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 > 教案模板 > 小学教案 > 一年级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

时间: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本页是细致的小编帮助大家整理的9篇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的相关文章,仅供参考。

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第30—31页“回收废品”。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学生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能力目标: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

如何建立实际情境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师:小朋友喜欢去公园吗?那,老师就带大家去公园瞧一瞧。(播放课件)公园里的景色真美呀,有绿树、有凉亭、还有人工湖……这给人们带来了多大的欢乐呀!可是,人们又给公园留下了什么呢?大家喜欢现在的公园吗?为什么?你们打算怎么做?

2. 板书课题:回收废品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 (播放课件)

师:瞧,这三位小朋友已经开始行动了,他们正在收集塑料瓶。想知道他们是谁吗?还是让他们自己来介绍吧。

2. 播放课件。

3. 指名说说,从三位小朋友的介绍中,你知道了什么?

4.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生2: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5. 解决第一个问题——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1)找一找:要解决“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这个数学问题,必须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2)读一读:把找到的数学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一遍。

(3)试一试:学生动手摆学具,试着列出算式。

(4)算一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得数。

(5)师小结:原来要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就要用加法,多了多少就加上多少。

6. 解决第二个问题——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1)找一找,要解决“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这个数学问题,必须用到哪些信息?

(2)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同桌讨论、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3)学生汇报。

(4)师小结:哦,要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要用减法来计算,少了几就减几。

7. 比较两个问题的解答方法,进一步明确比多比少问题的解答思路。

8. 我们为什么要收集塑料瓶呢?听听智慧老人是怎么说的。

塑料埋在地下很多年都不会“腐烂”,它会危害庄稼的生长。

三、分层导练,巩固新知

(出示课件)

1. 收集易拉罐。

2. 收集旧电池。

3. 折幸运星。

四、引导总结,强化新知

1.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觉得开心吗?你们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2. 学生自由回答。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感知空间中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初步理解上与下、左与右是相对的概念。

2、能力目标: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本领带小动物们安家,并相互说一说它们住在哪里,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3、情感目标: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课程的人文价值。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知空间中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上与下、左与右是相对的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海的变化真大啊!很多小朋友都搬了新家。我们的好朋友小丁丁、小胖、小亚和小巧也搬家了,住在一栋新房子里。他们邀请欢欢和乐乐去做客,我们去瞧一瞧!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

师:这栋房子里住了哪些人?对!他们都住在一栋房子里。欢欢和乐乐先要到小巧家去做客。听!欢欢正在问乐乐:“你知道小巧住在哪里吗?”乐乐怎么回答呢?我们听仔细了:“太简单了!小巧住在上面一层左面的房间里。”

[板书]乐乐把这一层叫做?(上面一层)这一层是??(中间一层)那么这一层就是??(下面一层)。乐乐把这里叫做?(左面的房间)这里是?(中间的房间)那么这里就是?(右面的房间)。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本领“上、中、下,左、中、右”[揭示课题]。

所以他说小巧住在??(上面一层左面的房间里)我们要像乐乐一样把话说完整,先说哪一层再说哪一面的房间,一起说一遍“小巧住在?”老师请两个小朋友把刚才欢欢和乐乐的对话再说一遍。

师:会吗?乐乐要考考我们,听好了:“小朋友,你们会不会用上中下、左中右来说一说其他人住在哪里呢?”这幅图在我们书上,请你们看着书小组内两人一组,一个演欢欢提问,另一个演乐乐回答。

师:现在老师请每组派两个小朋友来演欢欢和乐乐。注意别的小朋友提过的问题就不要再提了。

三、针对练习,巩固新知。

1、师:乐乐说小朋友们真棒!这回轮到欢欢要考考大家了。请你圈一圈,谁住在紫颜色的房间中?(讲评第一题)师:会吗?请做书上第2大题。

2、师:刚才是告诉我们房间,让我们圈出谁住在里面。这回反一反,告诉你一个人,请你把他的房间涂上颜色。有问题吗?请做第3大题。

3、师:欢欢说小朋友们真厉害,他和乐乐又想了许多问题要难倒你们,怕不怕?这些问题是第4大题,请你们小组内轻轻地说一遍。

师:我们来开小火车。

4、师:最后我们来做抢答题。第一个举手的小朋友才能回答问题,答对者拿一颗五角星,答错者扣一颗五角星。预备开始!

