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 > 教案模板 > 小学教案 > 小学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惊弓之鸟》教案7篇

时间: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如下是小编为大家找到的小学语文《惊弓之鸟》教案7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惊弓之鸟的说课稿惊弓之鸟演讲稿 篇一

潘老师执教的《惊弓之鸟》是一个成语故事,这节课上得很成功,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潘老师抓住“更羸是古时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深思探究,为什么说更羸是射箭能手?从文中的那些词句看出更羸的本事,那本事是什么进行了探究,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深入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寻求答案。在质疑中讨论,在讨论中质疑,明白更羸的本事,层层深入,跌宕回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绽放思维的火花,揭示成语蕴涵的寓意,自然水到渠成。

在学习更羸与魏王的对话时,潘老师紧紧抓住魏王的语气,由惊讶到佩服,让学生充分朗读,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明白不用箭,只拉弓就把大雁射下来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所以魏王才会不相信,而看到更羸真的把大雁射下来时是非常佩服的。学生动情地朗读,才会加深对文本的把握。学生读得非常投入,感觉很好,我感受到潘老师平时是很注重朗读训练的,读得好了,才能懂得更多。

在进入课文前,潘老师板画“弓”和“大雁”,让学生说说对弓的了解。学生说出了弓的组成部分,有弓、弦、箭组成,这对后面学习更羸只拉弓,不用箭作好了铺垫,使学生更能精确地理解。如果潘老师介绍大雁时说大雁是一种热情十足,能够与同伴互相鼓舞,互相鼓励的群居鸟类,这会学生明白正因为这只大雁离开了同伴,所以心里才会更加害怕,也才会叫得悲惨而使更羸能够明确判断,这样的铺垫更合理。

这堂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听了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惊弓之鸟说课稿 篇二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惊弓之鸟》是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个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不用箭,只是拉一下弓,就使天上飞的一只大雁掉下来。原来这是只受过箭伤的,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因此得名,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儿类似的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这则成语故事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先写更羸说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然后写更羸试了一下,大雁果然从半空中直掉下来;最后环环相扣的说理,分析推断虚发雁落的原因,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推理文章。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惊弓之鸟》这一课的重点是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这一段讲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共有四句。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的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的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第三、四句说的是他进一步的分析;这样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听到弦响,以为又有什么危险了,心里一定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拼命往高处飞就要使劲,一使劲,伤口就会裂开;伤口一裂开,疼理不能飞了,就会掉下来。更羸正是经过认真的分析,才得出只要拉一下弓,那只大雁就能掉下来的结论的。在他向魏王说“我不用箭,中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时,已经周密地思考、分析过了,他这样说是有根据、有把握的。更羸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正确分析和判断,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教学时,教师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这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对三年级的阅读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鉴于课文内容主要是更羸的分析、推理,而三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因此从教材和学生这两头着眼,引导学生理解更羸说的话,应作为教学的难点;在此过程中有机地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4、教具准备配乐朗读的磁带、生字卡片。

5、课时安排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认识生字词。

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在此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阅读教学要以读书为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本课拟采用“四读法”组织教学。即一读明大意,二读识生字,三读练重点,四读悟道理。

2、学法本课的学法和教法基本一致,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力求“四个不变”:

(1)变先讲后学为先学后讲,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也可以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变完全有教师控制的教学过程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最后一个自然段采用“个体自学——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的形式组织学习活动。

(3)变学生被动回答教师的提问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变课堂作业课外完成为当堂完成。

三、说教学程序

1、揭示课题,听读课文,了解大意。

2、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3、学生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4、教师组织讨论:

(1)更羸是怎样射大雁的?大雁听到弦声后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可找出课文中的话读一读。

(2)魏王看到这一切表现得怎样?哪些词语写出了魏王吃惊的程度?他为什么这样吃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读书体会自由发言。

5、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六自然段。提醒学生读第五自然段要突出“直往上飞”和“直掉下来”中的两个“直”;读第六自然段要突出“啊”、“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等词语。

6、教师引言:更羸真有这么大的本事吗?

