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 > 作文大全 > 高中作文 > 高一作文

高一随笔优秀5篇

时间: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下面是爱岗的小编为大家整编的高一随笔优秀5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高一随笔 篇一

关键词: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教学”一词的性质决定了教师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育人”,随笔教学既然也是“教学”,就应当以“育人”为终极目标。叶圣陶认为:学生学作文就是要练成一种熟练技能,一辈子能禁得起最广泛意义的“考试”即“考验”,而不是为了一时的学期考试和升学考试。我们在随笔教学过程中,应将应付考试的短期功利性目标改变为“育人”的长期战略目标,据此,笔者将随笔训练所遵循的目标进行了如下分解:

(1)随笔训练总目标: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作文的总体目标为随笔训练目标,即“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2)随笔训练阶段性目标:学生在各个年级阶段,知识的掌握和写作的基础也各不相同,笔者认为,应当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对随笔训练实行具体而系统的实践规划。将七年级至九年级分别定为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各个阶段有不同的阶段性目标,因材施教地组织和开展随笔训练实践活动。

二、有序性原则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搞好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必须加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和计划性。但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中一直表现出一定盲目性、随意性。不少学校学期伊始,研宄语文教学计划的时候,作文教学通常是“靠后站”、“见机行事”。所谓的“写作教学计划”只不过是阅读教学计划的“附属”罢了。所谓“灵活安排”、“见机行事”,实际上就是心中无数,脚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而随笔的教学同样如此,今)好作文○www.haozuowen.net(天出个记叙文,明天出个议论文,今天来个自由写作,明天来个命题作文,东一榔头西一棒,这样的随笔教学无计划、无目标,收效甚微。学生的写作能力,不经过有系统、有计划的训练,不尊重循序渐进的规律,只是盲目地凑篇数,那是不行的,系统论认为,任何事物越是有序列,其效能就越高,要扭转随笔教学的无序状态,就一定要认真制定一个合乎科学性的作文教学计划。在制定随笔训练计划时,应当注意几点:

1. 从学生实际出发。

学生是写作的主人,随笔训练的计划应当有针对性,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而不能凭主观想象,应当调查、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包括学习、家庭、思想、课外活动、社会活动等等,特别是语文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情况。在初一新生入学之后,便可以做一些比较全面的调查摸底和质量分析,发现学生的一些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从而在制定计划时做到心中有数。

2.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制定随笔教学计划要体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使随笔训练有一定的科学序列。例如同样是写记叙文,可能初一写记述性的记叙文,初二就着重写描写性的记叙文等,这样制定出来的随笔训练计划,序列清晰,安排科学,使得多数学生通过训练,都能达到写作的基本要求。

3. 适当的训练频率。

笔者认为随笔训练的频率定为每周2到3次是比较适宜的,既可以达到适当训练效果,同时也照顾到学生的学业压力和教师的工作压力。

三、多样性原则

作文训练是一项综合的训练。它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思维能力的训练,因而,在我们随笔训练的过程中,也应当体现出对听、说、读、写、思等诸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多样性是写作的重要特点,写作的多样性源于人的多样性,源于每一个个体不同的个性。日常生活,千变万化,即使是同样平淡无奇的人物事件,也会因为不同作者的个性、角度、心情等不同,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状态,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为什么到了我们很多初中生的笔下,他们的随笔、作文却往往是需要冥思苦想、抓耳晓腮的,甚至有时干脆敷衍了事,写出来的东西也往往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其实,很多时候,正是由于陈旧、单调的训练方式,枯燥乏味的训练内容,扼杀了学生蓬勃的写作欲望,最终使得他们失去了对作文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改变原有的单一、枯燥的训练方式,用多样化的的训练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写作环境,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反应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随笔训练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训练素材的多样化、训练内容的多样化、命题方式的多样化、训练评改的多样化、训练指导的多样化。也就是说,用多变的、灵活的、创新的训练方式,提学生写作的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四、开放性原则

1. 训练内容的开放性。

科学而有效的作文不应当仅仅是写作这一过程本身,写作本身是综合性的,是听、说、读、写,字、词、句、段,摘、抄、记、写、改、编、评、赏的结合,它还可以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它还与学校、家庭、社会的结合,作文又与做事、做人相结合。作文教学应当向阅读教学和学生的生活体开放,作文训练的内容应该是包含了阅读、生活和写作实践三大要素的,阅读提供了语言的积累,生活提供了写作的素材,写作实践决定着提高,因而,我们的随笔训练也应当是阅读、生活和写作的有机结

2. 训练过程的开放性。

传统的封闭式随笔训练通常是命题――写作一一批改一一讲评,过程中,学生

都是被动参与,被动写作。而开放的随笔训练更注重写作氛围的创设,给学生更多

的自。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日常的随笔训练应当适时创设情境,给学生

提供可以进行自由探索学习和合作交往的环境。德国教育家普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而学生的随笔,应当鼓励他们