(1)谁住在小丁丁的左面,小巧的的右面?(小淘气)

(2)谁住在小胖的右面,小亚的上面?(亮亮)

(3)谁住在小丁丁的下面,康康的上面?(外婆)

(4)谁住在亮亮的左面,小巧的下面?(小胖)

(5)谁住在小胖右面的、下面的房间里?(康康)

(6)谁住在康康上面的、左面的房间里?(小胖)

(7)谁住在外婆下面的、右面的房间里?(小亚)

(8)谁住在亮亮左面的、上面的房间里?(小淘气)

(9)谁住在外婆下面的、旁边的房间里?(小玲和小亚)

(10)谁住在外婆上面的、旁边的房间里?(小巧和小丁丁)

四、公开练习,联系实际。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上中下、左中右。这些小动物们请小朋友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带它们安家。听清要求小组合作,给小动物安家后互相说一说它们住在哪里?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三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三、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难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五、教学准备

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由我给大家上一节课。为了给大家上一节丰富有趣的课,我做了许多准备,同时也让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我来看一看大家准备得怎么样,把你们准备好的图形和白纸放在桌子上。看来大家很认真的对待这节课。那,有信心把这节课的知识学好吗,能做到认真倾听老师的话吗,能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吗,能做到积极举手发言吗。好,那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a、师:大家看老师准备的这些图形(展示立体图形模型),你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找什么?板书立体图形。

学生观察,发现、回答讲台上的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依次板书。

师:再来看看,这种陌生图形又叫做什么呢?

(这是一个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

师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

来看老师变个魔术,师展示长方体拆开6个面。看清楚了吗,我现在变得是什么图形,(长方体)再看一遍。这个长方体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由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6个面组成。

师: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

师:那请拿起桌面上的长方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找一找这6个面,

学生摸模型。

说一说,这个面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滑滑的平平的。

2、做一做

提问怎么将平面图形展示在纸上

师:你们都已经把长方体的面找出来了,现在有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不拆开这个长方体,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呢?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说一说能怎么做。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印、方法),对于印可以教师演示。

当学生提出描,让生上台在黑板上演示。接着提问有没有其他方法,学生说不出,则老师自行演示印的方法。

自主将平面图形画在纸上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

生:想。

师:那好,动手之前有几个要求。

1、数一数你从一个立体图形上得到了几个面

2、想一想你画的面是通过哪些图形得到的。

能做到要求吗,现在,开始动手。有需要帮助可以让同桌帮忙。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3、汇报交流(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2:……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小结一下从各个立体图形上得到的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将物体的一个面表示在了纸上。我知道聪明的同学们都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了,谁能准确,大声的告诉我。

注:回答时注意纠正学生错误,例如圆形,在数学上,准确的它叫圆。

提问:各个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图形?

师:是不是在长方体的身上只找得到一个面?

生:不是,有6个面

依次提问各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图形。

师:我们一起来摸一摸平面图形,看看是什么感觉。

请生上台依次摸各平面图形。

4、小结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几个新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它们都是立体图形上的一个面,(板书面)而且都是平平的,板书平,因此我们把它们叫做平面图形。板书。

看仔细了,它们都是什么样子啊?生:平平的。

谁能说说他们都有哪些特点吗?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

老师有问题要让同学们帮忙解决。

如有学生连错,将正方形长方形混淆,师:有没有同学想对他说些什么。纠正错误。谁来帮她改改。

2、涂一涂

老师能用这些些简单的图形组成一些有趣的图案,信不信。

师在黑板上绘画,请学生上来涂色。

3、说一说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我们今天学的这几个平面图形。哪位细心的小朋友能在我们周围找到今天学的平面图形。

(四)课堂小结

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这些平面图形。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我们善于发现智慧的眼睛去寻找今天所学的几个平面图形。做到,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把数学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五)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立体图形:

七、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是《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拼、摆、画,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发展学习、不断创新的教学思想,比如: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摸一摸”和“画一画”的操作活动中,动口、动眼、动手,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1、学生对教学用具——积木的兴趣极大,在后续的教学时间中很多学生管不住自己,经常会去摆弄积木,因而导致后续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对此,以后在教学中如果出现新鲜的教学工具,一定要让学生自己事先进行摸索,避免在课堂中因为过于新奇而忽略了课堂教学。

2、在对知识点的教学中,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和概括能力的估计不足。这直接导致在讲解平面图形的特点时,学生无法对,平面图形的特征从边、角等方面进行描述。对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避免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3、课堂的表扬方面还有所欠缺。对于学生的回答能给予反映,但是表扬的语言过于匮乏,对学生的表扬没有真真让学生从心里深深的感觉欣喜。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表扬机制。

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100以内的数,建立计数数单位“百”的概念知道10个十是一百。

2.初步感知100以内的数的组成。

3.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4.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建立计数单位“百”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计数单位“百”。

教学过程:

一、创设精境

你们喜欢大草原吗?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看看。

(1)出示10只羊的图片。

看!来了一群羊,数一数有多少只。

学生数一数。

多少个一是十?