7、分小组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教师提出学习要求:认真读最后一自然段,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是他看到的的听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

8、小组讨论学习后全班交流。每组先定一个同学说,教师适当点拨,最后进行小结。在此过程中有机地进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的能力。

9、升华:更羸的本领大,除了是个射箭能手,他还有什么本领?你喜欢他吗?说出喜欢的原因。

10、总结:(1)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2)你从这个成语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11、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12、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掌握“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这几个词语。

附板书设计:

飞得慢————受过箭伤惊弓之鸟

叫得惨————孤单失群掉下来————伤口裂开

更羸,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分析。

惊弓之鸟说课稿 篇三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课标本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惊弓之鸟》。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惊弓之鸟》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作出正确分析。全文不仅用字极为准确,而且在写法上也极有特点,那就是:小至更羸对大雁分析的句子,大至整篇课文的结构安排,都是通过倒装因果关系的句段组合来谋篇布局的,不仅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也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

2、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文本的以上解读,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出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说教学重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我把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作为教学的重点,“读懂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法肯和学法:

1、启发式教学。即精心设计问题,本节课我始终让学生带着“这是一只怎样的鸟?”“更羸是个怎样的人”这两个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因为任何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启发儿童深刻思考,并能引导他们去提出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认识能力,促进读写技能的发展。

2、图解文字法。课文第五自然段中的两个“直”含义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图解文字法,用箭头画出大雁飞行的路线,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直”字的不同含义。这是引导学生把语言还原成形象的一种方式,有助于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

3、角色体验法。在第四板块的教学中,我给足时间让学生进行角色朗读,在不断的角色体验过程中,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得以外化,同时也能更好地体会人物身上所蕴涵的情感因素。

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议议,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三、说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为了把预设目标落到实处,我想用两课时来完成本课教学。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

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第二课时的重要人物是通过研读1—5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读懂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

下面我着重来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本课教学共分四个板块:第一板块——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第二板块——研读1—5自然段,明确这是一只怎样的鸟;第三板块——研读第9自然段,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第四板块——角色朗读,深化主题。

第一板块——复现问题,导入新课

在齐读课题:惊弓之鸟后,老师引导: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留下了两个问题还没有解决,是哪两个呢呢?学生反馈,老师利用课件出示这两个问题:1)这是一只怎样的鸟?2)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导入环节,提出这两个问题,既是对第一课时学习内容的回顾,又能使学生自然地将更羸与这只与众不同的大雁联系在一起,为下文学习指名了方向。】

第二板块——研读1—5自然段,明确这是一只怎样的鸟

1、我让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第一个问题“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在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反馈:学生可能会说: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这是一只孤单的大雁等等。

2、我顺势追问: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请你自由地读课文,把这些句子找出来。

在引导学生反馈之后,课件出示句子:“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和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3、研读第一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首先引导学生自由读句,然后启发:这个句子中的哪些词告诉你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学生能够很快找出是“慢慢地飞来”和“边飞边鸣”,我相机板书这两个词。最后指导朗读,相机点评:如果学生读得很精神,很有力时,我会说:你这只大雁一点儿都不象受伤的样子;如果学生读得很到位,我会说:看来你上次一定伤得不轻。同时让全班学着他的样子读。

4、研读第二句:“和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这个句子中的两个“直”字,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的第一步。我是这样突破的。

首先指名读,课件点红两个“直”,提问:这两个“直”的意思一样吗?用心读读这句话,然后用箭头画出大雁飞行的路线。

学生的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门的,只要能说出自己这样画的理由,对两个“直”的理解比较正确,都应予以肯定。同时,我会结合学生的回答。

5、请大家把这两句连在一起读一读,仔细想一想“惊弓之鸟”应该是什么意思呢?有了这两个句子的铺垫,学生应该能够明白“惊弓之鸟”的字面意思: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于是,我又进一步启发: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类似“惊弓之鸟”这样的事情呢?估计很多学生会有这样的体验:比如,有一次手被开水烫伤了,现在看到开水就害怕;有一回被小狗咬了一口,现在很怕小狗等等。最后我总结:对呀,这个“惊弓之鸟”的成语,后来就引申为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就惶恐不安的样子。

【阅读一篇文章,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来深入阅读文本。这一板块,我以“这是一只怎样的鸟?”作为切入点,引出对两个重点句的研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了“惊弓之鸟”的含义。既承接了题目“惊弓之鸟”,又为下文的“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埋下伏笔。用箭头画出大雁飞行的路线,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直”字的不同含义,则是典型的图解文字的方法。这是引导学生把语言还原成形象的'一种方式,有助于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

第三板块——研读第9自然段,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

过渡:那天,和魏王一起出去打猎的人一定不止更羸一个,为什么其他人都没有发现,而更羸却能发现这只大雁呢?预计学生会说:因为更羸仔细观察。(板书:仔细观察)其实,更羸不仅仔细观察,而且非常善于分析呢。(板书:善于分析)课文哪一自然段写更羸非常善于分析呢?快找出来读一读。

