集资料的方法:

(1)向家长、教师或其他人请教。

(2)在课外书籍中查找。

(3)上网查询。 相信同学们还会有更多的方法收集查找资料,坚持收集资料,我们能更快捷更全面的获取知识。

3.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001年7月13日,这一天,我们等候多时,故宫的晨曦,天坛的落日已等候多时;叠翠的长城,奔涌的长江已等候多时。这一天,最深的期待终于有了回报,全中国人终于圆了一个世纪的奥运梦。现在,让我们再去回顾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二、 初读,感知全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自在地朗读课文。

2.你遇到了难读的句子吗?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可以向学生请教。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给同学听一听。

4.初读课文后,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各抒己见。

5.你了解作者在北京申奥成功后的心理感受吗?作者又是如何表达这种感受的呢?

三、 再读,感悟交流

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多读几遍,试着用自己的方法理解句子,并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引导学生自读、感悟、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

1.引导学生质疑、解疑。

(1)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对问题进行总结、梳理。

(2)请学生找到自己最要好的伙伴,共同释疑。 从若干个问题中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问题,再次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方法从课文中找寻答案,小伙伴之间要相互启发,相互交流。

(3)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深入课文感悟:

a. 为什么说“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b. 联想体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它又是如何以自身魅力影响着一切?

c.如何理解体育是对不公平的一种抗争。

2.学了课文后,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请你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和我们谈一谈。

(1)教师引导学生谈感受时,要联系课文重点语句,相机进行理解。要尊重学生体会课文的方法,鼓励欣赏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 (2)在指导学生揣摩感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时,以读促思,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体会作者的感情;让学生有感情的读,在朗读中也表达自己对作者感情的理解。

(3)朗读后开展多层次评价,促进朗读技能的提高。

四、 小组合作,模拟采访,指导交际

1.作者曾做过整整十年的体育记者,他与体育更有着一番特殊的情感。在那十年,他采访过许许多多著名的中外运动员。

2.今天,我们的课堂就是记者招待会的现场。他们其中的几位来到了我们的中间(请几位同学扮演),我们就是一群小记者,你们想与这些运动员畅谈哪些问题呢?请小组同学一起讨论,先一起拟一个采访提纲,再对这些“运动员”进行采访。

3.召开“记者招待会”,“小记者”与“运动员”共同畅想2008年的奥运会。

五、 拓展思路,深化主题

1.在2008年奥运会已经过去,你有什么感受呢?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

(1)说一说自己最想说的话。

(2)写一首小诗,表达自己的感受。

(3)回忆2008年奥运会最让你难忘的比赛。

(4)让学生唱一唱《我和你》和 《北京欢迎您》

2.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00余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第一次感受到奥运会离我们是如此之近,奥运会就来到我们身边。2008年的北京,天空更蓝,城市更美,五星辉映着五环,旗帜更鲜艳。

3.布置作业,课内向课外延伸。

(1)独立完成: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合作完成:与你要好的小伙伴一起收集有关运会的趣闻合作办一期手抄报,我们将在语文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向往奥运》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培养目标: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奥运、特殊、魅力”等词语。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收集有关奥运会的趣闻和北京市筹办2008奥运会的资料,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3、情感培养目标:引导学生感悟奥林匹克精神,激发学生对和平、友谊、进步的向往,对自己国家走向世界、走向美好明天的向往。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内容分析

1、重点:学习课文,了解有关奥运的常识,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种感受,从而领悟我国申奥成功的重大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奥林匹克之歌》、《北京申奥专题片》及申奥成功举国欢庆的录像,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 交流资料,诱发“向往奥运”读悟品味,激发“向往奥运”

教学模式 情境导入 交流资料一读课文,整体感知二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学生展示资料让我们伴随着《奥林匹克之歌》走进这篇课文,向往奥运。

1、小组进行交流,并分类整理自己手中的资料。

2、小组展示资料。

3、过渡:通过同学们的资料展示,我们知道了奥运会有如此之大的魅力,学生共同欣赏《奥林匹克之歌》。小组整理手中的资料。情境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对奥运会的向往。学生合作学习,并提高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二、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二读课文,领悟情感。因此很多的国家都向往奥运,我们国家在1993年也首次申办了奥运会,去年也申办了2008年奥运会。