成为自己心灵的主人,允许他们写他们自己的文章,鼓励他们“说真话,述真情”,不说空话套话,让学生能够更加自由地进行写作。

五、结束语

随笔训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随笔训练的研宄尚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一个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系统,而作者仅仅通过一年的研究,这还需要笔者继续去探索。

参考文献

高一随笔 篇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挫折与磨难,哪得宝剑的锋利、梅花的幽香?这是我此次远足的最大收获。

习惯了听过来人讲叙自己的经历,总觉得他们所说的仅只是故事,现实生活哪里会有那么多的挫折来折磨人?此次远足,我才明白,人生之旅确实没那么多的磨难,有的只是意志的磨炼,耐心的考验,恒心的锤炼。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失去“苦”、“劳”、“饿”、“乏”这些苦难的磨炼,你连小任都担当不起,更何况还是“大任”呢?苦难生活中的种种经历,是我们向别人炫耀的资本,是我们向成功殿堂迈进的原动力。苦难生活,一生受益的财富。

当然,every coin has two sides(事情总有两面性)。有人说:“大热天的,那么远的路谁受得了啊!”的确,没有高温、长途等因素的干扰,那就组合不了人生。人生中没有些风风雨雨,那就不是真实的人生,那种人生只存在于想象当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翁保尔,一生坎坷无数。这本书与其说是写保尔的,倒不如说是写它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他也有着苦难的人生,但他还是伴随着双目失明、身体瘫痪的苦难完成了他的巨著。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随苦难前行的意义。“东方小个子”邓小平一生三起三落。但苦难的生活带给他的并不是痛苦与消沉,而是亿万人民的无限崇敬。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成龙大哥的话道出了人生的真谛。苦难的生活不仅不能磨去勇士的志气,反而增强了他积极向上,永不言弃的勇气。尼采有句话说得好:没有岩石的阻拦,哪能激起美丽的浪花。也有首歌唱得不错: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珍珠与蚌的故事脍炙人口,有谁会想到美丽的珍珠是由一粒沙子演变而来?雄鹰也是经受过无尽疼痛地拔掉羽毛、爪子才会有后70年的新生。经历苦难过后,便会懂得浪花的美丽是由于岩石的阻挡,梅花的香气怡人缘于冬日寒雪中的傲立,珍珠的闪耀是由于浸透了蚌的泪珠,雄鹰的飞翔缘于无数次的身体的跌撞。

高一随笔 篇三

关键词 :笔墨;中国画;当代语境;文化精神;时代感

引 言

笔墨当随时代是清初石涛的名言,在当今时代,可谓非常受欢迎。全文是“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上古之画迹简而意淡,如汉魏六朝之句然;中古之画如晚唐之句,虽清洒而渐渐薄矣;到元则如阮籍、王粲矣,倪黄辈如口诵陶潜之句,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恐无复佳矣”。

一、概述

(一)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

石涛的这种艺术思想充分体现出他对“理事圆融”思想的深刻理解。对“理”而言,这是他对中国画发展问题的精辟论点,对“事”而言,这是他为中国画笔墨提出了创新的理念。然而中国画的“笔墨”究竟应该如何“随时代”呢?这完全取决于后人对“理”的认识,以及对“事”的理解。

石涛提出“笔墨当随时代”的主张存在着三个方面的内涵。

其一,所谓“笔墨”代表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画正是因为有中国之“笔墨”,所以才形成了中国画艺术的特色;

其二,所谓“随时代”,是对中国画发展问题提出的原则与标准,即传统的“笔墨”不能失去时代的气息与风貌,否则将会使中国画的发展失去新意,乃至停滞。

其三,笔墨也是物质、也是工具,这就如同西方的油彩一样,是表现“术”的载体。笔墨只有通过画家的艺术思维,才能够使其产生中国画独有的艺术性与神秘性,从而使中国画作品出现应有的艺术魅力。将笔墨本身看作是传统的、没有发展的,乃至将其与现代毫无原则的对立起来是错误的认识。究其根源,这种错误的认识来自于人固有的偏激与片面,并未真正的认识到笔墨的性质是什么?所以,也就无法正确的解决好笔墨与现代绘画的关系。