1、默读第九自然段,用划出更羸善于分析的句子,并引导反馈,课件出示。

这两个句子是突破本课难点的一个突破口,我是这样来教学的。

2、研读句子: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得不到帮助。

这个句子不难理解,因此我采用句式变换的方式,让学生在说话训练的过程中感受更羸善于分析的特点。

3、研读句子: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句子,初步感知更羸的善于分析。然后,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组内,四个人轮流当更羸,向大家解释自己的分析推理过程,要求用上下面的句式:“一……就……”。接着请小组派代表汇报,老师相机板书:弦响—害怕—高飞—裂开—掉下来

4、朗读第九自然段,加深理解更羸是怎样分析推理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这两个句子,从而感受更羸分析推理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这样,把能力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5、听了更羸的分析,如果你是魏王,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预计学生会说:更羸你真会观察分析。

更羸,没想到你真有这样的本领。

更羸,听你这么一分析,我才知道射箭还有这么多的学问……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理解成语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更羸高超的射箭本领、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令人折服的分析能力,抒发对更羸的赞叹之情,领悟课文的寓意。】

第四板块——角色朗读,深化主题

1、放声朗读更羸的话,读出他的特点。

指名汇报,相机点评。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魏王的话,指导朗读,读出他的信不过,读出他的大吃一惊。

3、分角色朗读,加深理解。

【角色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加贴近人物内心,更好地体会人物身上所蕴涵的情感因素。而我将这一部分放在第四板块,就是想以此让更羸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形象更加鲜明,让他们得到更深的启示。】

惊弓之鸟说课稿 篇四

一、说教材

《惊弓之鸟》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片精读课文。这一则成语故事,主要讲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故事:惊弓之鸟比喻受到一点惊吓就害怕得不得了。通过学习这则成语使学生知道更羸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学生应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针对这一要求,以及三年级学生能够扫除生字障碍、读通读顺课文,已经具备初步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基于对文本的以上解读,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出发,拟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我把“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大纲要求,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边读边想、逻辑思维的能力以及想象能力,针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法和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朗读体会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并指导、点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法:自主探究,以分角色朗读为主,并能用“因为所以”说话,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提出问题

a、导入: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过不少成语故事,谁能说一说学过哪些成语故事?(学生说)这节课我们就再来学习一则成语故事。叫《惊弓之鸟》。谁先说一说惊弓之鸟什么意思?

b、已经预习课文了能不能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2、以读代讲,读中悟情,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蕴含的感情

给足时间让学生进行角色朗读,通过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描写人物神态的“大吃一惊、小小、更加奇怪”等重点词语,由此融入不同的角色感情,在不同的角色体验过程中,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生动有趣,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好的体会人物身上所蕴含的感情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

3、引导点拨、突出难点

在理解更羸说的那段话本课的难点,因此,为了化难为易,我让学生读完这段话以后再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这段话的意思说出来,“因为听到弦响,随意心里害怕;因为它心里害怕,所以拼命往上飞;因为拼命往上飞,所以伤口又裂开;因为伤口裂开了,所以就直掉下来”,学生清楚明了,接着,再请同学用另一种形式说,先说结果再说原因——如:大雁只掉下来,因为伤口裂开了。(这样的句式练习,尽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也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掌握知识,获得运用新句式能力)。

最后设置疑问:读了这个成语故事,你们来说说到底什么害死了这只大雁?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使他们的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最后通过一个小故事让学生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再次揭题。

4、课后作业

1、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听。

2、课外阅读一些成语故事,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讲给大家听,并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这样的作业布置,使学生对这个成语有更深的理解,并能更多地了解其它的成语故事。

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议议,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把学生主动权还给学生。

惊弓之鸟说课稿 篇五

一、教材分析

《惊弓之鸟》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6册第三单元第十课。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赢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作出正确分析。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生应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针对这一要求,以及学生已经扫除了生字障碍、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心理,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2、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懂得“惊弓之鸟”的意思,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重点:知道大雁掉下来的原因,了解为什么更羸一拉弓,大雁就掉下来了?