4、介绍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会徽。

5、介绍北京申办奥运会的情况6、老师综合介绍北京申办奥运会情况。

(1)观看《北京申奥专题片》

(2)介绍北京申办奥运会情况。北京申奥成功的当天晚上,北京城内彻夜狂欢,作者肖复兴更是激情满情,下面我们一起感受这种情感。

1、打开课本,速读课文,思考:北京申奥成功,作者激情飞扬,在课文中直接抒发了情感,如:如今,好梦成真,我真的很高兴,很激动。把这样的学生介绍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会徽学生介绍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学生听课文录音,观看多媒体课件。学生速度课文,并用笔画出来表现作者内心情感的句子。奠定学生的感情基调。整体感受北京为申办奥运会所做出的努力。通过看多媒体课件,感受奥运会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五、小结六、布置作业 句子找出来。

2、指导朗读。

(1)这些句子都表现了作者的情感,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读出来。

(2)通过录像回顾北京申奥成功的情景。

(3)老师范读

(4)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

(5)练读。

(6)小组之间比一比,赛一赛。收集资料,扩展学习在作者采访奥运会明星中,有乒乓球明星,有体操明星,有短跑明星……你一定很喜欢他们。请你课后再收集一些资料,并展开想象的翅膀,列出采访提纲,和其中的一位畅谈2008年奥运会。学生观看录像。小组练读。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反复朗读品味,突破本课难点,从整体上体会和把握作者的情感。拓展实践,引发“向往奥运”

板书设计 :向往奥运 自豪 激动 高昂

其他教案-《向往奥运》教案 篇六

佚名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

2.理解词语:流光溢彩、魅力、锱铢比较、沁透心脾。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如:①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勉力,影响着一切。②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

(二)能力训练点

l.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感受作者对2008年奥运会的渴望及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赞美与追求。学习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二、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点拨、诱导。

(二)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向往奥运的感受的。

(二)解决办法

指导学生围绕“向往奥运”这一主题认真阅读课文,抓住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结合上下文深入理解。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来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感受的。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搜集查阅有关奥运会的资料。

2.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当回小记者,做一次采访。

(二)教师活动设计

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2.适当点拨、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作者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是否还记得2001年7月13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当得知中国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那一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是啊,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同体会一下一个体育记者向往奥运的这种感受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指读课文,纠正读音。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向往奥运的感受的。把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2.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各小组交流过程中,带有共性的疑难问题,要求小组长作记录。

(四)质疑问难,归纳学习目标

各小组提出的问题可能难易程度不一,依靠学生之间解决的,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发表看法;带有共性的问题,难度较大,教师进行整理归纳,待下一步解决。

(五)布置作业

1.自学生字、新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上节课归纳的疑难问题。

(二)合作探究

本文通篇围绕“向往奥运”这一主题来写,要让学生真正体会作者向往奥运的这种感受,除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交流外,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体会。

1.对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爱慕与留恋。

课文2、5、6自然段都是作者对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回忆。可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来体会作者的感受。如:①“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会使得这个国家、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民变得多么美好。”②“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③“我怀念采访他们的那些日子,他们让我感到了青春,感到了力量,感到了友谊,感到了和平。”④“站在那里,我就在想,快了,快到了我们国家也能够承办这样一次美好奥运会的时候了。”

2.对奥运精神实质的赞美。

作者对奥运精神实质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在那一刻,体育所迸发的奥林匹克精神确实超越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肤色而连接着世界的和平、友谊、进步和发展。”要帮助学生结合上下文,借助会徽理解两个重点句子的含义,感受作者对奥运精神的赞美。

3.对2008年北京奥运的向往。

可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来体会。如①“如今,好梦成真,我真的很高兴很激动。”③“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③“我渴望能够有机会采访我们自己的国家举办的奥运会,那将是一次更加难忘而美好的经历。”④“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三)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自由读、指读、齐读。

(四)总结、拓展

1.学习表达。

作者在表达自己内心向往奥运的这种感受时,除了直接抒发内心的感受外,还穿插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使人感到作者的感受是真实的,是发自内心的。同时也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

2.交流:你爱好体育吗?喜欢哪些奥运明星?

