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 > 学习范文 > 学习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总结精选10篇

时间: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回顾这段时间的教学,相信大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教学总结了。那么如何避免教学总结最后成为流水账呢?如下是www.haozuowen.net细致的小编给大伙儿分享的10篇小学数学教学总结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阅读。

小学数学的教学总结 篇一

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秒的认识”是第三阶段的内容。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段的知识。我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了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问题。我在教学生"秒的认识"时,就利用课件出示:20xx年神七发射时况的场景,师生一起倒计时,使学生直观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了"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联系实际,感受数学

数学来自生活,又为生活所用。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大量的具体的"原型"。所以,我让学生从身边找一找在哪里见过或用过"秒",使学生对各种钟表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实践表明,如果所学的新知识可以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的话,那么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新知识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和理解。将"秒的认识"放置在生活情境中,学生就会倍感亲切。本节课开始由"神七升天"的引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借用"红绿灯"等用秒计时的场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更能激起他们探究新知的欲望。

3、让学生在探究中感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思者"、"做者"的角色。本课一改传统的方法,非常强调感悟和体验1秒和几秒的时间长短,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秒"的时间观念。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例如:在教学"认识1秒"时,我让学生通过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推测1秒钟你可能会做些什么,亲自试验一下等方式体验"秒"的实际意义。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从而形成初步的1分、1秒的观念,是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数、拍手、眨眼、回头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亮具体的情境支持。用"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紧密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4、注重课堂拓展,培养实践能力

通过观赏秒的用处和"秒的寄语",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秒应用的广泛性,既拓展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懂得了珍惜时间的道理。课外,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一面未来的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有以上成功之处的同时,我也明显地感觉到了自己这节课中存在着的不足:我的数学语言不精练,提问时不严密,导致学生回答不精。这也是本课的缺憾之一。

小学数学教学总结 篇二

新学期开始,我就在思考该怎样管理我们班上的卢xx同学。他自控力差、行为举止偏激,属于多动症范畴。语文数学只考五六十分,写作业不爱思考。

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上,他们都非常遵守纪律,学习气氛也不错。不过xx在座位上始终玩自己的东西,还时不时的想和周围的同学说话,整节课都没拿笔写字。下课后,我走到他的面前,问:“你这节课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他有点不好意思的说了满意。我笑了笑离开了,其实心里很不是滋味,就觉得这孩子真可怜,难道以后的日子他都要这样度过吗?

后来两天的数学课他依然我行我素,自玩自的。我忍不住了,心想:不能这么下去了,这样不仅他什么都学不到,还会影响周围的同学。于是,下课后我又一次走到他的面前,轻声问道:“xx,老师考考你,可以吗?”他边笑边点了点头。我问了他几道一年级的口算,每题他都先扒一下手指头,再告诉我答案,而答案有半数是对的,我对他大加表扬。

接下来的几节数学课我时刻关注他的表现,时不时的提醒他看老师或拿笔写字,但大多时候他依然不怎么理会我。我呢,也许因为他是一个特殊的学生吧,也没生气。后来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他在座位上坐不住,如果让他到我的面前来是不是能好些呢?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让他拿着书来到讲台前上课。原以为他在讲台前会捣乱影响其他学生,没想到他真的开始听我上课了,也写作业了,乘法口诀也能背几句了。我在全班面前好好表扬了他。也许是我的表扬让他有了一些自信,他上数学课越来越认真了,乘法口诀也慢慢会背了,于是一上课我就会让他先背口诀,同学们听到他背的很熟练,就会给以热烈的掌声。乘法口诀会背了,计算也就难不倒他了,他的计算正确率在逐渐的提高,每次我都会及时给与鼓励和表扬。全班同学也从最初的瞧不起他慢慢开始佩服他了,提到卢xx,他们总会说卢xx的数学进步真大。那时的。卢xx虽然只是会做计算题,灵活性的题目还是乱做,可是我却越来越喜欢这个孩子了。其他学生做作业的时候,我会在他旁边指导他,他好像也越来越懂事了,作业不仅能完成,而且开始注意书写工整了。他的每一点进步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特别为他高兴。功夫不负有心人,上单元检测他的数学考了83分,虽然在班级他的分数依然是最低的,可是在我看来他比那些考100分的学生更让我感动。

