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 > 教案模板 > 小学教案 > 三年级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5篇】

时间: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该页是小编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沟通口算与笔算的联系,更好地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百以内),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2.在比较中,引导学生沟通个位相乘满十(或几十)与个位相乘不满十(或几十)两类口算,概括得出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本方法。

3.通过一定题量的课内练习,形成较熟练的口算技能。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百以内)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课前谈话

师:老师有两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想和大家一起聊聊。

师:看,小刚,小红,每人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会有什么结果?(交换后每人还是1个苹果。)那么,如果小刚和小红,每人都有一种想法,交换一下,会怎么样呢?(交换后每人会有2种想法。甚至受到别人启发,你还会有第3种、第4种想法呢!)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希望看到小朋友们积极开动脑筋,大胆举手发言,和大家多多分享你脑袋里的想法,好吗?哪怕是不小心做错了,也不要紧,因为,有可能你的错题中有着精彩的想法呢,更何况,你的错题,可是对全班小朋友最好的提醒呢!

师:上课

活动2【导入】

一、揭示课题,交待学习任务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乘法口算。(板书:乘法口算)

课件呈现所有10道口算题

15×3= 18×2=

19×5= 130×4=

130×6= 5×17=

46×2= 180×4=

12×8= 24×4=

师: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会口算很多乘法题了,今天要学的是怎么样的呢?看,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算的所有的口算题(停顿4秒钟)。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好多啊!

师:密密麻麻,是挺多的。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我们解答了某道题,电脑就会把它擦去,奖我们一个大拇指,慢慢地,慢慢地,屏幕上留下的题目会——越来越少,大拇指的数量会——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怎么样?)

师:这么多题,你选一道试试看吧?

活动3【讲授】

二、例题教学

(一)例1:15×3

师:有没有选15×3的?等于几?我们又是怎么算出这个得数的呢?

师: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纸的反面。(写完的,可以轻轻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巡视,找学生的。典型作品,记录在白纸上。

学生逐个介绍。

●① 15

× 3

45

●② 10×3=30 5×3=15 30+15=45

●③ 5×3=15 10×3=30 30+15=45

沟通各种方法

师:比比②和③有什么想说的?(一样。都是把15分成10和5……只不过,一个是从十位算起,一个是从个位算起。)

师:用这样的眼光来看看竖式,发现什么?(也一样,竖式只不过是口算方法的另一种简洁的记录方式而已么。)

师:我们借助方块图,一起再来看看。(可以先算3个10,也可以先算3个5,最后把它加起来即可)

(二)专项练习(几乘几=几加几)

师:口答一组

师:我们自己来练一组吧。

(三)几百几十乘一位数

师: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大屏幕上好像有一些不一样的题目哎。

(选出如下9题)

师:以130×6为例,你怎么算?

生1:……

师: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呢?

引导学生:13个十乘6,得78个十,就是780。

师:看,原来算130×6的时候,我们心里想的还是13×6啊!难怪大家觉得不难呢。

师:用这样的方法完成练习第2题(如上9道)。

活动4【练习】

三、巩固练习

1.帮小马虎找错误

师:小马虎也在学口算,看,这是他做的5道题。(你帮他检查一下)

46×2=82 28×3=74 350×2=700 14×7=98 17×4=98

(没有进位) (进错位) (对) (对) (错)

师:谢谢大家帮助小马虎找出了错误。帮助别人总是快乐的,同时我们自己也有收获哦,小马虎的错误给了大家什么提醒呢?(进位、看清数字)

2.算一算,比一比

师:刚才小马虎遇到的双胞胎题目,是不是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出示:1□×□

师:你想不想也编这样的双胞胎题目来试试呢?

师:找到练习纸第2题,先编题,再算。(2组)完成后,同桌互批。如果有困难,可以举手求助]www.haozuowen.net[。

(师巡视,把典型题目收起来,包括1组不进位和4组进位,抄到黑板上。)

3.黑板上题目抢答

师:看,老师从你们那儿选了几题抄在这儿,我们一起来抢答。先在心里想好得数,等老师点到这题,你再报得数。

不进位、进位对比,沟通方法,得出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

师:通过抢答,你可发现,这些口算题,有些算起来方便,是哪些?(它们是不进位。)

师:这些进位的口算,是今天新学的。(板书:进位)这些不进位的,是上学期学过的。(指某一题)我们又是怎么算的?

师: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一样的)怎么一样,说具体。

师: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论是进位的还是不进位的,都是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加的形式,把它们分别和另一个乘数相乘,然后把积相加。

师:真了不起,在学新知识同时,还能沟通旧知识。把新知识和旧知识沟通起来,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哦,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多多使用。

4.口算卡片

(1)教师出示卡片(学生记录得数,再校对)

(2)4人小组口算卡片练习题(出示小组学习要求,后练习题)

活动5【活动】

四、课堂小结

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印象特别深刻?

活动6【作业】

五、课堂作业(解决问题)

用今天的口算本领解决问题。(口答)书本P43第3、4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冊第六单元《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及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借助“时间尺”理解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相互转换。

2、借助时间尺的学习,渗透对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思想。

3、直观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理解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相互转换。

教学难点:

学会普通计时法和和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换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直尺、学生活动单、学生作业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听声音猜时刻

(播放新闻联播录音,为学生创设情境)

2、看画面、起冲突、导入计时法

(播放新闻联播视频,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画面,使结果更有说服力。)

二、预习反馈

(一)出示预习反馈题:

1、什么是24时计时法?你认为用24时计时法该怎样表示一天中的时刻?