(二)从历史上看笔墨当随时代

历史上看,每当中国画发展到一个新的时期,都会产生新的艺术表现与新的画风。如:隋唐之前,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均以线描为主,宋元之后,随着禅宗思想的影响,产生了写意的艺术风格。将中国画推向了"无我之境"。千百年来一直被视为一座难以逾越的颠峰,不管是工笔重彩,还是水墨淡雅,都能感受到"郁郁乎文哉"的宋人神美理想。重要绘画现象则是文人画的崛起,文人画至元代达到鼎盛,并视为中国画坛上一枝独秀。此后历代又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本时代的人文思想与艺术特色。这些都应该作为我们后人教学的典范,是继承传统的版本。综合起来看,这些变化包括有技法风格的变化、题材的变化、人文精神的变化,以及绢本与纸本的变化等,这些变化无不体现出一个时代的特色,也正是因为有这种代表时代变化的艺术特点,其作品才得以传世,并且成为代表一个时代风貌的艺术珍品。反之,那些抄袭前人、摹仿前人,脱离时代、毫无艺术建树的作品,由于毫无保留价值在千百年来人为的筛选中遭到遗弃,逐渐被历史所淘汰。

(三)时代对笔墨当随时代的影响

时代对中国画的影响是巨大的,当下中国画的发展方向,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正随时代的步伐,挣脱以往较为统一的发展方向,呈现丰富多彩的面貌、向着的元空间,迅速的发展,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中国画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必然现象。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现代思维方式表现为开放性、多元性、互补性、优化选择性、综合创造性、民族的时代性。人们的价值观念在不断地更新变化,作为生活在当代的人,作为当代的艺术家,要敢于面对而不是逃避现实,要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品,要参与到时代的进程之中而不可能停留在过去的时代。笔墨当随时代着重论述当代中国现代形态的文化规范,提出要使中国画走向现代必须基于传统,立足于时代实现于形态,立自己的文化规范,对笔墨的认识与把握,实质上是对中国画的认识与把握。然而时代在变反映生活的艺术形式――笔墨也必须随之改变。首先要改变的是绘画观念和欣赏趣味。其次是有单一的水墨形式向色彩斑斓发展。第三是新工具和新材料的使用,为中国画开辟了无限广阔前无古人的新天地。赶时髦决不等于出新,但是,我们必须冷静地认识到当前中国画的现状从而认识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与时代要求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从宏观上把握自己的坐标和方向。笔墨当随时代必将成为历代画家的创作基点。引领一个又一个艺术高峰的到来。当前面临着的问题是,中国画将要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发展时期,这就需要画家对“笔墨当随时代”的文化内涵,要有更加深入的理性认识,以哲学思想来认识“一切事物的变化与发展都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与渊源,并且以此形成了一定的规律。”无论绘画本身的发展,还是“笔墨当随时代”,都不可能离开这个哲学理念,画家如果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那么也不可能创作出“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作品,更谈不上传世或代表一个时代的佳作。

二、信息化语境下“笔墨当随时代”

笔墨当随时代,即笔墨与时俱进,这是不言而喻的历史定理。在信息化语境下,美术创作“笔墨当随时代。”不管哪个时代的作品都必然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任何时代的画家,不管他是“崇古”的,还是“立新”的,都必然具有那个时代的“现代感”。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画家责无旁贷地在探索中国画的现代化,力求使中国画向现代型转轨,使古老的中国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艺术。现代艺术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它是随着时代的变异,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它必然紧密地伴随着那个时代,贴切地反映那个时代的审美观念。随着工业文明,知识经济的发展,画家的创作则体现在他对时代精神的敏感和把握上,因此观念更新就成了画家“转型”为现代艺术家的首要前提。

结论

笔墨当随时代着重论述当代中国文化的现代形式规范的重点,使中国画走向现代,但必须基于对传统的形式,建立自己的文化规范为基础的时代,了解和掌握笔墨在本质上的认识和把握。但是时代已经改变,以反映生活的艺术形式――笔墨也必须随之改变。

结束语

在研究分析的过程中,老师给予了指导,并提供了很多与该课题相关的重要信息,培养了我对事情研究分析的严谨态度和创新精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非常有利于我现在和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杨锋。 石涛绘画艺术风格[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

[2].蒋礼。石涛美学思想初探[M].山东大学。2006.

高一随笔 篇四

随文练笔的价值有着两个重要指向:其一,是对文本解读的外显。随文练笔是借助教学之“文”达成语言之“练”的,学生创造性语言的生发其实正是对文本解读的外显。其二,是对表达方法的践行。随文练笔致力于学生语言的发展和激发的运用,借助文本的语言倾吐正是践行这一价值的历练过程。因而,在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该练什么、怎么练,都要结合单元课程目标和文本特质具体恒定。例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时,教师依据希腊神话的核心价值,引导学生体会普罗米修斯被绑在高加索山上时不屈不挠的精神,增设了其他诸神前来劝慰的场景,让学生想象:面对诸神的恐吓、劝慰,普罗米修斯会以怎样的语言对待。这样的随文练笔将人物的情感体验放在首位,有情感的倾吐,更有人物形象认知的总结,可谓一举两得。