这个学期我依然坚持帮助和鼓励这个越来越讨人喜欢的孩子。他更自信了,做题时再也不偷偷看别人的了,总是默默地独立完成。这个学期让我更加惊喜的是他不仅仅会做计算了,连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也会了,真是不可思议啊!也许是他突然开窍了,也许是老师和同学的鼓励让他有了自信,总之,他现在就和那些正常孩子一样,轻松、快乐的学习着。

事实验证了高尔基说过的话:“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是啊,这个曾经被认为“不可救药”的他,如今令老师笑了,家长笑了,他也笑了!我想,对待学困生,只要老师真诚的付出爱心、耐心与坚持,所有的付出都会得到回报。

小学数学教学总结 篇三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 基于国际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国内数学教育改革的优秀成果,提出了涉及数学课程价值、数学学习目标、数学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以及评价等方面的许多新理念。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改变了过去小学数学以知识的积累为取向的课程体系,建立以构建学生身心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3.重组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

4.分学段规定了数学课程的具体标准;

5.注重了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

6.提出了数学活动应注意的策略;

7.改革了评价的方式和应达到的目的;

8.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作用。

其中重组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注重了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出了数学活动应注意的策略这几个方面更加注重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情感、态度和方法的培养。因此,《标准》指出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要求。因而,现行小学数学教材每册都有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内容,这是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专项培养的举措,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是我们数学教师必须面临的教学任务。当前,在我们许多数学教师的意识里,对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外,怎样去上?大家也没有什么经验和方法。如何上好这样的活动课?我们该有怎样的理念?

一、 明确每次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目的要求

1、教师要在上每次实践活动课前,就要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的要求

《标准》提出了数学活动应注意的策略。指出“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由于每个年级的活动课的内容和要求不同:低年级(1-2年级)选择的是与小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事物;中年级(3-4年级)选择的是与小学生周围的事物;高年级(5-6年级)选择的`是小学生所接触的社会情况。选择的内容不同,必然决定了其目的也不尽相同。1-3年级的侧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4-6年级的侧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要注意的是中年级(3-4年级)侧重点的转移与衡接的问题。因此,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把握各年级组织活动目的的侧重点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明确每节活动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才能结合教材去有目的地促进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两方面,使这两方面均能平衡、交替地、互补地得到提高。所以,在备课时,一定要注意每次具体活动的目标的选择,而且确定的目标不能要求过高,只要切合实际,达到目标就行。

2、在学生活动前,教师要向学生交代活动的目的要求

例如,四年级数学第8页的实践活动,是在报纸、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些有关大数的信息。我们首先要向学生交代这次活动的目的,然后才是布置学生去收集有关大数的信息,最后是教师把他们收集到的信息反馈给全班,要求学生再从中找出那些大数,读出来就已经达到目的了。

二、 充分做好每次实践活动课前的准备工作

1、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要做好

这是上好实践活动课的前提条件,要想在活动课教学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教师课前就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运筹帷幄,做到心中有数。

(1) 课前的的思想准备。每次的实践活动都是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设计的。要想活动能正常的开展,教师就必须要理清教材的要求与知识的前后联系,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例如学生知识水平如何?操作能力如何?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有的还需要教师先实践,了解整个过程才行。只有这样做到心中有数,指导学生活动时才可以有条理。

(2)教师课前的学识准备。我们知道:作为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就必须让自己有一桶水。在上课前,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了解相关的知识体系,做好实践课的知识的积累和操作技巧的掌握。进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掌握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所以,课前对于有关知识必须要十分熟悉,在实践活动前、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做好学生学识上的储备工作,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例如上四年级教材的《国家体育场》的小组活动课,教师必须对国家体育场的相关资料要了解,还必须让学生知道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测量方法。又例如四年级上册中的《种蒜苗》,教师必须在上这个课前,先自己种,并且做好蒜苗的生长记录。还有六年级的利率调查、计算利息的实践活动,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对储蓄、国债、利息、利率等相关知识以及计算利息的方法熟练掌握。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相关的实践指导工作,有效地达到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新理念。

小学数学教学总结 篇四

12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在xx市实验小学举办xx省首届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优化”课题暨历届xx获奖教师现场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几日来,“教学过程优化”六个字一直在我脑海里留有深刻的印记。到底怎样做才能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呢?