(10个一是10)

板书:10个一是十。

(2)出示20只羊图片。

看!又跑来了群羊。

数一数现在有多少只?

学生数羊并汇报数的方法。

那20里面有几个十呢?

引导学生明确:20里面有2个十。

(3)出示一大群羊的图片。

绿绿的草原是羊的游乐场,看!又来了一些羊!

估一估现在一共有多少只。

揭示课题:数一数。

二、探究新知

(1)数小棒。

现在请数出100根小棒,比一比,看谁数得又快又准。

①谁来说说你刚才是怎样数的?

学生回答数的方法:一根一根地数。

两根两根地数。

五根五根地数。

十根十根地数。

……

②请把你数好的100根根小棒带上来给我们看看好吗?

这是××同学数出的100根小棒,我们一起来数数,看他是否数对了。

全班同学一起数。

③还有不同的数法吗?

学生纷纷汇报各种数法。

教师重点强调十个十个地数的方法。

并指出:每数出10根就捆成1捆。提问:1捆是1个十,那100里面有几个十呢?一起数数好吗?

1个十、2个十、3个十……10个十。

100里面有多少个十呀?

100里面有10个十,10个十也就是一百。

板书:10个十是一百。(齐读)

④评一评,谁的数法好?

教师:数数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也可以五个五个或十个十个地数,究竟应该怎样数,那要看具体情况,要灵活地选择。

(2)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方块。

(出示主题图)

学生汇报:10个小方块是一第,排到九十九个后再添1个是一百个,所以10个十是一百。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数一数。

(“练一练”第1~3题)

①有多少根小棒?

②有多少个小方块?

③有多少个鸡蛋?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2)数一数,再添多少就都变成一百了?

①出示“练一练”第4题图。

②学生小组交流完成。

(3)读一读,说一说。

出示“练一练”第5题,

引导学生读一读,说一说。

四、

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补评: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0个十是一百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篇五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全年以和每个月的天数。

2、在观察年历的活动中,培养收集、处置信息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实录:

师:今天是几月几日?

生:3月9日。

师:这是很平常的一个日子。但一年中总有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很特殊的一天。这一天是你的——

生(脱口而出):生日。

师:你能在年历上找到你的生日吗?圈划出来,看看这一天是星期几?

同学在各自的年历上找生日并作圈划(课前,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张20--年的年历卡。)

师:愿意告诉大家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吗?其他同学根据他所说的日期找出这一天是星期几。

两位同学起立说出各自的生日,其余同学判断是星期几。

【研讨:“年、月、日”知识是计量知识中与空间知识(长度)、质量和货币知识相并列,衔接较小的时间单位“时、分、秒”之后而学习的较大的时间单位。教材的这种布置顺序是包括了对儿童认知客观实际的正确掌握。年、月、日的概念相对于空间(长度)、质量和货币要笼统、难于掌握一些;相对于时、分、秒的体验又空乏、肤浅一些。但因为生活离不开时间,它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所以儿童的生活之中已积累有一定的年、月、日的初步经验。本课教学从其中选择有较多体验的 “日”开始,而至月、年,次第展开。在一般自然的交谈中,刻意地安布一个普通日子的“平常”题眼正反拈联,顺手牵引出与之对立的“特殊”的日子的猜想,使话题与认识的主体——同学的相关度一下子得到了提升,从而激活了同学对课题学习的兴趣,使其后对年历片的观察与圈划活动能使同学令行风动、倾心参与。这是教者开课艺术的充沛体现。

本课的目标定位对知识层面规定较低,只是要求知道(记住);但对情意领域,教者的眼光又很高远,重视了能力和兴趣的教育培养。这是本课设计着眼点的一大特色。】

师:请继续观察年历卡,你发现些什么了?

生:每个月后都有空缺。

师:哦,你看出了每个月的日期排列有特点。

生:一年有12个月。

教师板书:一年有12个月。

生:2月有28天,其它各个月有30天,有31天。

师:你是怎么看的?