3.角色体验。

当一回小记者,去采访自己喜欢的一位奥运明星,与他(她)畅谈2008年奥运会。想一想你准备跟他(她)谈些什么?

组内轮换当小记者,找一两组上台表演。

4.收集有关奥运会的趣闻和北京市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资料。

(五)布置作业

1.自学生字,抄写文中生词。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抄下来。

3.以“北京奥运”为主题办一张手抄报。

小学语文:《向往奥运》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篇七

佚名

教学目标

1 学会九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举办权、嘹亮、迸发、魅力、拆除、申请、水花四溅、流光溢彩、星光灿烂、等量齐观。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我国申奥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种感受,从而领悟我国申奥成功的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诱发“向往奥运”

1 出示奥运会标,交流所收集到的有关奥运会和北京申奥的资料。教师相机简要介绍奥运会和北京申奥的情况。

2 回忆,并互相交流申奥成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引发情感。

3 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二、读悟品味,激发“向往奥运”

1 自读自悟,把握情感基调

(1)提出学习要求:边读边画出生字;画出感受最深的有关句子,并在课本上作批注写下自己的感想。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组织交流。

a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b 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特别是谈谈从那些语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个环节,目的是通过一些阅读感受的交流,汇集在一起,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作者的情感基调有个整体的把握。)

2 研读品悟,把握情感内涵

(1)提出研读专题。“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感受的?

(2)小组合作研读。

A 默读课文,找出作者表达这种感受的语句,读一读

B 抓住含义深刻的重点句,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甚至联系自己收集的有关奥运会的资料进行感悟

C 反复朗诵品味

(3)集体交流感受

(重点交流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如果学生感悟得比较肤浅,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同时,相机指导有关语句的朗读,反复揣摩,以读悟情。

三、含情诵读,抒发“向往奥运”

1 自主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2 互相交流朗读。先同桌互读互评,然后班上朗读评议。

3 在交流中,相机指导朗读一、二、四、六、七自然段,注意读出作者兴奋、神往、渴望、自豪的感情。

四、拓展实践,引发“向往奥运”

1 读写“举办权、嘹亮、迸发、魅力、拆除、申请、水花四溅、流光溢彩、星光灿烂、等量齐观”等词语。

2 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抄一抄。

3 课文后的两项课外拓展活动,由学生根据兴趣自行选择,自找伙伴合作完成,并酌情交流。

《向往奥运》 篇八

一、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通过抒发对我国成功申办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感受,和对1992年在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感受的追述,表达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是作者对我国申奥成功的强烈感受,是民族自豪感的真实的流露。这感受,是全文的情感主线。开头,作者说,“如今,好梦成真,我当然很高兴,很激动。”中间,作者说,“在熟悉的北京采访自己举办的奥运会,我想会带给我不一样的激情和灵感,写出一点新的东西。我突然涌出这样强烈的渴望,这是很少出现过的。”结尾,作者说,“这一天终于来了。”

作者对我国申奥成功所产生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源于他整整十年的体育记者经历,源于他对体育和奥运会的深切了解,源于他对体育对奥运会的特殊感情。这种认识和这份情感,使他对我国申奥成功所产生的民族自豪感,比一般人更强烈、更深刻。他体会到,“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

面对申奥成功所激发出来的民族自豪感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情感世界,超越时空,思接万里。这是本文的主要表达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在于让学生从中受到民族自豪感的熏陶和学习搜集资料。因此,抓住重点词句和通过搜集有关资料理解课文,感受作者民族自豪感,是教学重点。了解奥运精神同由申奥成功所激发的民族自豪感之间的关系,是教学难点 。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举办权、水花四溅、嘹亮、魅力、一趟、拆除、申请、流光溢彩、清澈圣洁、星光灿烂、种族歧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民族自豪感和奥运精神。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师生共同搜集我国申办、筹办2008北京奥运会和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有关资料,并互相交流。