在网络帮助下,我终于了解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原来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教学过程最优化不仅要求科学地组织教师的劳动,还要求科学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因此,若单单把“最优化”理解为教师的工作,是片面的。

在上午的来自xx本土的陈xx老师执教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福州的鄢晓钦老师执教的《集合》两课像冬日里的一抹阳光给入会老师以自在舒适的感觉。两位老师从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评价语的运用,尤其是课件的制作,无不体现出了新时代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极其过硬的基本功。

此外,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还要善于把课堂教学创造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攻玉可借他山之石”,鄢老师的呼啦圈就生动形象的阐释了集合的含义。我很赞同“在教学中,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观点。这样才能真正实施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社会化、个性化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五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能够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我,主动与班主任团结合作,结合本班和学生的实际情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开展工作,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以下总结:

一、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本事,工作职责心强,服从领导的分工进取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获取各种知识,构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并完成教学任务。

二、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头的工作

1、在教学工作方面,优化教学方法,按常规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工作,认真钻研教材,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操作、主动评价,运用启发学习、尝试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在教学中求创新,在活动中促发展,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训练,精心设计练习作业,对学生的作业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在进行计算本事训练时,我要求学生先要认真审题,边审题边思考。如果发现个别学生做错了题,及时要求学生纠正,自觉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防止再错,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平时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必须写得清楚工整、规范,作业做完后,要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端正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培养独立思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部分学生缺乏自觉性,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甚至有的学生欠交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就进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树立学习的信心,有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学习数学很吃力,几次测验都没有及格过。他们主要是对数学产生了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景,在课堂上我有意识地经过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为他们供给发言机会,让他们到黑板上做题,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同时对他们在学习中的点滴提高,我都给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逐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这样一来他们也体会到学好数学的成功感,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

3、作为教师自身的学习很重要。我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更重要的是得到更多前辈们的批评与指导,慢慢的成长!比起我们学校里那些优秀的教师们,我还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今后还要继续进一步的学习、提高。对于数学组的活动,我每次都能积极参与。不仅仅是观看示范课,更多的是参与到评课讨论中去。

今后,我决心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努力改善教学方法,加强对中下生的辅导,使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更大的提高,为我们学校的教育事业贡献自我的一份力量。

小学数学的教学总结 篇六

通过网络平台学习,我有较大收获,学到了很多教学方法, 担任多年的教学工作,但本次真的感到诸多的不同和困惑。 “困而不谋则穷,穷而不战则亡”必须改变了。本次通过平台的学习数学教学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改进,较为成功的是抓着要点重点来发挥学生的思维与综合应用。

一、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备课难度较大。

统计与概率领域是数学新课程中增加篇幅较大的一个内容,教师几乎没有教这个内容的经验。

2.教师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课堂活动难以组织。

统计教学中课堂活动一般是收集小组学生的相关数据、“正”字统计法、填统计表、绘制各种统计图等活动。

3.教材中内容大多与城市生活联系密切。

教材中内容大多与城市生活联系密切,这使农村教师在教学中有较大困难。

4.统计与概率相应的辅导资料上的练习题难度太大。

“统计与概率”相应的辅导资料上的练习题难度太大。基于此,有教师说“数学乐园”还不如改为“数学苦园”更合适些,有些可能说得极端。但也确实反映了一个问题,“统计与概率”相应的辅导资料要与教材相配套。

二、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对策

1.加强对小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小学数学教师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与课程标准对该领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有一定的关系。

2.对教材进行完善。

教材是教师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中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3.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在数学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教师培训工作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三。在教学中,虽然想了很多的办法,但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尽管在后进生身上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从学习成绩上看,只是略有进步或进步的幅度小,和我们的预想有些差距。