生:一个月的最后一个日期数是多少,这个月就有多少天。

师:说得真好!20--年的各个月有多少天,请大家观察年历,再填写数学书第17页的表格。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天数

同学填写后,指名报各月的天数,同学核对。

一位同学说:他的年历上,7月是30天。教师接过同学的年历看,发现日期的排列有些特别,因最下面一行没有空行,遂把31排到了最上面一行。同学没看懂这种有些特别的排列法。教师随即视频展示这一位同学所带的的年历,并引导其他同学观察、辨析这个月有多少天。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六

章节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八单元

课题

组织比赛

计划学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和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会把统计的结果在统计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组织什么活动啊?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比赛,同学们想一想组织下面的什么活动好?出示:

踢毽子、跳绳、拍球、套圈

学生思考

自由发言

探究

1、怎样才能选择一个使大家都满意的活动呢?

2、让我们来统计一下

出示统计图

踢毽子跳绳拍球套圈

3、根据数据在统计图上涂一涂。

4、观察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学生。

(2)喜欢()活动的人最多,喜欢()活动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猜测他最有可能喜欢()活动。

(4)你认为你们班最好组织什么比赛?

学生思考、讨论

在书上填空

15

巩固与拓展

1、调查本班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整理后制成统计图。

2、看统计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看出,一共调查了()名学生。

(2)、参加哪个组的人数最多?哪个组的人数最少?

(3)、唱歌组比美术组多()人?

(4)、电脑组和手工组一共有()人?

学生练习

15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统计,统计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非常广泛。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初步的统计知识,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它的用处在于可以直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非常直观。

今天有什么收获?

自由发言

3

板书设计

组织比赛

踢毽子跳绳拍球套圈

教后反思

见博客“回复”部分。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4、通过认识100以内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数数方法及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数应是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展示台、给每位学生准备数量为100的物品。

教学设计理念:

向学生提供贴近生活的信息资源,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并运用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师: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0—20),谁能从0数到20?(一生数,其他拍手),谁能接着往下数?(2—3名接着数,到70过后师示意全班齐数并齐拍手)

2、师:大家能数那么多数,真了不起,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要用到数数,你能说一说吗?(略)

〔设计意图:复习20以内的数,了解学生已有的数数知识。〕

3、师:我们班共有多少位同学?(65位),自己亲自数一数。(学生站起来数班级人数。)

师:谁能说说你数的结果是多少位同学?(学生汇报,肯定有不一样的)

师:谁愿意领着大家一起数?(请一名学生边点边数,其他同学跟着一齐数,结果是65位同学。)

师:在刚才数人的时候,39的后面是多少?49的后面是多少?59的后面是多少?你怎么想的?

师总结数的方法: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数班级人数,体现数数的方法: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同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二、实践操作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数。数什么呢?数的东西就藏在你们的抽屉里,快拿出来看看吧。看看自己都拿到了什么物品?喜欢吗?

2、师:现在听清要求,请很快的数出10个物品放在桌子上,放成一堆,仔细观察,10个呀,就这么多。

师:请你再数10个出来。

师:现在是多少了?

师:再仔细观察20个这一堆,20个就这么多。

师:请你把袋子里的物品都倒出来,想想,刚才10个一堆,20个一堆是那么多,再观察一下你面前这一大堆,猜猜这一堆大约有多少?

生猜(略)

师:那么到底有多少呢?请你仔细数一数。(学生开始数桌上的物品,有糖、枣、沙枣、棋子、小棒、铅笔、玉米粒等。)

3、学生汇报数的结果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一个一个数的,有两个两个数的,有五个五个数的,还有十个十个数的?)

师:刚才谁都数的是100?请举起手。其实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每个袋里的物品都是100,你们数对了。(学生高兴地欢呼。)

师:有的小朋友没有数对,我们给他找一找数错的原因好吗?

学生寻找出错的原因:

1、点的和数的不一样快

2、数的物品太多,有时稍不专心会忘。

3、转整十数时不知道是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估数和数数的活动过程中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学会用多种方法数数,渗透估数的方法,体会准确数出物体个数的方法,体现数是数出来的。〕

4、师出示100粒大米。谁来猜猜这些大米是多少粒?(生猜)

师:看着这100粒大米,再看看周围同学桌上的100个物品,老师有些不明白,都是100,为什么有的堆大?有的堆小?