(三)难点:更羸说的不用箭,只拉弓,就能让大雁从天上掉下来的原因的一段话。

二、课时安排及教法,学法的选择

本节课完成本课的第二课时。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大纲要求,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边读边想、逻辑思维的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我确定的教法是:指导、点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学法是:自主探究,以接龙读、分角色朗读为主,并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话,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理清课文脉络

我首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能手”揭题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整体感知课文,明白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以读代讲,读中悟情

通过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描写人物神态的“大吃一惊、笑笑、更加奇怪”等重点词语,进行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感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体性,从而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

(三)引导点拨,突破难点

在理解更羸说的那段话是本课的难点,因此,为了化难为易,我让学生读完这段话以后再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这段话的意思说出来,我再进行板书,学生清楚明了,最后设置问题:此时的魏王会对更羸说什么呢?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的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最后,再让学生说“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再次揭题,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谈,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最后,老师进行小结。作业是让学生回家后把课文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惊弓之鸟

飞得慢→受伤、孤单失群→弦响→害怕

→高飞→使劲→伤口裂开→掉了下来

惊弓之鸟说课稿 篇六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惊弓之鸟》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作出正确分析。全文不仅仅用字极为准确,而且在写法上也极有特点,那就是:小至更羸对大雁分析的句子,大至整篇课文的结构安排,都是透过倒装因果关系的句段组合来谋篇布局的,不仅仅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也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资料。

2、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文本的以上解读,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出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资料,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能分主角朗读课文。

3、说教学重难点

透过以上分析,我把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作为教学的重点,“读懂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取以下教法肯和学法:

1、启发式教学。即精心设计问题,本节课我始终让学生带着“这是一只怎样的鸟?”“更羸是个怎样的人”这两个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因为任何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启发儿童深刻思考,并能引导他们去提出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认识潜力,促进读写技能的发展。

2、图解文字法。课文第五自然段中的两个“直”含义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必须难度。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图解文字法,用箭头画出大雁飞行的路线,帮忙学生理解两个“直”字的不同含义。这是引导学生把语言还原成形象的一种方式,有助于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

3、主角体验法。在第四板块的教学中,我给足时间让学生进行主角朗读,在不断的主角体验过程中,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得以外化,同时也能更好地体会人物身上所蕴涵的情感因素。

在教学中,我用心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透过读读、划划、议议,鼓励学生选取适宜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三、说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为了把预设目标落到实处,我想用两课时来完成本课教学。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

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第二课时的重要人物是透过研读1-5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读懂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

下面我着重来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本课教学共分四个板块:第一板块――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第二板块――研读1-5自然段,明确这是一只怎样的鸟;第三板块――研读第9自然段,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第四板块――主角朗读,深化主题。

第一板块――复现问题,导入新课

在齐读课题:惊弓之鸟后,老师引导: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留下了两个问题还没有解决,是哪两个呢呢?学生反馈,老师利用课件出示这两个问题:1)这是一只怎样的鸟?2)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导入环节,提出这两个问题,既是对第一课时学习资料的回顾,又能使学生自然地将更羸与这只与众不同的大雁联系在一齐,为下文学习指名了方向。】

第二板块――研读1-5自然段,明确这是一只怎样的鸟

1、我让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第一个问题“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在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反馈:学生可能会说: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这是一只孤单的大雁等等。

2、我顺势追问:你从课文的哪里明白的?请你自由地读课文,把这些句子找出来。

在引导学生反馈之后,课件出示句子:“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和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3、研读第一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首先引导学生自由读句,然后启发:这个句子中的哪些词告诉你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学生能够很快找出是“慢慢地飞来”和“边飞边鸣”,我相机板书这两个词。最后指导朗读,相机点评:如果学生读得很精神,很有力时,我会说:你这只大雁一点儿都不象受伤的样貌;如果学生读得很到位,我会说:看来你上次必须伤得不轻。同时让全班学着他的样貌读。

4、研读第二句:“和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这个句子中的两个“直”字,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的第一步。我是这样突破的。

首先指名读,课件点红两个“直”,提问:这两个“直”的意思一样吗?用心读读这句话,然后用箭头画出大雁飞行的路线。

学生的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门的,只要能说出自己这样画的理由,对两个“直”的理解比较正确,都应予以肯定。同时,我会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板书,构成付板书。

上飞直

直往掉

边飞边鸣下

5、请大家把这两句连在一齐读一读,仔细想一想“惊弓之鸟”就应是什么意思呢?有了这两个句子的铺垫,学生就应能够明白“惊弓之鸟”的字面意思: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于是,我又进一步启发: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类似“惊弓之鸟”这样的事情呢?估计很多学生会有这样的体验:比如,有一次手被开水烫伤了,此刻看到开水就害怕;有一回被小狗咬了一口,此刻很怕小狗等等。最后我总结:对呀,这个“惊弓之鸟”的成语,之后就引申为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类似的状况就惶恐不安的样貌。

