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 > 学生组织 > 事迹材料

学习刘秀祥事迹的心得体会最新4篇

时间: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要用到事迹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事迹具有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那么拟定事迹真的很难吗?以下是可爱的小编给大伙儿找到的学习刘秀祥事迹的心得体会最新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感动中国人物刘秀祥事迹 篇一

用爱浇灌,让山里娃更加自信

望谟县地处麻山腹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原因,当地部分学生性格比较内向,甚至自卑。

这一年,刘秀祥大学毕业,毅然选择回乡教书育人。除了在学校做好教育工作外,他还在社会上开展公益性演讲,目前已演讲1000多场,听众多达上百万人次。

“开展励志演讲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们更加自信。”这就是刘秀祥四处演讲的初衷。

“刘老师的课太受欢迎了,今年我才得听了4次。”刚听完主题思政课的吴银雨不禁“抱怨”。

在吴银雨看来,听演讲最大的收获在于,现在自己每天都会定一个小目标,或是背下50个英语单词,或是完成两套数学试卷……

过去,高三(3)班的`简合意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和同学接触。“刘老师告诉我们,要阳光地面对生活,要对生活时刻保持思考!”上过多次“祥哥”的课后,简合意变得越来越开朗。

不仅如此,看着长期患病的家人,简合意还树立了自己的目标,“我的梦想是考上遵义医科大学,回乡当一名医生,去帮助像我家人一样的病患。”

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是因为刘秀祥把大量时间都放在了他们身上,积极教学、用爱浇灌。

凌晨5点半钟左右,他就会站在宿舍窗边,看着学生们走进教室。他清楚地知道,哪些学生起得早,哪些学生爱吃什么口味的早餐,哪些学生喜欢成群结队去上早课……对此,刘秀祥很得意,“他们肯定不知道我起得那么早。”

在刘秀祥的帮助下,实验高中的孩子们越来越自信,朝气蓬勃、乐观向上。

学习刘秀祥事迹的心得体会 篇二

刘秀祥是一位英雄人物,他的事迹令人敬佩。他不仅是一位勇敢的战士,更是一位有爱心和正义感的领袖。他领导了长达数百年的革命斗争,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奋斗终身。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从刘秀祥的事迹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首先,他表现出的勇敢和坚定不移的信念令我印象深刻。他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勇往直前。其次,他的爱心和正义感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关心百姓,体恤士卒,坚持正义,这些都是我值得学习的品质。最后,我从他的事迹中感受到了奋斗的力量。他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是他始终不放弃,最终取得了胜利。

通过学习刘秀祥的事迹,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首先,我缺乏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容易放弃,缺乏坚持和拼搏的精神。其次,我缺乏爱心和正义感。在日常生活中,我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身边的人和事。最后,我缺乏奋斗精神。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往往缺乏耐心和毅力,容易感到沮丧和失落。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从刘秀祥的事迹中汲取力量,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首先,我将坚定自己的信念和勇气,不放弃,不退缩,勇往直前。其次,我将培养爱心和正义感,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最后,我将发扬奋斗精神,耐心和毅力地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进取,取得更大的成就。

总之,刘秀祥的事迹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他表现出的勇敢和坚定不移的信念、爱心和正义感以及奋斗精神都是我值得学习的品质。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感动中国人物刘秀祥事迹 篇三

刘秀祥是贵州省望谟县高级实验中学的副校长,但他更为人熟知的一个身份,则是12年前“千里背母上大学”的主人公。

1986年3月,刘秀祥出生于望谟县弄林村,幼年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因伤心过度患上了精神疾病,他快乐无忧的童年就此戛然而止。小学三年级时,哥哥姐姐外出谋生,母亲病情加重,家庭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了刘秀详稚嫩的双肩上。