2、本课教学,应注意两点:一是本文抒情色彩很浓,应在反复的朗读中和对抒情语句的揣摩体会中体会民族自豪感;二是作者所抒发的民族自豪感之所以那么感人,是源于他对体育对奥运精神的深切理解。抓住重点语句和联系有关资料体会奥运精神,能更深刻体会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4、学习指导可以从检查预习开始,再引向深入。先检查学生的朗读是否正确,流利,结合正音教学。然后检查学生画重点句的情况。

"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是全文的情感主线。预习要求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把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检查学生画重点句的情况时,可让学生先自己再读课文,着重画出抒发作者情感的语句,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交流时,可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还可有感情的朗读。

对以下句子,老师要着重引导。

(1)如今,好梦成真,我真的很高兴,很激动。

(2)我亲身体会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要引导学生结合对北京筹办2008奥运会的情况的了解,体会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3)-在熟悉的北京采访自己举办的奥运会,我想会带给我不一样的激情和灵感,写出一点新的东西。我突然涌现出这样强烈的渴望,这是很少出现过的。

(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4)那时,我们正在积极申请举办2000年奥运会,站在那里我就在想,快了,快到了我们国家也能够承办这样一次美好奥运会的时候了。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反复朗读最后一句话,体会作者的澎湃激情。)

5、在领悟作者对我国申奥成功所表现出的民族自豪感后,老师要告诉学生,作者由申奥成功所激发的民族自豪感,来自于他本人十年体育记者的经历,来自于他对体育和奥运精神的了解。然后要求学生画出体现奥运的影响的语句,在小组里交流,说说各自的见解。

以下句子要给予适当的指点。

(1)“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会使得这个国家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民变得多么美好;你就会在那一刻明白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

(可让学生联系搜集的资料来谈,如,北京到2008年会有那些变化?1992、1996、2000奥运会举办城市筹备过程中城市有什么变化等?从中体会奥运会的举办会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市政建设的发展和人民文明程度的提高。

(2)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

(可联系上下文和搜集的资料体会,如游泳比赛、赛跑金牌和银牌的区别仅仅是零点零几秒,在赛场上,种族不起作用,金钱不起作用,权势也不起作用。这种公正性、公开性、公平性和客观性体现了人类的理想,体现了文明的进步)。

(3)在那一刻,体育所迸发的奥林匹克精神,确实在超越着不同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肤色而连接着世界的和平,友谊的进步和发展。

(可联系上下文,体会运动员之间的友谊,从而体会到奥运精神就是和平、友谊、进步和发展。举办奥运会,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象征。)

在理解奥运精神后,引导学生再读直接抒发民族自豪感的语句。此时的朗读,学生会另有一番感受。

本文民族自豪感不仅体现在抒情语句中,还体现在议论和叙事的语句中,要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

6、思考 练习的指导

思考。 练习2是抓住重点句体会奥运的影响,见前面所述。

思考 . 练习3是抄写语句,学生喜欢的语句都可以抄,不应加以限制。有的可能抄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有的可能抄体现奥运影响的句子,有的可能抄描写蒙椎克山音乐喷泉的句子,还有的可能愿意多摘抄一些。

(3)课外可小练笔或办一期手抄报。

搜集有关奥运明星的资料,在想象世界里和作者采访过的一位畅谈2008年奥运会,然后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或搜集有关奥运的趣闻和北京筹备2008年奥运会的资料,办一期手抄报。

四、参考资料

1、 2008北京奥运规划(简称《规划》)

《规划》分为五部分。一、总体战略构想;二、奥运比赛场馆及相关设施建设;三、生态环境和城市基础建设;四、社会环境建设;五、战略保障措施。《规划》总的精神是突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

《规划》实施两年来进展顺利。到2008年,北京天会更蓝,地会更绿,水会更清,交通会更通畅,经济会更发达,市民文明程度会更高,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五大洲的朋友们。

2、巴塞罗那奥运会部分项目成绩:

男子100米跑 第一名 9秒96 第二名 10秒02

女子100米跑 第一名10秒82 第二名 10秒83

男子800米跑 第一名 1分43秒66 第二名 1分43秒77

女子800米跑 第一名 一分55秒54 第二名 1分55秒99

男子跳高 第一至第三名都是2米34

女子跳高 第一名 2米05 第二名 2米03

男子跳远 第一名 8米67 第二名 8米64

女子跳远 第一名 7米12 第二名 7米02

男子52公斤级举重 第一名 265公斤 第二名 262.5公斤

2、 部分著名运动员介绍

邓亚萍 我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有“乒坛魔女”之称。多次获世界冠军称号。1992年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获呢子单打金牌和女子双打(与乔红)金牌。奥运会主席萨马兰奇亲自为她颁奖。

伏明霞 我国女子跳水运动员,多次获 世界冠军称号。1992年,不满14岁的伏明霞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以绝对优势获得金牌。

高敏 我国女子跳水运动员,多次获世界冠军称号。1992年,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获金牌。

李宁 我国男子体操运动员,体操生涯长达17年,多次获世界冠军,有“体操王子”之称。

李小双 我国男子体操运动员。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获自由体操金牌。

栾菊杰 我国女子击剑运动员。1984年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女子花剑金牌。1978年在西班牙参加世界击剑锦标赛被短剑刺伤仍坚持比赛,最终获得亚军。她顽强拼搏的精神博得所有人的敬佩。

叶冲 董兆敏 王海滨 我国男子花剑运动队队员。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因为翻译有误,贻误了比赛时间,来不及准备就匆匆上场,结果仅获得银牌。

肖爱华 我国女子击剑运动员 。曾连续参加四届奥运会,有“中国第一女剑客”之称。

布勃卡 乌克兰男子撑杆跳运动员。曾多次获世界冠军。

德弗斯 卫国女子田径运动员,曾两次获得奥运会女子百米跑金牌。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参加100米栏比赛,决赛中,当她 在领先跨越最后一个栏架时,不幸摔倒在地,最后跌跌撞撞冲过终点,而名列第五。2000年在悉尼奥运会上,也是参加100米栏竞赛,只跨过4个栏架,却因腿伤发作而饮恨退出比赛。

刘易斯 美国男子田径运动员,共获过9枚奥运金牌,创世界纪录9次。

莫塞利 阿尔及尼亚男子田径运动员。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获男子1500米跑金牌。

奥蒂 牙买加女子田径运动员,曾获得7枚奥运会奖牌,但没有金牌。

索托马约尔 古巴男子田径运动员。他创造的男子跳高2米43 的室内世界纪录和2米45的室外世界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

吉普凯特 丹麦男子田径运动员。曾创造男子800米跑成绩为1分42秒 的世界纪录

其他教案-《向往奥运》教案 篇九

罗继艳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行一次奥运会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当点拨。

教学过程 :

(一)、重温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投票的夜晚。

(放音乐"手拉手",幻灯片当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为2008奥运会举办城市时举国欢庆的场面)导入  本课。

(二)、课文教学:

1、自由读课文,然后讨论,哪些语句能够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奥运会的向往,对北京申奥成功的无比喜悦心情。

2、学生汇报:

(1)、如今,好梦成真,我真的很高兴,很激动。

(2)、我亲身体味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3)、在熟悉的北京采访自己举办的奥运会,我想会带给我不一样的激情和灵感,写出一点新的东西。我突然涌出这样强烈的渴望,这是很少出现过的。

(4)、那时,我们正在积极申请举办2000年奥运会,站在那里我就在想,快了,快到我们国家也能够承办这样一次美好奥运会的时候了。

(5)、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3、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指导朗读。

4、小结:作者为什么会对奥运会有如此特殊的感情呢?这除了作者作为一名体育记者的特殊身份外,还和体育具有的特殊魅力有关。下面请学生看书,画出体现体育的特殊魅力的语句。

5、学生交流。

(1)、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

(2)、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

(3)、在那一时刻,体育所迸发的奥林匹克精神,确实在超越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不同的肤色而连接着世界的和平、友谊、进步和发展。

对以上句子让学生进行讨论,联系北京申奥成功以后城市的变化:环境变化、公共设施的改进,比赛场所的建设、人们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提高等等方面,来谈体育的特殊魅力。