2.扫描思维盲区,精心搭建练笔平台

写作的过程是一种错综复杂的高级思维过程,如果教师只顾向学生抛出练笔题目,而无视学生内心情感和潜在思维,就会使学生始终蜷缩在文本固有的世界中而无法自拔。学生的思维一旦受到文本的严重禁锢,其随文练笔的过程就会出现套公式的语言表达套路,从而使练笔陷入机械模式中,缺乏学生天真生命应有的灵性。例如,在教学《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时,学生被“缓缓摘下军帽”时所表达出的对大黑骡子的至深情感所感动。一位教师选择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行随文练笔,可学生始终难以下笔;而另一位教师只在动笔之前先引导学生想象和大黑骡子在过去的岁月中不舍的镜头,学生则词如泉涌。与大黑骡子之间的情感成了学生思维的盲区。在这样的认知盲区中,学生语言堵塞,难以下笔也就顺理成章。而想象彼此相处的镜头,则有效填补了这样的盲区,教师的这一设计无疑为随文练笔巧妙地搭建了“支架”。

3.顺应信息图式,匠心遴选练笔时机

高一随笔 篇五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W;随文练笔;策略研究随文练笔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迁移写作训练,有效打通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壁垒。随文练笔具有篇幅短、写作快、效率高等优点,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本文将在密切联系日常教学实例的基础上,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随文练笔训练提出几点看法。

一、制订目标,提升随文练笔的目的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选择有诸多亮点,从课文的语言、题材到文体,文章的立意、章法以及创新都具有独特性。这些课文中独特的亮点常常成为随文练笔的训练点,而在众多要点中,如何进行选择则成为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随文不能随意,进行随文练笔应具有目的性与针对性。因此,选择何处进行随文练笔,是否应进行随文练笔等,都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要点、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等进行综合考虑。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随文练笔实践中,教师需要深入熟悉教学内容,制订清晰的目标,以提升随文练笔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例如,在教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课文《虎门销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林则徐的塑像”展开想象,说明自己对林则徐的感受,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心理描写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对“虎门销烟的具体过程”进行描述,使其增强动作描写能力;或者让学生就“老百姓对虎门销烟的看法和反应”进行扩充,以便学生能够通过合理补白,学会如何加强细节描写,完善叙事结构。

二、整理序列,增强随文练笔的整体性

随文练笔的主要内容是教材文章,面对众多的教材文章,教师需要保持清醒的思绪,整理随文练笔的序列,保持随文练笔训练点的系统性与整体性。教师在选择随文练笔的训练点时,要有开阔的视野,应遵循教学整体性与连贯性原则,促使学生的写作训练点丰富和有序,让随文练笔的各个要点形成巨大的合力。教师可以将小学语文教材中各篇文章的训练要点挑选出来,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选择,形成小节或单元训练序列,学期或学年训练序列。

总之,教师要有序列意识,制订并完善随文练笔的小结训练、单元训练、整本书训练以及整学年训练方案,让学生在各个写作要点、各个学习阶段、各个写作时期都能通过随文练笔得到提升。例如,教师应当根据学生所在班级和写作水平的不同,确定学生的训练要求。让低年级学生进行简单仿写,以培养其词句写作能力;中年级学生则加强段落随文练笔,使其能够掌握基本的段落描写、叙事方法;高年级要在具有针对性段落练笔训练的基础上,适当进行篇章的随文练笔,以便学生能够剖析经典课文的写作思路,增强谋篇布局的能力。

三、加强引导,注重随文练笔的综合性

随文练笔的教学方法在于通过利用“随文”进行“练笔”,“随文”是基础,“练笔”是目的。因此,在进行随文练笔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文章的选择,通过选择合适的文章进行有效引导,从而实现随文练笔的“读”与“写”的结合。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随文练笔的读写结合性特点,文章的表达作用,将文章作为铺垫,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彰显随文练笔的写作本位的教学特点。其中,教师要注意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风格,注重强化表达,对教师的教学引导,学生的写作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总之,在随文练笔实践中,教师要结合教学训练点与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度引导,注重教材文章的特性与写作要点的属性,将阅读学习与写作训练相结合。以《虎门销烟》一文为例,在学生进行随文练笔之前,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深入推敲文本中“倒下去”“抛入”“撒下”等动词的作用,使学生明确词语先后顺序和用词准确的重要性,当学生有了一定阅读基础后,就能够准确有效地做好动作描写训练。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小学生学会认字、词、句,还需要培养小学生的语言习惯、表达习惯和思维习惯,让学生在学习阅读的同时学会写作。因此,教师要将随文练笔引入小学课堂,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情况不断改进与完善教学方法,优化学生进行随文练笔的训练措施,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彩霞。例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5(26):48.

21 380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