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 > 教案模板 > 小学教案 > 三年级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扁鹊治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4篇】

时间:

下面是漂亮的编辑给家人们收集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扁鹊治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4篇】,仅供参考。

《扁鹊治病》 篇一

《扁鹊治病》是一则寓言故事,内容比较简单,以对话为主,在教学时,我也是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在这堂课上,学生提出了几个较有价值的问题:

1、蔡桓公为什么总是不听扁鹊劝告?

2、既然蔡桓公根本不愿听扁鹊的话,扁鹊为什么还要几次三番对蔡桓公说他的病呢?

3、扁鹊可以直接告诉蔡桓公不治的后果,为什么要一次次地说?

对教材的思考及对教学的反思:

第3个问题引起了纷争,学生需要重新回到文本,仔细体会蔡桓公的性格。有的说,蔡桓公根本不会听的,一位是天方夜谭,因为当时他觉得身体很健康。有的说,这样将会使蔡桓公误会更深,以为他又在故弄玄虚。有的说,如果那么直接,说不定蔡桓公一怒之下会把扁鹊拉出去杀了,不是说“伴君如伴虎”嘛。最后再回到扁鹊这个固执偏见,自以为是,最终导致小病不医,一命呜呼的结果。这个问题深化了对全篇课文的理解。

《扁鹊治病》 篇二

我们年级“同研一堂课”活动已经结束,本年级最年轻的男教师潘文彬承担了这次上课任务,听了这一课,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扁鹊治病》一课的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读”这一教学方式,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去感悟、体会。

一、读中理线索,整体感知

《语文课程标准》在本年段的阅读目标中明确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我们更应该重视这一能力的训练,才能使他们在训练中形成这样的能力。我们常说,对一篇课文的学习最好能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的条理,把握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去精读、品味,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学习阅读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扁鹊治病》是西师版第六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是一篇寓言故事,介绍了扁鹊劝告蔡桓公治病的全过程,教育学生要有病应该及时医治。潘老师在第一课中利用学生自读、分组读等解决了字词、读通了课文之后,引领着学生逐步走入文本,通过默读、想想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同桌说——指名说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最后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并在读中想,读后说,理清了这篇课文的条理,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读中细体会,明白道理

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凭借教材,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深入,在教学中真正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扁鹊治病》是一篇寓言,它的难点是要理解寓意,这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潘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扁鹊说的一段话:第五自然段让学生自读——指名读——齐读——引读,并在读中让学生找句子,抓重点句,引导学生从“能够治好——可以治好——还能治——只能等死”体会扁鹊医术高明,再以此为线索回到扁鹊几次见到蔡桓公的表现上,找到有关的段落,勾画有关蔡桓公言行的句子,再自读自读——指名读——齐读——表演读等体会到蔡桓公的固执己见,不听人劝告,从而引出成语“讳疾忌医”。通过交流,学生体会到“小病不及时治会成大病”进而明白自己在学习生活中要有了小错要虚心听取别人意见,要及时改正,否则要变成大错,为时已晚的道理。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去理解、去领悟在潘老师的教学中体现得非常突出。读,让学生有效的理解了课文,明白了道理;读,使学生知道了阅读文章的方法,培养了能力。读,是教学中永不腿色的有效方式!

《扁鹊治病》 篇三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诉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启示好比是灵魂。”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因此,寓言又被称为“理智的诗”“穿着外衣的真理”。

作为选入教材的寓言,我们在教学时该如何体现语文味呢?几次执教《扁鹊治病》,我一直在琢磨。最后选定了以表格为支架,以体会人物形象为载体。

预习课文时,安排学生去填写表格。横向是治疗时间、病症程度、治疗方法、治疗结果,纵向是时间的变化。

目的是借助表格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反馈交流时,学生就能借助表格,清晰完整地讲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回顾总结查找信息的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技能。在此基础上,要求借助课题,简洁地进行概括,学生也能顺利完成。