生:因为有的物品大,有的物品小。

师:刚才的100颗糖,100枝铅笔,100粒大米……我们都可以用数100来表示。(板书:100)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提高估数的能力。〕

三、探索活动

1、接数,数的组成

师:请你数出35个物品,怎样摆放让人一眼看出来。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给你的小袋和皮筋。(师事先在物品袋里装了小袋和皮筋)

生数并摆出35个物品来。(老师巡视,指导)

师请一名摆铅笔的学生到展示台前展示,再请一名装小袋的学生到展示台前展示,并说出这样做的理由。

学生同桌相互检查,改正摆放错误。

师:看着你们的35个物品,同桌相互说说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板书: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

师:请你从35开始继续数物品,一直数到42个。

师请一名数小棒的学生展示42根小棒的摆放方法。说一说4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板书:42里面有4个十和2个一。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理解数的组成〕

师:从45数到63,6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师:请一学生说一个数,大家接着数。同桌再互相考一考。

师:从88数到100,能行吗?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并会从任意一个数接着往下数〕

师:同学们数数越来越好了,老师这儿有几幅图,一起来看看。课件分别出示汤圆图和钢笔图。

⑴说出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共有多少个汤圆?(课件出示答案)

⑵表示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说说想法,一共有多少枝钢笔?(课件出示答案)

2、估数、数数、100数的组成

课件出示动态的百羊图

师:猜一猜大约有多少只羊?(生猜)

师:到底有多少只呢?你来数数吧!(动态的羊不好数,羊多不好数)

师:谁能想个办法,能让我们比较容易地数出一共有多少只羊?(生想办法)

师:出示把动态的羊10个10个圈起来,用栅栏围住,现在我们再来数一数。(生很快数出是100个)

师:怎么这么快数出来了,生说出数的方法:10个10个数,数了10个十

师:10个10是多少?板书:10个10是100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进一步渗透估数的意识,体会10个10个数的优越性,并认识10个10是100,理数100的意义,突破知识的难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篇八

一、教材内容分析

1、 第95~ 97页例1、2

2、计算方法。

3、退位减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 培养计算能力。

3、 培养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要注意结合特定的情境,切忌空泛。

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一般应包括学生的年级段、年龄特征、已有的基础、兴趣、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说明本课题设计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 复习引入 2、 准备题: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 引入: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小数加法。

754+3826 20---493

由本单元主题图创设的情境引入小数加减法的学习。

二、 教授新课

1、 创设情景:20--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2、 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现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

3、 小组尝试总结: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

生活中还有的时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谁能举例?(价签上)

4、 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小组合作:

(1) 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

(2) 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方法。

(3) 你为什么这么计算,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汇报:重点是计算过程

以故事形式动态呈现小数加减法。

与以往教材编写加减法的顺序不同,本例题是先学减法,再学加法,是以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来编排的。由于要知道“第一轮动作后,中国队领先多少分?”所以本例先安排小数减法的学习。接着,要知道“中国队两轮的总成绩是多少?”所以再学习小数加法。这样安排,合乎情理,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计算的兴趣。

三、 复习巩固:

四、 复习巩固:

1、 口算下面各题:

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1.7-0.3

2、 算一算:

10.52+3.48 15.24-3.84 9.9+10.11 100-0.27

3、 培红小学师生自己粉刷墙壁,节约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节约了120.8元。一共节约了多少元?

4、 一箱钉子,连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

五、 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

报:

(1) 小数点对齐

(2) 数位对齐

(3) 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的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七、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 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 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 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篇九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4、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主题图二幅

教学过程:

师: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郊外进行春游活动,同学们来到郊外,非常开心,吃过饭后,便玩起了游戏。

一、说一说

出示主题图:(例3的主题图)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

2)13个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6个同学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

2、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试一试(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3、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板演,齐练,评讲)

如:第1小题:8+6 8-6

问: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算,说说你的理由?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全班说一说。还有没有与他不一样的算法吗?

(其它各题与以上相同)

b:出示“做一做”的主题图

学生观察:

问:(1)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学听。再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2)你能够根据你所看到的说成一个数学小故事吗?试一试(四人小组互说)

(3)指名说(3――――5人)

(4)你们有根据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5)除了刚才的这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来并且列出算式吗?讨论一下,互相说一说。

二、练一练

1、完成p21:1

出示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编出一个数学小故事吗?四人小组互说,然后指名说

(2)你能根据你编的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

(3)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板演。

(4)你能说说它们各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吗?

2、p2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全课总结

(略)

四、完成课外作业

113 4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