2、部分学生不善于动脑思考,不会举一反三,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较普遍,因此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或方法少。表现为:考试时对老师讲过的题目会做,题目稍加灵活变化就无从下手;较复杂的应用题不善于综合性的运用知识解答或借助画线段图帮助理解、分析题意来解答;3、部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培养起来。

(1)少部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还没有养成。

(2)少部分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还没有养成。这也是让我们非常头疼的问

题,有些简单的问题往往由于审题不细导致出错。。

(3)少部分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还没有养成。他们做完了题不知道检查,不会检查,明明错误在眼皮下却看不出来;有的学生是懒的检查。

四、我们在教学中还有不够细致全面的地方。针对出现的问题,我认真的进行了思考:

1、后进生之所以很难取得大的进步,主要是他们遗忘知识特别快,可能你早上刚教过的内容到下午他就忘记了。有的今天的学会了,可是过几天他又遗忘了,到最后综合练习的时候,堆积的知识太多了,补不过来。

2、部分学生不善于动脑思考,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原因除了个别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思想懒惰以外,和我们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有一定关系。有时担心学生不理解的知识,往往要讲的多一些,这样留给学生思考、质疑的时间就少了,时间一长,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就不那么强烈了。

3、优秀的学习习惯没有培养起来不是一两天的事,有些是家庭教育造成的,有些是学校教育造成的。但是一些审题的方法、计算的技巧等教师还是应该随时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七

本学期,我担任三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期间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工作中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工作之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充实自己的头脑,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一期将过,我付出过辛劳,也有收获的喜悦。为了下一学期更好地工作,现作如下小结: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作业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沉闷的局面,使学生乐于思考,敢于积极回答问题。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根究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伸复习。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中段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作业。 做到精讲多练,有针对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认真对学生的每一道错题进行纠错。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注重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潜能生。对潜能生分层次要求和辅导,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5、做好测试评估工作。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测试的结果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尝试采用按类对比讲解。如:将试卷中有关概念的归类进行讲解。通过这分类,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

二、积极落实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中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多听课,多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加强转劣培优力度,加强教学反思。

总之,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不断积累,不断探索,使学生因乐学而好学数学,使学生们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

小学数学的教学总结 篇八

一、和学生做好情感沟通

教师要想驾驭好课堂,就要想办法先和学生搞好关系,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配合老师,老师才能更好地管理课堂。教师要深入班级,走到学生当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在情感上得到学生的认可,这是老师驾驭好课堂的基础。有些教师课讲得特别好,知识交代的特别到位,但却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学生没有积极性,甚至觉得上课没有意思。

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缺少沟通,教师在课堂上也很难驾驭课堂。教师要做好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互相学习,学生一定觉得轻松而有意义。

二、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修养,增加知识含量

作为一名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如何,与其知识含量有着直接的关系。你得让学生知道你知识渊博,精通广泛,他们才会因佩服而跟从。其实数学课堂最缺乏的就是生机和活力,所以教学中要适当穿插生活环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这样学生就会从心理上觉得数学学习很重要,想去学习数学。

例如,在讲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找一下生活中哪些事物是三角形状的,而且很稳定,比如,自行车、衣服架等,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物品认识到三角形稳定性的实用性。相关的科学知识,这会使学生对此产生好感,从而活跃课堂。

三、注重语言,增加吸引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语速快慢适当,语言抑扬顿挫,用讲课节奏的张弛和语言的幽默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恰当地运用态势、表情、手势、动作等把学生的视线吸引过来,给学生[www.haozuowen.net]以动感,避免疲劳和厌倦,从而达到较好的效果。此外,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也可以促进教与学双边活动的积极进行,这是活跃气氛的一个重要体现。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九

一年级的知识点及重难点:

(一)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钟面的认识(整时)。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多和少的应用题(抓有效信息的能力)

(五)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1、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一方面就是作业的按时完成,作业格式训练也是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方面。要利用数学练习本让学生练习写数和写算式