理清文章脉络后,我让学生思考“从哪里看出扁鹊不愧为名医”,到文中圈圈、画画、写写,从字里行间去感受扁鹊的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如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课文中描写扁鹊的句子集中出示: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通过分析扁鹊的一系列的行为、语言,人物的形象就不会是“碎片式”的。很显然,学生就容易从“一次又一次”的拜见中──“过了十来天”“十来天后”“又过了十来天”“拜见”等词语中,体会到的对病人的高度负责的精神,这是高尚医德的体现;从“站了一会儿”“老远”“只看了几眼”以及蔡桓公果然不幸被言中等内容中,可体会到扁鹊望闻问切的功力之深厚,真不愧是──神医呀!尤其是微课“关于三的文化现象”,让学生有了更深的体会。

在学生读懂了扁鹊不愧是一代名医的基础上,我再次呈现表格,要求学生用纵向角度去观察表格内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就看出:时间越来越长,病情越来越重,治疗方法越来越复杂。进而领悟到第一层寓意:防微杜渐。

这样一位名医为何救不了蔡桓公呢?表格再次出现,让学生到文中查找相关语句,找到关键词语,学生通过捕捉关键信息,分析人物态度和治疗过程,深化了第二层寓意:不能讳疾忌医。

再次借助表格对比了扁鹊和蔡桓公的不同人物特点之后,我安排了想象写话: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痛不欲生。如果你是他的母亲、他的最信任的大臣、或者是他的孩子,你会对奄奄一息的蔡桓公说些什么呢?请挑选其中一个人物,展开想象,写几句话。这样的写话则是将孩子对寓意的理解内化,个性化。

当然,除了以上主要方法外,既然是寓言教学,还要善于寻根求源,回到寓言那里。我国春秋战国时流传下来的寓言,往往是小故事套在大故事里,且用文言文写成,《扁鹊治病》就是如此。我采用故事还原法、对比阅读法进行教学,拓展了寓言体文本的教学视域。

《扁鹊治病》 篇四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纪昌学射》

1、读课题,懂得课题是什么意思吗?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纪昌跟谁学射箭?纪昌怎样学射箭?结果学得怎样?)

2、请带着你要了解的问题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

1、读熟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读生字。

2、根据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请补充好题目:纪昌_____________学射;纪昌学射___________。

3、汇报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 指名读课文,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讲述主要内容时,如果有困难,教师应给予提示:纪昌跟谁学射箭?纪昌怎样学射箭?结果学得怎样?

⑵ 交流对课题的补充情况,并请学生在文中找出表现所填词语的意思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可能填写:

纪昌认真学射、纪昌刻苦学射、纪昌学射很用功、纪昌学射很有毅力和恒心、纪昌学射不怕辛苦等,结合这些词语,说说从哪看出来的,重点指导读好第二、三自然段。

三、体会寓意

1、谈一谈,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

2、总结:

纪昌学时这个故事,真的是像同学们说的一样,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最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知道了,学习本领,绝不是简单的事,不仅要练好基本功,还要有认真学习的态度、坚持不懈的毅力。

四、学习生字,书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交流关于扁鹊的资料

二、板书课题,引导阅读

1、通过交流,我们知道扁鹊是著名的神医。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扁鹊的故事──板书课题《扁鹊治病》。能猜猜他治病的结果吗?

2、那么,扁鹊为谁治病,结果是否如你们所料呢?

三、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检查读课文,汇报主要内容。学生汇报主要内容时,做以下板书:

蔡桓公神医扁鹊

全身疼痛──死了无能为力──跑了

2、细读课文,请写出这个有违常理的结果的'原因,能写几条写几条。

四、交流讨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先在小组内交流原因,形成小组意见;再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梳理出主要原因,小结:小病是觉察不出来的,觉察出来已经晚了;小病不治终将酿成大病,即使是神医也救不了命;听到医生说自己有病,就不高兴;不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对自己是十分不利的。

2、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尤其是扁鹊和蔡桓公四次相见的段落。

3、如果有其他疑问,可以提出来讨论。

五、学习生字,书写练习

六、总结拓展

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这两则寓言,使我们明白了学习、做事、做人的道理。这样优秀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余时间读一读郑人买履买椟还珠自相矛盾等寓言故事,相信你一定能得到更多有益的启示。

115 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