2、你觉得用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区别?

3、你是怎样将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进行转换的?

4、你还有什么问题希望在这节课上得到解决?

三、探究学习

1、教学一天的开始

(利用春晚倒计时视频,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半夜12时是前一天的的结束也是新一天的开始。)

2、回忆一天

(课件演示钟表的转动,唤起学生对一天的记忆)

3、简单介绍普通计时法

像这样在具体的时刻前加上时间词来计时的方法,生活中很

用叫普通计时法,同时它是用0到12来表示时刻的,也叫12时计时法。(板书一个上午的时刻)

4、引入24时计时法

去掉前面的时间词只用0到12还能表示一天的24个小时吗?为了避免混淆,人们就用0到24来表示一天的24个小时,我们把这种计时法叫24时计时法。

5、探究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

(课件演示24时计时法,使教学更加直观,使学生掌握用24时

计时的`方法。)

6、展示学生作业、汇报方法

(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学生作业,使全体学生都可以看到其他同学是

怎么做的?使教学更加的有效)

7、练习用24时表示时间

(课件演示钟表转到具体的时刻,减少了手播中钟面产生的麻烦,

节省教学时间)

8、引入时间尺

(用课件演示时间尺的形成过程,使教学更加直观,有说服力)

9、教学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

(课件演示,使活动更加有趣高效)

四、生活中的应用

1、将生活中常见的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

(课件出示生活中见到的24时计时法,把事物搬到了课堂上而且

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看到,更好的帮我达到教学效果)

2、洛阳一日游、谁当小导游

(课件展示更有利于情景创设)

五、拓展延伸

这是他们买的一张返程的火车票,从票上你知道了那些信息?火车开车前10分钟就要停止检票了,从酒店到火车站需要30分钟,你能帮他想想他们最晚要在什么时候从酒店出发去火车站吗?

(课件出示火车票,帮助学生能够直接观察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六、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怎样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一天的

24个小时,还能熟练的把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进行转换,下课后,请大家用24时计时法记录一下爸爸妈妈的一天好吗?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算理与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进行自主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相互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

老师这里有一组口算题,谁敢在没有见到题目之前就把手举起来。请同学来口答,其他同学与老师一同判断正误。(出示课件)

二、情境引入

(1)星期天,小红和妈妈一起去购书。课外读物每本14元。

a、让学生自己发现存在的数学信息

b、小红如果买2本课外书,应付多少元钱?让学生独立列式并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4×2=28)(老师引导询问学生: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c、由旧知识引入新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买12本,应该付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式:14×12(板书:算式)引导学生回答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引出课题,板书)

(2)探究算法

1、借助点子图探究口算方法

(1)先在点子图上圈一圈,再写出算式

(2)互动交流: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汇报展示

2、探究笔算方法

(1)动手操作:让学生尝试自己列竖式(让一名学生板演,老师参与指导)

(2)学生汇报计算的思路重点讲解笔算的列竖式

a、很多学生都只会算一半(24×2);

b、十位上的1乘24得出的积,该怎么写?为什么?(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10乘个位上的4,表示10个4,就是40,把4写在十位上;10乘十位上的2,表示10个20,就是200,把2写在百位上)

3、让学生从竖式中找寻口算方法。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用竖式计算时,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第一个因数相乘,再把两次的积相加。

三、巩固训练

(见练习纸)

四、小结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篇四

《千米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目标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准备:课件,皮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一枝铅笔长18()。

②一枚1分硬币厚约1()。

③教室里的课桌高8()。

④教室地面约长8()。

⑤北京到黄山市的距离是1316()。

2.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很远,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回顾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提出测量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说一说: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2)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

2.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1)结合课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

课件出示:我们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圈是200米,沿跑道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2)出示标准化跑道的图片,注明跑道一圈是400米。

课件出示:沿跑道走半圈是()米,走()的长度正好1千米。

3.实际感受1千米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此环节也可以在课前完成)

(2)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15秒。

(3)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课件出示指路标志、珠穆朗玛峰主峰高度、汽车速度表等图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千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具有时效性,使数学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学生能感受其存在的价值。让学生能更充分地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印象更深刻。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完成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设计意图】综合练习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在解决问题中强化对千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五)实践应用,延伸拓展

完成教材第26页“做一做”。

在老师或家长的陪同下完成此题,不要流于形式。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重点难点:

注意发现学生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算

6÷2 60÷2 600÷2 6000÷2 8÷4 80÷4 800÷4 8000÷4 10÷2 2×5

60÷3 20×3 24÷3 240÷3 2400÷3 120÷3 70÷7 10×7 54÷6 48÷8

二、估算比赛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 378÷5 435÷7 297÷4 469÷8 194÷6

三、笔算比赛

8÷2 80÷2 800÷2 8000÷2 18÷3 180÷3 1800÷3 90÷3

54÷9 6×9 81÷9 7×9 8×9 7×9 27÷3 6×7 5×8 40÷5 45÷5 21÷3

四、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估算?板书估算列式。

3、教师小结。

五、指导练习

1、练习三第5题。

学生独立做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三第6题。

学生读题,然后在书上填写,全班评价交流。

3、练习三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1)小题,然后再提问题。

4、完成练习三后的思考题。

六、课堂小结

1、说说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什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2、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积累了那些经验?

七、总结。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115 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