2、重视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孩子必须学好,并能够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由于孩子的基础不同,不同孩子的计算熟练程度和速度也就存在一定差异,要缩小这一差异,仅靠每天一节数学课练习是不客观的,所以要经常性的练习。一年级要多让孩子借助小棒等学具摆一摆、说一说计算思路。

3、依据生活理解数学,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

有些数学知识较抽象,容易混淆,我们要注意给孩子创造生活情境,让孩子在实际体验中理解知识。如“左右”的认识,分辨左右是孩子本学期学习的一个难点,在生活中强化孩子对左右手的认识,引导孩子借此来分辨物体间的左右关系。同时还要注意一个参照物的问题,如两人面对面时,如何判别对面之人的左右边。

4、重视数学语言发展,让学生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 在生活中要多为孩子创设说数学的机会,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一边涂珠算一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的”要好得多。,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思维撞击中学会了知识,获得了积极的成功体验。

总之,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所以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书写、思维的学习习惯。

二年级的知识点和重难点

(一)数与计算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

(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4)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连加法。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5)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式题。小括号。

(二)量与计量

时、分、秒的认识。

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千克(公斤)的认识

(三)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直角。

(四)应用题

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调查家中本周各项消费的开支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二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小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应该:

第一:要适度应用学具,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用摆小棒的方法,应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律,先摆出两堆不同数目的小棒,再摆出两份数目相同的,让学生觉得加法的累赘,再介绍乘法,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乘法的意义,并且乐意学乘法了。

第二:利用生活知识教学。

例如:小红做了18朵纸花,送给同学们12朵,还剩下多少朵。这是两位数减两位数,如果在生活中做一做,学生就明白意思了,所以说,有一些应用题,能从实际生活出发,先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解答,再用数学知识来解答,就可以使学生理解题意。

第三:利用社会环境提高数学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统计时,可以带学生到商城或社会中,利用新学的统计知识,通过观察、计量、比较,从而收集到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第四: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比如,二年级教材学习了“角的认识”,对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些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

“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答道“没问题”。真的没问题了吗?“那我来问个问题”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角的大小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无关呢?”经过讨论,大家明白了,角的边是射线,射线是没有长短的,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

(一)数与计算

(1)一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0的乘法。连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0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法验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量与计量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四)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三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三种数学能力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是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其次是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再次是基本能力(概括和推理)。

第一,加强小学三年级学生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培养。

有不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常只重算法,忽视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因而只能机械地应用学过的东西,或简单地模仿做过的例题,不能在变化了情况下迁移;或者只知道一些定义,而不能全面掌握属于这一概念的东西。

例如,学生能说出什么是圆的半径,但在作图或解题时又常常只能举出垂直方向上的半径,不能反转过来去解决逆向问题,没有纳入到一般的范畴或嵌入数概念体系的认知结构中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算法和演算过程,尤其要重视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加强小学生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培养。三年级数学中,会出现长度单位的认识,什么千米、毫米、厘米,很多孩子总是无法记清楚,怎么办呢?请大家伸出自己的右手,手心面向自己,从小拇指到大拇指,依次为: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两指之间的距离大小表示进率的大小。你们看,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每相临的两指间的距离相等,也就表示毫米、厘米、分米、米每相临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相等,都是10。而毫米与分米、厘米与米间的进率为100,毫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为1000,食指与大拇指之间的距离较大,也是1000。记住单位对应的拇指,这个换算就变得十分简单而且准确了。

第二,重视和加强发展小学三年级学生“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

数和形是不可分开的。因此,学生掌握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三年级下册如用圆圈图(韦恩图)向学生直观的渗透集合概念。让他们感知圈内的物体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

第三,观察活动:

所谓观察是指学生对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的仔细察看,因而是一种有意注意。培养的途径是:教师提供的“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特征有序、背景鲜明,而且要给出一些观察的思考题。这样有助于学生明确观察目标,进而使他们边观察,边思考,边议论,边作观察记录,以发现数学规律、本质。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根据例证得到三个等式:

(5+3)×2=5×2+3×2

(6+4)×30=6×30+4×30

(25+9)×4=25×4+9×4

教师要求学生结合下面的两个思考题观察上面的三个等式都具有什么相同点(即规律)。①竖里观察,等式的左边都有什么特点?等式右边又有什么特征?②横里观察,等式的左边与右边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再要求学生把记录的文字: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两个积的和,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整理一下就得到了“乘法分配律”。

四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

(一)数与计算

(1)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2)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

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3)乘、除数是三位数的乘、除法。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积的变化。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x乘、除计算的简单估算。

乘数接近整十、整百的简便算法。

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4)四则混合运算。

中括号。三步计算的式题。

(5)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关系和运算定律。

自然数与整数。十进制计数法。读法和写法。

四则运算的意义。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

运算定律。简便运算。

(6)小数的意义、性质,加法和减法。

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移位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的近似值

加法和减法。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注:小数如果分段教学,可以把小数的初步认识安排在前面的适当年级)。

(二)量与计量

年、月、日。平年、闰年。世纪。24时计时法。

角的度量。

面积单位。

(三)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的测定。测量距离(工具测、步测、目测)。

射线。直角、锐角、钝角、平角、x周角。垂线。画垂线。平行线。画平行线。

三角形的特征。x三角形的内角和。

(四)统计初步知识

简单数据整理。简单统计图表的初步认识。平均数的意义。求简单的平均数。

(五)应用题列综合算式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四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在从直观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通过比较、概括、推理、综合等思维方法的学习运用发展其逻辑思维是这个年龄段学生的一个重要任务,除了注意学生思维方法的掌握,最明显的表现是培养学生画概念图和线段图,促进其知识系统化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数学知识中,数学概念又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数学原理、数学方法也是由数学概念构成。概念的清晰性、稳定性、可辨性以及概念之间的关联性极大地影响数学知识的质量。概念图包括节点、连线、层级和命题四个基本要素。根据小学四年级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建构自己的概念图,掌握这种方法。数学知识就像~张纵横交错的网,每个知识点都是一个网点,网点上的一条条知识,连接起了一个个的网点,从而形成一张密密的“知识网”。培养学生自己去“织网”能力应该是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之一,而且对于小学四年级的教师来说,在学生思维折的关键时期,有意识地通过让学生画概念图的方法来培养思维能力也是行之有效的法之一。

“线段图”是指由有一定意义的线段、箭头、数字符号等构成的图式,它的特点是形象直观,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利用线段图将题中蕴涵的抽象的数量关系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符合小学生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小学数学各种类型的应用题:如分数应用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用线段图扳书分析数量关系,易化繁为简,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四年级教材中的路程问题(第七册59—61页),很容易通过例题中的线段图理解问题。对于第七册第64页的习题5,学生们也能轻松地把情景图用线段图表示出来;第八册“解方程一”(第95页)的练习2,即使学困生也很容易列出方程,我所教的两个班的学生能把一些方程用线段图画出来,比如97页的练习l、2,通过这种思维训练,学生的表征能力得到提高,实现《标准》提出的“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五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在100以内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知道质数、合数;经历 2、3、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2、第三单元“分数”: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二)在学习《空间与图形》可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以及类比法等教学

1.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知道比较面积大小方法的多样性;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探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2.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在探索活动中,认识组合图形,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能正确运用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能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小,并能用不同方法计算面积。

六年级数学大纲:

(一)数与计算

(1)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倒数。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

(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二)比和比例

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三)几何初步知识

圆的认识。圆周率。画圆。圆的周长和面积。x扇形的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球和球的半径、直径的初步认识。

(四)统计初步知识

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x扇形统计图。

(五)应用题

分数四则应用题(包括工程问题)。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包括发芽率、合格率、利率、税率等的计算)。比例尺。按比例分配。

(六)实践活动

联系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情况组织活动。例如就家中的卧室,画一个平面图。

(七)整理和复习

六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进入小学高年级后,科目稍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许多同学容易忽略老师所讲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而注重题目的解答,其实诸如“化归”、“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远远重要于某道题目的解答。总结比较,理清思绪知识点的总结比较。每学完一章都应将本章内容做一个框架图或在脑中过一遍,整理出它们的关系。对于相似易混淆的知识点应分项归纳比较,有时可用联想法将其区分开。题目的总结比较。同学们可以建立自己的题库。

在学习《位置》在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这部分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和一一对应的思想。学生可在方格纸上画画。

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2、分数乘分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一小时刷一面墙的1/4,1/5小时刷一面墙的多少?实际上是求1/5的1/4是多少?