(三)、情系2008。

教师总结全文,同时出现王军侠身披五星红旗,在奥运会赛场上奔跑的画面。这时学生被这一情景所感染,会伴随着音乐,鼓掌,使本课达到了高潮。

《向往奥运》 篇十

以读悟情以情激情

——《向往奥运》教学设计

福建 李冰霖设计

一、交流资料,诱发“向往奥运”

1 出示奥运会标挂图,交流所收集的有关奥运会和北京申奥的资料。教师相机简要介绍奥运会以及北京申奥情况,并播放申奥成功举国欢庆的录像。

2 回忆,并互相交流申奥成功时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引发情感。

3 导入  新课,提示课题。导语 可以如下:“在这激动人心、举国欢庆的时刻,曾经当过十年体育记者、并采访过奥运会的著名作家肖复兴,更是百感交集、兴奋不已。他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写下一篇文章,抒发多年来对在自己国家举办奥运会的热切向往,抒发自己因北京申奥成功的无比兴奋。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向往奥运》。”

二、读悟品味,激发“向往奥运”

1 自读自悟,把握情感基调。

(1)提出学习要求:①边读边画出生字词,自己拼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②边读边画出感受最深的有关语句,并在课本上作批注,写下自己的感想;③同座议议初读的感受。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组织交流。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②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特别是谈谈从哪些语句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这个环节,目的是通过点点滴滴阅读感受的交流,汇集在一起,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作者的情感基调有个整体的把握。

2 研读品悟,把握情感内涵。

(1)提出研读专题。“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感受的?

(2)小组合作研读。可以这样引导:①默读课文,找出作者表达这种感受的语句,读一读;②抓住含义深刻的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甚至联系自己收集的有关奥运会的资料进行感悟;③反复诵读品味。

(3)集体交流感受。

重点交流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如果学生感悟得比较肤浅,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同时,相机指导有关语句的朗读,反复揣摩,以读悟情。

三、含情诵读,抒发“向往奥运”

1 自主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2 互相交流朗读。先同桌互读互评,然后班上朗读评议。

3 在交流中,相机指导朗读第一、二、四、六、七自然段,注意读出作者兴奋、神往、渴望、自豪的感情。

四、拓展实践,引发“向往奥运”

1 读写“举办权、水花四溅、嘹亮、魅力、拆除、申请、流光溢彩”等词语。

2 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抄一抄。

3 课文后的两项课外拓展活动,由学生根据兴趣自行选择,自找伙伴合作完成,并酌情交流。

《向往奥运》教案 篇十一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行一次奥运会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当点拨。

教学过程:

(一)、重温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投票的夜晚。

(放音乐"手拉手",幻灯片当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为2008奥运会举办城市时举国欢庆的场面)导入本课。

(二)、课文教学:

1、自由读课文,然后讨论,哪些语句能够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奥运会的向往,对北京申奥成功的无比喜悦心情。

2、学生汇报:

(1)、如今,好梦成真,我真的很高兴,很激动。

(2)、我亲身体味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3)、在熟悉的北京采访自己举办的奥运会,我想会带给我不一样的激情和灵感,写出一点新的东西。我突然涌出这样强烈的渴望,这是很少出现过的。

(4)、那时,我们正在积极申请举办2000年奥运会,站在那里我就在想,快了,快到我们国家也能够承办这样一次美好奥运会的时候了。

(5)、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3、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指导朗读。

4、小结:作者为什么会对奥运会有如此特殊的感情呢?这除了作者作为一名体育记者的特殊身份外,还和体育具有的特殊魅力有关。下面请学生看书,画出体现体育的特殊魅力的语句。

5、学生交流。

(1)、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

(2)、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

(3)、在那一时刻,体育所迸发的奥林匹克精神,确实在超越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不同的肤色而连接着世界的和平、友谊、进步和发展。

对以上句子让学生进行讨论,联系北京申奥成功以后城市的变化:环境变化、公共设施的改进,比赛场所的建设、人们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提高等等方面,来谈体育的特殊魅力。

(三)、情系2008。

教师总结全文,同时出现王军侠身披五星红旗,在奥运会赛场上奔跑的画面。这时学生被这一情景所感染,会伴随着音乐,鼓掌,使本课达到了高潮。

118 6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