刘秀祥的名字是他自己取的,“我是‘秀’字辈,我希望我和母亲能够平平安安,便给自己取名‘秀祥’”。

年纪轻、体格小,种不了地,刘秀祥便将自家的土地转租给他人,租金为每年500斤稻谷,加上村里发的救济粮,他和母亲的口粮有了保障。

1995年,刘秀祥走进学堂,尚且年幼的他笃定: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这种信念一直支撑着他,到小学毕业考试,刘秀祥排名全县第三,但由于经济原因未能入读当时望谟县最好的`中学,而是免费入读了县城的一所民办学校,并且带着母亲。

初到县城时没钱租房,他用稻草在学校旁的山坡上搭了间棚子,屋前空地上挖个坑,架上铁锅,便是厨房。

初中三年,刘秀祥放学后就去拾荒,周末则四处打零工,这样每周能挣20多元,勉强维持母子俩的生活。

初中毕业后,刘秀祥考入了安龙县第一中学,他带着母亲离开望谟,继续求学之路。虽自诩为“打不死的小强”,他仍第一次感到了恐惧和害怕,“一切都是陌生的,没有认识的人,也不熟悉环境”。

初到安龙,刘秀祥身上只有600多元钱,那是他和老乡去遵义修水电站挣的,但这并不足以让他租下一间房屋居住。无奈之下,他以每年200元的价格,租下了农户家闲置的猪圈。猪圈四面通透,他找来编织袋遮挡起来——就是家了。

和初中时一样,刘秀祥依旧一边努力学习,一边利用课余时间赚钱维持生计,他累并憧憬着。

但命运却再次“捉弄”了他,高考前一周,刘秀祥病倒,最终以6分之差落榜了。

高考的失利让刘秀祥内心满是绝望,甚至想过轻生。然而翻看从前日记本里的一句话让他又看到了希望:“当你抱怨没有鞋穿时,回头一看,发现别人竟然没有脚”。

“跟那些孤儿相比,我至少还有母亲,只要她在,我就有家。”刘秀祥说,回家后能叫一声“妈”,他就觉得很幸福。

他决定再战高考,并说服一家私立学校的校长接收他入校复读。

直到这年,刘秀祥考入临沂大学(原临沂师范学院),拿到通知书后,他抱着母亲大哭一场。当年9月,他再次带着母亲北上山东求学。

学习刘秀祥事迹的心得体会 篇四

刘秀祥是贵州榕江县人,曾任铜仁市委常委、副市长,六盘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现任贵州省扶贫基金会副会长。他是贵州省首个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的先进个人。

刘秀祥出生在贵州省榕江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从小家境贫寒,12岁辍学外出打工谋生。他先后从事过泥水匠、裁缝、煤矿矿工、建筑工地上的小工等职业。1994年,他被检查出身患尿毒症,需要通过肾透析维持生命。刘秀祥深知农村孩子上学机会的珍贵,为了筹集透析费用,他只身来到广东打工,其间萌生了帮助贫困孩子上学的念头。2001年,刘秀祥回到家乡,带领村民种植太子参、天麻等中药材,让村民们摆脱贫困。2007年,他发起成立“刘秀祥教育扶贫基金会”,先后筹集善款700余万元,资助了13000余名贫困家庭学生重返校园。

他数十年如一日,走村串寨,进家门,访贫困户,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将一个个贫困群众组织起来,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发展生产、转移就业,走出一条“造血式”扶贫路子,实现贫困群众“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

他以“大爱”担当作为,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在贵州农村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

他通过教育扶贫,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重返校园,提高了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他通过引导贫困群众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发展生产、转移就业,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实现了“造血式”扶贫,为贵州农村地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通过学习刘秀祥的事迹,我深刻认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团结起来,发挥集体的力量,就能够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刘秀祥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了无数贫困家庭的孩子重返校园,提高了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实现了贫困群众“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为贵州农村地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心怀大爱,勇于担当,就能够为贫困地区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学习刘秀祥事迹,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心怀大爱,勇于担当,才能够为贫困地区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团结起来,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够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100 9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