这种题型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画一画,折一折。再就是利用: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在学习分数除法这一节时,例如:分数、除法和小数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以及分数除法应用题无论是折纸实验,还是画线段图,都是用图形语言揭示分数除法计算过程的几何意义。分数乘除法,比的知识,运用了类比的数学。(相似和变式)

在学习圆这一节时,用逐渐逼近的转化思想。把一个园等分(偶数份)成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像越接近长方形。体现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思想,应用转化思想。在应用中,我们还知道面积相同时,长方形的周长最长,正方形居中,圆周长最短。周长一定时,圆面积最大,正方形居中,长方形面积最小。这题蕴含着一个数学规律,即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圆的周长最短,而长方形的周长最长;反之,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而长方形的面积则最小。

在学习数学广角这一章节中,例如,研究古代鸡兔同笼的问题,就应用了假设法来教学。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划归法。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

时间过的真快,我在板畔完小的第四期又结束了。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既感到欣慰又觉得惭愧。欣慰的是我生活在一个团结的充满人情味的教师群体氛围中;尊敬的领导、热情的同事和活泼可爱的学生让我感到大家庭般的温暖;惭愧的是由于自己工作能力的有限,在这一期中也没有取得特别显著的成绩。思来想去,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学期总结:一、认真备课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这是一个老师最基本的要求。所以每次课前我都提前备好课。备课时做到备教材、备大纲、备学生。在教材、大纲中碰到疑难,我都虚心向我们数学组组长吴金周老师请教。我觉得这样不是没面子,而是为了能在更多人面前有面子;不然上课说错了,面子又何存呢!更何况我们吴老师多年带毕业班,实践经验丰富,本来就比我懂的多。在备学生方面,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或预备铃10分钟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源头。但是我从内心深处觉得,还是应该加强学习,每一次谈话都停留在表面上,这样就很难找到问题的关键,解决问题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这是我自己还不满意的地方。

二、探究创新

在小学数学中大多数知识点要加强理解,但也有一部分需要识记。比如三年级下册《年、月、日》里有:平年二月28天,一年365天。如果仅仅只是跟学生解释地球公转周期。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难理解。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又快又准的记住它呢?在教学中我尝试使用记忆法。要记的是“平年二月28天,一年365天”。‘28’可以谐音为‘两个糍粑’,‘36’谐音为‘三楼’,‘5’谐音为‘舞’。用一句话串起来就是“一个叫平年的孩子,吃了两个糍粑,就高兴得在三楼跳舞呢!”。这样运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加深记忆。然后我问学生:“那闰年二月29天,一年366天,又怎么记呢?”“那不就是,一个叫闰年的孩子被他的二舅逼着从三楼跳楼了嘛?”一个叫吴雄飞的学生脱口而出,大家都笑了,这实在出乎我的意料。我为我的学生心领神会而感到骄傲。这样才会学得开心、学的快乐;这也许就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亮点吧。

三、耐心辅导小学生天性就是爱玩,当然作为老师不是去打破他们爱玩的天性,而是在不破坏他们童心的时候,学到东西。记忆和遗忘是相互对立的,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表现为最初遗忘较快,几天以后会重新想起来,再逐渐慢慢的遗忘。因此在遗忘到来之前,必须及时的复习,以便大大提高记忆的持久性。所以从星期一到星期四,我都会督促寄宿生一小时晚自习,把白天的知识梳理一遍,查漏补缺。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重点指导。培养他们从小养成记忆的好习惯。总之,我的教学工作中,还有很多的不足,有些观点还过于肤浅,还希望各位领导、同行、朋友指出我工作中的不足,帮助我进步,相信有你们的支持,我才会走得更远,更强。

74 5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