【阅读一篇文章,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我们能够选取不同的切入点来深入阅读文本。这一板块,我以“这是一只怎样的鸟?”作为切入点,引出对两个重点句的研读,从而帮忙学生理解了“惊弓之鸟”的含义。既承接了题目“惊弓之鸟”,又为下文的“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埋下伏笔。用箭头画出大雁飞行的路线,帮忙学生理解两个“直”字的不同含义,则是典型的图解文字的'方法。这是引导学生把语言还原成形象的一种方式,有助于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

第三板块――研读第9自然段,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

过渡:那天,和魏王一齐出去打猎的人必须不止更羸一个,为什么其他人都没有发现,而更羸却能发现这只大雁呢?预计学生会说:因为更羸仔细观察。(板书:仔细观察)其实,更羸不仅仅仔细观察,而且十分善于分析呢。(板书:善于分析)课文哪一自然段写更羸十分善于分析呢?快找出来读一读。

1、默读第九自然段,用划出更羸善于分析的句子,并引导反馈,课件出示。

这两个句子是突破本课难点的一个突破口,我是这样来教学的。

2、研读句子: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得不到帮忙。

这个句子不难理解,因此我采用句式变换的方式,让学生在说话训练的过程中感受更羸善于分析的特点。

3、研读句子: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句子,初步感知更羸的善于分析。然后,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组内,四个人轮流当更羸,向大家解释自己的分析推理过程,要求用上下面的句式:“一……就……”。之后请小组派代表汇报,老师相机板书:弦响-害怕-高飞-裂开-掉下来

4、朗读第九自然段,加深理解更羸是怎样分析推理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这两个句子,从而感受更羸分析推理的过程,不仅仅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资料,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潜力。这样,把潜力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5、听了更羸的分析,如果你是魏王,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预计学生会说:更羸你真会观察分析。

更羸,没想到你真有这样的本领。

更羸,听你这么一分析,我才明白射箭还有这么多的学问……

【透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理解成语资料的基础上,体会更羸高超的射箭本领、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令人折服的分析潜力,抒发对更羸的赞叹之情,领悟课文的寓意。】

第四板块――主角朗读,深化主题

1、放声朗读更羸的话,读出他的特点。

指名汇报,相机点评。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魏王的话,指导朗读,读出他的信但是,读出他的大吃一惊。

3、分主角朗读,加深理解。

【主角朗读能够让学生更加贴近人物内心,更好地体会人物身上所蕴涵的情感因素。而我将这一部分放在第四板块,就是想以此让更羸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形象更加鲜明,让他们得到更深的启示。】

惊弓之鸟说课稿 篇七

一、说教材:

《惊弓之鸟》是语文第五册的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做出正确分析。全文共八个自然段。先讲述了更赢射大雁的经过和结果;之后讲述了更赢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我预设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认字9个,写字7个,学习多音字“更”。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明白课文主要资料。

三、说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四、说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资料

五、说教具:

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1、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2、教师读目标,为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此环节我设计的是:在我读完目标后,随即问学生:“同学们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吗?”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我认为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的。

3、学习字词。

此环节我设计的是:先出示自学指导(一)(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射、郊、慢、指、翅、膀、悲”会读、会写、会组词。

(2)、认读“更、箭、猎、疑惑、弦、惨、愈、孤”,会给多音字“更”注音组词。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学习,教师在教室里巡视指导,督促学生快速的完成任务。5分钟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我会指中等学生先认读,如果有错误,就请优等生来纠正,然后再请优等生多领读几次。最后请几位后进生来读一读,出现错误后,找学生来纠正。下一步是提问:哪些字容易出错?谁来提醒大家一下?对于易错的字,随即让学生在课桌上书空。最后找几位(后进的)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听写。听写完后找同学批改黑板上学生写的。对于绿色通道的生字,我会找不同层次的学生反复地认读,直到读熟。然后学习多音字“更”指名给它组词。然后带领学生多读几次,以巩固记忆。

4、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在这一步,我同样是先出示自学提示:(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断句。(2)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并且完成填空。让学生根据提示进行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有序进行。小组交流完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首先指几名学生分段朗读,其余倾听并圈画错误。每个学生读完后就进行评读,及时纠正错误,会给学生加深记忆。然后我会出示一个填空题,让学生根据提示来总结课文的主要资料,降低难度。最后找不同层次的学生来给课文分段。有了不同意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依据,最后大频幕展示正确的答案。

学完后我会对本课的学习资料进行小结。

5、当堂检测,精炼促效。

本节课的我结合目标设计了巩固练习:(1)在文中找近义词。(2)给加点的字选取正确的读音。(3)多音字“更”组词。(4)画一画。

只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了,这些题是能够满分完成的。

119 313